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论文汇编_孔子作易传述论
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7卷第6期(总第185期 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2 Vol 47 No 6( General No, 185) 孔子作《易传》述论 杨亚利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对孔子著《易传》宋欧阳修以后提出疑义。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孔子著《易传》又得到肯定。应 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篡的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从而认定其著作权。关键的问题是是否承认《易传》有独立的 思想体系。《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易传》源于山东,有邹鲁文化背釁 键词:孔子;《易传》;著作权;历史文献;出土文献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73(2002)06-0078-04 《易传》(又称《十翼》)是否孔子所作?《易传》的著作权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 是否属于孔子?这是易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不能不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易》于田何因此,司马迁的话 考辨清楚。 的可信度是不言自明的 孔子与《周易》关系的历史文献记载 最后,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传《易》的记载。古人重视师 传关系,孔子以《易》传授弟子,《史记》、《汉书》均有详细的记 首先,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孔子读《易》的明确记载。《论载。司马迁说:“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 语述而》言:“加我数年,五十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闷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 这是孔子学《易》的明证。司马迁曾说:“孔子晚而喜易”,“读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 《易》韦编三绝” 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照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 其次,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解《易》的记载。《论语·子汉中大夫。”2班固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 路》中曾引《周易》的《恒卦》九三爻辞称:子曰“南人有言曰:疵子庯,子庯授江东闬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 人而无恒,不可以任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武孙虞子承,子承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 曰:不占而已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周易》恒卦九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 爻辞。意思是说人无恒德,难免蒙受羞悔。孔子则以南人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同授罳川杨何,字叔元,元光 所说人无恒心,不可作巫医,解释此爻辞,强调卦爻辞道德修中征为太中大夫。”撇开秦以后不说,在先秦时期《易经》的 养的意义。后一句是说,善学《易》的人,懂得此道理,不必去传授关系为:孔子→商瞿→桥疵→阏臂→周丑→孙虞。司马 占筮。在孔子看来,《周易》的用处,是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迁和班固的说法大体是可信的,这其中,易学的传授体系都 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此是孔子对《周易》的新诠释。追溯到孔子,孔子、商瞿、桥疵、孙虞都是山东人,有齐鲁文化 《论语·子路》还载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背景,恐非司马迁、班固所臆造 乎!这句话的中行”也是《周易》中《复卦》六四爻辞“中行 独复”、《益卦》六三爻辞“有孚中行”、六四爻辞“中行告公从 二、孔子《易传》经历了一个由信古到疑古再到释古的过程 的“中行”引述。《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有恒 对孔子作《易传》一事,在宋以前无疑义,宋以后不相信 者斯可矣”,也是从赞美《周易》的“恒其德"而来的。