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 Cell biology(讲稿,54学时)

华业媒疾医学院NORTH CHINA COALMEDICALUNIVERSITY教(章节教素)教学部生物科学系门:教研室:普通生物学教研室张秀军任课教师姓名:教授任课教师职称:细胞生物学课程名称: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授课时间:
1 教 案 (章节教案) 教 学 部 门 : 生物科学系 教 研 室 : 普通生物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 张秀军 任课教师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细胞生物学 授 课 时 间 :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细胞生物学中文名称名称英文名称Cell Biology一、简介:《细胞生物学》是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必修基础课,总学时108,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熟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并了解当前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同时深入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深刻体会细胞是认识生命活动的关键之所在。二、教学目标: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相关的研究手段以及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同时了解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重在素质培养。课程三、课程性质说明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分子生物学与个体生物学之间承上启下的学科,是生物学学科通识课程。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细胞。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生命科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细胞生物学》将带学生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领略生命的无穷魅力。四、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教学内容:基本内容由14章组成:1.细胞概述;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3.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4.细胞环境与互作;5.细胞通讯;6.核糖体与核酶:7.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8.叶绿体与光合作用;9.内膜系统与膜运输;10.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11.细胞核与染色体;12.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3.胚胎发育、分化与调控:14.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在14章内容中,包括了细胞生物学的三大结构体系:生物膜结构体系、细胞骨架结构体系、遗传表达结构体系。一、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体教学模式采用“方法式教学”,即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形成过程科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和知识的获取方法等方面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头脑中形成细胞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教本课程特别设置本科生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科学专题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师的二、教学重点要求由于我国细胞方面的课程开设较晚(70年代以后),而细胞生物学是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中间课程,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既兼顾基础,又注意与分子生物学的衔接,重点是细胞器的结构体系和生物学功能。从章节内容考虑,第三章(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第五章(细胞通讯)、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膜运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和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分化与调控)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三、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2
2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细胞生物学 英文名称 Cell Biology 课程 说明 一、简介: 《细胞生物学》是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必修基础课,总 学时 108,其中理论课 72 学时、实验课 36 学时。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细胞 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熟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并了解当前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同时深入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深刻体会细胞是认识生命活动的关键之所在。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相关的研究 手段以及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同时了解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 站,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重在素质 培养。 三、课程性质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分子生物学与个体生物学之 间承上启下的学科,是生物学学科通识课程。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生物 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细胞。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生命科学中占据核 心地位的《细胞生物学》将带学生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领略生命的无穷魅力。 四、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 教学内容:基本内容由 14 章组成:1. 细胞概述;2.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3.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4. 细胞环境与互作;5. 细胞通讯;6. 核糖体与核酶; 7.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8.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9. 内膜系统与膜运输;10. 细 胞骨架与细胞运动;11. 细胞核与染色体;12.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3. 胚胎 发育、分化与调控;14. 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在 14 章内容中, 包括了细胞生 物学的三大结构体系:生物膜结构体系、细胞骨架结构体系、遗传表达结构体系。 对教 师的 要求 一、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体教学模式采用“方法式教学”,即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形成过程科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和知识的获取方法 等方面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有 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头脑中形成细胞生物学学习和研 究方法的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本课程特别设置本科生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科学专题报告等活动,培养学 生主动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由于我国细胞方面的课程开设较晚(70 年代以后),而细胞生物学是细胞学 与分子生物学的中间课程,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既兼顾基础,又注意与分子生物学 的衔接,重点是细胞器的结构体系和生物学功能。从章节内容考虑,第三章(细 胞质膜与跨膜运输)、第五章(细胞通讯)、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膜运输)、第十 二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和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分化与调控)是细胞生物 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第1~2章概述和研究方法为第一板块,起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第3~5章为第二板块,要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形成一次高潮。手法是通过将细胞的社会行为与人类社会行为相比较进行拟人化的讲述。第三板块为6~9章,以蛋白质分选为核心,以动态的观点讲授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要使学生形成第二个学习高潮,即了解到细胞内部行为几乎达到完美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和“勤政廉洁“的运行方式。第四板块是过渡板块,即第九章细胞骨架。