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原第三章)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邓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讲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主讲人:邓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讲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主讲人:邓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一一--一一 1.了解孙中山如何从改良转向革命。 2.了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近代 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了解孙中山如何从改良转向革命。 2.了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近代 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认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一------一一-0 --一一-0--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四、辛亥革命的过程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四、辛亥革命的过程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1.晚清新政与政治的离心力 (1)旧人办新政。新政终因执行无人而使朝廷威信降低,使 国民失望。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亲贵胄欲借“立宪”重建中央集 权,地方督抚欲欲借“立宪”削弱中央权力。 (3)满与汉的矛盾。满族官员欲排挤汉族官僚,汉族官僚竭 力培植个人与地方势力,与之相对抗。 (4)政府与士绅的矛盾。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失去“上升空 间”的八股之士与新式学堂学生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1.晚清新政与政治的离心力 (1)旧人办新政。新政终因执行无人而使朝廷威信降低,使 国民失望。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亲贵胄欲借“立宪”重建中央集 权,地方督抚欲欲借“立宪”削弱中央权力。 (3)满与汉的矛盾。满族官员欲排挤汉族官僚,汉族官僚竭 力培植个人与地方势力,与之相对抗。 (4)政府与士绅的矛盾。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失去“上升空 间”的八股之士与新式学堂学生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2.民族危机的加深 > 1901年,《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列强对中国政治 与经济的控制 >1904-1906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展开,日俄自 行划分在东北的权益范围 >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 > 1902-1911年,教案不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民族危机的加深 Ø 1901年,《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列强对中国政治 与经济的控制 Ø 1904-1906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展开,日俄自 行划分在东北的权益范围 Ø 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 Ø 1902-1911年,教案不断

简言之 一--一--- ◆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言之 u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一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u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1.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2秋-1894.1澳门行医 1894年,从改良转向革命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895-1911年,革命动员期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1.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2秋-1894.1 澳门行医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改良梦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 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 社会,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 由于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 (《上李傅相书一广东香山来稿》,《 10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改良梦 Ø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 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Ø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 社会,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Ø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 由于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 (《上李傅相书—广东香山来稿》,《万国公报》1894年9月 10日。)

3.革命转向 ·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从病人那里知道清政府诸多 酷刑 ·上书李鸿章的失败,让他觉得“得君行道”的改良之 路行不通 。甲午战争,清军节节败退,对清政府不再抱有期望 1894年秋,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明确以革命作为目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l 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从病人那里知道清政府诸多 酷刑 l 上书李鸿章的失败,让他觉得“得君行道”的改良之 路行不通 l 甲午战争,清军节节败退,对清政府不再抱有期望 3.革命转向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1.革命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1.革命思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原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王春英).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第六章)抗日战争(徐临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张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原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张玉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第五章)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张一平).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原第二章)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追寻“中国梦”的艰辛探索(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原第七章)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宋珮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葫芦岛1946·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专题20分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9讲 多民族竞争之辽夏金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8讲 帝制成熟之两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7讲 隋唐的世界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5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4讲 春秋战国之巨变.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3讲 上古之殷商西周.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2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01讲 导论(蒋勤).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概要 The Substance of Chinese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4讲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原“综述”)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高福进).ppt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上海交通大学校史(1897-1949).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回归大学之道.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船与海洋的故事.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竺可桢全集(第17卷)竺可桢日记(1964年).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pdf
-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西南联大纪实——精神的雕像.pdf
- 中国名人传记:《老子传》PDF电子书(共八章).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B卷)试题.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A卷)评分标准.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题)期末考试样题(B卷)评分标准.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一章 德国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二章 中世纪的德国文化(1/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二章 中世纪的德国文化(2/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德国近代文化的开端(1/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三章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德国近代文化的开端(2/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四章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1/2).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国文化 GER German Culture》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第四章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2/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