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3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1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2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3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2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1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符号是指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并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甲事物就被称 为乙事物的符号。 人类的思维虽然也是物质的,但这是人自身的物质活动。而思维所携带的概 念等并不是他所指的事物本身,因为思维并不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它是使人 们认清世界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确实,人们可以使用事物之间的运动 来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例如,要表达“买一块蛋糕”的意思,可以拿出钱来 做一个和衣服交换的动作。但这种表达太过于浪费时间,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如手头没有蛋糕就不能做交换动作),并且有许多事物是很难用动作表达出来 的(如“预购一小时长话时间”)。因此,人们交际时只能使用符号。一般来说, 符号要比他所代表的事物要抽象、经济和简单得多。 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首先,就总体来说,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系。如果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就不能算作是符号了,而应该属于事物的 征候或特征。在交通标志中,红灯代表禁止通行,红色和禁止通行之间并没有必 然的联系。在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中,红色代表红火、吉利的意思,这和禁止通 行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现在红灯的颜色已不是过去的大红或深红,而 是橘红甚至橘黄,因为橘红或橘黄的透射能力最强,可以减少大雾中的交通事故。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 关系。例如,红灯在交通标志中代表禁止通行,红色就是符号的形式,禁止通行 就是符号的意义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与其他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相同,两者之 间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形式就是语音,形式就是语义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像机器那样拼装拆卸,重复使用。如果符号只 能在一个场合用一次,那就必须创制出无数个符号以供各种场合使用。例如红灯, 应当是在所有的路口都表示禁止通行,也就是在所有的路口都重复使用才能算作 交通标志符号。语言符号要比其它符号更复杂,不仅是一个符号单独表示一个意 义,而经常是由许多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更加复杂的意义,所以语言符号更应当 像机器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用。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表现在创制符号时。不同的语言表示同一个意义时, 可以是不同的语音;采用同样(或接近)的语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但当符 号进入交际后,也就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后,符号的形势和意义之间就具有 强制性。因为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在使用符号时要达到交 际的目的,就必须在使用的人之间形成一致的认识,这就是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其实,所有的符号在使用时都具有强制性,不能随意变更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一个不同点在于,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许多符号如

第 2 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 1 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符号是指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并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甲事物就被称 为乙事物的符号。 人类的思维虽然也是物质的,但这是人自身的物质活动。而思维所携带的概 念等并不是他所指的事物本身,因为思维并不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它是使人 们认清世界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确实,人们可以使用事物之间的运动 来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例如,要表达“买一块蛋糕”的意思,可以拿出钱来 做一个和衣服交换的动作。但这种表达太过于浪费时间,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如手头没有蛋糕就不能做交换动作),并且有许多事物是很难用动作表达出来 的(如“预购一小时长话时间”)。因此,人们交际时只能使用符号。一般来说, 符号要比他所代表的事物要抽象、经济和简单得多。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首先,就总体来说,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系。如果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就不能算作是符号了,而应该属于事物的 征候或特征。在交通标志中,红灯代表禁止通行,红色和禁止通行之间并没有必 然的联系。在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中,红色代表红火、吉利的意思,这和禁止通 行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现在红灯的颜色已不是过去的大红或深红,而 是橘红甚至橘黄,因为橘红或橘黄的透射能力最强,可以减少大雾中的交通事故。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 关系。例如,红灯在交通标志中代表禁止通行,红色就是符号的形式,禁止通行 就是符号的意义。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与其他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相同,两者之 间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形式就是语音,形式就是语义。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像机器那样拼装拆卸,重复使用。如果符号只 能在一个场合用一次,那就必须创制出无数个符号以供各种场合使用。例如红灯, 应当是在所有的路口都表示禁止通行,也就是在所有的路口都重复使用才能算作 交通标志符号。