以分子发动机为核心,以“路通财通”为寓意,讨论细胞骨架的种类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第五板块包括10~14章的4章内容,以细胞周期为核心,讲授细胞的遗传机制、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对细胞分裂和发育的影响并使学生达到第三个学习高潮。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安排4、8章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做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技巧要使学生沉浸在充满遐想的细胞生物学的无穷乐趣之中。教材王金发,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3选用参考书籍: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1:1.2.姜招峰等译: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3.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X.Arberts,B.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4th Edition,2002;5.Karp,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John & WhleySons,Inc.,NewYork,Third Edition,2002;6.Lodish H. et al.Molecular Cell Biology W.H.Freeman and Company, 4th参考Editioh,1999,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微生物学网址:与常http://www.biology.arizona.edu/cell_bio/cell_bio.html用网http://gened.emc.maricopa.edu/bio/bio181/BIOBK/BioBookCELL2.html地址http://gened.emc.maricopa.edu/bio/BIO181/BIOBK/BioBookTOC.htmlhttp://faculty.harrisburgu.net/allar/http://vlib.org/Science/CellBiologyhttp:/www.hsu.edu/faculty/Engmanj/bio2114/power/cell/http:/www.sciencekomm.at/advice/dict.htmlhttp://www.talksaver.com/indexes/cellbio.htmhttp:/www.zoology.ubc.ca/~auld/bio350/lecture_index.htmlhttp:/www.lifesciences.ynu.edu.cn/wljc/xbswx/1/course/clindex.htmhttp://www.cella.cn/3
3 第 1~2 章概述和研究方法为第一板块, 起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第 3~5 章 为第二板块,要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形成一次高潮。手法是通过将细胞的 社会行为与人类社会行为相比较进行拟人化的讲述。 第三板块为 6~9 章, 以蛋 白质分选为核心, 以动态的观点讲授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要使学生形成 第二个学习高潮, 即了解到细胞内部行为几乎达到完美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和“勤政廉洁“的运行方式。第四板块是过渡板块,即第九章细胞骨架。以分子 发动机为核心, 以“路通财通”为寓意, 讨论细胞骨架的种类及其在细胞生命活 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第五板块包括 10~14 章的 4 章内容, 以细胞 周期为核心, 讲授细胞的遗传机制、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对细胞分裂和发育的影响, 并使学生达到第三个学习高潮。 另外, 为充分调动学生自学, 安排 4、8 章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做到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技巧要使学生沉浸在充满 遐想的细胞生物学的无穷乐趣之中。 教材 选用 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3. 参考 书籍 与常 用网 地址 参考书籍: 1.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1; 2. 姜招峰等译: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2002; 3.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Arberts,B.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4th Edition, 2002; 5. Karp,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John & Whley Sons,Inc.,New York, Third Edition,2002; 6. Lodish H. et al.Molecular Cell Biology W.H.Freeman and Company, 4th Editioh,1999; 网络课件与常用微生物学网址: http://www.biology.arizona.edu/cell_bio/cell_bio.html http://gened.emc.maricopa.edu/bio/bio181/BIOBK/BioBookCELL2.html http://gened.emc.maricopa.edu/bio/BIO181/BIOBK/BioBookTOC.html http://faculty.harrisburgu.net/~allar/http://vlib.org/Science/Cell_Biology/ http://www.hsu.edu/faculty/Engmanj/bio2114/power/cell/ http://www.sciencekomm.at/advice/dict.html http://www.talksaver.com/indexes/cellbio.htm http://www.zoology.ubc.ca/~auld/bio350/lecture_index.html http://www.lifesciences.ynu.edu.cn/wljc/xbswx/1/course/c1index.htm http://www.cella.cn/

1.细胞概述1.4 types of cells and structure授课systems1.1 Discovery of cells and formulation of the cell theory章节1.5 viruses-noncellular life1.2 basic properties of cells1.6 evolution of cellular life1.3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cells授课授课时数3学时(120分钟)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对象授课授课地点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掌握: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并对细胞结构上的同一性有基本的理解。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教学熟悉: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的类型和结目的构体系。要求了解:了解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的起因,以及发现细胞的基本条件。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和体系,比较二者的异同。同时注意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重点基本概念:主要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1.教学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重点3.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难点难点细胞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诸变量在特定时空的“表演”,其运转有赖于生命系统有组织的守时和对空间环境的合拍。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课程介绍15'2.授课内容:1.1 Discovery of cells and formulation of the cell theory30'1.2 basic properties of cells15"教学1.3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cells15°步骤1.4 types of cells and structure systems15°1.5viruses-noncellular life151.6 evolution of cellular life105'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见课程网站思考题或作业研究性教学教学法参考用英文词汇:1.细胞(cell)2.细胞质(cellplasma)4
4 授课 章节 1. 细胞概述 1.1 Discovery of cells and formulation of the cell theory 1.2 basic properties of cells 1.3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cells 1.4 types of cells and structure systems 1.5 viruses-noncellular life 1.6 evolution of cellular life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3 学时(12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 并对细胞结构上的同一性 有基本的理解。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 熟悉: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的类型和结 构体系。 了解:了解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的起因, 以及发现细胞的基本条件。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 和体系,比较二者的异同。同时注意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 基本概念:主要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 2.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 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 难点 细胞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诸变量在特定时空的“表演”,其运转有赖于生命系统有组织的守时和对 空间环境的合拍。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课程介绍 2.授课内容: 1.1 Discovery of cells and formulation of the cell theory 1.2 basic properties of cells 1.3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cells 1.4 types of cells and structure systems 1.5 viruses-noncellular life 1.6 evolution of cellular life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15’ 30’ 15’ 15’ 15’ 15’ 10 5’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用英文词汇: 1. 细胞(cell) 2. 细胞质(cell plasma)

