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ZYH0515320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属性简介课程中文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编码:ZYH0515320Electric Control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性质:核心课程讲课学时/学分32/2总学时/学分:40/2.58/0.5实验学时/学分:0/0课内实践/学分:开课单位:适用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工技术、电机与拖动适用对象:二、三本预修课程:基础、电子技术等主撰人:李海军主审人:葛丽娟制定时间:2014.01二、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教学内容分常用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两个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系统组成和指令系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设计思想,逐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学时安排章节教学内容第一章810常用低压电器4第二章48电气控制线路44第三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26第四章PLC基本知识424第五章CPM1A综述第六章628CPM1A指令系统43第七章PLC控制系统设计8总计3240第一章(8学时)常用低压电器授课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解并掌握常用主要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与应用,熟记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本章计划8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电器的功能、分类与工作原理(一)电器的功能了解电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二)电器的分类
《ZYH0515320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属性简介 课程编码: ZYH0515320 课程中文名称: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2.5 讲课学时/学分: 32/2 实验学时/学分: 8/0.5 课内实践/学分: 0/0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适用对象: 一、二、三本 预修课程: 电工技术、电机与拖动 基础、电子技术等 主撰人: 李海军 主审人: 葛丽娟 制定时间:2014.01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常用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两个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 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系统组成和指令系 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设计思想,逐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 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实验教学 学时安排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8 4 10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 4 8 第三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 4 第四章 PLC基本知识 4 2 6 第五章 CPM1A综述 2 4 第六章 CPM1A指令系统 6 2 8 第七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4 3 总 计 32 8 40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授课学时:(8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解并掌握常用主要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与应用,熟记电器元件 图形符号。本章计划8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器的功能、分类与工作原理 (一)电器的功能 了解电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二)电器的分类

了解电器分类情况。(三)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节常用低压电器(一)低压隔离器理解并掌握常见低压隔离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二)按钮理解并掌握常见按钮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三)位置开关理解并掌握常见位置开关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四)接触器理解并掌握常见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五)继电器理解并掌握常见继电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六)熔断器理解并掌握常见熔断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七)低压断路器理解并掌握常见低压短路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接触器、控制继电器、其它常用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图形符号。(二)教学难点: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低压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四、思考与练习以常见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为内容进行布置。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基本的控制控制环节和基本的控制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了解控制中常用的保护。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绘图原则(一)电气原理图了解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绘图原则
了解电器分类情况。 (三)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常用低压电器 (一)低压隔离器 理解并掌握常见低压隔离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二)按钮 理解并掌握常见按钮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三)位置开关 理解并掌握常见位置开关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四)接触器 理解并掌握常见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五)继电器 理解并掌握常见继电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六)熔断器 理解并掌握常见熔断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七)低压断路器 理解并掌握常见低压短路器的结构、原理及图形符号。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接触器、控制继电器、其它常用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图形符号。 (二)教学难点: 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低压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以常见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为内容进行布置。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基本的控制控制环节和基本的控制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 图的方法,了解控制中常用的保护。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绘图原则 (一)电气原理图 了解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绘图原则

(二)其它电气图了解电气接线图、布置图等的概念。第二节基本控制环节(一)点动/长动控制理解点动/长动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二)正反转控制理解正反转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三)顺序控制理解顺序控制的规律,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四)多地控制理解并掌握多点控制的规律。(五)多条件控制理解并掌握多条件控制的规律。第三节基本控制方法(一)行程控制理解行程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二)时间控制理解时间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三)速度控制理解速度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第四节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保护(一)电流型保护理解并掌握电流型保护的内容、特点和常用电器。(二)电压型保护理解并掌握电压型保护的内容、特点和常用电器。(三)其它保护了解电气控制其它方面保护情况。第五节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一)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理解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掌握分析的基本步骤。(二)分析实例提高读图能力。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基本线路的工作原理。(二)教学难点:
(二)其它电气图 了解电气接线图、布置图等的概念。 第二节 基本控制环节 (一)点动/长动控制 理解点动/长动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二)正反转控制 理解正反转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三)顺序控制 理解顺序控制的规律,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四)多地控制 理解并掌握多点控制的规律。 (五)多条件控制 理解并掌握多条件控制的规律。 第三节 基本控制方法 (一)行程控制 理解行程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二)时间控制 理解时间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三)速度控制 理解速度控制的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路图的画法。 第四节 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保护 (一)电流型保护 理解并掌握电流型保护的内容、特点和常用电器。 (二)电压型保护 理解并掌握电压型保护的内容、特点和常用电器。 (三)其它保护 了解电气控制其它方面保护情况。 第五节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一)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 理解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掌握分析的基本步骤。 (二)分析实例 提高读图能力。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基本线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难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项目式教学。四、思考与练习以常见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绘制、分析为内容进行布置。第三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二节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一)经验设计法(二)逻辑设计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二)教学难点: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思考与练习以设计电气原理图为内容进行布置。第四章重可编程控制器概述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特点(一)产生了解PLC的产生背景及过程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项目式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以常见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绘制、分析为内容进行布置。 第三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 律。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 (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一)经验设计法 (二)逻辑设计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难点: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以设计电气原理图为内容进行布置。 第四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特点 (一)产生 了解PLC的产生背景及过程

