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一讲 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9
文件大小:3.52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建筑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声学)第二十一讲 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章#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主要内容提要★吸声材料声音在围护结构中的传播★★隔声材料★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评价标准

主要内容提要 ★ 吸声材料 ★ 声音在围护结构中的传播 ★ 隔声材料 ★ 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评价标准 第二章 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

2.1吸声材料口吸声材料定义由于某些材料的多孔性薄膜作用,共振作用或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等,而使声能减少的材料

吸声材料定义 由于某些材料的多孔性薄膜作用,共振作用, 或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等,而使声能减少的材料。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1、特点:通气性2、多孔吸声材料引起声波衰减的机理>a.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b.由于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变为热能;c.气体压缩放热、膨胀吸热,孔隙中的空气与孔壁、纤维之间进行热交换,也使声能被吸收

多孔吸声材料 ◼ 1、特点:通气性 ◼ 2、多孔吸声材料引起声波衰减的机理 ➢ a.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 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 ➢ b.由于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变为热能; ➢ c.气体压缩放热、膨胀吸热,孔隙中的空气与孔壁、纤维 之间进行热交换,也使声能被吸收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13、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1材料中的空气流阻空气粘性越大、多孔材料越厚、越密实流阻越大:若流阻过大,克服摩擦力、粘滞阻力从而使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就很低,吸声作用很小。多孔材料存在最佳流阻。>2孔隙率指材料中连通的空气体积和材料总体积比。一般在70%以上,有些达到90%

◼3、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 ➢1)材料中的空气流阻 ⚫空气粘性越大、多孔材料越厚、越密实流阻越大; 若流阻过大,克服摩擦力、粘滞阻力从而使声能转化 为热能的效率就很低,吸声作用很小。多孔材料存在 最佳流阻。 ➢2)孔隙率 指材料中连通的空气体积和材料总体积比。一般 在70%以上,有些达到90%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1.0>3材料的厚度.-0.8增加多孔吸声3:4..材料的厚度可提高0.6其吸声系数,尤其0.41I113mm厚是对吸声系数低的225mm厚0.2中、低频提高的比350mm厚475mm厚较显著。023235100571000710000频率(Hz)图3.2-1多孔材料吸声特性随厚度的变化(紧贴刚性壁)

➢3)材料的厚度 增加多孔吸声 材料的厚度可提高 其吸声系数,尤其 是对吸声系数低的 中、低频提高的比 较显著。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4)材料的密度对于同一种多孔材料,当厚度一定而密度改变时吸声特性也会有所改变,但是比增加厚度所引起的变化小。>5)材料背后的条件背后留有空气层时,既可提高吸声系数,又可节省吸声材料

➢4) 材料的密度 对于同一种多孔材料,当厚度一定而密度改变时, 吸声特性也会有所改变,但是比增加厚度所引起的变 化小。 ➢5)材料背后的条件 背后留有空气层时,既可提高吸声系数,又可 节省吸声材料。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1.00.830.620.4没有10.22100mm背后空气层3300mm022533510071000710000频察(HZ)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6)饰面的影响>7)波的频率和入射条件>8)吸湿度、吸水的影响:多孔材料受潮后,材料的间隙和小孔中的空气被水分所代替,使空隙率降低从而导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改变

➢6) 饰面的影响 ➢7)波的频率和入射条件 ➢8)吸湿度、吸水的影响:多孔材料受潮后,材料的 间隙和小孔中的空气被水分所代替,使空隙率降低, 从而导致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改变。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1.00.8(0)0.60.40.2052350001003710002频率(Hz)图3.2-4含水率对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影响(玻璃棉板,厚度为50mm,密度为24kg/m)含水率:00%、15%、220%、350%

2.1 吸声材料

2.1吸声材料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定义将不透气、有弹性的板状或膜状材料(如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皮革、人造革、帆布等)周边固定在框架上,板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就成了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 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 定义 将不透气、有弹性的板状或膜状材料(如胶合 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皮革、人 造革、帆布等)周边固定在框架上,板后留有一定 厚度的空气层,就成了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2.1 吸声材料

共2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