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3.3.2)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3.3.2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休息1休息2 右图所示电路,如果设,UA=∞(即忽略基区调宽效应) 则有 uBE =Is expUT E C ∴ee=e1+2 Rc Rc RL =Is exp UBEL+Isexp uBE2 cI Ur Ur T2 exp" (+"Ur UBE2-UBEI UBEN U E uBE2 Rh IEI IE Rb Ur uid =MiI-"=( +VE )-UBE2+ ui2 E =UBEI-UBE2 Rm=r em-To3 ic2≈aE2= ee I+ c2 icI ee Ur 1/2I ee =aEr ee + → T 返回 2U1 4U1 Wid
u ui2 i1 EC Ee Rem=ro3 ( ) T BE2 BE1 T BE1 s T BE2 s T BE1 s U u u 1 exp U u I exp U u I exp U u I exp − = + = + 3.3.2 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右图所示电路,如果设,UA=∞ (即忽略基区调宽效应) : − + = = + = T i d ee c1 E1 T i d ee c2 E2 U u 1 exp I i i U u 1 exp I i i Iee uid 1/2Iee iC1 iC2 2UT 4UT iC IE1 IE2 uBE1 uBE2 Iee ic1 ic1 ee E1 E2 T BE E s I I I U u i I exp = + = 则有 ( ) ( ) BE1 BE 2 i d i1 i2 BE1 E BE 2 E u u u u u u U u U = − = − = + − + UE 休息1 休息2 返回

3.3.2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休息1休息2 分析:(1)当=12=0时,ir=i2=lcr=lC2 (静态工作点) 1/lee (2)ir=fub,ic(u以纵轴对称 且总有icr+ic2=la (射极恒流) 1/2L (3)线性范围 UrU (4)传输跨导: i 12U 4UT (斜率)8ms g ( id id id 单端输出: gms max= El 2 U T 双端输出:{mBmx=28 (等于单管共射电路的跨导gm) 返回
Iee uid 1/2Iee iC1 iC2 2UT 4UT iC (4)传输跨导: (斜率) v 0 id c mmax id c m i d du di g du di g = = = 单端输出: T E 1 vid 0 i d c1 ms max U I 2 1 du di g = = = 双端输出: T E1 mB max ms max U I g = 2g = (等于单管共射电路的跨导 gm) 分析:(1)当 ui1=ui2=0 时,iC1=iC2=IC1=IC2 (静态工作点) =1/2Iee (3)线性范围 -UT~UT (2)iCi=f(uid) , iC2=f(uid) 以纵轴对称 且总有 iC1+iC2=Iee (射极恒流) 3.3.2 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休息1 休息2 返回

3.3.2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5)u超过士4Ur时,差放具有良 好的限幅特性一一应用广泛(在 12L 非线性电路中) (6)在射极接入负反馈电阻Ra能 2UT YUT 扩展线性动态范围,线性动态 E 范围的扩展量等于Rale Re r ●n「 返回电路仿真 Raro
u ui2 i1 EC Ee Rem=ro3 Iee uid 1/2Iee iC1 iC2 2UT 4UT i ( C 5)uid 超过±4UT 时,差放具有良 好的限幅特性――应用广泛(在 非线性电路中) (6) 在射极接入负反馈电阻 Re ,能 扩展线性动态范围,线性动态 范围的扩展量等于 Re Iee. Re Re 电路仿真 3.3.2 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大信号特性 返回

3.3.3基本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微变等效分析 电路仿真 1.低频差模特性 l;n≠O,u2=0(单纯差模输入状态) RL iI i2 L 2 2 l;1→T1→Air→Aia1 AL l2→T2→-Ac2→-Ai2 Rb 2 ∠ EE 且有A er=-团 'e 2 12 il E e AE=0→Rm上的差模电压为零 R ∴AUE=0 i如果差放电路对称, 在单纯差模输入时, Rc 1/2RL _ 1/2RL lol=-lo2y 所以R中心处的电位为零。甲h
ui1 ui2 uod Rem=ro3 ui1 ui2 EC Ee uo1 uo2 Iee 3.3.3 基本共射差放理想对称时的微变等效分析 1. 低频差模特性 u 0 ,u 0 i d i c = (单纯差模输入状态) ii : 如果差放电路对称, 在单纯差模输入时, uo1=-uo2, 所以 RL 中心处的电位为零。 ΔUEE EE I i : ui 1 = − ui 2 → → − → − → → → i 2 2 c 2 e 2 i 1 1 c 1 e 1 u T i i u T i i 且有 e 1 e 2 i = −i I EE = 0 → Rem 上的差模电压为零 U 0 EE = c1 i c 2 i Δie1 Δie2 电路仿真 ui1 ui2 返回

