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8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第8章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8.1多卜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8,2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8.3盲速、盲相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 84回波和杂波的频谱及动且标显示滤波器 8.5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质量及质量指标 86动目标检测(MTD 8.7自适应动目标显示系统 8.8速度测量 BACK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8.1 多卜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8.2 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8.3 盲速、 盲相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 8.4 回波和杂波的频谱及动目标显示滤波器 8.5 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质量及质量指标 8.6 动目标检测(MTD) 8.7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系统 8.8 速度测量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81多卜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811多卜勒效应 1.雷达发射连续波的情况 这时发射信号可表示为 s(t)=A cos(@ot+o) 式中,O0为发射角频率,g为初相;A为振幅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8.1 多卜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8.1.1 多卜勒效应 1. 雷达发射连续波的情况 这时发射信号可表示为 s(t) = A cos(ω0 t + φ) 式中, ω0为发射角频率, φ为初相; A为振幅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在雷达发射站处接收到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为 s,(t)=k(t-1)= kAos[o(t-t1)+](81.1 式中,=2Rc,为回波滞后于发射信号的时间,其中R为目标和 雷达站间的距离;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它等 于光速;k为回波的衰减系数 如果目标固定不动,则距离R为常数。回波与发射信号之间 有固定相位差o1=2f6·2RC=(2兀/)2R,它是电磁波往返于雷 达与目标之间所产生的相位滞后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在雷达发射站处接收到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r (t)为 ( ) ( ) cos[ ( ) ] sr t = k s t − t r = k A 0 t − t r + (8.1.1) 式中, t r = 2R/c, 为回波滞后于发射信号的时间, 其中R为目标和 雷达站间的距离; 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 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它等 于光速; k为回波的衰减系数。 如果目标固定不动, 则距离R为常数。回波与发射信号之间 有固定相位差ω0 t r =2πf0·2R/c = (2π/λ) 2R, 它是电磁波往返于雷 达与目标之间所产生的相位滞后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则距离R随时间变化。 设目标以匀速相对雷达站运动,则在时间时刻,目标与雷达站间 的距离R(1)为 R(1)=R0-t 式中,R0为≠=0时的距离;v为目标相对雷达站的径向运动速度。 式(8.1.1)说明,在时刻接收到的波形s()上的某点,是在时 刻发射的。由于通常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速度v远小于电磁 波速度c,故时延t可近似写为 2R(t) (R0-v) (8.1.1)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则距离R随时间变化。 设目标以匀速相对雷达站运动, 则在时间t时刻, 目标与雷达站间 的距离R(t)为 R(t) = R0 - vr t 式中,R0 为 t=0 时的距离;vr为目标相对雷达站的径向运动速度。 式(8.1.1)说明, 在t时刻接收到的波形sr (t)上的某点, 是在t-t r时 刻发射的。由于通常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速度vr远小于电磁 波速度c, 故时延t r可近似写为 ( ) 2 ( ) 2 0 R v t c c R t t r = = − r (8.1.1)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回波信号比起发射信号来,高频相位差 =-041=-0o-(R0-v1)=-2丌(R0-v1) 是时间的函数,在径向速度v为常数时,产生频率差为 (8.1.3) 这就是多卜勒频率,它正比于相对运动的速度而反比于工作波长 λ。当目标飞向雷达站时,多卜勒频率为正值,接收信号频率高于 发射信号频率,而当目标背离雷达站飞行时,多卜勒频率为负值. 接收信号频率低于发射信号频率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回波信号比起发射信号来, 高频相位差 ( ) 2 ( ) 2 2 0 0 0 0 R v t R v t c t = − r = − − r = − − r 是时间t的函数, 在径向速度vr为常数时, 产生频率差为 d r v dt d f 2 2 1 = = (8.1.3) 这就是多卜勒频率, 它正比于相对运动的速度而反比于工作波长 λ。当目标飞向雷达站时, 多卜勒频率为正值, 接收信号频率高于 发射信号频率, 而当目标背离雷达站飞行时, 多卜勒频率为负值, 接收信号频率低于发射信号频率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多卜勒频率可以直观地解释为:振荡源发射的电磁波以恒速 c传播,如果接收者相对于振荡源是不动的,则他在单位时间内 收到的振荡数目与振荡源发出的相同,即二者频率相等。如果 振荡源与接收者之间有相对接近的运动,则接收者在单位时间 内收到的振荡数目要比他不动时多一些,也就是接收频率增高; 当二者作背向运动时,结果相反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多卜勒频率可以直观地解释为: 振荡源发射的电磁波以恒速 c传播, 如果接收者相对于振荡源是不动的, 则他在单位时间内 收到的振荡数目与振荡源发出的相同, 即二者频率相等。如果 振荡源与接收者之间有相对接近的运动, 则接收者在单位时间 内收到的振荡数目要比他不动时多一些, 也就是接收频率增高; 当二者作背向运动时, 结果相反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2.窄带信号时的多卜勒效应 常用雷达信号为窄带信号(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其发射 信号可以表示为 (t)= relu(t e 式中,Re表示取实部;u(1)为调制信号的复数包络;oo.为发射角频 率 同连续波发射时的情况相似,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可 以写成 ()=k(-1)=Re[(t-t)e=](814) 当目标固定不动时,回波信号的复包络有一固定迟延,而高频则有 个固定相位差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2. 常用雷达信号为窄带信号(带宽远小于中心频率)。 其发射 信号可以表示为 ( ) Re[ ( ) ] 0 j t s t u t e = 式中,Re表示取实部; u(t)为调制信号的复数包络; ω0为发射角频 率。 同连续波发射时的情况相似, 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r (t)可 以写成 ( ) ( ) Re[ ( ) ] ( ) 0 r j t t r r r s t k s t t k u t t e − = − = − (8.1.4) 当目标固定不动时, 回波信号的复包络有一固定迟延, 而高频则有 一个固定相位差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当目标相对雷达站匀速运动时,按式(8.1.2近似地认为其延 迟时间t为 2R(0)_2 (R0-v 则式(8.1.4)的回波信号表示式说明,回波信号比起发射信号来讲, 复包络滞后,而高频相位差=O04=2x(2)(R-1)是时间的函 数。当速度v为常数时,(O)引起的频率差为 称为多卜勒频率,即回波信号的频率比之发射频率有一个多卜 勒频移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当目标相对雷达站匀速运动时, 按式(8.1.2)近似地认为其延 迟时间t r为 ( ) 2 ( ) 2 0 R v t c c R t t r = = − r 则式(8.1.4)的回波信号表示式说明, 回波信号比起发射信号来讲, 复包络滞后t r , 而高频相位差φ=-ω0 t r =-2π (2/λ)(R0 -vr t)是时间的函 数。