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九讲 建筑日照(1/2)

第5周,第1进课程名称:《建筑物理》摘要第五章建筑日照与遮阳第一节日照的基本原理授课题目(章、节)【目的要求】掌握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时角、赤纬角、地方时、标准时等概念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 第 5 周,第 1 讲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建筑日照与遮阳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掌握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时角、赤纬角、地方时、标准时等概念

第一节日照的基本原理一、日照的作用与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1日照的作用有利影响:1.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2.消毒作用3.保温作用4.干燥作用5.照明作用6.艺术性不利影响1.恶化室内热环境2.产生眩光3.使物品褪色变质4.产生爆炸的危险2建筑日照设计的任务:a按地理纬度、地形与环境条件合理地确定城乡规划的道路网方位、道路宽度、居住区位置、居住区布置形式和建筑物的体形:b根据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及相邻建筑物的遮挡情况,合理的选择和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c根据阳光通过采光口进入室内的时间、面积和太阳辐射照度等的变化情况,确定采光口及建筑构件的位置、形状及大小;d正确设计遮阳构件的形式、尺寸与构造二、地理内容1地球饶太阳运行的规律2.太阳位置的确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2.1时角与赤纬角天球图及赤道座标系:为了确定太阳相对于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可以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假定地球不动而太阳绕地球旋转,以地球中心为球心,以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假想球面,可以认为天空中一切星体包括太阳均在此球面上作相对运动,这个球称为天球。太阳赤纬角(8):太阳与天球中心的连线与天图1.5-4来道全标系一本炸和时角赤道面的夹角太阳时角(Q):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点的时圈构成的夹角。以OQ处为零,即正午时角为0,上午时角为负值,下午时角为正值。向西为正,向东为负。每小时为15度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一、日照的作用与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 1 日照的作用 有利影响:1. 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 2. 消毒作用 3. 保温作用 4. 干燥作用 5. 照明作用 6. 艺术性 不利影响 1. 恶化室内热环境 2. 产生眩光 3. 使物品褪色变质 4. 产生爆炸的危险 2 建筑日照设计的任务: a 按地理纬度、地形与环境条件,合理地确定城乡规划的道路网方位、道路 宽度、居住区位置、居住区布置形式和建筑物的体形; b 根据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及相邻建筑物的遮挡情况,合理的选择和确定建 筑物的朝向和间距; c 根据阳光通过采光口进入室内的时间、面积和太阳辐射照度等的变化情 况,确定采光口及建筑构件的位置、形状及大小; d 正确设计遮阳构件的形式、尺寸与构造. 二、地理内容 1 地球饶太阳运行的规律 2.太阳位置的确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 2.1 时角与赤纬角 天球图及赤道座标系: 为了确定太阳相对于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可 以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假定地球不动而太阳绕地 球旋转,以地球中心为球心,以任意长度为半径, 作一假想球面,可以认为天空中一切星体包括太 阳均在此球面上作相对运动,这个球称为天球。 太阳赤纬角(δ):太阳与天球中心的连线与天 赤道面的夹角. 太阳时角(Ω):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点的时圈构成的夹角。以 OQ 处为零, 即正午时角为 0,上午时角为负值,下午时角为正值。向西为正,向东为负。每小 时为 15 度

2.2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地平坐标系:太阳高度角hs:太阳与天球中心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方位As: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通常以南点为0,向西为正,向东为负。专齐负方收的的容心40°N23.5°N图15-5地平坐标系一高度角与方位角223.5°S2.3知道了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就可以用时圈与赤纬圈的交点确定太阳的位置:如果知道了建筑物所在地理纬度,就可以确定地平面和天顶.就可以找到过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因此,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3,即:赤纬角(表明日期的变化)、时角(表明平均太阳时的变化)和地理纬度(表明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差异)。2.4太阳位置的确定,太阳高度角h,和太阳方位角A,的计算(重要)sinh=sinΦ·sin 8+cosΦ·cos 8·cosQsinh,sind-sin cosA,=cosh, cos Φhs:太阳高度角As:太阳方位角8:赤纬一一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观察点的地理纬度Q:时角
2.2 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 地平坐标系: 太阳高度角 hs:太阳与天球中心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 的夹角。 太阳方位 As: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通 常以南点为 0,向西为正,向东为负。 2.3 知道了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就可以用时圈与赤纬圈的交点确定太阳的位置;如 果知道了建筑物所在地理纬度,就可以确定地平面和天顶,就可以找到过太阳的高 度角和方位角.因此,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 3,即:赤纬角(表明日期 的变化)、时角(表明平均太阳时的变化)和地理纬度(表明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差 异)。 2.4 太阳位置的确定,太阳高度角 hs 和太阳方位角 As 的计算(重要) sinhs=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cosAs= sinhs .sinφ-sinδ coshs .cosφ sinhs .sinφ-sinδ coshs .cosφ sinhs .sinφ-sinδ coshs .cosφ hs:太阳高度角 As:太阳方位角 δ:赤纬——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 Φ:观察点的地理纬度 Ω:时角

