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他专业)口腔、影像等本科免疫学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65.2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他专业)口腔、影像等本科免疫学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供口腔、影像、麻醉、检验、预防医学类本科生使用)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2008年10月

医 学 免 疫 学 教 学 大 纲 (供口腔、影像、麻醉、检验、预防医学类 本科生使用) 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 2008 年 10 月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Medicine Immunology)课程编号:1033120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2学时(理论:36实验:16)本课程课外总学时:8学时(理论:8实验:0)学分:3学分一教学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制影像医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制麻醉医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2.熟悉免疫学现象和机制。3.熟悉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疾病即其免疫学机制。4.熟悉重要免疫分子的分子生物学特征。5.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下列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原理、结果分析及其意义:1.抗原抗体反应测定:熟悉环状沉淀、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酶标记:了解免疫荧光技术。2.细胞免疫测定:熟悉淋巴细胞分离技术,T、B细胞表面表记(CD抗原、E受体、丝裂原受体)检测方法及其结果意义。3熟悉吞噬试验、补体结合实验。三,教学要求性质和任务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其研究对象1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Medicine Immunology ) 课程编号:1033120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2 学时(理论:36 实验:16)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 8 学时(理论:8 实验:0) 学分 :3 学分 一. 教学对象: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 五年制影像医学专业本科生 五年制麻醉医学专业本科生 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2.熟悉免疫学现象和机制。 3.熟悉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疾病即其免疫学机制。 4.熟悉重要免疫分子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5.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二)基本技能 熟悉和了解下列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原理、结果分析及其意义: 1. 抗原抗体反应测定:熟悉环状沉淀、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 疫酶标记;了解免疫荧光技术。 2. 细胞免疫测定:熟悉淋巴细胞分离技术,T、B 细胞表面表记(CD 抗原、E 受体、丝裂原受体)检测方法及其结果意义。 3. 熟悉吞噬试验、补体结合实验。 三.教学要求 性质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其研究对象 1

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各种免疫现象,并应用其进行疾病诊断和防治。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学时理论课和实验内容理论实验(课内)(课外)(课内)(课外)0.50.50.00.01.免疫学绪论2.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50.50.00.02.01.02.03.抗原0.02.01.02.00.04.免疫球蛋白2.02.02.00.05.补体系统2.00.50.00.06.细胞因子2.01.00.00.0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2.00.02.00.08.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00.52.00.09.淋巴细胞2.02.01.00.010.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2.02.02.00.011.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2.01.02.00.01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00.50.00.013.免疫调节1.00.50.014.固有免疫0.04.02.02.015.超敏反应0.016.免疫耐受2.00.50.00.02.00.50.00.017.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01.00.018.免疫缺陷病0.02.01.00.00.019.肿瘤免疫1.01.00.00.020.移植免疫36合计20160.02

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各种免疫现象,并应用其进行疾病诊断和 防治。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 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理论课和实验内容 学 时 理论 实验 (课内) (课外) (课内) (课外) 1.免疫学绪论 0.5 0.5 0.0 0.0 2.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5 0.5 0.0 0.0 3.抗原 2.0 1.0 2.0 0.0 4.免疫球蛋白 2.0 1.0 2.0 0.0 5.补体系统 2.0 2.0 2.0 0.0 6.细胞因子 2.0 0.5 0.0 0.0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2.0 1.0 0.0 0.0 8.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0 2.0 0.0 0.0 9.淋巴细胞 2.0 0.5 2.0 0.0 10.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2.0 1.0 2.0 0.0 11.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0 2.0 2.0 0.0 12.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0 1.0 2.0 0.0 13.免疫调节 1.0 0.5 0.0 0.0 14.固有免疫 1.0 0.5 0.0 0.0 15.超敏反应 4.0 2.0 2.0 0.0 16.免疫耐受 2.0 0.5 0.0 0.0 17.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0 0.5 0.0 0.0 18.免疫缺陷病 1.0 1.0 0.0 0.0 19.肿瘤免疫 2.0 1.0 0.0 0.0 20.移植免疫 1.0 1.0 0.0 0.0 合计 36 20 16 0.0 2

五: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免疫学绪论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掌握免疫的概念,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了解基本过程。3.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4: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1、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和学科新进展2、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了解基本过程。4、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5、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教学手段:多媒体。需要注意的问题:免疫与免疫学的区别;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测试内容与方法: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方式:笔试。第三章抗原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定义、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掌握半抗原的概念。2、掌握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分类,功能性决定基,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的概念。3、掌握抗原的分类。4、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3

五.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二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的概念,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了解基本过程。 3.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4.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和学科新进展。 2、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了解基本过程。 4、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5、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需要注意的问题:免疫与免疫学的区别;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测试内容与方法: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方式:笔试。 第三章 抗原 教学目标: 1、 掌握抗原的定义、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掌握半抗原的概念。 2、 掌握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分类,功能性决定基,T 细胞表 位、B 细胞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的概念。 3、 掌握抗原的分类。 4、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3

5、了解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教学内容:1、抗原概述。2、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3、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4、抗原的种类。5、超抗原和佐剂。教学重点:1、抗原的定义、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分类。2、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3、抗原的种类。教学难点: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超抗原和普通抗原的区别。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四章免疫球蛋白教学目标: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4、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5、熟悉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了解其制备和应用。6、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4、单克隆抗体。4