1。低频差模特性 E Rc R (1)单纯差模输入时的差模等效电路 L u T1 T2 (2)半边差模微变等效电路。 化=4r42=20m1m=-mb面 Mi2 d=-=r v1=-2 R (3)差模电压增益: U 2u T2 ud I 1/2RI 2 12 iI l L 结论:差放双端输出增益 A=差模半边等效电路的增益An 1/2RLI hie Rc il hfe. ib lu 休息1休息2返回电路仿真
ui1 + uo1 - ui1 ui2 uod ud 1 i 1 0 1 id od ud A 2u 2u u u A = = = 1. 低频差模特性 (1) 单纯差模输入时的差模等效电路 (2) 半边差模微变等效电路。 id i1 i2 i1 od 01 02 01 u u u 2u u u u 2u = − = = − = i1 i2 01 02 v v u v =− =− (3) 差模电压增益: 结论:差放双端输出增益 Aud=差模半边等效电路的增益 Aud1 休息1休息2 电路仿真 Rem=ro3 ui1 ui2 EC Ee uo1 uo2 Iee + uod - 返回

Rb Hui, I a e R AT1 R T2 lil u 12 hie hfe.it 1/2RL Re≠0时 R her Ro+hie+(+hfe 电路仿真 i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4n=2“=1Aad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是双端输出时的一半左边输出反相 休息1休息2返回 右边输出同相
ui1 + uo1 - ui1 ui2 (4) 差模电压增益的讨论: uod i : b i e fe L b i e ' fe ce L ud ud1 R h h R R h h (r //R ) A A Re 0 + − + = =− = (忽略 rec , RL ’ =Rc // 1/2RL) ii : Re 0 时 ( ) b ie fe e fe L ud R h 1 h R h R A + + + = − iii: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 u d id o d u d 1 A 2 1 u u 2 1 A = =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增益是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左边输出反相 右边输出同相 Re 电路仿真 Re 休息1休息2 Re Re EC -Ee ui1 ui2 Iee 返回

(4)差模电压增益的讨论: 日差模输入电阻: 双端、单端输出相同: Mid d 当R。=0时81=乙=3+%n) Rb 当R却时R=1+2+(+B)] id R士R v:差模输出电阻Rn id 双端输出:Rnm=84=2(∥n)=2:11m T1 单端输出:Rad≈Rc L 注意:以上分析完全运用于单端输入状态 R 返回
ui1 ui2 iv: 差模输入电阻: 双端、单端输出相同: 当 Re = 0 时 ( ) b i e i d i d i d 2 R h i u R = = + 当Re 0 时 ( ( ) Rid =2Rb +hie+ 1+ Re V:差模输出电阻 Rod 双端输出: ( ) C ce c od od od 2 R // r 2R i u R = = 单端输出: Rod RC 注意:以上分析完全运用于单端输入状态 (4) 差模电压增益的讨论: i id Rid i id Rid Rod Rod 返回

2低频共模特性: Ec 单纯共模输入状态: Rc ui=u2=uic, uid=0 uocllAie loc2 ∠i Cl→Alel T1 HEE ll→T2→Aie2→hie2 →4le=4in+Aia2=2Aie →WE=2 Ai R=Li2Rcm R (1)共模等效电路 由于umcr=lle2=uoc 2 所以流过RL的电流=0,R1开路 MEE A.∠E EE 2R 12R 休息1休息2 电路饼返回
uic uic uoc1 uoc2 2Rem 2Rem Rem=ro3 ui1 ui2 EC Ee Iee 2 低频共模特性: 单纯共模输入状态: ui1 =ui2 =uic ,uid =0 EE e c m e c m e e e 1 e 2 e ic 2 c 2 e 2 ic 1 C 1 e 1 u 2 i R i 2 R I i i 2 i u T i i u T i i → = = = + = → → → → → → e 2i uEE (1) 共模等效电路 由于 uoc1=uoc2=u0 C 所以流过 RL的电流=0,RL开路 e i e i c1 i c 2 i 电路仿真 uEE uEE 休息1 休息2 uoc1 uoc2 uic uic 返回

