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

第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 蒋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18年10月9日
蒋 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18年10月9日

本讲内容 ·一、商、周的制度比较 二、商、周的青铜与甲骨 ·三、疑古与二重证据法
• 一、商、周的制度比较 • 二、商、周的青铜与甲骨 • 三、疑古与二重证据法

从上古三代到秦帝国的脉络 方国联盟 封邦建国 (夏和商) (西周) 共主+盟邦 天子+诸侯 诸侯争霸 郡县帝国 (东周-春秋战国) (秦) 霸主+诸侯/“天子” 皇帝+大臣
方国联盟 (夏和商) 共主+盟邦 封邦建国 (西周) 天子+诸侯 诸侯争霸 (东周-春秋战国) 霸主+诸侯/“天子” 郡县帝国 (秦) 皇帝+大臣

一、商、周的政治制废比较 回 西周都城 周族兴起于山 ⊙ 封国都色 西渭水流域, × 战场 后迁往陕西岐 河 山脚下。 犬戎 臀 在周文王时成 ⊙鲁 水 牧野9卫 为强大的部族。 锦京周 洛邑 ⊙宋 周武王起兵讨 伐商纣王,消 灭商王朝,建 立周王朝,迁 都于镐
• 周族兴起于山 西渭水流域, 后迁往陕西岐 山脚下。 • 在周文王时成 为强大的部族。 • 周武王起兵讨 伐商纣王,消 灭商王朝,建 立周王朝,迁 都于镐

政治体制的变动 方国联盟 分封制 郡县制 ·夏、商 ·周 ·秦、汉 ·221BC-
方国联盟 • 夏、商 分封制 • 周 郡县制 • 秦、汉 • 221BC-

封郭建国 由 同姓子弟所 封王室召(Shao)公爽(sh) 国为有 盾 诸以 燕 原 封功臣姜尚 封周公子伯禽 域强行楔 入 水 :封武王弟康淑 文 成为区域性 封成王弟叔虞 次级 “统治中 杞o 封夏禹后代东楼公 神农氏后代文叔 宋、封殷商后代微子 镐 许陈 周初封建71国 封舜后代妫(G)满 其中姬姓55国 江楚 吴 异姓16国 封王室周章 封颛顼(Zhuanxi)后代熊免 AP 。都城 ·同姓的封国 0 异姓的封国
由同姓子弟所 封的“诸侯 国”,以武力 为后盾,在原 有的邦国部族 区域强行楔入, 成为区域性的 次级“统治中 心”。 周初封建71国, 其中姬姓55国, 异姓16国

三代的“封建”制度:理想与现实 西周分封: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联邦制:“天下之共主” ·君统与宗统:尊尊、亲亲 ·礼制的产生(宗法、丧服、宗庙等) “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有征服,于是有殖民,周人挟其强悍的武力做后盾, 在新征服区建立长期的殖民地,是谓‘封建’,断非静 居深宫就能‘分土胙民’的。”杜正胜(1992:349) “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 续”。(许倬云,2001)
• 西周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联邦制:“天下之共主” • 君统与宗统:尊尊、亲亲 • 礼制的产生(宗法、丧服、宗庙等) • “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 “有征服,于是有殖民,周人挟其强悍的武力做后盾, 在新征服区建立长期的殖民地,是谓‘封建’,断非静 居深宫就能‘分土胙民’的。 ”杜正胜(1992:349) • “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 续”。(许倬云,2001)

封建制:“分封建郭,以蕃屏周 柳宗元《封建论》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 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 星 。1 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合焉,以安 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 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 有有必 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 豪 伯、连师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 , 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许倬云:分封的意义是占领民族与本地民族的 重叠…是人口的再编组。(《西周史》)
• 柳宗元《封建论》: •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 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 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 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 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 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 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 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 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 许倬云:分封的意义是占领民族与本地民族的 重叠……是人口的再编组。(《西周史》)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封建爵位等级 ·诸侯:公、侯、伯、子、男 卿:大夫、士 宗法制度 任‘¥唑月王目°伴湛粥士斗 。 位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受封为诸侯,尊 室为宗周。 ·礼乐制度 ·周王、诸侯、大夫、士使用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礼仪
• 封建爵位等级 • 诸侯:公、侯、伯、子、男 • 卿:大夫、士 • 宗法制度 •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共主,王 位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受封为诸侯,尊王 室为宗周。 • 礼乐制度 • 周王、诸侯、大夫、士使用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礼仪

商、周的王位继承制度比较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商、周之别 ·1)商继统、周立子立嫡之制 ·商30帝,弟及兄长(王位)占50%,子继父(弟之子)25% ·周公继武王,又立成王,自己摄政七年后还政成王,嫡长子制立 2)周定庙数之制(庙指的是祖先的宗庙或牌位) 《礼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3)周同姓不婚之制:与异姓诸侯通婚、会盟 立贤与立嫡之争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 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商、周之别 • 1)商继统、周立子立嫡之制 • 商30帝,弟及兄长(王位)占50%,子继父(弟之子)25% • 周公继武王,又立成王,自己摄政七年后还政成王,嫡长子制立 • 2)周定庙数之制(庙指的是祖先的宗庙或牌位) • 《礼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 3)周同姓不婚之制:与异姓诸侯通婚、会盟 • 立贤与立嫡之争 •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 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3讲 末代王朝清帝国(末代带国之满清).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2讲 明清科举与家族.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1讲 君主极权之明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大纲(2018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蒙古时代的全球网络、地域整合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三国志》的世界——东汉三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历史演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辽、金、西夏、蒙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隋唐的权力结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魏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春秋与战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秦与西汉(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风起关陇——隋唐的权力结构(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霸道与王道——两汉的世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9讲 多民族竞争之辽夏金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专题20分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葫芦岛1946·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原第七章)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原第二章)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寻“中国梦”的艰辛探索(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第五章)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张一平).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原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张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第六章)抗日战争(徐临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原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王春英).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原第三章)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邓军).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原“综述”)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高福进).ppt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上海交通大学校史(1897-1949).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回归大学之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