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166.2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大学美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总学时为学时数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周数 口实习 口课程设计口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15801 总学时32 学分2 课程名称 大学美育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Aesthetical Education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 先修课程 无 开课部门文法学院中文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美育》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 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 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 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 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治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课程目标1: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美育和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正确进 步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课程目标2:学生应能够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 对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的热爱,陶治情操、完善人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 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和自然主义精神: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培 养学生的革命文化精神: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美引善,提高学生 的思想品德,总之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 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 思政元素:立德有人,完美人格。 1

1 《大学美育》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学时数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15801 总学时 32 学分 2 课程名称 大学美育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Aesthetical Education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 先修课程 无 开课部门 文法学院中文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美育》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 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 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 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 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课程目标 1: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美育和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正确进 步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课程目标 2:学生应能够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 对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的热爱,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 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和自然主义精神;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培 养学生的革命文化精神;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美引善,提高学生 的思想品德,总之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 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 思政元素:立德育人,完美人格

教学要求:理解美育的根本问题,了解美育的根本任务,把握美育的发展方 向。 2.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教学内容: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 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 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 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 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有的实施,①教学活动:②课外活动: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 建设等。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正确审美理想,以美引善。 教学要求: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3.第二章美是什么 教学内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及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 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 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美根源 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人的本质力量,社会实践。 教学要求:掌握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理解美的本质:了解 美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了解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4.第三章审美门户 教学内容: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形式美的形成和特点。 思政元素:审美的共同法则,中国式审美的形式特点,中华优秀审美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5.第四章审美范畴 教学内容:审美范畴是人们对美的表现形态的一种概念表述。审美的基本范 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性与形态特征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理论、喜剧性理论的要点。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 喜剧感的特征。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 丑、荒诞。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美学悲剧、喜剧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华美育精 神等

2 教学要求:理解美育的根本问题,了解美育的根本任务,把握美育的发展方 向。 2.第一章 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教学内容: 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 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 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 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 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②课外活动;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 建设等。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正确审美理想,以美引善。 教学要求: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3.第二章 美是什么 教学内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及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 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 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美根源 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人的本质力量,社会实践。 教学要求: 掌握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理解美的本质;了解 美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了解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4.第三章 审美门户 教学内容: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形式美的形成和特点。 思政元素:审美的共同法则,中国式审美的形式特点,中华优秀审美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5.第四章 审美范畴 教学内容:审美范畴是人们对美的表现形态的一种概念表述。审美的基本范 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性与形态特征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理论、喜剧性理论的要点。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 喜剧感的特征。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 丑、荒诞。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美学悲剧、喜剧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华美育精 神等

教学要求:掌握优美与崇高的比较: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喜刷 性理论的要点:理解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 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6.第五章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审美意识的基 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 性:审美意识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性、全人类共同性。 思政元素:审美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审关的阶级 性和全人类共同性的辩证认识。 教学要求:理解审美感受的特征:了解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掌握审美意识 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7.第六章审美心理 教学内容:审美心理结构要素。审美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情感性。什么 是审美想象,什么是审美理解,什么是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准备阶段、实 现阶段。 思政元素:认识不同文化形成的不同审美心理,心理结构的共通性与特殊性。 教学要求:掌握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了解审美心 理过程。 8.第七章自然审美 教学内容: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审美的致用阶段、比德阶 段、畅神阶段。自然美的特征。自然风光美的类型、构成、风格。自然美的审美 指导。 思政元素:进行自然主义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教学要求:理解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 成:学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9.第八章社会审美 教学内容:社会美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美的特征与自然美特征的比较。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的两个 方面: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社会生活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 美。社会环境美:社会风尚美,生活环境美。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培养内在美从而内外兼修,欣赏社会劳动之美、社会变 革之美,日常生活之美,共同建立好的社会风尚和生活环境。 教学要求: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征比较: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 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10.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3

