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通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中国法官团队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的揭露

通识课程:东京审判 第三讲
通识课程:东京审判 第三讲

提要 中国法官团队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的揭露
提要 中国法官团队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的揭露

中国法官团队的主要贡献 争座位 争取多数,艰苦量刑 撰写《判决书》的主要部分 最终判决25名甲级战争嫌犯有罪 东条等7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 犯处以绞刑
中国法官团队的主要贡献 争座位 争取多数,艰苦量刑 撰写《判决书》的主要部分 最终判决25名甲级战争嫌犯有罪; 东条等7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 犯处以绞刑

梅汝璈据理力争入座法官席中心位置 中国受害最长,牺牲最大 按日本投降书的签字次序:美、中、… 按英文字母次序:加、中、 如果中国法官坐在边缘,除非制定按体重 排座次的规则, 否则将辞职另请 高明 最终中国法官坐在 庭长左侧! 08.19.2007
梅汝璈据理力争入座法官席中心位置 • 中国受害最长,牺牲最大 • 按日本投降书的签字次序:美、中、… • 按英文字母次序:加、中、… • 如果中国法官坐在边缘,除非制定按体重 排座次的 规则, 否则将辞职另请 高明 最终中国法官坐在 庭长左侧!

争取多数—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6月1日 返任后即忙于整理日本对华全面侵略事实确认之一 部分初稿。上周已提出于多数派法官会议,经审查顺利通 过。盖据此不但易于异日厘定各被告侵我之整个战局责任, 抑可使之史家永无牵强附会或颠倒黑白之余 地。 撰拟全判决书之责,已由多数派完全负起(多数派 包括中、美、英、苏、加、纽、菲七人;庭长与吾人见解 相差甚微,表示今后仍将参加;法、荷两国亦有参加可能。 独印度法官鲍耳PAL顽固守旧,个性极强,表示决不合作。 渠正忙于撰写其长度将达千页之个人异议书。)
争取多数——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6月1日: “返任后即忙于整理日本对华全面侵略事实确认之一 部分初稿。上周已提出于多数派法官会议,经审查顺利通 过。盖据此不但易于异日厘定各被告侵我之整个战局责任, 抑可使之史家永无牵强附会或颠倒黑白之余 地。 ” “撰拟全判决书之责,已由多数派完全负起(多数派 包括中、美、英、苏、加、纽、菲七人;庭长与吾人见解 相差甚微,表示今后仍将参加;法、荷两国亦有参加可能。 独印度法官鲍耳PAL顽固守旧,个性极强,表示决不合作。 渠正忙于撰写其长度将达千页之个人异议书。)

全力以赴一 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7月23日 惟拟判工作进行迟缓,其主因实为案 情庞大,卷宗浩多,以及十一国同人见解纷 歧,尚陷僵局。调研折冲, 颇费时力。 数虽德薄能鲜,但职责所在, 自必全力以赴,决不懈怠
全力以赴——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7月23日: “惟拟判工作进行迟缓,其主因实为案 情庞大,卷宗浩多,以及十一国同人见解纷 歧,尚陷僵局。调研折冲,颇费时力。” “璈虽徳薄能鲜,但职责所在, 自必全力以赴,决不懈怠

顶住媒体压力 梅汝璈电报选 近日东京中央社某记者连发关于东京 审判之报道及评论数篇,引起国人不少之误 会、疑惑与批评。实则该项报道尽系一知半 解之谈,大都与事实毫不相符。…但依照一 般司法惯例及法官道德,璈此际又不能有所 声明辨正。异日判决书正式公布真相自可大 白。” (1948.9.16)
顶住媒体压力 ——梅汝璈电报选 “近日东京中央社某记者连发关于东京 审判之报道及评论数篇,引起国人不少之误 会、疑惑与批评。实则该项报道尽系一知半 解之谈,大都与事实毫不相符。…但依照一 般司法惯例及法官道德,璈此际又不能有所 声明辨正。异日判决书正式公布真相自可大 白。” (1948.9.16)