语言符号要比其它符号更复杂,不仅是一个符号单独表示一个意 义,而经常是由许多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更加复杂的意义,所以语言符号更应当 像机器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用。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表现在创制符号时。不同的语言表示同一个意义时, 可以是不同的语音;采用同样(或接近)的语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但当符 号进入交际后,也就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后,符号的形势和意义之间就具有 强制性。因为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在使用符号时要达到交 际的目的,就必须在使用的人之间形成一致的认识,这就是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其实,所有的符号在使用时都具有强制性,不能随意变更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一个不同点在于,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许多符号如

交通信号、旗语等,都属于视觉符号,还有盲文属于触觉符号,这些符号往往可 以在平面纵横排列同时展示,但我们所说的语言符号,当然指的是有声语言,它 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属于听觉符号。而声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时间的一维 性,也就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呈线条性延续存在的。时间的线条性决定了 语言也具有线条性 第2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线条性。这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可以呈线条状延 续排列,而这种线条状的排列只要人的发音和听觉可以忍受的话,是可以一直排 列下去的。如果只有简单的几个符号排列在一起,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但语言作 为一种最复杂的符号,需要满足人的各种各样复杂的交际需要,因此就应当是许 多符号排列在一起。而人的发音和听觉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再加上交际的时间 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因此语言符号的排列不可能是无限长的。但在有限的语言 符号排列中却要表达人的各种各样几乎是无限多可能的内容,只有语言符号在排 列时具有层级性,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语言的层级可先按是否具有意义分为底层和上层两大层级。底层是音位,音 位是一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区别意义的单位,但音位本身并不表达意义;上层是 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上层中第一级(也就是最低一级)是语素,第 级是由语素构成(单独构成或组合构成)的词,第三节是由语素构成(单独构成 或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称为符号的序列(也就是符号中的组成成分)。 般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数大概也就是几十个。这是因为人的发音能力是有限 的,而且人的听觉辨别语音的能力也很有限。当人对某一种语音的发音能力和辨 別能力特别强时,对其他类别的语音的发音能力和辨别能力往往相对就较弱。如 汉语,南方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区别不出平翘舌音的,但他们对入声的声调却非常 敏感,从不会发错;而北京人则反过来,从不会发又轻又短的入声,听到入声也 往往误以为是轻声,但平翘声音却绝不会搞错。根据实验,人能清楚地发音和辨 音(特别是在较快的语流中)的音位一般就只有几十个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它处在语言层级体系上层的第一级。一般 种语言的语素大概有几千个。如果语素太多,人们就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去记忆 它;如果语素过少,就需要几个语素排列来表达,这又不够简洁。 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有一定的意义,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结构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一般一种语言中的词大概有几万个。由于相当一部分词都是 由单个的语素或几个语素叠加(意义也是简单的叠加)而成,所以掌握了语素的 意义就可以推知很大一部分词的意义。 句子的数量则是无限多的,因为人们要表达的交际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其 数量是无限多的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按照一定条件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 自然聚集成群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贯穿在语言内部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可以构 成“我说”,也可以构成“说我”,说明“我”在前面和在后面构成的语法结构不

交通信号、旗语等,都属于视觉符号,还有盲文属于触觉符号,这些符号往往可 以在平面纵横排列同时展示,但我们所说的语言符号,当然指的是有声语言,它 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属于听觉符号。而声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时间的一维 性,也就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呈线条性延续存在的。时间的线条性决定了 语言也具有线条性。 第 2 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线条性。这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可以呈线条状延 续排列,而这种线条状的排列只要人的发音和听觉可以忍受的话,是可以一直排 列下去的。如果只有简单的几个符号排列在一起,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但语言作 为一种最复杂的符号,需要满足人的各种各样复杂的交际需要,因此就应当是许 多符号排列在一起。而人的发音和听觉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再加上交际的时间 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因此语言符号的排列不可能是无限长的。但在有限的语言 符号排列中却要表达人的各种各样几乎是无限多可能的内容,只有语言符号在排 列时具有层级性,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语言的层级可先按是否具有意义分为底层和上层两大层级。底层是音位,音 位是一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区别意义的单位,但音位本身并不表达意义;上层是 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上层中第一级(也就是最低一级)是语素,第二 级是由语素构成(单独构成或组合构成)的词,第三节是由语素构成(单独构成 或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称为符号的序列(也就是符号中的组成成分)。 