3.原生质(protoplasm)16.酶效应组装(enzymaticassembly)4.原生质体(potoplast)17.自体组装(selfassembly)5.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18.引发体(primosome)6.细胞学说(celltheory)19.剪接体(splicesome)20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7.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theory)8.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21.古细菌(archaebacteria)9.细胞生理学(cytophysiology)22.真细菌(Bacteria,eubacteria)10.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23.中膜体(mesosome)1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24.真核细胞(eucaryoticcell)12.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of25.生物膜结构体系(biomembranesystem)the cell)26.遗传信息表达结构系统genetic13.支原体(mycoplasma)expression system)14.结构域(domain):27.细胞骨架系统(cytoskeletonicsystem)15.模板组装(templateassembly)28.细胞社会学(cell sociology)5
5 3. 原生质(protoplasm) 4. 原生质体(potoplast)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 8.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9. 细胞生理学(cytophysiology) 10.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 1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12. 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13. 支原体(mycoplasma) 14. 结构域(domain)∶ 15. 模板组装(template assembly) 16. 酶效应组装(enzymatic assembly) 17. 自体组装(self assembly) 18. 引发体(primosome) 19. 剪接体(splicesome) 20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21. 古细菌(archaebacteria) 22. 真细菌(Bacteria, eubacteria) 23. 中膜体(mesosome) 24. 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 25. 生物膜结构体系(biomembrane system) 26. 遗传信息表达结构系统(genetic expression system) 27. 细胞骨架系统(cytoskeletonic system) 28. 细胞社会学(cell sociology)

授课授课时数3学时(120分钟)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对象授课授课地点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教学掌握:显微技术、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熟悉: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目的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要求重点教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重点难点难点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2.1 techniques of microscopy30"2.2 techniques of cytochemistry30*教学2.3 techniques of cell sorting1步骤2.4 cell engineering15'2.5 techniques of isolation15'2.6methods ofmolecularbiology10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5'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研究性教学教学法参考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1.分辨率(resolution)5.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2.荧光(fluorescence)6.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3.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microscope)SEM)4.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7.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transmission6
6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3 学时(12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显微技术、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 熟悉: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 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 难点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2.1 techniques of microscopy 2.2 techniques of cytochemistry 2.3 techniques of cell sorting 2.4 cell engineering 2.5 techniques of isolation 2.6 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30’ 30’ 1’ 15’ 15’ 10 5’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1. 分辨率(resolution) 2. 荧光(fluorescence) 3.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4. 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5. 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6.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7. 扫 描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21.细胞工程技术(cell engineering)8.高压电子显微镜(high-voltageelectron22.原代培养(primaryculture)microscopy,HVEM)23.愈伤组织(callus,culli)9.负染色(negative stainning)24.细胞融合(cell fusion)25.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antibody10.铸型技术(shadowcasting)11.冰冻断裂复型(freeze-fracturereplication)技术technique)12.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26.显微操作术(micromanipulation)13.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27.差速离心(differentialcentrifugation)tunnelingmicroscope,STM)28.移动区带离心(moving-zonecentrifugation)14.酶细胞化学技术(enzyme.cytochemistry)29.等密度离心(isodensitycentrifugation)15.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30.层析分离技术(chromatography)16.免疫电镜(immunoelectronmicroscopy)31.凝胶过滤层析(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17.染色体分选(chromosomesorting)32.亲和层析(affinitychromatography)18.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33.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19.显微荧光光度术(microfluorometry)34.基因克隆(genecloning)20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35.基因敲除(geneknockout)NMR)7
