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原第七章)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宋珮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讲人民共和国是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主讲人:宋珮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人:宋珮珮 第九讲 人民共和国是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一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 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 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 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 件。 4.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 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 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 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 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 件。 4.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 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一-0-- 一、战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政权面临的全面危机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破灭 四、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战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政权面临的全面危机 三、 “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破灭 四、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战后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体上来看,对中国是有利的。 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 发展。 在国内,革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军队达到 127万,革命根据地19块,解放区人口1.36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体上来看,对中国是有利的。 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 发展。 在国内,革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军队达到 127万,革命根据地19块,解放区人口1.36亿。 一、战后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人民热切盼望建立 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但 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当时,影响中国政局发展的 主要国际因素是美国和苏联 的对华政策,而影响中国走 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碍是蒋 介石政府的独裁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人民热切盼望建立 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但 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当时,影响中国政局发展的 主要国际因素是美国和苏联 的对华政策,而影响中国走 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碍是蒋 介石政府的独裁政策

抗战胜利后,美国 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和 C85 基本的目标是:推动建 MBS 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 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 党完全控制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抗战胜利后,美国 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和 基本的目标是:推动建 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 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 党完全控制中国

-i-一一-----一一---一-- 1945年12月,美国五 星上将马歇尔被任为总统 特使,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45年12月,美国五 星上将马歇尔被任为总统 特使,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 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目标是:拉住 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 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 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目标是:拉住 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 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抗战胜利时,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已定,但 是他要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首先,国际国内舆论 均反对内战;其次,蒋介石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地区, 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也需要时间。 蒋介石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玩起了和谈的游戏,他从8 月14日日本投降的这天开始,连续给毛泽东发了三份电报, 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去,他赢得了调兵的 时间;如果毛泽东不去,他则把内战的罪名强加于毛泽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抗战胜利时,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已定,但 是他要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首先,国际国内舆论 均反对内战;其次,蒋介石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地区, 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也需要时间。 蒋介石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玩起了和谈的游戏,他从8 月14日日本投降的这天开始,连续给毛泽东发了三份电报, 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去,他赢得了调兵的 时间;如果毛泽东不去,他则把内战的罪名强加于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北上和谈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均反对中国内战的有利形势, 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鉴于我们已 经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认为实现国共两党包括各民主党 派的合作、建立和平民主新政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 民主、团结”的口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均反对中国内战的有利形势, 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鉴于我们已 经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认为实现国共两党包括各民主党 派的合作、建立和平民主新政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 民主、团结”的口号。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北上和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葫芦岛1946·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专题20分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9讲 多民族竞争之辽夏金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3讲 末代王朝清帝国(末代带国之满清).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2讲 明清科举与家族.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1讲 君主极权之明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大纲(2018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蒙古时代的商业与宗教(蒙古时代的全球网络、地域整合与宗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明代的政治与北方局势.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三国志》的世界——东汉三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历史演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原第二章)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寻“中国梦”的艰辛探索(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第五章)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张一平).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原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张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第六章)抗日战争(徐临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原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王春英).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原第三章)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邓军).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原“综述”)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高福进).ppt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上海交通大学校史(1897-1949).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回归大学之道.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船与海洋的故事.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竺可桢全集(第17卷)竺可桢日记(1964年).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西南联大纪实——精神的雕像.pdf
- 中国名人传记:《老子传》PDF电子书(共八章).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B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评分标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