3 教学要求:掌握优美与崇高的比较;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喜剧 性理论的要点;理解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 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6.第五章 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审美意识的基 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 性:审美意识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性、全人类共同性。 思政元素:审美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审美的阶级 性和全人类共同性的辩证认识。 教学要求:理解审美感受的特征;了解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掌握审美意识 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7.第六章 审美心理 教学内容:审美心理结构要素。审美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情感性。什么 是审美想象,什么是审美理解,什么是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准备阶段、实 现阶段。 思政元素:认识不同文化形成的不同审美心理,心理结构的共通性与特殊性。 教学要求:掌握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了解审美心 理过程。 8.第七章 自然审美 教学内容: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审美的致用阶段、比德阶 段、畅神阶段。自然美的特征。自然风光美的类型、构成、风格。自然美的审美 指导。 思政元素:进行自然主义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教学要求:理解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 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9.第八章 社会审美 教学内容:社会美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美的特征与自然美特征的比较。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的两个 方面: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社会生活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 美。社会环境美:社会风尚美,生活环境美。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培养内在美从而内外兼修,欣赏社会劳动之美、社会变 革之美,日常生活之美,共同建立好的社会风尚和生活环境。 教学要求: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征比较;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 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10.第九章 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教学内容: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 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融和与冲突。科学美 的本质特征。技术美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认识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谐和和冲突,以美启真,以真创美。 教学要求: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 征。 11.第十章艺术审美(一) 教学内容: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客体的对象要 素,主体的生命要素,艺术品的形式要素。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形象性、情 感性、典型性、理想性。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愉悦娱乐功能、启迪认识功能、感 化教育功能、调节补偿功能。艺术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 教学要求:理解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掌握鉴赏艺术 美的基本方法。 12.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 教学内容:艺术的分类。实用艺术的含义和类别,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如 何欣赏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类别,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 艺术。 表情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术。综合艺 术的含义和类别,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的含义和 类别,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各类艺术的欣 赏方法。 13.第十二章西方美学精神 教学内容:西方古典美学精神,柏拉图、康德的美学:西方现代美学精神, 尼采的美学:西方后现代美学。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由来,批判认识西方美学精神。 教学要求:掌握西方古典美学精神,理解柏拉图、康德的美学:了解西方现 代美学精神,尼采的美学:西方后现代美学。 14.第十三章中国美学精神 教学内容:中国美学的诞生,自然审美观:比德与畅神:社会审美观:礼乐 服饰:艺术审美观:山水田园。 思政元素: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特点,中华美育精神

4 教学内容: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 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融和与冲突。科学美 的本质特征。技术美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认识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谐和和冲突,以美启真,以真创美。 教学要求: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 征。 11.第十章 艺术审美(一) 教学内容: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客体的对象要 素,主体的生命要素,艺术品的形式要素。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形象性、情 感性、典型性、理想性。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愉悦娱乐功能、启迪认识功能、感 化教育功能、调节补偿功能。艺术美的审美指导。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 教学要求:理解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掌握鉴赏艺术 美的基本方法。 12.第十一章 艺术审美(二) 教学内容:艺术的分类。实用艺术的含义和类别,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如 何欣赏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类别,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 艺术。 表情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术。综合艺 术的含义和类别,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的含义和 类别,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各类艺术的欣 赏方法。 13. 第十二章 西方美学精神 教学内容:西方古典美学精神,柏拉图、康德的美学;西方现代美学精神, 尼采的美学;西方后现代美学。 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由来,批判认识西方美学精神。 教学要求:掌握西方古典美学精神,理解柏拉图、康德的美学;了解西方现 代美学精神,尼采的美学;西方后现代美学。 14. 第十三章 中国美学精神 教学内容:中国美学的诞生,自然审美观:比德与畅神;社会审美观:礼乐 服饰;艺术审美观:山水田园。 思政元素: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特点,中华美育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美学的诞生,学握自然审美观:比德与畅神;社会审美 观:礼乐服饰;艺术审美观:山水田园。 15.第十四章大学生与美育 教学内容: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美育的目标是促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浪漫、 易变、独特、强烈。大学生美育的途径: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大学生 的形象塑造:青春朝气、修养风度、聪慧高尚。 思政元素:树立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使美育进入生活和人生,使人生 艺术化、审美化。 教学要求: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四、 课程学时分配 课内 课外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学时 学时 小计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 第二章美是什么 第三章审美门户 第四章审美范畴 6 6 第五章审美意识 第六章审美心理 2 2 第七章自然审美 2 第八章社会审美 4 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2 2 第十章艺术审美(一) 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 2 2 第十二章西方美学精神 2 2 第十三章中国美学精神 2 第十四章大学生与美育 自学 自学 合计 32 32