详撰判决一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11月11日 判决书长达千二百页,约六十余万言。在 叙述日本对外侵略事实经过之四百数十页 中,对华侵略部分为数亲自交稿提出, 约二百五十页,占篇幅半数以上。对于 十七年来交综复杂之中日关系,论列至详。 是非曲直所在,将大白于天下后世,私衷 引为慰快
详撰判决-梅汝璈电报选 1948年11月11日: “判决书长达千二百页,约六十余万言。在 叙述日本对外侵略事实经过之四百数十页 中,对华侵略部分为璈亲自交稿提出, 约二百五十页,占篇幅半数以上。对于 十七年来交综复杂之中日关系,论列至详。 是非曲直所在,将大白于天下后世,私衷 引为慰快

Judgment IMTFE(判决书) (1500 pages) Contents PART A Chapter 1 Establishment and Proceedings of the Tribunal Chapter ll The Law Chapter Ill Obligations Assumed and Rights Acquired by Japan PART B CHAPTERS IV-VIII Chapter IV The Military Domination of Japan and Preparations for War Chapter V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Judgment IMTFE(判决书) (1500 pages) Contents PART A Chapter I Establishment and Proceedings of the Tribunal Chapter II The Law Chapter III Obligations Assumed and Rights Acquired by Japan PART B CHAPTERS IV-VIII Chapter IV The Military Domination of Japan and Preparations for War Chapter V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

《判决书》(1500页)日录 国 目求 京审时后现品书订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A 篇 第一章法庭的设立和审理/002 第二章法/012 第三章日本的义务和权利/021 Judgement 公 篇 一nternational Militar穿tna时or the Far East 第四章日本军部主幸和战争准备·导写引/047 第五章日本对华侵略/255 第一节侵略和占领满洲/255 第二节统一和开发满洲/3四 张效林节译向度万徐小冰等补校译 第三节进一步役人中国的计划/32 第四节 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到近卫声明(1938 1月16日)/339 第五节华北临时政府/357 第六节大东亚共来图/376 第七节日本对满洲及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支配/383 第六章日本对苏联的侵略/391 第七章太平洋战争/424 第八章 违反战争法规的犯(疑行)/55 篇 第九章起诉书中罪状的认定/582 第十章判决/58网 素引/626 @上泽文大孝曲戒比
《判决书》(1500页)目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通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中国检察官团、日本战犯辩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通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中日关系回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理基础、结构与工作程序、中国代表团的组成.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革命時期的財政秩序.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蔣廷黻——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之史料的價值.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民國以來關稅紀實.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民国初年的政党(张玉法).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第十六章:義和團事件,1900年).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唐啟華——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研究.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约法、袁氏约法和曹锟宪法.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湘军史专刊《湘军记》.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局外旁觀論》與《新議略論》.docx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Yuan Shih-k`ai(Army and Governor).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袁世凯传(第二版)Yuan Shih-k'ai.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he Arrow Incident:A Reappraisal.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Robert Hart and Gustav Detring during.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reaties, Conventions and Etc.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STATES.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o Change China.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he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1898-1912.pdf
-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pdf
-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Under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通识课程教学资源_分享阅读段落的翻译.docx
-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Under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通识课程教学资源_地图准备.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5-17世纪的海洋、白银与文化.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5-17世纪的白银、海洋与文化.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17-18世纪“传统中国”的形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历史总结(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轴心时代与走向帝制.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北方的游牧民帝国——契丹、女真、党项.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门阀的时代——公元3-6世纪的战乱与社会重组.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霸道与王道——两汉的世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历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风起关陇——隋唐的权力结构(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中华文明的多中心起源与早期王权政体的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秦与西汉(赵思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世界史中的“蒙古时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春秋与战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魏晋南北朝.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