日出、日末时hs=0,故其方位角As与时角Q计算公式(重要)cosQ=-tΦantan8-sin 8cosAscos 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重要)当Φ>8时,h= 90-(Φ-8)当Φ<8时,h=90-(8-Φ)三、地方时与标准时日照设计所用的时间,均为当地平均太阳时,它与日常钟表所指示的标准时之间往往有一差值,需要换算。·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子午线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标准时:将整个地球按地理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地方平均太阳时与标准时之间的转换关系为:【例1.5-4】求广州地区当地平均太阳时12h相当于北京标准时间儿点儿分?【解】已知北京标准时间子午圈所处的经度为东经120广州所处的经度为东经113'19°按式(1.5-8)To=Tm+4(Lo-Lm)-12+4(120°-11319)=12h27min所以,广州地区当地平均太阳时12h,相当于北京标准时间12h27min,两地时差为27mineTo=Tm+4(Lo-Lm)+EpTo——标准时间Tm——地方平均太阳时Lo-—标准时间子午线的经度Lm一一当地时间子午线的经度4(Lo-Lm)——时差Ep——均时差(一般可忽略不计)To=Tm+4(Lo—Lm)“4":每转过经度1度为4分钟,地方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西时,经度每差1度要减去4分钟,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东时,经度每差一度,要加上4分钟
❖日出、日末时 hs=0,故其方位角 As 与时角Ω计算公式(重要) cos Ω =-tφ·antanδ cosAs -sinδ cos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重要) 当φ>δ时,hs= 90-(φ-δ ) 当φ<δ时,hs= 90-(δ-φ ) 三、地方时与标准时 ◆ 日照设计所用的时间,均为当地平均太阳时,它与日常钟表所指示的标准时 之间往往有一差值,需要换算。 ◆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子午线为正午 12 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 ◆ 标准时:将整个地球按地理经度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 15 度。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 准时。 地方平均太阳时与标准时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T0 = Tm+4(L0-Lm)+Ep T0 ——标准时间 Tm——地方平均太阳时 L0——标准时间子午线的经度 Lm——当地时间子午线的经度 4(L0-Lm)——时差 Ep——均时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T0 = Tm+4(L0-Lm) ⚫“4”:每转过经度1度为4分钟,地方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西时,经度每差1 度要减去4分钟,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东时,经度每差一度,要加上4分钟。 T0 = Tm+4(L0-Lm)+Ep T0 ——标准时间 Tm——地方平均太阳时 L0——标准时间子午线的经度 Lm——当地时间子午线的经度 4(L0-Lm)——时差 Ep——均时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T0 = Tm+4(L0-Lm) ⚫“4”:每转过经度1度为4分钟,地方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西时,经度每差1 度要减去4分钟,位置在中心经度线以东时,经度每差一度,要加上4分钟

当Φ>8时,h= 90-(Φ-8 )当Φ<8时,h=90-(8-Φ)·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即:广州比北京晚看到太阳
当φ>δ时,hs= 90-(φ-δ ) 当φ<δ时,hs= 90-(δ-φ )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 即:广州比北京晚看到太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八讲 建筑防热(1/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六讲 建筑保温(2/2).doc
- 《建筑物理》课程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doc
- 《建筑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Physics.doc
- 《建筑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Building Physics.doc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五章 耦合场分析概况.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四章 三维电磁场分析 4-5 三维电磁模拟.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四章 三维电磁场分析 4-4 三维电磁模拟.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四章 三维电磁场分析 4-3 三维电磁模拟.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四章 三维电磁场分析 4-2 三维电磁场模拟.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四章 三维电磁场分析 4-1 三维电磁模拟.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三章 二维谐波和瞬态分析 3-2 二维交流和瞬态分析.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三章 二维谐波和瞬态分析 3-1 2-D交流和瞬态分析.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二章 二维静态分析 2-5 二维静磁学.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二章 二维静态分析 2-4 二维静磁学.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二章 二维静态分析 2-3 2-D静磁学.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二章 二维静态分析 2-2 二维静磁学.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二章 二维静态分析 2-1 二维静磁学.ppt
- 《电动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第一章 电磁场仿真简介.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6 相对论力学.ppt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十讲 建筑日照(2/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五讲 建筑保温(1/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二讲 室内热环境.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三讲 传热基本知识(1/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热工学)第四讲 平壁的稳定传热和周期性传热.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光学)第十四讲 天然采光(1/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光学)第十七讲 建筑照明(2/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光学)第十六讲 建筑照明(1/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光学)第十五讲 天然采光(2/2).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光学)第十三讲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声学)第二十三讲 室内音质设计.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声学)第二十二讲 噪声控制.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声学)第二十上讲 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doc
- 《建筑物理》课程授课教案(建筑声学)第二十讲 声学的基本知识.doc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讲 声学的基本知识.ppt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一讲 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ppt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二讲 噪声控制.ppt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三讲 室内音质设计.ppt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光学)第十四讲 天然采光(1/2).ppt
-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光学)第十五讲 天然采光(2/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