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2讲 明清科举与家族

第12讲:明清科举与 家族 蒋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18年12月11日 1
蒋 勤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18年12月11日 1

本讲内容 。一、“大礼仪”与家族制度 二、明清科举与社会流动 ·三、科举生涯 2
• 一、“大礼仪”与家族制度 • 二、明清科举与社会流动 • 三、科举生涯 2

“大礼仪”与家族制度 制度 权力 主体 特点 政府体系 郡县皇权 皇帝~地方官 中央统一管理地方政府 Officials 官员由中央(皇帝与吏部) 任命、不能世袭 中介人 科举绅权 皇帝~士大夫 科举身份、与国家/官府 Scholar-official 交往时的特权阶层 地方社会 宗族族权 皇帝~族长 族产、族规,约束族人 clan elder 3
3 制度 权力 主体 特点 政府体系 郡县 皇权 皇帝~地方官 Officials 中央统一管理地方政府 官员由中央(皇帝与吏部) 任命、不能世袭 中介人 科举 绅权 皇帝~士大夫 Scholar-official 科举身份、与国家/官府 交往时的特权阶层 地方社会 宗族 族权 皇帝~族长 clan elder 族产、族规,约束族人

家族”平民化与祭祀权的演变 祭祀祖先是特权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宋代开始平民化 。义庄、族谱等的发展 新理学的发展 明代:嘉靖“品官家庙”真正使得家族进入寻常人家 童是536目以素范美家能,弃终天羊含晨在 规 窭 至”日可以祭祀始祖。 https://www.iqiyi.com/v19rr1lfzew.html
• 祭祀祖先是特权 •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 宋代开始平民化 • 义庄、族谱等的发展 • 新理学的发展 • 明代:嘉靖“品官家庙”真正使得家族进入寻常人家 • 嘉靖十五年(1536 年),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后,规定 品官(九品以上)可以祭祀建家庙,并允许天下臣民在“冬 至”日可以祭祀始祖。 • https://www.iqiyi.com/v_19rr1lfzew.html 4

兴献王祐析 孝宗祐樘 嘉靖皇帝的父亲问题 大礼仪”:继嗣or继统? 大臣说 兴王厚熄出继 长子厚熙物嗨 世宗厚熄 蔚悼王厚炜 武宗厚照 本生兴献帝祜标 孝宗祐樘 翁 季 孝宗祐樘 世宗厚熄 长子厚熙物殇 皇帝说 蔚掉王厚炜物痴 武宗厚照 容宗献皇帝祐标 季 ◇ 世宗厚熄 长子厚照的嗨 继嗣:先入嗣再继承 蔚掉王厚炜幼编 武宗厚照 无子 继统:强调可以不出继 绝
• 继嗣:先入嗣再继承 • 继统:强调可以不出继 5 大臣说 皇帝说 “大礼仪”:继嗣or继统?

人情和礼数 儒家“嗣子不认生父” 圣人缘人情以制礼” 夫统与嗣不同,而非必父 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 :西头食资多 , 皆不得谓之统矣。故目:礼,时为大,顺次之 时不顺 ,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张 璁《正典礼第一疏》) 客观的效果: 内阁首辅杨廷和和皇太后张太后的合谋控制权力 ·但通过大礼仪,新皇帝建立起拥护自己的势力 6
• 儒家“嗣子不认生父” • “圣人缘人情以制礼”,“夫统与嗣不同,而非必父 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 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 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尝有称高伯祖、皇伯考 者,皆不得谓之统矣。故曰:礼,时为大,顺次之; 不时不顺,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张 璁《正典礼第一疏》) • 客观的效果: • 内阁首辅杨廷和和皇太后张太后的合谋控制权力 • 但通过大礼仪,新皇帝建立起拥护自己的势力 6

社庙与榈堂(家庙) mo 孟 德 祠神救土 圖1·《明集醴》家廟图(取材自《明集醴》·爸6,頁15)· 7
7

士绅与家族 士绅阶层的形成 科举制造士绅,功名(degree)终身化((life time) 士绅与庶民共同营建家族(修族谱、建义庄、族学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清代免除生员/秀才的劳役,跪礼,参加特定仪式 绅士集团与国家官僚集团整合成一个政治共同体。 家族发展的策略 ·本地化:参与到本地的公共事务中;家族和家族联姻 国家化:供奉国家认可、鼓励的神;参与科举活动获取功名; 通过附会祖先,获得建立祠堂的资格,从而士绅化。 8
• 士绅阶层的形成 • 科举制造士绅,功名(degree)终身化 (life time) • 士绅与庶民共同营建家族(修族谱、建义庄、族学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 清代免除生员/秀才的劳役,跪礼,参加特定仪式 • 绅士集团与国家官僚集团整合成一个政治共同体。 • 家族发展的策略 • 本地化:参与到本地的公共事务中;家族和家族联姻 • 国家化:供奉国家认可、鼓励的神;参与科举活动获取功名; 通过附会祖先,获得建立祠堂的资格,从而士绅化。 8

中国士绅的构成与分类(1850之前) 正途 人数1 异途 人数2 总人数 上层绅士 官吏(在位 2.2万 官吏(在位及 1.1万 3.5万 及致仕者) 致仕者) 文武进士 0.4万 举人 1.8万 贡生 2.7万 下层绅士生员(秀才)60万 监生,例贡生 31万 (捐纳的国子 监学生) 张仲礼,中国绅士 9
正途 人数1 异途 人数2 总人数 上层绅士 官吏(在位 及致仕者) 2.2万 官吏(在位及 致仕者) 1.1万 3.5万 文武进士 0.4万 举人 1.8万 贡生 2.7万 下层绅士 生员(秀才) 60万 监生,例贡生 (捐纳的国子 监学生) 31万 张仲礼,中国绅士 9

实氣秋 朱子家礼与祖先棠舞 宋代儒家设定家礼 ·假定神灵的存在 祭礼:是与神灵沟通的过程 丧礼、葬礼、祭祀、冠礼、 婚礼 浙江松阳石仓村民祭祖(2013中元节) 普通民众的动因 ·祈求祖先的庇护 天井 厢房 神祇与祖先 ·地方的祠庙 ,左边直↓左一直,香火堂 右一直↓右边直 ·家族的祠堂 ·房支的香火堂 松阳石仓盛宗公香火堂平面 10
• 宋代儒家设定家礼 • 假定神灵的存在 • 祭礼:是与神灵沟通的过程 • 丧礼、葬礼、祭祀、冠礼、 婚礼 • 普通民众的动因 • 祈求祖先的庇护 • 神祇与祖先 • 地方的祠庙 • 家族的祠堂 • 房支的香火堂 10 浙江松阳石仓村民祭祖(2013中元节) 松阳石仓盛宗公香火堂平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1讲 君主极权之明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大纲(2018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蒙古时代的全球网络、地域整合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三国志》的世界——东汉三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历史演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辽、金、西夏、蒙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隋唐的权力结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魏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春秋与战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秦与西汉(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风起关陇——隋唐的权力结构(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霸道与王道——两汉的世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门阀的时代——公元3-6世纪的战乱与社会重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契丹、女真、党项.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轴心时代与走向帝制.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3讲 末代王朝清帝国(末代带国之满清).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9讲 多民族竞争之辽夏金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专题20分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葫芦岛1946·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原第七章)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原第二章)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寻“中国梦”的艰辛探索(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第五章)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张一平).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原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张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第六章)抗日战争(徐临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