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 第五节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 第五节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吸光光 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吸光光 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特点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 104%~105%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波长选择调零 换挡开关
• 特点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使用玻璃仪器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E11%~5% 灵敏度高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需要特殊的仪器 例:含Fe约0.05%的样品,称0.2g,则m(Fe)01mg 重量法mFe2O3≈0.14mg,称不准 容量法V(K2Cr2O2)≈0.02mL,测不准 光度法结果0048%~0.052%,满足要求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g, 则m(Fe)≈0.1mg 重量法 m(Fe2O3 )≈0.14mg, 称不准 容量法 V(K2Cr2O7 )≈0.02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0.1%~0.2%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Esh-=hy h-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λ一波长 c一速度 频率 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一)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c E h h = = h-普朗克常数 6.63×10-34 J·s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λ-波长 c-速度 -频率 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mm200nm400nm750nm25m50m 400nm~750nm~25 50 ~300m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400nm ~ 750nm 750 nm ~ 2.5 m 2.5 m ~ 50 m 50 m ~300 m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 一起

不同光谱区间对应的分析方法 表10-1电磁波谱(1m=10m=10°m=100A) 波谱名称 波长范围 分析方法 y射线 0.005~0.17nm 中子活化分析,莫斯鲍尔谱法 X射线 0.1~10nm X射线光谱法 远紫外 10~200nm 真空紫外光谱法 近紫外 200~400nm 紫外光谱法 可见光 400~750nm 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光度法) 近红外 0.75-2.5pm 红外光谱法 中红外 2.5~50gm 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 50~1000m 红外光谱法 微波 1~1000mm 微波光谱法 射频 1~1000m 核磁共振光谱法
不同光谱区间对应的分析方法

v可见光区的光特性:光的互补性 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750|400 Red Violet 630 430 /m颜色互补光 Blue 400-450 450-480 紫蓝 黄绿 黄 590 480 480-490绿蓝 橙 Yellow Green 490-500蓝绿 红 560 500-560绿 红紫 560580黄绿紫 光的互补:蓝<>黄 580610 蓝 610-650 黄橙 绿蓝 650760红 蓝绿
可见光区的光 特性:光的互补性 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光的互补:蓝➢ 黄 /nm 颜色 互补光 400-450 紫 黄绿 450-480 蓝 黄 480-490 绿蓝 橙 490-500 蓝绿 红 500-560 绿 红紫 560-580 黄绿 紫 580-610 黄 蓝 610-650 橙 绿蓝 650-760 红 蓝绿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热 M+hv今M 基态 激发态 M+荧光或磷光 E (△E)E2 △E=E2-E1=hv 量子化;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h ➔ M *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能否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 0分子轨道之间的能级差; Q外界所提供的能量。 当用频率为v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 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 的能量hv时,即有 △E=hv(h为普朗克常数) 微观: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宏观: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当用频率为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 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 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 的能量 h时,即有 △ E = h ( h为普朗克常数) 微观: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宏观: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教学资源(PPT讲稿)实验室化学事故的防范和处置(主讲:姚朗).ppt
-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高分子化学)第六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ppt
- 《量子化学 Quantum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分子性质的自洽场-分子轨道计算(Hartree-Fock)、密度泛函理论(DFT 方法).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官能团化学:基础(Functional group chemistry:the basics).ppt
- 《基础化学实验IV》课程考核大纲(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pdf
- 《天然药物化学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苯丙素 Phenylpropanoids.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学大纲.doc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ppt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pps
-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六个实验,含实验室安全须知).ppt
- 《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吸附等温线.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ppt
- 贵州师范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二节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ppt
-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脂烃(化学工程系).ppt
-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and Precipitation titrametry.ppt
-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修饰(主讲:陈文利).ppt
-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potentionmetry.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pps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卤代烃(Halohydrocarbon).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考试大纲(03级化学专业).doc
- 吉首大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Fine organic synthesis chemistry.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五章 多相平衡.pps
- 《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ppt
- 延安大学:《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教学资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教学大纲).pdf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物碱 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ppt
- 西安交通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ppt
- 吉首大学:《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Structural Chemistry.pdf
-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绿色化学技术 Techniques in Green Chemistry.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ppt
- 安康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酸碱平衡.ppt
-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PPT课件讲稿).pps
- 《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醇和醚.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分析法(PPT课件讲稿)分子荧光 Fluorescence、分子磷光 Phosphorescence.ppt
- 楚雄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主讲:谢启明).ppt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醇、酚、醚(Alcohols、Phenols、Ether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