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醇酚醚

第十章醇酚醚
第十章 醇 酚 醚

第一节醇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 生物(R-OH)。 pO原子为sp杂化 由于在Sp杂化轨道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H 两对之间产生斥力,使得∠COH小于 1095
第一节 醇 一、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 生物(R-OH)。 R C O H H H 108.9° sp ° 3 sp 3 原子为 sp 3 O 杂化 由于在 杂化轨道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两对之间产生斥力,使得∠C-O-H 小于 109.5 sp 3

2分类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一级醇(伯醇)、二级醇 (仲醇)、三级醇(叔醇) 2)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不是醇而 是酚)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 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 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 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1)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一级醇(伯醇)、二级醇 (仲醇)、三级醇(叔醇)。 2)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不是醇而 是酚)。 3)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 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 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 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2.分类

3.醇的命名 )俗名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例如: CH3 CH3-CH-CH2OH CH3-C-OH OH CHOH 异丁醇 叔丁醇 环己醇 苄醇
3.醇的命名 1) 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 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例如: CH3 CH CH2OH CH3 CH3 C OH CH3 CH3 OH CH2OH 异丁醇 叔丁醇 环己醇 苄醇

3)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 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 OH CH3 CH-CH-CH-CH-CH2甲基-5-氯3-己醇 CH3 CH3HCH2CH=CH24-戊烯-2-醇 OH
3) 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 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 CH3 -CH-CH-CH2 -CH-CH3 CH3 Cl OH CH3 -CH-CH2 -CH=CH2 OH 2-甲基 -5- 氯-3-己醇 4 -戊烯 -2-醇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 要标明。 例如: CH3 CH2-CHb2-CH2 OH OH OH OH 1,3丙二醇 顺-1-乙基ˉ1,2-环己二醇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 要标明。 例如: CH2 -CH2 -CH2 OH OH OH CH3 OH 1,3 丙二醇 顺 1 乙基 1,2 环己二醇

、醇的物理性质 l性状: 2沸点 1)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100~120℃(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原因),如 乙烷的沸点为-88:6℃,而乙醇的沸点为78.3℃C。 2)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的沸点高,如乙烷(分子量为30)的沸点为-886℃, 甲醇(分子量32)的沸点为649℃。 3)含支链的醇比直链醇的沸点低,如正丁醇(1173)、异丁醇 (1084)、叔丁醇(88.2)
二、醇的物理性质 1.性状: 2.沸点: 1)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100~120℃(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原因), 如 乙烷的沸点为-88.6℃,而乙醇的沸点为78.3℃。 2) 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的沸点高,如乙烷(分子量为30)的沸点为-88.6℃, 甲醇(分子量32)的沸点为64.9℃。 3)含支链的醇比直链醇的沸点低,如正丁醇(117.3)、异丁醇 (108.4)、叔丁醇(88.2)

3溶解度 甲、乙、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水形成氢键的原因);C4以上 则随着碳链的増长溶解度减小(烃基增大,其遮蔽作用增大,阻碍了 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分子中羟基越多,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沸 点越高。如乙二醇(bp=197℃)、丙三醇(bp-290℃)可与水混溶。 4结晶醇的形成 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2、CaCl2、 Cuso4等)作用形成结晶醇 亦称醇化物 如 MgCl·6CH2OH CaCl2·4C2HOH结晶醇,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水 CaCl·4CH3OH 可用于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醇
3.溶解度: 甲、乙、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水形成氢键的原因);C4以上 则随着碳链的增长溶解度减小(烃基增大,其遮蔽作用增大,阻碍了 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分子中羟基越多,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沸 点越高。如乙二醇(bp=197℃)、丙三醇(bp=290℃)可与水混溶。 4.结晶醇的形成 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2、CaCl2、CuSO4等)作用形成结晶醇, 亦称醇化物。 如: MgCl 2 6CH3OH CaCl 2 4C2H5OH CaCl 2 4CH3OH 结晶醇: 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水。 可用于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醇

三、醇的光谱性质 IR中-OH有两个吸收峰 3640~3610cm-1未缔合的OH的吸收带,外形较锐 3600~3200cm-1缔合OH的吸收带,外形较宽。 C-O的吸收峰在1000~1200cml:伯醇在1060~1030cm1 仲 醇在1100cm1附近 叔醇在1140cm附近 NMR中OH的核磁共振信号由于受氢键、温度、溶剂性质等 影响,可出现δ值在1~5.5的范围内
三、醇的光谱性质 IR中 -OH有两个吸收峰 3640~3610cm-1未缔合的OH的吸收带,外形较锐。 3600~3200cm-1缔合OH的吸收带,外形较宽。 C-O的吸收峰在1000~1200cm-1: 伯醇在1060~1030cm-1 仲醇在1100cm-1附近 叔醇在1140cm-1附近 NMR中 O—H的核磁共振信号由于受氢键、温度、溶剂性质等 影响,可出现δ值在1~5.5的范围内

四、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 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COH、OH、和C-H H;酸性,生成酯 〓· 氧化反应形成C,发生取代及消除反应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两个反 应中心。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有一定的活性, 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位上
四、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 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C—OH、O—H、和C—H。 R C O H H H δ δ δ 酸性,生成酯 氧化反应 形成 C ,发生取代及消除反应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两个反 应中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有一定的活性, 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位上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 Alkenes Alkynes Dienes.ppt
- 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主讲:李扬).ppt
- 《基础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titrimetric analysis.ppt
- 《基础化学实验Ⅲ》课程考核大纲(C)食品安全、生物师范、生物科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药物学.pdf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核苷酸代谢 Nucleotide Anabolism and Catabolism.ppt
-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固态.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糖代谢.ppt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生物化学(二,江南大学).doc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烯烃 Alkenes.ppt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缩聚反应与逐步聚合反应.ppt
- 《基础化学实验Ⅲ》课程考核大纲(食品安全、生物师范、生物科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药物学).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开链烃 2.2 烯烃 2.3 炔烃 2.4 二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ppt
- 安康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p区元素(p区元素概述、碳族元素、硼族元素).ppt
- 分析化学与分析仪器研究进展(PPT课件讲稿).ppt
- 香港大学化学系:高级物理化学 Advanced Physical Chemistry(PPT课件讲稿)量子化学 Quantum Chemistry.ppt
- 《基础化学实验IV》课程考核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考试大纲.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烯烃和环烷烃 Alkenes and Cyclic Hydrocarbons.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Alkanes).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主讲:李瑛).ppt
- 南京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doc
- 南京中医药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四).doc
-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基础化学实验I、Ⅱ》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pdf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s.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版)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ppt
-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第三章 糖和苷 Saccharide and Glycoside.ppt
- 肇庆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各章讲义,共十一章,现代分析测试专业).pdf
- 暨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doc
- 《化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古代和近代化学史掠影、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二十一世纪化学的回顾与展望.ppt
- 西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理论课讲稿(主讲:任川宏).ppt
- 西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理论课(二,主讲:任川洪).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pps
-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ppt
- 延安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八章 其它含氮化合物.ppt
- 安康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