7 electron microscopy,STEM) 8. 高压电子显微镜 (high-voltage electron microscopy,HVEM) 9. 负染色(negative stainning) 10. 铸型技术(shadow casting) 11. 冰冻断裂复型(freeze-fracture replication)技术 12. 冰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 13.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14. 酶细胞化学技术(enzyme cytochemistry) 15.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16. 免疫电镜(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17. 染色体分选(chromosome sorting) 18. 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19. 显微荧光光度术(microfluorometry) 20 核 磁 共 振技 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21. 细胞工程技术(cell engineering) 22.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23. 愈伤组织(callus, culli) 24.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25.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 26. 显微操作术(micromanipulation) 27.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28. 移动区带离心(moving-zone centrifugation) 29. 等密度离心(isodensity centrifugation) 30. 层析分离技术(chromatography) 31.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32.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33.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34. 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35.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3.细胞质膜与跨膜运榆授课3.4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3.1概述3.5物质的跨膜运输章节3.2红细胞膜结构3.6膜泡运输3.3质膜的化学组成授课授课时数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9学时(360分钟)对象授课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掌握:掌握红细胞质膜、膜骨架组成。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膜蛋白的功能和膜蛋白的研究方法。教学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即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中的作用。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参与主动运输的运输ATPase,膜泡运输,简单扩、促进扩散及其特点。目的热悉:熟悉扩散与渗透、分清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并注意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动要求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比较,熟悉P型离子泵、V型泵、F型泵。了解:了解膜脂的主要类型、特性和功能:脂质体的制备和作用。膜糖的存在方式、膜糖的功能。重点教学质膜的结构和运输功能。重点难点难点膜泡运输的方法及原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3.1概述153.2红细胞膜结构50'教学3.3质膜的化学组成50'3.4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步骤603.5物质的跨膜运输603.6膜泡运输105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15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教学法参考研究性教学
8 授课 章节 3.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3.1 概述 3.2 红细胞膜结构 3.3 质膜的化学组成 3.4 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3.5 物质的跨膜运输 3.6 膜泡运输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9 学时(36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掌握红细胞质膜、膜骨架组成。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膜蛋白的功能和膜蛋白的研究方法。 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 即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中的作用。主动运输的 特点和参与主动运输的运输 ATPase, 膜泡运输,简单扩、促进扩散及其特点。 熟悉:熟悉扩散与渗透、分清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并注意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动 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比较,熟悉 P 型离子泵、V 型泵、F 型泵。 了解:了解膜脂的主要类型、特性和功能;脂质体的制备和作用。膜糖的存在方式、膜糖的功能。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质膜的结构和运输功能。 难点 膜泡运输的方法及原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3.1 概述 3.2 红细胞膜结构 3.3 质膜的化学组成 3.4 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3.5 物质的跨膜运输 3.6 膜泡运输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15 50’ 50’ 60 60 105 15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授课4.细胞环境与互作4.3细胞识别与粘着章节4.1细胞表面4.4细胞连接4.2细胞外基质授课授课时数9学时(360分钟)06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对象授课授课地点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时间1.细胞通过表面发生的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了解细胞表面的概念、结构特点、与质膜的关系等。2.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由三大类成份构成的。蛋白聚糖:它们能够形成水性的胶状物:结构蛋白: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粘着蛋白,如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联蛋白,它们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学习细胞外基质,重点是学习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份的组成、相互间以及与细胞质膜的关系。教学3.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细胞粘着则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目的粘合的方式比较松散。另外从事件发生的次序来说,细胞识别在先,细胞粘着在后,识别是粘着的基础。重点要求要掌握各种粘着蛋白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在识别和粘着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三种方式:紧密连接、斑块连接、通讯连接。比较复杂的是斑块连接,它又可分为四种连接方式: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半桥粒。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根据连接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关系,以及是否是细胞与细胞的连接,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这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建立细胞社会学的观念,即多细胞的生物体是一个细胞的社会,组成机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维持整个生命的生命活动。重点:教学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连接。重点难点难点细胞社会学的观念的建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电子课件1.英文思考题5'2.授课内容:4.1细胞表面30教学4.2细胞外基质50*步骤4.3细胞识别与粘着50'4.4细胞连接60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思考题或见课程网站作业教学法研究性教学参考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9
9 授课 章节 4. 细胞环境与互作 4.1 细胞表面 4.2 细胞外基质 4.3 细胞识别与粘着 4.4 细胞连接 授课 对象 06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院、) 授课时数 9 学时(360 分钟) 授课 时间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地点 教学楼五阶梯多媒体教室 教学 目的 要求 1. 细胞通过表面发生的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了解细胞表面的概念、 结构特点、与质膜的关系等。 2. 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由三大类成份构成的。蛋白聚糖:它们能够形成水性的胶状物; 结构蛋白: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粘着蛋白, 如纤粘连蛋白和层粘 联蛋白,它们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学习细胞外基质,重点是学习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份的组成、 相互间以及与细胞质膜的关系。 3.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 细胞粘着则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 粘合的方式比较松散。另外从事件发生的次序来说,细胞识别在先,细胞粘着在后,识别是粘着的基础。重点 要掌握各种粘着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在识别和粘着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三种方式: 紧密连接、斑块连接、通讯连接。 比较复杂的是斑块连接,它又可分为四种连接方式: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半桥粒。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根据连接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关系, 以及是否是细胞与细胞的连接, 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这是本 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建立细胞社会学的观念,即多细胞的生物体是一个细胞的社会,组成机体的 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维持整个生命的生命活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连接。 难点 细胞社会学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 步骤 1.英文思考题 2.授课内容: 4.1 细胞表面 4.2 细胞外基质 4.3 细胞识别与粘着 4.4 细胞连接 3.小结:总结本章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5’ 30 50’ 50’ 60 思考题 或 作业 见课程网站 教学法 参考 研究性教学 附专业常用英文词汇:

