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原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王春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讲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 义制度的确立 主讲人:王春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讲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 义制度的确立 主讲人:王春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体系的关系,懂 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2.认识中国要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懂得社会 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 3.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 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体系的关系,懂 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2.认识中国要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懂得社会 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 3.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 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一- --一一---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新中国的成立 装1、成立准备 米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建立新的政府。政协通 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 织法草案》和《共同纲 领》。 國歌及年为 中央新影 DIONG YANG XNYI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准备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建立新的政府。政协通 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 织法草案》和《共同纲 领》

准宪法:《共同纲领》 装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米一 总纲第一条 論人民民王厚政 数”人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准宪法:《共同纲领》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总纲第一条

一--一一--- 经济上: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 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 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 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 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第二十六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经济上: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 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 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 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 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第二十六条

周恩来对《共同纲领》的解读 装民主统一战线问题一一 多党合作 器新民主主义的总纲问题 一一社会主义路线 张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经济、军事、文化、民族、 外交政策 各项具体政策的执行问题 是洛出 周恩来选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周恩来对《共同纲领》的解读 民主统一战线问题——多党合作 新民主主义的总纲问题——社会主义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经济、军事、文化、民族、 外交政策——各项具体政策的执行问题

2、新中国的政权初设 WM
2、新中国的政权初设 国旗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一一■ 执行部门 行政部门 监察部门 中央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 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会 各部委 六大区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执行部门 行政部门 监察部门 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会 各部委 六大区局 中央书记处 中央监察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大行政区划分表(1949年12月) 大区名称 东北人民政府 华东军政委员会 中南军政委员会 西北军政委员会 西南军政委员会 政府驻地 沈阳市 上海市 武汉市 西安市 重庆市 主席姓名 高岗 绕漱石 林彪 彭德怀 刘伯承 所辖省市 沈阳市长春市 上海市 南京市 武汉市 广州市 西安市 陕西省 重庆市 川东区 哈尔滨市旅大市 苏北区 苏南区 湖北省 湖南省 甘谢省 青海省 川西区川南区 骸山市抚顺市 皖南区皖北区 河南省江西省 宁夏省新疆省 川北区西康省 本溪市辽东省 山东省 福建省 广东省广西省 云南省贵州省 辽西省吉林省 浙江省 西截地方 松江省 黑龙江省 热河省 注: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31日撇销,原辖区除1947年5月1日成立的内蒙古白治区仍为自 治区外,成立河北、察哈尔、山西、平原、绥远5个省和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第六章)抗日战争(徐临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张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原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第五章)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张一平).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原第二章)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寻“中国梦”的艰辛探索(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原第七章)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葫芦岛1946·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专题20分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9讲 多民族竞争之辽夏金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3讲 末代王朝清帝国(末代带国之满清).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原第三章)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邓军).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原“综述”)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高福进).ppt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上海交通大学校史(1897-1949).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回归大学之道.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船与海洋的故事.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竺可桢全集(第17卷)竺可桢日记(1964年).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西南联大纪实——精神的雕像.pdf
- 中国名人传记:《老子传》PDF电子书(共八章).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B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评分标准.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B卷)评分标准.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一章 德国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二章 中世纪的德国文化(1/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二章 中世纪的德国文化(2/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德国近代文化的开端(1/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德国近代文化的开端(2/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四章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