一般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数大概也就是几十个。这是因为人的发音能力是有限 的,而且人的听觉辨别语音的能力也很有限。当人对某一种语音的发音能力和辨 别能力特别强时,对其他类别的语音的发音能力和辨别能力往往相对就较弱。如 汉语,南方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区别不出平翘舌音的,但他们对入声的声调却非常 敏感,从不会发错;而北京人则反过来,从不会发又轻又短的入声,听到入声也 往往误以为是轻声,但平翘声音却绝不会搞错。根据实验,人能清楚地发音和辨 音(特别是在较快的语流中)的音位一般就只有几十个。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它处在语言层级体系上层的第一级。一般 一种语言的语素大概有几千个。如果语素太多,人们就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去记忆 它;如果语素过少,就需要几个语素排列来表达,这又不够简洁。 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有一定的意义,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结构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一般一种语言中的词大概有几万个。由于相当一部分词都是 由单个的语素或几个语素叠加(意义也是简单的叠加)而成,所以掌握了语素的 意义就可以推知很大一部分词的意义。 句子的数量则是无限多的,因为人们要表达的交际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其 数量是无限多的。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按照一定条件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 自然聚集成群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贯穿在语言内部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可以构 成“我说”,也可以构成“说我”,说明“我”在前面和在后面构成的语法结构不

同,具有不同的组合关系。而“你”、“他”可以替代“我”组成新的意思而结构 不变,如“说你”、“说他”和“你说”、“他说”,这就叫作“我”、“你”、“他” 之间的语法聚合关系,就是三者都属于代词 语音也同样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说汉语中的“b”,可以组成“bo” 但不能组成“ob”,这就属于组合关系;而“p”、“m”可以替代“b”组成“po mo”,同样不能组成“@p”、“om”,这就属于聚合关系,即“b”、“p”、“m 是声母而不是韵母。 第3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语言能力 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而掌握语言的能力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 就是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即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 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也是为了目的才存在的。人没有 抽象思维的能力,就不需要语言这个工具。此外,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人也就 不能发明语言这样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音。因此,人必须有灵活的发音能力。一般的哺乳类动 物都有发音能力,但语言并不仅仅是以单个的音作为交际的单位,只有人才能够 连续发出一连串清晰的音而成为语言。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是在劳动中实现了 手脚的分工,并使嘴的任务相对减轻,因而具备了发语音的能力 由于遗传的因素,人在一生下来就具有了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语言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种是“神授说”。《圣经》中记载,上帝把各种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带到亚当 面前,亚当口里叫出来的声音就是这种动物的名字。这种说法当然不会被今天所 认可,但它也说明,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种是“摹声说”。古希腊哲学家波拉图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提出了这种理 论。他认为,名称不过是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声音的模拟。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 义观点,它把语言的起源归结为客观世界的产物。十八世纪德国的赫德尔发展了 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表达想要表达的各种动物对象,模仿 那种动物的发声,比如拟声词。 一种是“感叹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是其代表人物。这种理论认为, 原始人的感情冲动、受到惊恐后发出的喊叫等,也就是出于内心和外来的感受而 发出的声音逐渐发展为感叹词,最终形成了语言 一种是“号子说”。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努阿尔认为,原始人在集体劳动时 会发出“咳哟”、“啊哈”等声音,以协调劳动的一致性,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劳动 号子,这就形成语言最初的成分一一动词。 种是“劳动说”。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上述论点(“神授说”除外) 都只强调了语言的某一个方面。恩格斯认为: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 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 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人, 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 生出来的……”另一方面,劳动还使人的发音器官和大脑发达起来。这些都是语

同,具有不同的组合关系。而“你”、“他”可以替代“我”组成新的意思而结构 不变,如“说你”、“说他”和“你说”、“他说”,这就叫作“我”、“你”、“他” 之间的语法聚合关系,就是三者都属于代词。 语音也同样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说汉语中的“b”,可以组成“bo”, 但不能组成“ob”,这就属于组合关系;而“p”、“m”可以替代“b”组成“po”、 “mo”,同样不能组成“op”、“om”,这就属于聚合关系,即“b”、“p”、“m” 是声母而不是韵母。 第 3 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而掌握语言的能力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 就是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即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 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也是为了目的才存在的。人没有 抽象思维的能力,就不需要语言这个工具。