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1-3.4)

第三章不饱和烃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三)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四)烯烃的物理性质 (五)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六)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第三章 不饱和烃 (一)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二)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三)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四) 烯烃的物理性质 (五)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六) 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第三章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C=C或C≡C)的开链烃称为不饱和烃。 例如: 名称通式 官能团 化合物举例 烯烃cH C=C CH2=CH2、CH3CH=CH2 炔烃CrH22C≡C CH≡CH、CHzC≡CCH3 烯炔 C=C和C≡CCH2=CHC≡CH
第三章 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C=C或C≡C)的开链烃称为不饱和烃。 例如: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1)烯烃的结构 (2)炔烃的结构
(一)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1) 烯烃的结构 (2) 炔烃的结构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1)烯烃的结构 实验事实:仪器测得乙烯中六个原子共平面: H 0.1330nm 166°∠C 121.7° H 0.1076nm
(一)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1) 烯烃的结构 实验事实:仪器测得乙烯中六个原子共平面: C C H H H H 0.1330nm 0.1076nm 116.6 。 121.7

(甲)杂化轨道理论的描述 C2H4中,C采取sp2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 激发 +++杂,+++ 杂化 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与sp3杂化轨道大致相同,只是sp2 杂化轨道的s成份更大些 sp sp
(甲) 杂化轨道理论的描述 C2H4中,C采取sp2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 杂化 3个sp2 激发 杂化 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与sp3杂化轨道大致相同,只是sp2 杂化轨道的s成份更大些: sp 3 sp 2

为了减少轨道间的相互斥力,使轨道在空间相距最 远,要求平面构型并取最大键角为120°: 动画,sp2杂化碳) 3个sp杂化轨道 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 取最大键角为120 与3个sD杂化轨道垂直 (动画,乙烯的结构)
为了减少轨道间的相互斥力,使轨道在空间相距最 远,要求平面构型并取最大键角为120° : 120 。 C 3个sp 杂化轨道 2 取最大键角为120 。 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 与3个sp 杂化轨道 2 垂直 (动画,sp2杂化碳) H H H H C C H H H H C C (动画,乙烯的结构)

(乙)分子轨道理论的描述 分子轨道理论主要用来处理p电子。 乙烯分子中有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这两个p轨道可 通过线性组合(加加减减)而形成两个分子轨道: 能量 * 平2=@1 p(2) p(p1) +四
(乙) 分子轨道理论的描述 分子轨道理论主要用来处理p电子。 乙烯分子中有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这两个p轨道可 通过线性组合(加加减减)而形成两个分子轨道: p( ) p() 能量 * = − = + + + - -

能量 平2=@ p p(d1) 平1=@1+ φ1-4p2 有一个节面 节面 φ1+2: 无节面
p( ) p() 能量 * = − = + + + - - − : 节面 + + + + - - - - 有一个节面 +: + - 无节面 + + - -

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的结果与价键理论的结果相同, 最后形成的π键电子云为两块冬瓜形,分布在乙烯分子平 面的上、下两侧,与分子所在平面对称 H-cA9--H 动画(乙烯的结构) 其它烯烃分子中的C=C: H C—C 丙烯的结构 丁烯的结构
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的结果与价键理论的结果相同, 最后形成的π键电子云为两块冬瓜形,分布在乙烯分子平 面的上、下两侧,与分子所在平面对称: H H H H C C 动画(乙烯的结构) H H H C C CH3 H H H C C C2 H5 丙烯的结构 丁烯的结构 其它烯烃分子中的C=C:

小结 π键的特性: ①π键不能自由旋转。 ②π键键能小,不如σ键牢固。 碳碳双键键能为611KJ/mol,碳碳单键键能为 347JK/mol π键键能为611347=264K/mol ③π键电子云流动性大,受核束缚小,易极化。 π键易断裂、起化学反应
小 结 π键的特性: ①π键不能自由旋转。 ②π键键能小,不如σ键牢固。 碳碳双键键能为611KJ/mol,碳碳单键键能为 347JK/mol, ∴π键键能为611-347=264K/mol ③π键电子云流动性大,受核束缚小,易极化。 ∴π键易断裂、起化学反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十章 氨基酸、蛋白质(2/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十章 氨基酸、蛋白质(1/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六章 β-二羰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羧酸衍生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四章 羧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醛和酮.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酚和醌.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芳卤化合物和芳磺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芳烃、芳香性.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醇和醚.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脂肪族卤代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5)质谱(Mass Specrometry).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4)紫外光谱(Ultra Voilet Spectroscopy).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3)核磁共振.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1-7.2,2/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7.1-7.2,1/2).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5)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3.5.1-3.5.3).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5)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3.5.4-3.5.7).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不饱和烃(3.6)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对映异构.ppt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脂环烃.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醇(Acohol)、酚(hydroxybenzene)、醚(aether).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羧酸(Carboxylic Acid).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物(Nitrogenous compound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 compound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烷烃(Alkane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第二十一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单烯烃(Monoalkene).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Alkynes and Alkadiene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脂环烃(Cycloalkane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对映异构(Enantiomer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芳烃(Aromatic hydrocarb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