5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美学的诞生,掌握自然审美观:比德与畅神;社会审美 观:礼乐服饰;艺术审美观:山水田园。 15. 第十四章 大学生与美育 教学内容: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美育的目标是促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浪漫、 易变、独特、强烈。大学生美育的途径: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大学生 的形象塑造:青春朝气、修养风度、聪慧高尚。 思政元素:树立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使美育进入生活和人生,使人生 艺术化、审美化。 教学要求: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四、 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课内 学时 小计 课外 学时 绪论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 1 第一章 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 1 第二章 美是什么 2 2 第三章 审美门户 2 2 第四章 审美范畴 6 6 第五章 审美意识 2 2 第六章 审美心理 2 2 第七章 自然审美 2 2 第八章 社会审美 4 4 第九章 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2 2 第十章 艺术审美 (一) 2 2 第十一章 艺术审美 (二) 2 2 第十二章 西方美学精神 2 2 第十三章 中国美学精神 2 2 第十四章 大学生与美育 自学 自学 合 计 32 32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鼓 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觉进行审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可 见可感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审美展示与分享。 六、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审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充 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直观、形象、深刻。 1.以课堂充分讲解相关审美理论和案例,结合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文化自信”、“中华美育精神”、“社会责任”、“生态意识”等思政元素开 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忠诚、正直、宽容的精神和情怀,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2推荐学生阅读欣赏篇目,鼓励学生课堂讨论相关阅读体会。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欣赏经典性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文学作品 并讨论 4.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布置与相关的审美实践内容,每学期按要求完成作业, 进行展示汇报。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和艺术之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培养 和提升其审美观和价值观。 【实践内容】 1.鉴赏训练:根据所学经典作品进行审美鉴赏训练。 2.审美展示: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进行审美表现和展示。 【标准与要求】 1.要求能够细腻地解读艺术和审美经典,写出审美鉴赏和评论,具备一定的 表达能力和理论深度。 2.具有初步利用多种媒介的审美创造能力,将自己所发现生活、自然、艺术 之美进行展示和表现,要求具有自己的眼光和创意。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王德岩、王文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5月,ISBN9787302466406 2.参考资料 (1)《大学美育》(第二版),仇春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ISBN9787040161397 (2)《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ISBN9787301047439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6

6 五、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鼓 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觉进行审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可 见可感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审美展示与分享。 六、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审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充 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直观、形象、深刻。 1.以课堂充分讲解相关审美理论和案例,结合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文化自信”、“中华美育精神”、“社会责任”、“生态意识”等思政元素开 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忠诚、正直、宽容的精神和情怀,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2.推荐学生阅读欣赏篇目,鼓励学生课堂讨论相关阅读体会。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欣赏经典性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文学作品 并讨论。 4.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布置与相关的审美实践内容,每学期按要求完成作业, 进行展示汇报。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和艺术之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培养 和提升其审美观和价值观。 【实践内容】 1.鉴赏训练:根据所学经典作品进行审美鉴赏训练。 2.审美展示: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进行审美表现和展示。 【标准与要求】 1.要求能够细腻地解读艺术和审美经典,写出审美鉴赏和评论,具备一定的 表达能力和理论深度。 2.具有初步利用多种媒介的审美创造能力,将自己所发现生活、自然、艺术 之美进行展示和表现,要求具有自己的眼光和创意。 七、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王德岩、王文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 5 月,ISBN 9787302466406 2. 参考资料 (1)《大学美育》(第二版),仇春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 月, ISBN 9787040161397 (2)《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 月,ISBN 9787301047439 八、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 作业三部分,所占比重分别为30%、30%、40%。考查内容上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 外,还涵盖课程思政内容,体现立德树人要求。 九、 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执笔人:王德岩 大纲审核人:李海燕 开课系主任:董树宝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袁凤识 制定(修订)日期:2021年8月 >

7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 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 作业三部分,所占比重分别为 30%、30%、40%。考查内容上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 外,还涵盖课程思政内容,体现立德树人要求。 九、 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执笔人:王德岩 大纲审核人:李海燕 开课系主任:董树宝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袁凤识 制定(修订)日期:2021 年 8 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