1.细胞表面(cell surface)2.细胞被(cell coat)3.纤维素(cellulose)4.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5. 果胶(pectin)6.木质素(lignin)7.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8.基质(ground substance)9.胶原(collagen)10.弹性蛋白(elastin)11.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12.层粘连蛋白(laminin,LN)13.基膜(basal lamina,basementmembrane)14.整联蛋白(integrin)15.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16.神经细胞粘着分子(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N-CAM)17.钙粘着蛋白(cadherin)18.凝集素(lectin)19.细胞粘着(cell adhesion)20.细胞粘着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21.选择蛋白(selectins)2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23.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24.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25.斑块连接(plaque-bearingjunction)26.粘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s,zonulaadherens)27.粘着带(adhesionbelt)28.粘着斑(adhesionplaque,focal adhesion)29.桥粒(desmosomes)30.完全桥粒(desmosome)31.半桥粒(hemidesmosomes)32.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junction)33.间隙连接(gapjunction)34.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10
10 1.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2. 细胞被(cell coat) 3. 纤维素(cellulose) 4.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5. 果胶(pectin) 6. 木质素(lignin) 7.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8. 基质(ground substance) 9. 胶原(collagen) 10. 弹性蛋白(elastin) 11. 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N) 12.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 13. 基膜(basal lamina,basement membrane) 14. 整联蛋白(integrin) 15.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16. 神 经 细 胞 粘 着 分 子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 17. 钙粘着蛋白(cadherin) 18. 凝集素(lectin) 19. 细胞粘着(cell adhesion) 20. 细胞粘着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21. 选择蛋白(selectins) 2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3.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24.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25. 斑块连接 (plaque-bearing junction) 26. 粘着连接 (adherens junctions, zonula adherens) 27. 粘着带 (adhesion belt) 28. 粘着斑(adhesion plaque,focal adhesion) 29. 桥粒(desmosomes) 30. 完全桥粒(desmosome) 31. 半桥粒(hemidesmosomes) 32.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33.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34.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细胞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 Cell biology(讲稿,36学时).doc
-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Cell Biology(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doc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Cell Biology(适用专业:生物技术).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microbiology.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一 玻璃仪器清洗、包扎和灭菌(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二 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染色法(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六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和平板划线分离细菌(PPT讲稿).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四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PPT讲稿).ppt
- 《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生物专业)01 绪论 Genetics(石河子大学:张霞).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中文,共三部分).doc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 Practical Manual for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s(英文).doc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共十四章,含各章作业习题及参考解答,附名词解释).doc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运输_1/2.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9_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运输_2/2.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Mitochondrion and Peroxisom.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运输 Endomembrane System and Protein Sorting.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通讯与信号_3/3.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通讯与信号_1/3.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核糖体与核酶 Ribosome and Ribozyme.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通讯与信号_2/3.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与环境互作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s and Their Environment.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与环境互作_1/2.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细胞与环境互作_2/2.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3.1-3.4).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3.5)细胞质膜的物质运输.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Plasma Membrane and 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s.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for cell biology 第二节 生物化学分析技术(molecular hybridization).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细胞概述_2/2.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for cell biology.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