这些都者越来越多但难成定论,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肯定者 可以看出孔子对《易》作出自己的解读,有极深的研究和独到又多了起来。现在我们简略回顾一下这个讨论了两千年的 次历史文献中有关于他序(易》的记载。(史记孔子《易传无疑义属定说。持这种看法的主要有前汉司马谈、 见解,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对以后的易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疑案的过程 同时,这也证明孔子用《周易》内容教过其弟子 第一个阶段是信古的阶段。在宋欧阳修以前对孔子 *收稿日期2002-08-18 作者简介:杨亚利(1952—),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副教授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2 年第 47 卷 第 6 期 (总第 185 期) 2002 Vol. 47 No. 6( General No. 185) 孔子作《易传》述论 3 杨 亚 利 (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 ,山东 济南 ,250021 ) 摘要 : 对孔子著《易传》,宋欧阳修以后提出疑义。自长沙马王堆帛易出土后 ,孔子著《易传》又得到肯定。应 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篡的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 ,从而认定其著作权。关键的问题是是否承认《易传》有独立的 思想体系。《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 易传》源于山东 ,有邹鲁文化背景。 关键词 : 孔子《; 易传》;著作权 ;历史文献 ;出土文献 中图分类号 : B2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973(2002) 06 - 0078 - 04 3 收稿日期 :2002 - 08 - 18 作者简介 :杨亚利(1952 — ) ,男 ,山东牟平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副教授。 87
司马迁陆贾,后汉郑玄班固、唐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等。一个时候的作品,大概说,是战国末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 司马谈把“正《易传》继《春秋》看成是孔子事业的继续。作品。顾颉刚认为:“孔子决不是《易传》的作者,《易传》的 司马迁在《史记吼子世家》中提出孔子读《易》序《易》。陆作者决不是一个人。在否定了孔子的著作权之后,顾氏对 贾《新语逍基》说“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李学勤先生认《易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作出了大致的估计,即:“最早 为这里的“后圣”指孔子,“定五经”肯定包括《易》在内。而不能过战国之末,最迟也不能过西汉之末,这七种传是西元 孔子定《易》肯定不止是说孔子仅仅读过《周易》,否则,就不前三世纪中逐渐产生的;至于其著作的人,则大部分是曾受 能用“定”字。这就是说,陆贾关于孔子定《易》一说和司马谈道家暗示的儒者。李镜池认为,《易传》非出一人之手 “正《易传》”是一致的。司马迁《史记》提出孔子序《易》后,宋战国末期陆续出现的作品。认为《易传》与《论语》所载的 欧阳修以前诸儒多据此说无疑义。《易纬嗽坤凿度》说:“孔想不一致,而且内容重叠乖戾,是《易经》解说的丛编。高亨 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班固《汉书呓文志》:“孔氏为认为:“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 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喘陆德明巛经《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修所说‘非一人之言’, 典释文》:“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总之,归结到- 《序卦》、《杂卦》谓之《十翼》。”孔颖达《周易正义》:“其《彖》、点:《易传》不是孔子一人所作,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 《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议。”呵可见,司而成。但由于《论语》、《史记》中关于孔子读《易》解《易》序 马迁关于孔子序《易》说影响深远 《易》、传《易》的记载难以证伪,孔子作《易》的观点就始终存 第二个阶段是疑古的阶段。到了北宋时代,欧阳修撰在 《易童子问》才第一次对孔子作《十翼》提出质询。欧阳修以 范文澜认为:“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爻辞,作为儒 不与先儒苟同”的疑古精神,考辨了《易传》七种十篇的内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孔子讲的记录及后来《易》大师的 容得出结论说《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补充,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9任继愈认为“旧日说 卦传》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一人所作。