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

第三章薄层色谱法 。原理 冬吸附剂 。展开剂的选配 ·薄层板的制备 。点样与展开 冬检出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 ❖ 原理 ❖ 吸附剂 ❖ 展开剂的选配 ❖ 薄层板的制备 ❖ 点样与展开 ❖ 检出 ❖ 定性分析 ❖ 定量分析

概念: 薄层色谱法又称薄层层析法,是利用色谱原 理在薄层板上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分离、 纯化和分析的方法,是把吸附剂或载体均 匀地铺在玻璃板上形成厚度一致的薄层,在 其下端点加试样溶液后,放入底部带有溶剂 (展开剂或移动相)的层析缸中,展开剂在薄 层板上移动至一定高度,使样本中各组分得 到分离
概念: 薄层色谱法又称薄层层析法,是利用色谱原 理在薄层板上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分离、 纯化和分析的方法,是把吸附剂 或载体均 匀地铺在玻璃板上形成厚度一致的薄层,在 其下端点加试样溶液后,放入底部带有溶剂 (展开剂或移动相)的层析缸 中,展开剂在薄 层板上移动至一定高度,使样本中各组分得 到分离

发展: 属液相色谱,从柱色谱和纸色谱发展而来,兼有两者的特点。 1938年伊马洛夫用氧化铝、氧化镁在薄层板上分离植物成分; 1949年梅赫特等首先用黏合剂研制性能稳定的薄层-挥发油: 1954年柯齐纳等以薄层板为支持体来制备薄层; 1957年斯塔尔改进了仪器,提出了吸附剂规格和操作方法: 60年代用于农药分析,1965年薄层色谱
发展: 属液相色谱,从柱色谱和纸色谱发展而来,兼有两者的特点。 1938年伊马洛夫用氧化铝、氧化镁在薄层板上分离植物成分; 1949年梅赫特等首先用黏合剂研制性能稳定的薄层-挥发油; 1954年柯齐纳等以薄层板为支持体来制备薄层; 1957年斯塔尔改进了仪器,提出了吸附剂规格和操作方法; 60年代用于农药分析,1965年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是: ①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十至几十分钟; ②分离能力强,谱带集中; ③灵敏度高,样品量很少时,点样几-几 十微克即可以进行定性; ④显色方便; ⑤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薄层色谱法的特点是: ①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十至几十 分钟; ②分离能力强,谱带集中; ③灵敏度高,样品量很少时,点样几-几 十微克即可以进行定性; ④显色方便; ⑤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 原理 按分离机制可以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及凝胶色谱 券+南有来药务新年极少世角,分配色谱法在农药 1.分配色谱原理: (1)正相薄层分配色谱:以纤维素或水、缓冲液、 极性有机溶剂处理过的硅胶为固定相,使用极性较弱 的溶剂为移动相,对于极性较小的组分有较大的比移 值; (2)反相薄层分配色谱:使用硅酮、石蜡等非极性 的溶剂处理过的硅胶或纤维素作固定相,其极性很小, 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作移动相,极性强的组分有较大 的比移值
一、原理 按分离机制可以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及凝胶色谱 法等,后两者在农药分析中极少应用,分配色谱法在农药 分析中亦用得不多。 1.分配色谱原理: (1)正相薄层分配色谱:以纤维素或水、缓冲液、 极性有机溶剂处理过的硅胶为固定相,使用极性较弱 的溶剂为移动相,对于极性较小的组分有较大的比移 值; (2)反相薄层分配色谱:使用硅酮、石蜡等非极性 的溶剂处理过的硅胶或纤维素作固定相,其极性很小, 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作移动相,极性强的组分有较大 的比移值

2.吸附薄层色谱法:在农药分析中主要使用吸附薄 层色谱法 (1)原理:由于样本各组分的理化性质不同,它们 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作用也不同,在展开剂中的洗脱作 用也不同,各组分随展开剂由原点向预定的前沿移动 时,在两相间反复进行吸附和解吸附,吸附强的组分 难于被展开剂溶解下来,移动速度小,吸附弱的成分 较易被展开剂解吸附,移动速度较大,移动速度的差 别,使各成分分离。各组分经展开后在薄层板上迁移 距离的数值,可用比移值R来表示
2.吸附薄层色谱法:在农药分析中主要使用吸附薄 层色谱法 (1)原理:由于样本各组分的理化性质不同,它们 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作用也不同,在展开剂中的洗脱作 用也不同,各组分随展开剂由原点向预定的前沿移动 时,在两相间反复进行吸附和解吸附,吸附强的组分 难于被展开剂溶解下来,移动速度小,吸附弱的成分 较易被展开剂解吸附,移动速度较大,移动速度的差 别,使各成分分离。各组分经展开后在薄层板上迁移 距离的数值,可用比移值Rf 来表示

