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糖代谢

第八章糖代谢 第一节糖酵解( Glycolysis) 第二节丙酮酸的去路 第三节三羧酸循环(TCA) 第四节蔗糖和多糖的分解 第五节乙醛酸循环途径 第六节磷酸戊糖途径 第七节糖类的合成 第八节血糖水平的调节
第八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酵解(Glycolysis) 第二节 丙酮酸的去路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TCA) 第四节 蔗糖和多糖的分解 第五节 乙醛酸循环途径 第六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七节 糖类的合成 第八节 血糖水平的调节

第一节糖酵解 (Glycolysis ●概念:糖酵解是描述葡萄糖通过果糖二 酸酯的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并提供ATP 的一系列反应。 它是首先被阐明的代谢途径,由于 G. Emlden, O Meyerhof, JKParnas 三人的贡献最大,又称EMP途径
第一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概念:糖酵解是描述葡萄糖通过果糖二 磷酸酯的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并提供ATP 的一系列反应。 它 是 首 先 被 阐 明 的 代 谢 途 径 , 由 于 G.Emlden, O.Meyerhof, J.K.Parnas 三人的贡献最大,又称EMP途径

化学历程(三个阶段10个反应) 1、己糖的磷酸化(活化过程)——(已糖 磷酸化,异构化,再磷酸化) 2、磷酸己糖的裂解二步反应 3、丙酮酸的生成一步脱氢反应二步底 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产生ATP
一、化学历程(三个阶段10个反应) 1、己糖的磷酸化(活化过程)——(已糖 磷酸化,异构化,再磷酸化) 2、磷酸己糖的裂解——二步反应 3、丙酮酸的生成——一步脱氢反应,二步底 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产生ATP)

1)G的磷酸化(-ATP) CH, OH CH2OCP 葡萄糖激酶 HO\OH +ATP HO\OH ADP Mg OH OH 葡萄糖 慚糖-6-碑酸 要点: 1.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首先的反应的是磷酸化; 2磷酸化后葡萄糖即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岀细胞; 3.己糖激醃催化; 4.由ATP的磷酸基团转移给接受体的反应都由激酶催化 5需M2+; 6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7.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四种己糖激酶同功酶,分别为Ⅰ至Ⅳ型; 8肝细胞中存在的是,称为葡萄糖激酶: a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值很高; b此酶的另一个特点是受激素控制
1)G的磷酸化(-ATP) 要点: 1.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首先的反应的是磷酸化; 2.磷酸化后葡萄糖即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出细胞; 3.己糖激酶催化; 4.由ATP的磷酸基团转移给接受体的反应都由激酶催化; 5.需M2+; 6.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7.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四种己糖激酶同功酶,分别为Ⅰ至Ⅳ型; 8.肝细胞中存在的是,称为葡萄糖激酶: a.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值很高; b.此酶的另一个特点是受激素控制.

2)G6P的异构化 CH2O (P 己糖磷酸异构酶(OGI CH,OF OH HO ) 果糖-6-碑酸 是需要M2参与的可逆反应 3)F-6-P再磷酸化(-ATP) ①OH2O~、CH2OH 果糖碑酸激酶 ①OCH2O CH2O② ATP Mr2+ ADP OH OH 果糖-1·6-二磷酸 a由磷酸果糖激酶-I催化; b是非平衡反应,倾向于生成16双磷酸果糖
2)G-6-P的异构化 3)F-6-P再磷酸化 (-ATP) 是需要M2+参与的可逆反应 a.由磷酸果糖激酶 -Ⅰ催化; b.是非平衡反应,倾向于生成1,6-双磷酸果糖