理由有四《系辞》是孔子所作,现在从阶级观点、时代特征来看,这个说 条:一是《系辞》所谓“子曰”是讲师之言;二是文言》“元者善法是有些根据的。苏渊雷先生认为:“余谓今所传《十翼》 之长,亨者嘉之令”等早见于襄公九年,早于孔丘出生15年;容非悉为孔子所自作,《说卦》等三篇后得(见论衡、隋志) 三是《系辞》以下诸篇“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四是《说卦》、不可信;《系辞》亦有弟子增入之语,姑勿论;至彖、象、文言 《杂卦》者,筮人之占书,不辨可知。不过,他仍承认孔子作(《文言》中亦有“子曰”字想系弟子所增)无确实反证前,固不 《彖》、《象》的著作权。欧阳修上述观点在易学史上有很大影能谓非孔子作也。即退一步言,设非孔子所自作,至少亦系 响。其后,叶适认为,十翼除《彖》、《象》二传外,皆非孔子所弟子所录,当与论语等视,此皆孔子思想之所寄也。3 作。至清崔述,进而提出《彖》、《象》亦非孔子所作。其所持苏先生的论据有三条:其一,孔子的宇宙观,有与《易传》暗合 的理由是,孟子去孔子不远,以传孔子学说为己任;可是《孟者;其二,孔子任世力行精神,有与《易传》暗合者;其三,孔子 子》中无一言论及孔子作《易传》和有关十翼的内容,故十翼的正名思想,有与《易传》暗合者。金景芳先生自30年代撰 出于孔门后学之手。直至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作《易通》始终坚定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虽然其中有 著《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决非孔子所作,就完全否定前人的旧说和后人窜入的东西,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作 了孔子的著作权。康有为的议论不但推翻了孔子作《易传》《易传》的事实,《易传》的思想属于孔子。由此可见,否定孔 的旧说,并断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为汉人伪子作《易传》的看法虽在近现代占了上风,但难成定论。 作。康有为更说《史记》中的“序《彖》、《系》、《象》《说卦》 第三个阶段是释古的阶段。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文言》”八个字是汉代古文学家故意加进去的,不是《史记》土帛书本《周易》,其六十四卦卦爻辞之后,有5篇佚书《易 的原文。康氏的说法,带有不少主观臆测成分,但对后来学传》,其中第三篇题名《要》,第四篇题名《缪和》,第五篇题《昭 术界疑古风气的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嗣后,疑古风气渐力》。前二篇无题,第一篇自“二三子问曰”至“夕沂若厉,无 盛,否定孔子作《易传》的意见占了上风 咎止,无篇题,张政依据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并谓 近代以来,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钱玄同、顾颉刚、闻一“从字体观察,此卷盖写于汉文帝初年,约当前180-70年 多、李镜池余永梁、郭沫若冯友兰、王开府、高亨、杨伯峻等其内容为孔子答二三弟子问《易》之语。据研究者称,它是不 学者皆同意或赞成欧阳修或康有为的观点或部分观点。钱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确系先秦古籍。《要》篇包含 玄同首倡孔子与《易》毫无关系说。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今本《系辞下传》的部分内容。《要》篇写道:“夫子老而好 从八卦不早于春秋、易经》作于战国初期的前提出发,经过《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而 多方引证,认为《易传》中的《说卦》《序卦》《杂卦》是先秦的乐其辞。后世之疑丘者或以《易》乎!子贡问:夫子以信其筮 作品,《彖》、《象》《系辞》、《文言》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乎?子曰: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这段话证 《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写出来的;明了《论语》《史记》关于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真实 《象》在《象》之后,由别一派的人出。冯友兰认为:“旧说《十性。首先,证实了孔子读《易》情况的真实性。“夫子老而 翼》都是孔子所作。其实,这些篇并不是一个人作的,也不是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你还要说什么!其次,证实了孔子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司马迁、陆贾 ,后汉郑玄、班固、唐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等。 司马谈把“正《易传》继《春秋》”[4 ] 看成是孔子事业的继续。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孔子读《易》、序《易》。