(二)定义理解PLC的定义。(三)主要功能及特点了解PLC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四)应用领域了解PLC的应用领域。(五)发展方向了解PLC的发展方向。第二节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一)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理解PLC的控制原理(二)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与各部分作用理解并掌握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三)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理解PLC的工作原理。第三节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性能指标和分类(一)编程语言了解PLC的编程语言表达方式。(二)性能指标了解PLC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含义。(三)分类了解PLC的分类情况。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可编程控制器分类、功能特点,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二)教学难点: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思考与练习以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为内容进行布置。第五章重CPM1A综述授课学时:(2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CPM1A的内部资源;了解CPM1A的功能。本章计划2学时
(二)定义 理解PLC的定义。 (三)主要功能及特点 了解PLC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四)应用领域 了解PLC的应用领域。 (五)发展方向 了解PLC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原理 理解PLC的控制原理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与各部分作用 理解并掌握PLC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三)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理解PLC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性能指标和分类 (一)编程语言 了解PLC的编程语言表达方式。 (二)性能指标 了解PLC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三)分类 了解PLC的分类情况。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可编程控制器分类、功能特点,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 (二)教学难点: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以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为内容进行布置。 第五章 CPM1A综述 授课学时:(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CPM1A的内部资源;了解CPM1A的功能。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规格与型号(一)各种单元认识CPM1A的各种单元。(二)性能指标了解CPM1A的性能指标。第二节基本构成(一)单元面板结构熟悉CPM1A的单元面板结构。(二)编成工具系统构成了解CPM1A的编程工具系统构成。第三节继电器区及数据区(一)内部继电器区理解CPM1A内部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二)特殊辅助继电器区理解CPM1A特殊辅助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常用地址编号。(三)暂存继电器区理解CPM1A暂存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四)保持继电器区理解CPM1A保持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五)辅助记忆继电器区理解CPM1A辅助记忆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六)链接继电器区理解CPM1A链接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七)定时器/计数器区理解CPM1A定时器/计数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八)数据存储区理解CPM1A数据存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第四节功能简介本内容只适用于一本。(一)模拟设定电位器功能了解CPM1A的模拟设定电位器功能。(二)输入时间常数设定功能了解CPM1A的输入时间常数设定功能。(三)高速计数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规格与型号 (一)各种单元 认识CPM1A的各种单元。 (二)性能指标 了解CPM1A的性能指标。 第二节 基本构成 (一)单元面板结构 熟悉CPM1A的单元面板结构。 (二)编成工具系统构成 了解CPM1A的编程工具系统构成。 第三节 继电器区及数据区 (一)内部继电器区 理解CPM1A内部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 (二)特殊辅助继电器区 理解CPM1A特殊辅助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常用地址编号。 (三)暂存继电器区 理解CPM1A暂存继电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 (四)保持继电器区 理解CPM1A保持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 (五)辅助记忆继电器区 理解CPM1A辅助记忆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 (六)链接继电器区 理解CPM1A链接继电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 (七)定时器/计数器区 理解CPM1A定时器/计数器区的含义,熟记其地址编号。 (八)数据存储区 理解CPM1A数据存储区的含义,了解其地址编号。 第四节 功能简介 本内容只适用于一本。 (一)模拟设定电位器功能 了解CPM1A的模拟设定电位器功能。 (二)输入时间常数设定功能 了解CPM1A的输入时间常数设定功能。 (三)高速计数功能

了解CPM1A的高速计数功能。(四)外部输入中断功能了解CPM1A的外部输入中断功能。(五)间隔定时器功能了解CPM1A的间隔定时器功能功能。(六)快速响应输入功能了解CPM1A的快速响应输入功能。(七)脉冲输出功能了解CPM1A的脉冲输出功能。(八)通讯功能了解CPM1A的通讯功能。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CPM1A的CPU单元与继电器区。(二)教学难点:CPM1A的继电器区功能及地址。(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思考与练习以CPM1A的基本功能以及常见继电器地址及作用为内容进行布置。第六章(CPM1A指令系统授课学时:(6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PM1A的常用指令使用,掌握基本的编程原则和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指令系统概述(一)指令种类了解指令的种类。(二)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掌握常见标志位的地址。(三)指令的格式、操作数及标志理解指令的格式、操作数及标志。(四)指令的形式第二节基本指令(一)LD/LDNOT、AND/ANDNOT、OR/ORNOT、OUT/OUTNOT、ADDLD、ORLD
了解CPM1A的高速计数功能。 (四)外部输入中断功能 了解CPM1A的外部输入中断功能。 (五)间隔定时器功能 了解CPM1A的间隔定时器功能功能。 (六)快速响应输入功能 了解CPM1A的快速响应输入功能。 (七)脉冲输出功能 了解CPM1A的脉冲输出功能。 (八)通讯功能 了解CPM1A的通讯功能。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CPM1A的CPU单元与继电器区。 (二)教学难点: CPM1A的继电器区功能及地址。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以CPM1A的基本功能以及常见继电器地址及作用为内容进行布置。 第六章 CPM1A指令系统 授课学时:(6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PM1A的常用指令使用,掌握基本的编程原则和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指令系统概述 (一)指令种类 了解指令的种类。 (二)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 掌握常见标志位的地址。 (三)指令的格式、操作数及标志 理解指令的格式、操作数及标志。 (四)指令的形式 第二节 基本指令 (一)LD/LDNOT 、AND/ANDNOT、OR/ORNOT、OUT/OUTNOT、ADDLD、ORLD