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CH2O① CH2O① CO 二羟丙酮磷酸 HOCH 醛缩酶CH2OH CHO HCOH CHOH 甘油醛-3-磷酸 HCOH CH20① CH2O① 果糖-1,6-二磷酸 (1)此步反应是可逆的 2)由醛缩酶( aldolase)催化,而且有利于已糖的合成,所以 称为醛缩酶 3)最终产生2分子丙糖,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1)此步反应是可逆的 (2)由醛缩酶(alkolase)催化,而且有利于已糖的合成,所以 称为醛缩酶 (3)最终产生2分子丙糖,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5)磷酸丙糖的互变 CH20① CHO 丙糖磷酸异构酶 C=0 CHOH CH,-OH CHI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醛-3-磷酸 (1)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 (2)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下可互相转变
5)磷酸丙糖的互变 (1)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 (2)在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下可互相转变

6)3P甘油醛的氧化(唯一的氧化反应) H C=0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C-0⑨ +NAd +H3 PO4 + nadh +H CHOH CHOH CH20⊙ CH2-0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1)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2)以NAD+为辅酶接受和电子,生成NADH+H+。 (3)参加反应的还有无机磷酸,当3磷酸甘油醛的醛基氧化脱 氢成羧基即与磷酸形成混合酸酐。该酸酐含一高能磷酸键,可将 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6)3-P-甘油醛的氧化(唯一的氧化反应) (1)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2)以NAD+为辅酶接受和电子,生成NADH+H+。 (3)参加反应的还有无机磷酸,当3-磷酸甘油醛的醛基氧化脱 氢成羧基即与磷酸形成混合酸酐。该酸酐含一高能磷酸键,可将 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7)3-P甘油酸的生成(+ATP) C0-① C-0 CHOH 甘油酸磷酸激酶CHOH+ATP adpE Mg CH2O① CH2O① (1)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混合酸酐上的磷酸从羧基转移到ADP, 形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反应需要Mg2+ 2)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 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 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作用
7)3-P-甘油酸的生成 (+ATP) (1)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混合酸酐上的磷酸从羧基转移到ADP, 形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反应需要Mg2+. (2) 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 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 ,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 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作用

8)3-P-甘油酸异构化为2-P-甘油酸 COo Coo-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HC--OH HC--OP H2C--OP HoC--OH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酸基从3-磷酸甘油酸的C位转移到C2 (2)Mg2+是必需的
8)3-P-甘油酸异构化为2-P-甘油酸 COO — COO—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 HC—OH HC—OP | | H2C—OP H2C—OH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酸基从 3-磷酸甘油酸的C3位转移到C2 (2)Mg2+是必需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生物化学(二,江南大学).doc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烯烃 Alkenes.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缩聚反应与逐步聚合反应.ppt
- 《基础化学实验Ⅲ》课程考核大纲(食品安全、生物师范、生物科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药物学).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开链烃 2.2 烯烃 2.3 炔烃 2.4 二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ppt
- 安康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p区元素(p区元素概述、碳族元素、硼族元素).ppt
- 分析化学与分析仪器研究进展(PPT课件讲稿).ppt
- 香港大学化学系:高级物理化学 Advanced Physical Chemistry(PPT课件讲稿)量子化学 Quantum Chemistry.ppt
- 《基础化学实验IV》课程考核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考试大纲.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8 过渡元素(I)the transition elements(I).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学大纲.pdf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脂类代谢.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结构研究法.ppt
- 《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电化学.ppt
-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固态.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核苷酸代谢 Nucleotide Anabolism and Catabolism.ppt
- 《基础化学实验Ⅲ》课程考核大纲(C)食品安全、生物师范、生物科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药物学.pdf
- 《基础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titrimetric analysis.ppt
- 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主讲:李扬).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 Alkenes Alkynes Diene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醇酚醚.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烯烃和环烷烃 Alkenes and Cyclic Hydrocarbon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Alkanes).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主讲:李瑛).ppt
- 南京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doc
- 南京中医药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四).doc
-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基础化学实验I、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pdf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s.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版)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ppt
-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第三章 糖和苷 Saccharide and Glycoside.ppt
- 肇庆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各章讲义,共十一章,现代分析测试专业).pdf
- 暨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