陆 贾《新语·道基》说“后圣乃定五经 ,明六艺”。李学勤先生认 为 ,这里的“后圣”指孔子 “, 定五经”肯定包括《易》在内。而 孔子定《易》肯定不止是说孔子仅仅读过《周易》,否则 ,就不 能用“定”字。这就是说 ,陆贾关于孔子定《易》一说和司马谈 “正《易传》”是一致的。司马迁《史记》提出孔子序《易》后 ,宋 欧阳修以前诸儒多据此说无疑义。《易纬·乾坤凿度》说“: 孔 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班固《汉书·艺文志》“: 孔氏为 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陆德明《经 典释文》“: 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 《序卦》《、杂卦》谓之《十翼》。”孔颖达《周易正义》“: 其《彖》、 《象》等《十翼》之辞 ,以为孔子所作 ,先儒更无异议。”可见 ,司 马迁关于孔子序《易》说影响深远。 第二个阶段是疑古的阶段。到了北宋时代 ,欧阳修撰 《易童子问》才第一次对孔子作《十翼》提出质询。欧阳修以 “不与先儒苟同”的疑古精神 ,考辨了《易传》七种十篇的内 容 ,得出结论说《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 卦传》非出自一人之手 ,不可视为孔子一人所作。理由有四 条 :一是《系辞》所谓“子曰”是讲师之言 ;二是《文言》“元者善 之长 ,亨者嘉之令”等早见于襄公九年 ,早于孔丘出生 15 年 ; 三是《系辞》以下诸篇“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四是《说卦》、 《杂卦》者 ,筮人之占书 ,不辨可知。不过 ,他仍承认孔子作 《彖》《、象》的著作权。欧阳修上述观点在易学史上有很大影 响。其后 ,叶适认为 ,十翼除《彖》《、象》二传外 ,皆非孔子所 作。至清崔述 ,进而提出《彖》《、象》亦非孔子所作。其所持 的理由是 ,孟子去孔子不远 ,以传孔子学说为己任 ;可是《孟 子》中无一言论及孔子作《易传》和有关十翼的内容 ,故十翼 出于孔门后学之手。直至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 著《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决非孔子所作 ,就完全否定 了孔子的著作权。康有为的议论不但推翻了孔子作《易传》 的旧说 ,并断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为汉人伪 作。康有为更说《史记》中的“序《彖》、《系》、《象》、《说卦》、 《文言》”八个字是汉代古文学家故意加进去的 ,不是《史记》 的原文。康氏的说法 ,带有不少主观臆测成分 ,但对后来学 术界疑古风气的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嗣后 ,疑古风气渐 盛 ,否定孔子作《易传》的意见占了上风。 近代以来 ,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钱玄同、顾颉刚、闻一 多、李镜池、余永梁、郭沫若、冯友兰、王开府、高亨、杨伯峻等 学者皆同意或赞成欧阳修或康有为的观点或部分观点。钱 玄同首倡孔子与《易》毫无关系说。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 , 从八卦不早于春秋《、易经》作于战国初期的前提出发 ,经过 多方引证 ,认为《易传》中的《说卦》《、序卦》《、杂卦》是先秦的 作品《, 彖》《、象》《、系辞》《、文言》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 《系辞》《、文言》三种 ,是荀子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写出来的 ; 《象》在《彖》之后 ,由别一派的人出。冯友兰认为 “: 旧说《十 翼》都是孔子所作。其实 ,这些篇并不是一个人作的 ,也不是 一个时候的作品 ,大概说 ,是战国末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 作品。”[5 ]顾颉刚认为“: 孔子决不是《易传》的作者《, 易传》的 作者决不是一个人。”[6 ]在否定了孔子的著作权之后 ,顾氏对 《易传》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作出了大致的估计 ,即“: 最早 不能过战国之末 ,最迟也不能过西汉之末 ,这七种传是西元 前三世纪中逐渐产生的 ;至于其著作的人 ,则大部分是曾受 道家暗示的儒者。”[7 ] 李镜池认为《, 易传》非出一人之手 ,是 战国末期陆续出现的作品。认为《易传》与《论语》所载的思 想不一致 ,而且内容重叠乖戾 ,是《易经》解说的丛编。高亨 认为“: 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 ,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 《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修所说‘非一人之言’, 《彖》《、象》比较早些 ,可能在春秋末期。”[8 ] 总之 ,归结到一 点《: 易传》不是孔子一人所作 ,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 而成。但由于《论语》《、史记》中关于孔子读《易》、解《易》、序 《易》、传《易》的记载难以证伪 ,孔子作《易》的观点就始终存 在。 