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3)核磁共振

(三)核磁共振 (1)HNMR的基本原理 (2)HNMR的化学位移 (3)HNMR的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4)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且 (5)HNMR的谱图解析 (6)1CNMR谱简介(自学)
(三) 核磁共振 (1) 1H-NMR的基本原理 (2) 1H-NMR的化学位移 (3) 1H-NMR的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4) 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目 (5) 1H-NMR的谱图解析 (6) 13C-NMR谱简介(自学)

(三)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是由磁性核受幅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H核的NMR,可用PMR或H NMR表示 NMR给出的信息高P62图77: √①化学位移:各种结构的H、1C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对结构敏感。(有点像IR中的特征吸收) √②磁性核附近的取代情况及空间排列:通过偶合常数J 和自旋一自旋裂分来判断。(IR谱中没有) 核磁共振谱中的每一个峰都有归属 √③峰面积(积分高度) a.用于结构分析:各种化学环境相同的核(H)的个数; b.用于成分分析:由特征峰定量
NMR是由磁性核受幅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1H核的NMR,可用PMR或1H NMR表示。 NMR给出的信息(高P162图7-7): √ ①化学位移:各种结构的1H、 13C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对结构敏感。(有点像IR中的特征吸收) √ ②磁性核附近的取代情况及空间排列:通过偶合常数J 和自旋-自旋裂分来判断。(IR谱中没有) 核磁共振谱中的每一个峰都有归属! √③峰面积(积分高度): a. 用于结构分析:各种化学环境相同的核(1H)的个数; b. 用于成分分析:由特征峰定量。 (三)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NMR的基本原理 (甲)原子核的自旋 (乙)核磁共振的条件 (丙)核磁共振仪
(1) 1H-NMR的基本原理 (甲) 原子核的自旋 (乙) 核磁共振的条件 (丙) 核磁共振仪

(甲)原子核的自旋 H核带一个正电荷,它可以像电子那样 白旋而产生磁矩(就像极小的磁铁) 在外加磁场(H)中,质子自旋所产生的磁矩有两种取向: 与H同向或反向,对应于或两个自旋态。 与反向,m2—高能级 产生能级差 与H同向,m+2—低能级 m二 2
(甲) 原子核的自旋 1H核带一个正电荷,它可以像电子那样 自旋而产生磁矩(就像极小的磁铁)。 + 在外加磁场(HO)中,质子自旋所产生的磁矩有两种取向: 与HO同向或反向,对应于或两个自旋态。 1 2 m=- m=+ 1 H 2 0 N N 产生能级差 与H0同向,m=+ 低能级 1 2 与H0反向, 高能级 1 2 m=-

H核自旋能级分裂及其与H的强弱有关: △E m二+ 2 0 0
1H核自旋能级分裂及其与H0的强弱有关: DE 1 2 m=- m=+ 1 2 E H0 0

(乙)核磁共振的条件 根据量子化学,有: △E=yH 2 Y—磁旋比;h——普朗克常数;H——外加磁场强度 如果用一个处于射频范围的电磁波照射处于H中的H, 当电磁波的频率v恰好满足 △E=hv 时,处于低能级态的H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迁到 高能级态,发生核磁共振
(乙) 核磁共振的条件 根据量子化学,有: E= 2p g H h o 1 γ——磁旋比;h ——普朗克常数;H0 ——外加磁场强度。 如果用一个处于射频范围的电磁波照射处于H0中的1H, 当电磁波的频率ν射恰好满足 DE=hν ——② 时,处于低能级态的1H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迁到 高能级态,发生核磁共振

发生核磁共振时,必须满足下式: H 2 ③式称为核磁共振基本关系式。 可见,固定H,改变V或固定 射 改变 都可满足③式,发生核磁共振。 但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发生核磁共振时,必须满足下式: ③式称为核磁共振基本关系式。 可见,固定H0,改变ν射或固定ν射,改变H0 都可满足③式,发生核磁共振。 但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2p g n= Ho 3

(丙)核磁共振仪 a.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根据,连续改变v或H,使观测核一一被激发 (高P161图75) 扫频:固定H,改变v V扫场:固定vr,改变H(操作更为方便)。 连续波仪器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因而有被PFT仪器取 代的趋势。 Bb.脉冲付里叶变换(PFI)核磁共振谱仪 采用射频脉冲激发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欲观测的核,通 过付里叶变换得到NMR谱图。 PFT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
(丙) 核磁共振仪 a. 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根据,连续改变νRF或H0,使观测核一一被激发。 扫频:固定H0,改变νRF; √扫场:固定νRF,改变H0(操作更为方便)。 连续波仪器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因而有被PFT仪器取 代的趋势。 B b. 脉冲付里叶变换(PFT)核磁共振谱仪 采用射频脉冲激发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欲观测的核,通 过付里叶变换得到NMR谱图。 PFT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 (高P161图7-5)

(2)HNMR的化学位移 什么是化学位移? (甲)化学位移的来源 (乙)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丙)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电负性各向异性效应
(2) 1H-NMR的化学位移 什么是化学位移? (甲) 化学位移的来源 (乙)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丙)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电负性 各向异性效应 氢键

(2)1HNMR的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由于化学环境不同 所引起的NMR信号位置的变化。 化学位移常用δ表示 例如:乙酸苄酯的NMR谱图。 其分子中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会 在NMR谱图中出现三个峰
(2) 1H-NMR的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由于化学环境不同 所引起的NMR信号位置的变化。 化学位移常用δ表示。 例如: 乙酸苄酯的NMR谱图。 其分子中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会 在NMR谱图中出现三个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1-7.2,2/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1-7.2,1/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um inorganic Chemistry(适用专业:化学教育).doc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9 An overview of chemical reaction.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8 Those incredible water molecule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6 Chemical bonding and molecular shapes Chapter 7 Molecular Mixing.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5 Atomic Model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3 Discovering the atom and subatomic particles(History of modern chemistry).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9 Energy resource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8 Chemistry and Material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7 Air resource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5 Optimizing food production.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4 The Chemistry of Drugs.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3 Chemicals of life.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2 Organic Chemistry.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1 Oxidation(氧化)and Reduction(还原).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0 Acids(酸)and Bases(碱).pps
- 《大学化学 Chemistry》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Chapter 1:Chemistry is a Science of Change Chapter 2 Elements of Chemistry.pps
- 东莞理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4)紫外光谱(Ultra Voilet Spectroscopy).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5)质谱(Mass Specrometry).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脂肪族卤代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醇和醚.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芳烃、芳香性.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芳卤化合物和芳磺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酚和醌.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醛和酮.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四章 羧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羧酸衍生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β-二羰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十章 氨基酸、蛋白质(1/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十章 氨基酸、蛋白质(2/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1-3.4).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5)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3.5.1-3.5.3).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5)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3.5.4-3.5.7).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