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春秋与战国

第三课、春秋与战国 >提纲: ·西周(B.C.1046-771) ·春秋(B.C.770-403) ·战国(B.C.403-221)
第三课、春秋与战国 提纲: • 西周(B.C.1046-771) • 春秋(B.C. 770-403) • 战国(B.C. 403-221)

。商代:B.C.1600-1046 一商代建立了大型王国,大量使用青铜器与甲骨 文,显示了高超的文化与技术水平。 一青铜器主要用于礼仪,显示一个王国的政治秩 序与力量。 一甲骨文用于祭祀,显示了一个王国的宗教与政 治观念
• 商代:B.C.1600-1046 – 商代建立了大型王国,大量使用青铜器与甲骨 文,显示了高超的文化与技术水平。 – 青铜器主要用于礼仪,显示一个王国的政治秩 序与力量。 – 甲骨文用于祭祀,显示了一个王国的宗教与政 治观念

周王朝兴起与商王朝灭亡 周族兴起于山西渭水流域, 后迁往陕西岐山脚下。在 周文王时成为强大的部族。 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 消灭商王朝,建立周王朝。 推荐阅读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 代》,北京:三联书店, 1999。 罗泰:《宗子维城:从 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 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 国社会》,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17
周王朝兴起与商王朝灭亡 • 周族兴起于山西渭水流域, 后迁往陕西岐山脚下。在 周文王时成为强大的部族。 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 消灭商王朝,建立周王朝。 • 推荐阅读 •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 代》,北京:三联书店, 1999。 • 罗泰:《宗子维城:从 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 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 国社会》,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17

8 50厘米 图三 酸周时期车战乘员的防护装 备,人体侬平均高169重米计, 以较准确地表示防护装备可以 L2米 防护的人体部位,并未复原全 图六这是车战的示意图,战车的尺寸根据西瘙西周战车,武器的长度参服了浏城桥 部衣服。1.青铜胄(西周,据昌 春秋墓的材料。1.A车这右挥创所及范围,2.A车戎右挥戈所及范图。当A车 平白浮出土标本);2.膏铜胸 与B车相对驶来时,戈和剑都无法伤及B车的乘员,当A车与C错车较时,A车 甲(西周,据山东西患出土标 戎右的戈可伤及C车果员,但剑仍无法伤及C车乘员, 本),3.有铜护的靴子(西周,据 昌平白浮出土标本,参照郑家 崔子出土标本),4.漆盾(春 杨泓: 《战车与车战一一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 秋,据长沙楚慕标本):5,盾 (股,据安阳股望出土标本) 一》, 《文物》,1977(05)
杨泓:《战车与车战——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 一》,《文物》,1977(05)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问鼎中原 。 鲁宣公三年,楚子伐 陆浑之戎,遂至于雏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 王孙满劳楚子,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一一《左传》 应市H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国制家地份丝 后母戊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 问鼎中原 • 鲁宣公三年,楚子伐 陆浑之戎,遂至于雒,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 王孙满劳楚子,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左传》 后母戊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 兽纹扁足鼎,商代晚 期。高31.1cm,口径 24.2cm,重4.85kg。 1976年发现于殷墟妇 好墓。这是一套共计 31只鼎中的一只。 鼎的腹部是一只卷尾 的长鼻兽。足部是三 上升的龙张口托起 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 兽纹扁足鼎,商代晚 期。高31.1cm,口径 24.2cm,重4.85kg。 • 1976年发现于殷墟妇 好墓。这是一套共计 31只鼎中的一只。 • 鼎的腹部是一只卷尾 的长鼻兽。足部是三 只上升的龙张口托起 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華鼎 高22.7cm,口径17.cm,重2.64kg。 商代晚期的标准器形,又称为束腰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高22.7cm,口径17.cm,重2.64kg。 商代晚期的标准器形,又称为束腰鼎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大克鼎,西周孝王时 期。 高93.1cm,口径 75.6cm,重201.5kg。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 大克鼎,西周孝王时 期。 • 高93.1cm,口径 75.6cm,重201.5kg。 •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大克鼎铭文(左) 大克鼎铭文(右) 莲什饰田了译 果田e月 得和满 赤于子中家共细旺 3 代中亚季 肃胶辞围于于中家南A 的用H米等花年 是明浮
青铜器文化:鼎的小史 大克鼎铭文(左) 大克鼎铭文(右)

西周的政治: 一封建制度: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 以武力为 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成为区域 性的次级“统治中心”。 封建爵位等级: 诸侯:公、侯、伯、子、男 卿:大夫、士 宗法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自称天子 为天下共主,王位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 弟受封为诸侯,尊王室为宗周。 礼乐制度:周王、诸侯、大夫、士使用不同等级不 同规模的礼仪
• 西周的政治: – 封建制度: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以武力为 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成为区域 性的次级“统治中心”。 封建爵位等级: 诸侯:公、侯、伯、子、男 卿:大夫、士 – 宗法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自称天子, 为天下共主,王位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 弟受封为诸侯,尊王室为宗周。 – 礼乐制度:周王、诸侯、大夫、士使用不同等级不 同规模的礼仪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秦与西汉(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风起关陇——隋唐的权力结构(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霸道与王道——两汉的世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门阀的时代——公元3-6世纪的战乱与社会重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契丹、女真、党项.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轴心时代与走向帝制.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历史总结(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7-18世纪“传统中国”的形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5-17世纪的白银、海洋与文化.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5-17世纪的海洋、白银与文化.pdf
-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Under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通识课程教学资源_地图准备.pdf
-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Under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通识课程教学资源_分享阅读段落的翻译.docx
-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通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中国法官团队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的揭露.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通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中国检察官团、日本战犯辩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魏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隋唐的权力结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辽、金、西夏、蒙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历史演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三国志》的世界——东汉三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蒙古时代的全球网络、地域整合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大纲(2018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1讲 君主极权之明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2讲 明清科举与家族.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3讲 末代王朝清帝国(末代带国之满清).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