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他专业)药学本科免疫学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96.2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他专业)药学本科免疫学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供药学本科生使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008年10月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供药学本科生使用)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008 年 10 月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MedicineeImmunology)课程编号:07403597开课学期:第三年第六学期本课程课内总学时:32学时(理论:24实验:8)本课程课外总学时:10学时(理论:8实验:2)学分:2学分教学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一,二。教学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2.熟悉免疫学现象和机制。3.熟悉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疾病及其免疫学机制。4.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下列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原理、结果分析及其意义:1.抗原抗体反应测定:熟悉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酶标记技术。2.细胞免疫测定:了解T、B细胞表面表记(CD抗原、E受体、丝裂原受体)检测方法及其结果意义。3.熟悉吞噬试验、补体结合实验。三.教学要求1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Medicine Immunology ) 课程编号:07403597 开课学期:第三年 第六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32 学时(理论:24 实验:8)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10 学时(理论: 8 实验:2) 学分:2 学分 一. 教学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二. 教学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2.熟悉免疫学现象和机制。 3.熟悉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疾病及其免疫学机制。 4.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二)基本技能 熟悉和了解下列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原理、结果分析及其意义: 1. 抗原抗体反应测定:熟悉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酶标记技术。 2. 细胞免疫测定:了解 T、B 细胞表面表记(CD 抗原、E 受体、丝裂原受体)检测 方法及其结果意义。 3. 熟悉吞噬试验、补体结合实验。 三.教学要求 1

性质和任务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各种免疫现象。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药品检验、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学时理论课和实验内容理论实验(课内)(课外)(课内)(课外)2.00.00.01.绪言0.03.01.02.抗原0.00.03.01.02.00.03.免疫球蛋白3.02.02.00.04.补体系统2.02.02.02.05.免疫系统6.免疫应答7.02.52.00.02.07.超敏反应0.00.00.02.08.免疫学的实际应用合计822410五。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免疫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功能。2、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1、免疫学发展简史。2、免疫的概念及功能。2

性质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各种免 疫现象。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药品 检验、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理论课和实验内容 学 时 理论 实验 (课内) (课外) (课内) (课外) 1.绪言 2.0 0.0 0.0 0.0 2.抗原 3.0 1.0 0.0 0.0 3.免疫球蛋白 3.0 1.0 2.0 0.0 4.补体系统 3.0 2.0 2.0 0.0 5.免疫系统 2.0 2.0 2.0 2.0 6.免疫应答 7.0 2.5 2.0 0.0 7.超敏反应 2.0 0.0 0.0 0.0 8.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2.0 合计 24 10 8 2 五.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2、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免疫学发展简史。 2、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2

3、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及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需要注意的问题:免疫与免疫学的区别。测试内容与方法:免疫的概念及功能方式:笔试。第二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2、熟悉抗原的分类及免疫佐剂的概念。教学内容:1、抗原的基本概念。2、构成抗原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4、抗原的分类。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7、佐剂。教学重点内容:1、抗原的基本概念。2、构成抗原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4、抗原的分类。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教学难点:1、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2、超抗原。教学手段:多媒体

3、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需要注意的问题:免疫与免疫学的区别。 测试内容与方法: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方式:笔试。 第二章 抗 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2、熟悉抗原的分类及免疫佐剂的概念。 教学内容: 1、抗原的基本概念。 2、构成抗原的条件。 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4、抗原的分类。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7、佐剂。 教学重点内容: 1、抗原的基本概念。 2、构成抗原的条件。 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4、抗原的分类。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教学难点: 1、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2、超抗原。 教学手段:多媒体。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抗原的特性。2、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始动因素。测试方式与内容:笔试教学重点内容。第三章免疫球蛋白教学目标: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4、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化学。2、免疫球蛋白的产生。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分类。教学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及其功能,3、各类免疫蛋白的生物活性。教学难点:1、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的含义。方式:笔试。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第四章补体系统4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抗原的特性。 2、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始动因素。 测试方式与内容: 笔试 教学重点内容。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化学。 2、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及其功能。 3、各类免疫蛋白的生物活性。 教学难点: 1、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的含义。 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 方式:笔试。 第四章 补体系统 4

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2、掌握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教学内容: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及三条途径的区别及意义。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4、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教学重点: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区别及意义。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教学难点: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及区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补体的命名及书写格式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四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n

教学目标: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 2、掌握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 途径、旁路途径。 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 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及三条途径的区别及意义。 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4、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教学重点: 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 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区别及意义。 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难点: 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及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补体的命名及书写格式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四章 免疫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5

3、免疫分子。教学重点:1、免疫器官的组成。2、免疫细胞的组成。3、免疫分子的组成。教学难点:免疫细胞的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T细胞、B细胞表面标志。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五章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免疫的概念、过程。2、掌握体液免疫的概念、过程。教学内容:1、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免疫调节。4、免疫耐受。教学重点:1、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免疫耐受的概念。教学难点:CD4+T细胞的活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与炎症损伤的区别。6

3、免疫分子。 教学重点: 1、免疫器官的组成。 2、免疫细胞的组成。 3、免疫分子的组成。 教学难点:免疫细胞的组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T 细胞、B 细胞表面标志。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 笔试。 第五章 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免疫的概念、过程。 2、掌握体液免疫的概念、过程。 教学内容: 1、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3、免疫调节。 4、免疫耐受。 教学重点: 1、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3、免疫耐受的概念。 教学难点:CD4+T 细胞的活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与炎症损伤的区别。 6

笔试。2、测试内容及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第六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2.掌握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3.熟悉I~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教学内容:1、超敏反应概述。2、I型超敏反应。3、II型超敏反应。4、Ⅲ型超敏反应。5、IV型超敏反应。教学重点:1、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2、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教学难点: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I~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十章免疫学实际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2、熟悉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7

2、测试内容及方式: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六章 超敏反应 教学目标: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2.掌握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3.熟悉Ⅰ~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概述。 2、Ⅰ 型超敏反应。 3、Ⅱ 型超敏反应。 4、Ⅲ 型超敏反应。 5、Ⅳ 型超敏反应。 教学重点: 1、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2、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Ⅰ~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十章 免疫学实际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2、熟悉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 7

3、了解免疫治疗剂的种类、作用。4、了解免疫学诊断原理、方法。教学内容:1、免疫学预防。2、免疫学治疗。3、免疫学诊断。教学重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教学难点:免疫诊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提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四版,李明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书:1、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3、医学免疫学(供研究生用),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4、医学免疫学,第四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袁俐主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第一版。大纲制定者:袁俐大纲审定者:袁俐大纲批准者:司军强00

3、了解免疫治疗剂的种类、作用。 4、了解免疫学诊断原理、方法。 教学内容: 1、免疫学预防。 2、免疫学治疗。 3、免疫学诊断。 教学重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教学难点:免疫诊断。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提问题。 需要注意的问题: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四版,李明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 1、 医学免疫学,龚非力 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 医学免疫学,金伯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3、 医学免疫学(供研究生用),龚非力 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4、 医学免疫学,第四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袁俐主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第一版。 大纲制定者:袁 俐 大纲审定者:袁 俐 大纲批准者:司军强 8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