范文澜认为“: 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爻辞 ,作为儒 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 ,孔子讲的记录及后来《易》大师的 补充 ,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9 ] (P134) 任继愈认为“: 旧说 《系辞》是孔子所作 ,现在从阶级观点、时代特征来看 ,这个说 法是有些根据的。”[10 ]苏渊雷先生认为“: 余谓今所传《十翼》, 容非悉为孔子所自作《, 说卦》等三篇后得 (见论衡、隋志) ,似 不可信《; 系辞》亦有弟子增入之语 ,姑勿论 ;至彖、象、文言等 《( 文言》中亦有“子曰”字想系弟子所增) 无确实反证前 ,固不 能谓非孔子作也。即退一步言 ,设非孔子所自作 ,至少亦系 弟子所录 ,当与论语等视 ,此皆孔子思想之所寄也。”[11 ] (P4 - 5) 苏先生的论据有三条 :其一 ,孔子的宇宙观 ,有与《易传》暗合 者 ;其二 ,孔子任世力行精神 ,有与《易传》暗合者 ;其三 ,孔子 的正名思想 ,有与《易传》暗合者。金景芳先生自 30 年代撰 作《易通》始终坚定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 ,虽然其中有 前人的旧说和后人窜入的东西 ,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作 《易传》的事实《, 易传》的思想属于孔子。由此可见 ,否定孔 子作《易传》的看法虽在近现代占了上风 ,但难成定论。 第三个阶段是释古的阶段。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帛书本《周易》,其六十四卦卦爻辞之后 ,有 5 篇佚书《易 传》,其中第三篇题名《要》,第四篇题名《缪和》,第五篇题《昭 力》。前二篇无题 ,第一篇自“二三子问曰”至“夕沂若厉 ,无 咎”止 ,无篇题 ,张政 依据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并谓 : “从字体观察 ,此卷盖写于汉文帝初年 ,约当前 180 —170 年。 其内容为孔子答二三弟子问《易》之语。据研究者称 ,它是不 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 ,确系先秦古籍。”[12 ]《要》篇包含 今本《系辞下传》的部分内容。《要》篇写道 :“夫子老而好 《易》,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 ,予非安其用 ,而 乐其辞。后世之疑丘者或以《易》乎 ! 子贡问 :夫子以信其筮 乎 ? 子曰 :我观其德义耳 ,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这段话证 明了《论语》《、史记》关于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真实 性。首先 ,证实了孔子读《易》情况的真实性。“夫子老而好 易 ,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你还要说什么 ! 其次 ,证实了孔子 97
解《易》情况的真实性。“予非安其用,而乐其辞”“我观其德人说法,早不过西汉末年,未可以为典据。如果说孔子五十 义耳”,表明了孔子治易重义理而轻占筮的态度,这与《论语》岁才开始学习,更不合乎历史事实 记载孔子解易“不占而已矣”如出一辙,说明孔子确实是儒家 第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和有关文献已 以义理解《易》传统的创立者。值得注意的是,帛书《要》记孔经提供了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直接证据和孔子序 子力辩他“好《易》”、“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唯恐人们对他有《易》的间接证据,可以说关于孔子与《周易》关系的一部分历 所误解,说“后世之上疑丘者,或以《易》乎”。其语气与《孟子史之谜已经廓清。大家知道,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滕文公下》所记孔子“知我者,其惟《春秋》乎”极其相似。帛到底是一部还是两部、《汉书呓文志》记载有吴孙子、齐孙子 书《要》的作者,同样认为孔子晚而好《易》,这说明,孔子之于两部,后人不相信,争论不休,有说孙武、孙膑是一个人的,有 《周易》不只是读者,而是有所领悟和阐发。最后,证实了孔说两部兵法是一本书的,有说历史上根本没有孙武其人的, 子传《易》情况的真实性。这篇出土文献证实了孔子曾用结果银雀山汉墓两部兵书一起出土,还有什么可争的!有 《易》作过教材,并与学生讨论过《易》理。至于孔子赞《易》的些古籍被一些学者考证是伪书,讲得道理很充分,但后来出 真实性,此篇没有明确记载,上面引的那句话就有所暗示。土面世了。关于孔子作《易传》的说法也同上述情况相类似 由于马王堆汉墓帛《易》的出土面世,相信孔子作《易传》的人现在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作出 又多起来了。匡亚明举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该书新的结论的时候了! 卷后附有佚书《要》等两篇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研讨《易》理的 第三,应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纂的情况作出全面的 问答,并结合其他佐证,认为“孔子晚年确曾钻研过《周》,分析,从而确定其著作权。