5、 了解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抗原概述。 2、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3、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4、 抗原的种类。 5、超抗原和佐剂。 教学重点: 1、 抗原的定义、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分类。 2、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3、 抗原的种类。 教学难点: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超抗原和普通抗原的区别。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5、熟悉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了解其制备和应用。 6、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4、单克隆抗体。 4

教学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及其功能。3、各类免疫蛋白的生物活性教学难点:1、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的含义。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方式:笔试。第五章补体系统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2、掌握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的激活。3、补体活化的调控。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5、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教学重点: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区5

教学重点: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功能、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及 其功能。 3、各类免疫蛋白的生物活性。 教学难点: 1、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 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的含义。 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 方式:笔试。 第五章 补体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 2、掌握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 途径、旁路途径。 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 教学内容: 1、概述。 2、补体的激活。 3、补体活化的调控。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教学重点: 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 2、补体系统的激活,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区 5

别及意义。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教学难点: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及区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补体的命名及书写格式。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六章细胞因子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细胞因子的种类福2、熟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3、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4、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和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3、细胞因子极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1、细胞因子的概念、命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用细胞因子治疗疾病时,需注意其作用特点。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6

别及意义。 3、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难点: 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及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补体的命名及书写格式。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六章 细胞因子 教学目标: 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 熟悉细胞因子的种类。 2、 熟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3、 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4、 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和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3、细胞因子极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 1、 细胞因子的概念、命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用细胞因子治疗疾病时,需注意其作用特点。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6

教学目标: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概念。2、掌握粘附分子概念,熟悉粘附分子分类、功能。3、了解与T细胞、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4、了解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1、MHC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及MHC基因结构2、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3、粘附分子概念、分类、功能。教学难点:1、MHL基因结构。2、HLA分型技术。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MHC基因复合体与MHC抗原分子的区别。测试内容与方式:笔试。1、教学重点内容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教学目标:1、掌握MHC的概念。2、熟悉HLAI类和II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3、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多基因的含义。4、掌握多态性基本概念,了解连锁不平衡、单元型、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5、熟悉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了解相互作用的特点。6、了解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7

教学目标: 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 概念。 2、掌握粘附分子概念,熟悉粘附分子分类、功能。 3、了解与 T 细胞、B 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 CD。 4、了解 CD 分子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 1、MHC 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及 MHC 基因结构 2、 HLA 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3、粘附分子概念、分类、功能。 教学难点: 1、MHL 基因结构。 2、HLA 分型技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MHC 基因复合体与 MHC 抗原分子的区别。 测试内容与方式: 1、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教学目标: 1、掌握 MHC 的概念。 2、熟悉 HLAⅠ类和Ⅱ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 3、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多基因的含义。 4、掌握多态性基本概念,了解连锁不平衡、单元型、多态性的产生及 其意义。 5、 熟悉 MHC 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了解相互作用的特点。 6、 了解 HLA 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7

1、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2、MHC的多态性。3、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4、HLA与临床医学。教学难点:1、MHL基因结构。2、HLA分型技术。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MHC基因复合体与MHC抗原分子的区别。测试内容与方式:笔试。教学重点内容第九章淋巴细胞教学目标:1、熟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2、熟悉ITAM、ITIM构成和功能。3、掌握T细胞亚群、B细胞亚群和功能。教学内容: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2、T细胞亚群。3、T细胞功能。教学重点: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2、T细胞亚群、B细胞亚群和功能。教学难点: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8

1、 MHC 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2、 MHC 的多态性。 3、 MHC 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4、 HLA 与临床医学。 教学难点: 1、MHL 基因结构。 2、HLA 分型技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MHC 基因复合体与 MHC 抗原分子的区别。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九章 淋巴细胞 教学目标: 1、 熟悉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 熟悉 ITAM、ITIM 构成和功能。 3、 掌握 T 细胞亚群、B 细胞亚群和功能。 教学内容: 1、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T 细胞亚群。 3、T 细胞功能。 教学重点: 1、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T 细胞亚群、B 细胞亚群和功能。 教学难点: 1、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 8

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CD4+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辅助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2、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直接杀伤靶细胞R3、参与B细胞活化及免疫应答的其它分子测试内容与方式:笔试教学重点内容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熟悉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及其提呈过程。3、了解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分布、来源及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4、了解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教学内容:1、APC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3、DC对抗原的处理与提呈。4、B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5、抗原的处理与提呈。教学重点:1、APC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3、抗原的处理与提呈。教学难点:DC对抗原的处理与提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需要注意的问题: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不同之处。测试内容与方式:教学重点内容笔试。9

讲授法、提问式、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CD4+辅助性 T 细胞的功能:辅助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 2、CD8+杀伤性 T 细胞的功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3、参与 B 细胞活化及免疫应答的其它分子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教学目标: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种类和特点。 2、熟悉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及其提呈过程。 3、了解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分布、来源及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4、了解 B 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教学内容: 1、APC 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 3、DC 对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4、B 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 5、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教学重点: 1、 APC 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处理与提呈。 3、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教学难点:DC 对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不同之处。 测试内容与方式: 教学重点内容 笔试。 9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