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二)SET/RESET、KEEP、NOP、END、DIFU、DIFD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第三节基本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一)基本编程规则理解并掌握基本编程规则。(二)基本编程方法理解并掌握基本编程方法。第四节应用指令(一)顺序控制指令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二)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三)数据指令本内容只适用于一本。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基本指令,基本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和常用的应用指令的使用。。(二)教学难点:应用指令的使用。(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四、思考与练习以梯形图、助记符等的互换书写为主要内容,围绕常见指令及其应用进行布置。第七章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常用的设计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系统设计基本步骤了解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二)应用程序了解应用程序的内容与质量指标。第二节设计方法(一)逻辑设计法
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 (二)SET/RESET、KEEP、NOP、END、DIFU、DIFD 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 第三节 基本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 (一)基本编程规则 理解并掌握基本编程规则。 (二)基本编程方法 理解并掌握基本编程方法。 第四节 应用指令 (一)顺序控制指令 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 (二)定时器/计数器指令 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 (三)数据指令 本内容只适用于一本。理解并掌握指令的功能、用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基本指令,基本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和常用的应用指令的使用。 (二)教学难点: 应用指令的使用。 (三)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以梯形图、助记符等的互换书写为主要内容,围绕常见指令及其应用进行布置。 第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常用的设计方法。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系统设计基本步骤 了解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二)应用程序 了解应用程序的内容与质量指标。 第二节 设计方法 (一)逻辑设计法

理解并掌握逻辑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二)时序图设计法理解并掌握时序图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三)经验设计法理解并掌握经验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设计方法的理解。(二)教学难点:设计方法的应用。(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思考与练习围绕实例控制程序分析、小型控制任务程序设计为内容进行布置。四、实践环节本课程有课程设计两周,主要内容围绕低压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展开。课程设计是通过对具体任务的技能训练,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掌握电气控制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设计加强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运行调试的运用能力。(一)设计进程安排实验列表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8)1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222电机的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32PLC与编程工具的认识42编程指令练习课程设计列表序号周数内容备注11继电器控制设计21PLC控制设计(二)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选择《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题目之一,在完成继电器控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可编程控制器设计,每一个题目具体设计内容与要求如下。1、设计主电路与控制电路:2、选择控制电器、导线:3、布线试车。4、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制控制程序5、完成设计说明书
理解并掌握逻辑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 (二)时序图设计法 理解并掌握时序图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 (三)经验设计法 理解并掌握经验设计法的步骤与使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设计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设计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围绕实例控制程序分析、小型控制任务程序设计为内容进行布置。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有课程设计两周,主要内容围绕低压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展开。课程设计是通过对具体任务 的技能训练,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掌握电气控制设计的方法和过 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设计加强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运行调试的运用能 力。 (一)设计进程安排 实验列表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8) 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2 2 电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2 3 PLC与编程工具的认识 2 4 编程指令练习 2 课程设计列表 序号 内容 周数 备注 1 继电器控制设计 1 2 PLC控制设计 1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选择《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题目之一,在完成继电器控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可编程控 制器设计,每一个题目具体设计内容与要求如下。 1、设计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2、选择控制电器、导线; 3、布线试车。 4、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制控制程序 5、完成设计说明书

6、答辩(三)考核方法1、必须保证课程设计的出勤率,缺席一天以上考核成绩不合格。2、设计结束时,必须按时上交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作为带队教师考核的一项依据。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电气控制图纸与PLC控制程序图(程序)。(2)设计说明书。3、以设计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4、综合各项内容,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课程设计成绩单独评定。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推荐教材[1]张凤池主编《现代工厂电气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李海军主编《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2、教学参考书:[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2]]韩顺杰、吕树清主编《电气控制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3]孙平主编《电气控制与PL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6、答辩 (三)考核方法 1、必须保证课程设计的出勤率,缺席一天以上考核成绩不合格。 2、设计结束时,必须按时上交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作为带队教师考核的一项依据。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 括以下内容: (1)电气控制图纸与PLC控制程序图(程序)。 (2)设计说明书。 3、以设计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4、综合各项内容,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课程设计成绩单独评定。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1]张凤池主编《现代工厂电气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海军主编《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2、教学参考书: [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 [2]韩顺杰、吕树清主编《电气控制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8 [3]孙平主编《电气控制与PL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in Circuits(电路原理实验).pdf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Circuit(理论).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动静态分析.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自动控制原理总结(共七章).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课后部分习题和答案.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题(1)答案.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题(1)题目.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十个实验).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2/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1/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2/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2).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