当速度vr为常数时, φ(t)引起的频率差为 d r v dt d f 2 2 1 = = 称为多卜勒频率, 即回波信号的频率比之发射频率有一个多卜 勒频移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附注: 下面从式(8.1.1)出发,较严格地讨论运动目标回波的特点。在 时刻收到的回波是在t4时刻发射的,而照射到目标上的时间是 r=t-(1/2)l照射时的目标距离为 R(t)=Ro-v,t 往返R()距离所需的时间正是目标的延迟时间即 2 R(t)- 可解得结果 (2R0-2vD (8.1.6)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附注: 下面从式(8.1.1)出发, 较严格地讨论运动目标回波的特点。在 t时刻收到的回波是在t-t r时刻发射的, 而照射到目标上的时间是 t′=t - (1/2) t r , 照射时的目标距离为 ( ') ' 0 R t R v t = − r (8.1.5) 往返R(t′)距离所需的时间正是目标的延迟时间t r , 即 r t c R t = 2 ( ') 可解得结果 (2 2 ) 1 0 R v t c v t r r r − − = (8.1.6)

第8章运动目标检训及测速 将t代入式(8.1.1)可得运动目标回波为 C+1 2R s, (t)=k cos 00c-Vr t-a C-1 C+1 pRo (8.1.7) =kcos ool t 01+q C+1 C+1 由式(8.1.7)可以看出,运动目标回波信号的角频率变为 0 可化简并近似为<<1 C+1 1+ C C
第 8 章 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 将t r代入式(8.1.1)可得运动目标回波为 + + − − + = + − − − + = r r r r r r r c v R t c v c v k c v R t c v c v s t k 0 0 0 0 0 2 'cos 2 ( ) 'cos (8.1.7) 由式(8.1.7)可以看出, 运动目标回波信号的角频率变为 , 可化简并近似为 0 r r c v c v − + 1 c vr 0 0 2 0 0 1 1 1 1 + + − + = − +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r r r r r r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7章 角度测量.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6章 目标距离的测量.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4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3章 雷达接收机.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2章 雷达发射机.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目录(编著:丁鹭飞、耿富录).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前言.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2章 存储器.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1章 概述.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9章 串行通信及80C51中的串行端口.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8章 定时器计数器.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7章 中断.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6章 80C51的总线、时序与总线扩展.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5章 80C51的并行端口.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3章 MCS-51指令系统.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11章 单片机系统设计.ppt
- 湖南工学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10章 抗干扰技术.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雷达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版,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高分辩力雷达.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安全电压.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11-12章 二端口网络、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13章 磁路和铁芯线圈.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绪论、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3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 网络定理 4.1 线性和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特勒根定理 4.5 互易定理.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5章 一阶电路分析 5.2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计算 5.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5章 一阶电路分析 5-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2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计算 5-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5章 一阶电路分析 5.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6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7 一阶电路的特殊情况分析 5.8 阶跃信号和阶跃响应 5.9 脉冲序列作用下的一阶电路分析.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6章 二阶电路分析.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7章 正弦稳态分析 • 7-1 正弦量 • 7-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 7-3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 7-4 阻抗和导纳 • 7-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7章 正弦稳态分析 7-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7 三相电路 7-8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8章 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 8-1 耦合电感 8-2 耦合电感的联接及去耦等效 8-3 空芯变压器.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8章 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 8-4.理想变压器和全耦合变压器 8-5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8-6 一般变压器的电路模型.ppt
-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第9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 9-1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网络函数 9-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9-3 RLC串联谐振电路 9-4 GCL并联谐振电路 9-5 电源电阻及负载对谐振电路的影响.ppt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童诗白第三版)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穆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