《易传》的作者有四种情况:一种 并且进行过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可能作过理,加入一些自情况是孔子前人的著作。据郭沂先生考证,这部分早期《易 己的体会和说明。因此司马迁所说的‘孔子晓而喜易’,孔传》,包括《彖》、《象》全部,《说卦》前三章之外的部分和《序 子传《易》于瞿’等语还是比较可信的李学勤先生卦》、《杂卦》全部(古《说卦》佚文)、《乾文言》的第一节(古《文 认为:“这是有关孔子晚年和《周易》关系的极重要的材料”,言》佚文)。它们成书于西周初年《易经》形成后到孔子出生 是孔子讲《周易》的“一个旁证叫。李学勤亦据马王堆汉墓前大约500年时间里。第二种情况是孔子自己的著作。据 出土之帛书《周易》,认为《易传》可能为孔子所作。《周易》思郭沂先生考证,这些著作有《易序》佚文(包括《系辞》的另 想的研究不可与早期儒家学说的探讨分开,帛书《周易》的全部分和《说卦》的前三章)、孔子的另两篇佚文(一篇为《读乾 部发表,将为《易》学史的研究开一新境界。吕绍纲先生也认文言》,包括《乾文言》的第二、三、四节;另一篇为《乾坤大 为,“帛书《易经》充分证明《系辞传》是孔子作,思想属于《易义》,包括《乾文言》第五、六节和《坤文言》全部)。第三种情 经》,也属于孔子。"这个观点也受到山东一部分学者的认同。况是孔子弟子们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包括《系辞》的 由安作璋先生主编的《山东通史冼秦卷》写道:“1973年长沙一部分。第四种情况是后人在编纂过程中有错简,有脱字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种帛书《易传》释文尚未发表,但据研有羼入,金景芳先生曾考证过有关情况。对这四种情况应如 究者称,它是不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确系先秦古籍,何分析确定其著作权?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承认不 从其所记内容来判断,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大致可承认《易传》是有独立思想体系的系统著作?如果这一点肯 信。聊山东省志性会科学志》认为:“孔子是研究《易》定下来,《易传》作者的这四种情况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的第一人,作《大传》十篇,称作十翼。 《易传》作者的第二种情况属孔子自己的著作没有问题。《易 三、关于《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的几点认识 传》作者的第三种情况应像《论语》一样,视为孔子自己的著 作。《易传》作者的第四种情况也好处理,在考证清楚的情况 根据以上叙述的关于孔子与《周易》关系的全部材料,笔下排除在整个思想体系之外。《易传》作者的第一种情况应 者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视为孔子在自己整个思想体系框架下新的诠释,合理利用 第一,《论语》、《史记》关于孔子序《易》、读《易》、解《易》、这如同班固大量利用《史记》材料,不能由此说《汉书》不是独 传《易》的证据否定不了,孔子作《易传》一说就不会动摇。关立体系的著作一样。鉴于以上分析,可以断言:《易传》的著 于孔子是否作《易传》的争论的焦点就是《论语》、《史记》的有作权应归孔子,《易传》源于山东,有邹鲁文化背景 关记载是否真实。正如苏渊雷先生所言:“私谓假设孔子与 《易》无关,应先证明论语、史记所载为妄,然后可言 四、孔子作《易传》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也。B《论语啦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 孔子作《易传》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以无大过矣。”关于“五十以学易”一语,近代以来,争议颇激这个说法的根据就是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文化轴心期。 烈。有人据《鲁论》认为“易”当读为“亦”;这样,就成了“加我公元前770年一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 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说明孔子并无学《易》之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现代思想 事。此说不能成立。先秦“易”、“亦”本不同韵部,《古论》系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这样说过:“以公元前500年为轴心 壁中书,书写者为早时代人,两字决不会造成语音异文。—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精神基础同 易”与“亦”通读是较晚的语言现象,这可能是传《鲁论》的汉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解《易》情况的真实性。“予非安其用 ,而乐其辞”“, 我观其德 义耳”,表明了孔子治易重义理而轻占筮的态度 ,这与《论语》 记载孔子解易“不占而已矣”如出一辙 ,说明孔子确实是儒家 以义理解《易》传统的创立者。值得注意的是 ,帛书《要》记孔 子力辩他“好《易》”、“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唯恐人们对他有 所误解 ,说“后世之上疑丘者 ,或以《易》乎”。