此外,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人也就 不能发明语言这样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音。因此,人必须有灵活的发音能力。一般的哺乳类动 物都有发音能力,但语言并不仅仅是以单个的音作为交际的单位,只有人才能够 连续发出一连串清晰的音而成为语言。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是在劳动中实现了 手脚的分工,并使嘴的任务相对减轻,因而具备了发语音的能力。 由于遗传的因素,人在一生下来就具有了语言的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语言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一种是“神授说”。《圣经》中记载,上帝把各种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带到亚当 面前,亚当口里叫出来的声音就是这种动物的名字。这种说法当然不会被今天所 认可,但它也说明,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一种是“摹声说”。古希腊哲学家波拉图早在公元前 5 世纪就提出了这种理 论。他认为,名称不过是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声音的模拟。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 义观点,它把语言的起源归结为客观世界的产物。十八世纪德国的赫德尔发展了 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表达想要表达的各种动物对象,模仿 那种动物的发声,比如拟声词。 一种是“感叹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是其代表人物。这种理论认为, 原始人的感情冲动、受到惊恐后发出的喊叫等,也就是出于内心和外来的感受而 发出的声音逐渐发展为感叹词,最终形成了语言。 一种是“号子说”。19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努阿尔认为,原始人在集体劳动时 会发出“咳哟”、“啊哈”等声音,以协调劳动的一致性,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劳动 号子,这就形成语言最初的成分——动词。 一种是“劳动说”。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上述论点(“神授说”除外) 都只强调了语言的某一个方面。恩格斯认为: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 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 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人, 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 生出来的……”另一方面,劳动还使人的发音器官和大脑发达起来。这些都是语

言诞生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只是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的起源,也就是令人信 服地说明了语言诞生的外在条件,但语言诞生的内因却一直没有占主导地位的说 法。以至于1866年法国语言学会宣布,从此该学会不再接受有关语言起源的论 文 而经过多种实验,都证明了动物不能学会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交际的,但这种交际只限于表达一些低级的情感,如高兴 威吓、屈从等等。动物不会抽象思维,当然也就不需要也不可能使用语言。 即使从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特征来看,两者之间也是有本质的差别 的 1、单位的明晰性。人说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单个或组合构成的,即独 词句和多词句。由于语言的组合和聚合性质,要求语言单位必须是界限明确的 而动物的“语言”则分不出单位的明确界限,更不能组合 2、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是指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 系。而动物“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往往是有关联的。 3、结构的二层性。人的语言是由底层和上层构成的,而动物的“语言”根 本就不能分成明晰的单位,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二层性了。 4、开放性。语言可通过替换和组合构成无限多的句子。而动物的“语言” 只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到动物本身所受刺激的限 定的。人的语言甚至不仅可以有表面意义,还有“言外之意”。 5、传授性。人是从小逐渐学会语言的,而不是生来就会某种语言的。而动 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动物的“语言”是受到刺激后在一定的环境下 发出的,特别是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而人的语言则可以由古到今,由 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虚幻,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言诞生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只是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的起源,也就是令人信 服地说明了语言诞生的外在条件,但语言诞生的内因却一直没有占主导地位的说 法。以至于 1866 年法国语言学会宣布,从此该学会不再接受有关语言起源的论 文。 而经过多种实验,都证明了动物不能学会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动物之间也是可以交际的,但这种交际只限于表达一些低级的情感,如高兴、 威吓、屈从等等。动物不会抽象思维,当然也就不需要也不可能使用语言。 即使从人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特征来看,两者之间也是有本质的差别 的: 1、单位的明晰性。人说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单个或组合构成的,即独 词句和多词句。由于语言的组合和聚合性质,要求语言单位必须是界限明确的。 而动物的“语言”则分不出单位的明确界限,更不能组合。 2、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是指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 系。而动物“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往往是有关联的。 3、结构的二层性。人的语言是由底层和上层构成的,而动物的“语言”根 本就不能分成明晰的单位,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二层性了。 4、开放性。语言可通过替换和组合构成无限多的句子。而动物的“语言” 只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到动物本身所受刺激的限 定的。人的语言甚至不仅可以有表面意义,还有“言外之意”。 5、传授性。人是从小逐渐学会语言的,而不是生来就会某种语言的。而动 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动物的“语言”是受到刺激后在一定的环境下 发出的,特别是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而人的语言则可以由古到今,由 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虚幻,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