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水稻分蘖特性观察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水稻分蘖习性及消长变化的规律。 二、材料与用具 分蘖稻株,品种试验田成水稻标本园,试验田中要插部分单本。 刀片、镊子,记裁本、铅笔、红该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室部分同一品种或处理)取分蘗数较多的分蘖稻株3一5株,观察下列项目 1.分蘖位次的观:用刀片将茎基部纵向剖开,辩明主茎、备次和各位分蘖。 2.调查分蘖出现与母茎叶出现的关系:取不同叶数的分蘖,分别致计其完全叶片数及该蘖着 生节位以上母茎的叶片数,推算 出分蘖各叶出现期与母茎各叶出现期的关系。 3.观察分蘗根系发生与其叶片的关系:将分蘖自母茎上剥下,调查具有不同叶数的分发生的 根数与根长。 (二)田间部分在品种试验田或标本国里调查下列项目 1.分蘗位的观察在品种试验田或标本园的单本种植区,在插秧时选定样株0株,用红漆标记 主茎叶龄,以后定期现察记裁 主茎叶龄及各位次分蘖发生时期及节位。 说明:分蘖位次记裁,从主茎上发生的分蘖,直接以分蘖着生节位的数字来表示,如主茎第6 叶位上发生的分经即以"6” 表示,称6位蘖。发生在7叶位上的,称7位蘖,其余类推。第二次分菜的分蘖位次,以两个数字 表示。如在上述6位蘖的第一叶 节上发出的分蘖,则以"61"表示,前面的"6"是指一次分蘖在主茎上的分孽节位,后面的"1"是指 在第一次分蘖的一节位 上发生的分蘖。分蘖鞘节以"P"表示。 2.调查分蘖的消长变化情况:在上述试验田的多本插植区,插秧时选定样株10穴,返青后调整 每穴基本苗,分蘖开始后, 每隔3一5天调查一次,直至抽穗为止,每次数计每穴的茎蘖数。成熟期再调查每穴有效穗数。 四、作业 1.给一水稻分蘗实况或模式图,访明分蘖的位和次。 2.根据田间调查资料,作一移栽水稻本田分蘗消长变化曲线图,标明分蘖始期,最高分蘖期,有效 分蘖终止期和无效分蘖期,求出 有效分蘖百分率,并简单分析该试验田或标本园的栽培措施与群体结构是否合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水稻分蘖习性及消长变化的规律。 二、材料与用具 分蘖稻株,品种试验田成水稻标本园,试验田中要插部分单本。 刀片、镊子,记裁本、铅笔、红该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室部分 同一品种或处理)取分蘖数较多的分蘖稻株3—5株,观察下列项目 1. 分蘖位次的观:用刀片将茎基部纵向剖开,辩明主茎、备次和各位分蘖。 2.调查分蘖出现与母茎叶出现的关系:取不同叶数的分蘖,分别致计其完全叶片数及该蘖着 生节位以上母茎的叶片数,推算 出分蘖各叶出现期与母茎各叶出现期的关系。 3.观察分蘖根系发生与其叶片的关系:将分蘖自母茎上剥下,调查具有不同叶数的分发生的 根数与根长。 (二)田间部分 在品种试验田或标本国里调查下列项目 1.分蘖位的观察 在品种试验田或标本园的单本种植区,在插秧时选定样株l0株,用红漆标记 主茎叶龄,以后定期现察记裁 主茎叶龄及各位次分蘖发生时期及节位。 说明:分蘖位次记裁,从主茎上发生的分蘖,直接以分蘖着生节位的数字来表示,如主茎第6 叶位上发生的分经即以"6" 表示,称6位蘖。发生在7叶位上的,称7位蘖,其余类推。第二次分菜的分蘖位次,以两个数字 表示。如在上述6位蘖的第一叶 节上发出的分蘖,则以"6·1"表示,前面的"6"是指一次分蘖在主茎上的分孽节位,后面的"1"是指 在第一次分蘖的一节位 上发生的分蘖。分蘖鞘节以"P"表示。 2.调查分蘖的消长变化情况:在上述试验田的多本插植区,插秧时选定样株10穴,返青后调整 每穴基本苗,分蘖开始后, 每隔3—5天调查一次,直至抽穗为止,每次数计每穴的茎蘖数。成熟期再调查每穴有效穗数。 四、作业 1.给一水稻分蘖实况或模式图,访明分蘖的位和次。 2.根据田间调查资料,作一移栽水稻本田分蘖消长变化曲线图,标明分蘖始期,最高分蘖期,有效 分蘖终止期和无效分蘖期,求出 有效分蘖百分率,并简单分析该试验田或标本园的栽培措施与群体结构是否合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pdf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授课教案Ⅱ(任课老师:唐湘如).pdf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Ⅰ.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核磁共振、第九章 滴定分析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色谱法、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农药残留分析概述.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滴定分析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农药理化性能测定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农药分析中的标准样品制备、取样方法和数据处理.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2/2).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核磁共振.ppt
- 华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及产量预测.pdf
-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Agroecology(Bilingual Teaching).doc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 Teaching Plan for Agricultural Ecology(负责人:曾任森,打印版).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种群和群落生态学实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测定、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测定和结构分析.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y(1/2).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y(2/2).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3 个体生态学 Autecology.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5 Population Regulation.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2 The Individual.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4 种群动态 Population Dynamics.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9 Environments.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1 & 12 Trophic Levels & Energy Transfer.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0 Habitat, Niches and population interactions.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3 Nutrient Cycling and Pollution.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4 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 Ecology.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6 群落演替 community succession.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20 & 21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15 生态系统 Ecosystems、Chapter 17 世界生物群落类型 Biomes.pdf
-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Chapter 22 生态农业 Eco-agriculture.pdf
- 华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果树系——《荔枝控梢促花研究》指导书及大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