其语气与《孟子 ·滕文公下》所记孔子“知我者 ,其惟《春秋》乎”极其相似。帛 书《要》的作者 ,同样认为孔子晚而好《易》,这说明 ,孔子之于 《周易》不只是读者 ,而是有所领悟和阐发。最后 ,证实了孔 子传《易》情况的真实性。这篇出土文献证实了孔子曾用 《易》作过教材 ,并与学生讨论过《易》理。至于孔子赞《易》的 真实性 ,此篇没有明确记载 ,上面引的那句话就有所暗示。 由于马王堆汉墓帛《易》的出土面世 ,相信孔子作《易传》的人 又多起来了。匡亚明举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该书 卷后附有佚书《要》等两篇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研讨《易》理的 问答 ,并结合其他佐证 ,认为“孔子晚年确曾钻研过《周易》, 并且进行过讲授 ,在讲授过程中可能作过整理 ,加入一些自 己的体会和说明。因此 ,司马迁所说的‘孔子晚而喜易’‘, 孔 子传《易》于瞿’等语 ,还是比较可信的。”[13 ] (P351) 李学勤先生 认为“: 这是有关孔子晚年和《周易》关系的极重要的材料”, 是孔子讲《周易》的“一个旁证”[14 ] 。李学勤亦据马王堆汉墓 出土之帛书《周易》,认为《易传》可能为孔子所作。《周易》思 想的研究不可与早期儒家学说的探讨分开 ,帛书《周易》的全 部发表 ,将为《易》学史的研究开一新境界。吕绍纲先生也认 为“, 帛书《易经》充分证明《系辞传》是孔子作 ,思想属于《易 经》,也属于孔子。”这个观点也受到山东一部分学者的认同。 由安作璋先生主编的《山东通史·先秦卷》写道“: 1973 年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种帛书《易传》,释文尚未发表 ,但据研 究者称 ,它是不同于现存《易传》的另一传本 ,确系先秦古籍 , 从其 所 记 内 容 来 判 断 , 孔 子 作《易 传》的 说 法 大 致 可 信。”[15 ] (P397)《山东省志·社会科学志》认为“: 孔子是研究《易》 的第一人 ,作《大传》十篇 ,称作十翼。”[16 ] (P676) 三、关于《易传》的著作权应归孔子的几点认识 根据以上叙述的关于孔子与《周易》关系的全部材料 ,笔 者提出以下三点认识 : 第一《, 论语》《、史记》关于孔子序《易》、读《易》、解《易》、 传《易》的证据否定不了 ,孔子作《易传》一说就不会动摇。关 于孔子是否作《易传》的争论的焦点就是《论语》《、史记》的有 关记载是否真实。正如苏渊雷先生所言 “: 私谓假设孔子与 《易》无 关 , 应 先 证 明 论 语、史 记 所 载 为 妄 , 然 后 可 言 也。”[17 ] (P6)《论语·述而》“: 子曰 ‘: 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 以无大过矣。’”关于“五十以学易”一语 ,近代以来 ,争议颇激 烈。有人据《鲁论》认为“易”当读为“亦”;这样 ,就成了“加我 数年 ,五十以学 ,亦可以无大过矣”,说明孔子并无学《易》之 事。此说不能成立。先秦“易”、“亦”本不同韵部《, 古论》系 壁中书 ,书写者为早时代人 ,两字决不会造成语音异文。 “易”与“亦”通读是较晚的语言现象 ,这可能是传《鲁论》的汉 人说法 ,早不过西汉末年 ,未可以为典据。如果说孔子五十 岁才开始学习 ,更不合乎历史事实。 第二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和有关文献已 经提供了孔子读《易》、解《易》、传《易》的直接证据和孔子序 《易》的间接证据 ,可以说关于孔子与《周易》关系的一部分历 史之谜已经廓清。大家知道 ,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到底是一部还是两部《、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吴孙子、齐孙子 两部 ,后人不相信 ,争论不休 ,有说孙武、孙膑是一个人的 ,有 说两部兵法是一本书的 ,有说历史上根本没有孙武其人的 , 结果银雀山汉墓两部兵书一起出土 ,还有什么可争的 ! 有一 些古籍被一些学者考证是伪书 ,讲得道理很充分 ,但后来出 土面世了。关于孔子作《易传》的说法也同上述情况相类似 , 现在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作出 新的结论的时候了 ! 第三 ,应对《易传》文本的著作、编纂的情况作出全面的 分析 ,从而确定其著作权。《易传》的作者有四种情况 :一种 情况是孔子前人的著作。据郭沂先生考证 ,这部分早期《易 传》,包括《彖》、《象》全部《, 说卦》前三章之外的部分和《序 卦》《、杂卦》全部(古《说卦》佚文) 《、乾文言》的第一节 (古《文 言》佚文) 。它们成书于西周初年《易经》形成后到孔子出生 前大约 500 年时间里。第二种情况是孔子自己的著作。据 郭沂先生考证 ,这些著作有《易序》佚文 (包括《系辞》的另一 部分和《说卦》的前三章) 、孔子的另两篇佚文 (一篇为《读乾 文言》,包括《乾文言》的第二、三、四节 ;另一篇为《乾坤大 义》,包括《乾文言》第五、六节和《坤文言》全部) 。第三种情 况是孔子弟子们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 ,包括《系辞》的 一部分。第四种情况是后人在编纂过程中有错简 ,有脱字 , 有羼入 ,金景芳先生曾考证过有关情况。对这四种情况应如 何分析 ,确定其著作权 ? 笔者认为 ,关键的问题在于承认不 承认《易传》是有独立思想体系的系统著作 ? 如果这一点肯 定下来《, 易传》作者的这四种情况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易传》作者的第二种情况属孔子自己的著作没有问题。《易 传》作者的第三种情况应像《论语》一样 ,视为孔子自己的著 作。