2低频共模特性: (2)共模半边等效电路 2 (3)单端输出的共模电压增益(Auc)。rrJ,"mrn T2 定义:4uCn=uoe/uic aRes 2R (共模输入,单端输出) F,+ie+(+B Rem 2R (4)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增益(Anc) 当电路理想对称时 Rc locl 2R Auc=(uocl-Woc2)/uic=0 (差动放大器对共模输入信号具有抑 电路仿真 制能力,可以看出双端输出时,电路 越对称,共模抑制能力越强) 返回休息1体息2
uic 2Rem uic uic uoc1 uoc2 2Rem 2Rem 2 低频共模特性: (2) 共模半边等效电路 (3) 单端输出的共模电压增益(AuC1) 定义:AuC1= uoc1 / uic (共模输入,单端输出) ( ) cm c b i e cm fe c uc1 2R R R h 1 2R h R A − + + + − = 当电路理想对称时 Auc=(uoc1 -uoc2) / uic=0 (差动放大器对共模输入信号具有抑 制能力,可以看出双端输出时,电路 越对称,共模抑制能力越强) 休息1 休息2 电路仿真 uoc1- uoc2 + _ uoc1 (4) 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增益(AuC) 返回

2低频共模特性: Rb (4)共模输入电阻: hfeibrce 单 hie ic =R+h+(+B)2Rm≈2BRmn 2R (忽略了re的作用) R ic单 R cl Rx=12Ric单 E (5)共模输出电阻 RL OcI C T2 →Rn=2R R oc2 C ee Es 休息1休息2返回 双
uic Iee EC Ee 2Rem uic 2 低频共模特性: (4) 共模输入电阻: ( ) b i e c m c m i c i c i c R h 1 2R 2 R i u R = + + + 单 = (忽略了 rce 的作用) Ric 双=1/2Ric 单 (5) 共模输出电阻 0C C 0C 2 C 0c1 C R 2R R R R R = i ic Ric单 Ric双 Roc1 Roc双 休息1 休息2 返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4.1 场效应晶体管 4.1.1 JFET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4.1.2 JFET伏安特性曲线 4.1.3 绝缘栅场效应管.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3.4)乙类推挽输出级电路与功率放大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3.1)集成电路(IC)中的电流源.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BJT放大电路基础(2.1)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图解分析.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BJT放大电路基础(2.2.2-2.3)共集电极电路(射随器)、BJT组合放大电路.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BJT放大电路基础(2.2.1)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特性与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特性与动态分析.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半导体基本器件及应用电路(1.1-1.3)§1.1 半导体材料及导电特性 §1.2 PN结原理 §1.3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半导体基本器件及应用电路(1.4)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5章 数字滤波器(DF).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7章 IIRDF有限长数字滤波器的设计.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六章 IIRDF无限长数字滤波器的设计.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3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1章 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 西安邮电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绪论.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4.5-4.8).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4.1-4.4).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时域卷积定理.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左移位性质.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右移位性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2).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3.2)带电流源(恒流源)的放大电路 3.3.1 差放的偏置,输入和输出信号及连接方式.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放大器反馈原理及稳定化基础.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4.1.4)FET小信号等效模型 4.2 JFET放大电路.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2/2).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放大器反馈原理及稳定化基础 6.1.5 判别反馈类型的方法 6.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3.1 负反馈放大器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4.3)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放大器反馈原理及稳定化基础(6.5-6.6)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相位补偿原理与技术.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7.1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7.2集成运放的一般结构.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7.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7.4 集成运放在电压比较器中的作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放大器反馈原理及稳定化基础 6.3.2 电压串联负反馈 6.3.3 电压并联负反馈 6.4.1 负反馈对放大器传输函数极零点的影响 6.4.2 单极点闭环系统的响应特征.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电流模电路基础.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7.5)信号产生电路与有源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 MATLAB实现》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MATLAB初步.ppt
-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 MATLAB实现》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离散付里叶变换(D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 MATLAB实现》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ppt
-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 MATLAB实现》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数字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及其 MATLAB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PWS DSPC汉化的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1.0版中的 Matlab函数.doc
- 清华大学:《通信电路原理》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频率合成技术.ppt
- 清华大学:《通信电路原理》教学资源(PPT课件)笫1章 绪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