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7.8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条形基础的布置及截面尺寸拟定 11基础的布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沿柱网的纵向设置 当结构为横向框架承重时,对加强房屋的整体上部刚度有利。 当采用柱下交梁基础时,纵横向基础将共同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 传递给地基。 在平面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基础的两端宜伸出边柱之外,以改善边跨跨中的受力 状态 并使基底压力的分布比较均匀 12基础截面尺寸的拟定 a基础梁高:抗弯刚度条件确定,取h=(14-1BL,L为柱距(梁跨)。 b基础梁宽:考虑基础梁对柱固定约束的要求和便于立柱模, 取b≥bz(或hz+100mm c底板宽度:由地基承载力确定。 d底板厚度:底板根部厚度,可根据不配箍筋的混凝土抗剪条件初步估算并适 当加大: bo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计算:当h,为200~250mm,可将底板 做成等厚度截面:当h,大于250mm,可做成变厚度截面,坡度 i≤1:3,其边缘厚度应不小于150mm。 2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 条形基耐 虑不同因素影响的内力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类: (1)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基础内力计算方法: (2)忽略上部结构影响,仅考虑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的弹性地基梁法: (3)以静力平衡为基本条件的简化计算方法。 2.1基床系数法(弹性地基梁法) 2.1.1基本假定 (1)土体是弹性变形体: (2)梁与土之间摩擦力和粘聚力均不予考虑: (3)梁与土始终密贴。 2.1.2适用范围: ()地基的抗剪强度很低 (2)地基为薄层土、下为岩石层。 文克尔认为地基表面任一点竖向位移y(m)与该点的压力PkPa)成正比,即: p=ky k一为基床系数kNm3) 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 从宽度为B的梁,取出长为dx为一小段梁元素,其上作用着分布荷载q和基 底反力p以及截面上的弯矩M和剪力V。 A无限长梁法: B半无限长梁法: 口有限长法 D弹性地基梁法 2.2调整倒梁法 调整倒梁法是一种以静力平衡条件为计算依据的简化计算方法。 2.2.1方法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1 条形基础的布置及截面尺寸拟定 1.1 基础的布置:柱下条形基础通常沿柱网的纵向设置。 当结构为横向框架承重时,对加强房屋的整体上部刚度有利。 当采用柱下交梁基础时,纵横向基础将共同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 传递给地基。 在平面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基础的两端宜伸出边柱之外,以改善边跨跨中的受力 状态,并使基底压力的分布比较均匀。 1.2 基础截面尺寸的拟定: a 基础梁高:抗弯刚度条件确定,取 h=(1/4-1/3)L,L 为柱距(梁跨)。 b 基础梁宽 :考虑基础梁对柱固定约束的要求和便于立柱模, 取 b≥bz(或 hz)+100mm。 c 底板宽度:由地基承载力确定。 d 底板厚度:底板根部厚度 h1 可根据不配箍筋的混凝土抗剪条件初步估算并适 当加大; b0 沿基础长度方向取 1m 计算;当 h1 为 200~250mm,可将底板 做成等厚度截面;当 h1 大于 250mm,可做成变厚度截面,坡度 i ≤1:3,其边缘厚度应不小于 150mm。 2 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 条形基础考虑不同因素影响的内力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类: (1) 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基础内力计算方法; (2) 忽略上部结构影响,仅考虑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的弹性地基梁法; (3) 以静力平衡为基本条件的简化计算方法。 2.1 基床系数法(弹性地基梁法) 2.1.1 基本假定: (1)土体是弹性变形体; (2)梁与土之间摩擦力和粘聚力均不予考虑; (3)梁与土始终密贴。 2.1.2 适用范围: (1) 地基的抗剪强度很低; (2) 地基为薄层土、下为岩石层。 文克尔认为地基表面任一点竖向位移 y(m)与该点的压力 P(kPa)成正比,即 : p = k y k—为基床系数 (kN/m3 ) 文克尔地基上梁的计算 从宽度为 B 的梁,取出长为 dx 为一小段梁元素,其上作用着分布荷载 q 和基 底反力 p 以及截面上的弯矩 M 和剪力 V。 A 无限长梁法: B 半无限长梁法: C 有限长梁法: D 弹性地基梁法: 2.2 调整倒梁法 调整倒梁法是一种以静力平衡条件为计算依据的简化计算方法。 2.2.1 方法

(1)假定柱子为条形基础的不动铰支座: (2)地基反力朝步假定为直线分布,并按出讲行连续梁的内力和支座反力分析 (3)考虑到基础梁的挠曲变形及地基土的压缩性影响,再对地基反力进行调整 地基反力的调整可在梁跨的局部范围内进行: (4)将连续梁逐次分析的内力迭加,即得最终内力。 2.22适用条件: 位于均匀地基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基 础梁的刚度较大(高跨比) 2.23 整倒梁法的 具体计算过程 (1)计算地基均布线反力: (②)倒置连续梁内力计算,以柱为不动铰支座,地基净反力为荷载,计算多跨连 续梁内力。当跨数超过五跨时,可按五跨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a弯矩计算: b.剪力计算 c支座反力计算 (3)支座不平衡力的复核与调整: a、支座不平衡力计算: b、地基净反力调整值计算: c、计算地基净反力调整值作用下的连续梁内力 (4)支座不平衡力的第 次复後与同整 当各支座相对误差非常小时,不再调整 (⑤)绘制地基反力分布图及内力图。将地基均布线反力作用下的成果与地基净反 力调整值作用下的相应成果迭加
(1)假定柱子为条形基础的不动铰支座; (2)地基反力初步假定为直线分布,并按此进行连续梁的内力和支座反力分析; (3)考虑到基础梁的挠曲变形及地基土的压缩性影响,再对地基反力进行调整; 地基反力的调整可在梁跨的局部范围内进行; (4)将连续梁逐次分析的内力迭加,即得最终内力。 2.2.2 适用条件: 位于均匀地基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基 础梁的刚度较大(高跨比)。 2.2.3 调整倒梁法的具体计算过程: (1) 计算地基均布线反力; (2) 倒置连续梁内力计算,以柱为不动铰支座,地基净反力为荷载,计算多跨连 续梁内力。当跨数超过五跨时,可按五跨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 a.弯矩计算; b.剪力计算; c.支座反力计算 (3) 支座不平衡力的复核与调整: a、支座不平衡力计算; b、地基净反力调整值计算; c、计算地基净反力调整值作用下的连续梁内力。 (4) 支座不平衡力的第二次复核与调整,当各支座相对误差非常小时,不再调整。 (5) 绘制地基反力分布图及内力图。将地基均布线反力作用下的成果与地基净反 力调整值作用下的相应成果迭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5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7 扩展基础设计.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6 地基变形验算.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2 浅基础类型.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8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9 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7地基破坏型式和地基承载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5 挡土墙设计.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3 地基附加应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3 朗金土压力理论.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4 库仑土压力理论.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5.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2 作用在档土墙上的土压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 6.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绪论.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5.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5.2 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2 桩和桩基的分类及质量检测.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3 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7.9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5 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4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7 桩基础设计.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桩基础及其它深基础简介 8.6 群桩基础计算.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负责人:冯玉芹).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的渗透性.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中应力计算.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地基破坏型式及地基承载力.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坡稳定分析.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挡土墙土压力.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土的抗剪强度(主讲:王英浩).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基础工程——浅基础(1/15).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基础工程——浅基础(2/15).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基础工程——浅基础(4/1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