比移值(R值)= 农药谱带中心至原点的距离(cm)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cm) 原点即在薄层板上点加样本的位置,一般在玻 板下端约2cm处。展开剂前沿是指展开剂移动的终 止位置,同一农药在相同展开剂、吸附剂及相同环 境条件下的比移值是不变的,可以作为农药定性的 依据
原点即在薄层板上点加样本的位置,一般在玻 板下端约2cm处。展开剂前沿是指展开剂移动的终 止位置,同一农药在相同展开剂、吸附剂及相同环 境条件下的比移值是不变的,可以作为农药定性的 依据。 f 农药谱带中心至原点的距离(cm) 比移值(R 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cm)

不被固定相吸附,所以压、 =时心值为0.2 海、/乐事上人 来作为薄层色谱的定性参数,R义100即♪】 R值 R,值 前沿 参比物i 被测物s B 原点 (a) (b) 图5-38薄层色谱示意图

(2)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点: a.展开剂的选择和移动速度:展开剂在一定的吸附 剂上移动的速度与其极性和黏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 溶剂或混合溶剂作展开剂达到适宜的展开速度是很重要 的 b.吸附剂的颗粒大小:吸附剂颗粒小,分辨率好; 但展开速度慢,延长展开时间会增加分子横向扩散或拖 尾现象,影响分辨效率;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吸附剂 颗粒大小与展开的长度要协调好;如果颗粒大展开剂推 动过速而影响分离效果,则展开距离要延长;市售预制 板颗粒直径为10~15微米,预制高效薄层板颗粒直径 5~7微米,自制板所用的吸附剂为30微米或更大些
(2)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点: a.展开剂的选择和移动速度:展开剂在一定的吸附 剂上移动的速度与其极性和黏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 溶剂或混合溶剂作展开剂达到适宜的展开速度是很重要 的。 b.吸附剂的颗粒大小:吸附剂颗粒小,分辨率好; 但展开速度慢,延长展开时间会增加分子横向扩散或拖 尾现象,影响分辨效率; 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吸附剂 颗粒大小与展开的长度要协调好; 如果颗粒大展开剂推 动过速而影响分离效果,则展开距离要延长;市售预制 板 颗粒直径为10~15微米,预制高效薄层板颗粒直径 5~7微米,自制板所用的吸附剂为30微米或更大些

c.合适的展开距离:吸附剂颗粒在30微米时, 展开距离以10~15cm为宜; d样点的浓度与大小:点样时应使用样本浓 缩液,样点的直径尽可能小:点样时应使用样本 浓缩液,样点的直径应尽可能小,如点样成条 状,则其宽度应窄,即一边点样一边用吹风吹 干。点样距板端2cm,板的点样一端浸在展开剂 中1cm
c.合适的展开距离:吸附剂颗粒在30微米时, 展开距离以10~15cm为宜; d.样点的浓度与大小:点样时应使用样本浓 缩液,样点的直径尽可能小:点样时应使用样本 浓缩液,样点的直径应尽可能小,如点样成条 状,则其宽度应窄,即一边点样一边用吹风吹 干。点样距板端2cm,板的点样一端浸在展开剂 中1 c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1/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色谱法(主讲:杨晓云).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液相色谱法检测黄瓜中啶虫脒的残留量.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气相色谱法检测甘蓝和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气相-质谱联用仪同时检测土壤中5种杀虫剂的残留量.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毒死蜱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田间试验.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2,4-D的结构鉴定与解析.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农药分析试题2(无答案).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农药分析试题1(无答案).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农药分析试卷1(无答案).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农药分析试卷2(无答案).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杨晓云).doc
- 《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完整版,共六章).ppt
- 《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授课教案(海南大学:周其良).doc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保护地条件下的施肥.pptx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大田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pptx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轮作施肥技术.pptx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 DRIS).pptx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肥料效应函数法.pptx
-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配方施肥.pptx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核磁共振.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2/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农药分析中的标准样品制备、取样方法和数据处理.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农药理化性能测定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滴定分析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农药残留分析概述.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色谱法、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核磁共振、第九章 滴定分析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Ⅰ.pdf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授课教案Ⅱ(任课老师:唐湘如).pdf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pdf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水稻分蘖特性观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