《易传》作者的第四种情况也好处理 ,在考证清楚的情况 下排除在整个思想体系之外。《易传》作者的第一种情况应 视为孔子在自己整个思想体系框架下新的诠释 ,合理利用 , 这如同班固大量利用《史记》材料 ,不能由此说《汉书》不是独 立体系的著作一样。鉴于以上分析 ,可以断言《: 易传》的著 作权应归孔子《, 易传》源于山东 ,有邹鲁文化背景。 四、孔子作《易传》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孔子作《易传》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这个说法的根据就是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文化轴心期。 公元前 770 年 —前 221 年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 , 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现代思想 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这样说过 :“以公元前 500 年为轴心 ———从公元前 800 年到公元前 200 年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 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 08
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上。“在这一时部基因。由于《易传》是文化轴心期产生的文化元典,每当我 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们研读这部典籍时,一种“家园感”油然而生,这是毫不奇怪 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的 代。”这个时代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 畴。川p:如可以说,正是这个时期的《易传》规定了中国易参考文献 学展开的基本命题,也规定了中国易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路1]史记吼子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向。一方面,《易传》把《易经》本身所蕴含的义理提升到一个2]史记中尼弟子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98 新的高度。孔子提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而注重“观其德3】汉书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4 义”,已经开始不把《周易》用于占筮,而作为分析客观事物和4]史记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4 提高人的道德境界的依据,人们对《周易》的态度有一个根本5】冯友兰易传的哲学思想U1哲学研究,1907) 的变化。这样,人们逐步赋予《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以新的6顾颉刚论易系辞中观象制器的故事燕大月刊,1930,(3) 内容和含义,使其成了表述哲学思想的工具。孔子作《易 「7]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U]燕京学报,1929,(6) [8]高亨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学术研究,1961,(11) 传》,彻底改变了《易》的性质,使其从卜筮之书一变而为孔门[9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953. 哲学经典。《易传》的产生,标志着它将一整套深邃的阴阳哲(101任继愈周易和它的哲学思想N1光明日报,9×1.09-13 理和伦理学说注入了《周易》,对以占筮迷信为基本特征的(1]苏渊雷,易通[M,上海:黄中出版社,194 《周易》起了“脱胎换骨”的作用,《周易》由此成为以原占筮框12]韩仲民帛书《系辞》浅说口].孔子研究,1984),李学勤从帛 架为形式,以深层阴阳哲理思辨和社会伦理学识为内容的包 书《要》篇看孔子与《易》[J].中原文物,1989,(2).李学勤帛书 罗万象的思想体系。有学者指出,孔子在中国易学发展史 《系辞》略论U].齐鲁学刊,198,(4) 上,堪称是使《周易》从占筮之书向晢理之书转变的第一人。[13]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 另一方面,《易传》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论著作。《易传》虽然是14]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从考古学、文献学看《周易》M]长 一部哲学著作,但它毕竟是解释《易经》和筮法的,又同占筮 春:长春出版社,1992 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的卦序、爻位、卦象甚至筮法,在5】安作璋山东通史先秦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93 《易传》里都有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一套规范。所以,就占篮161陈建坤,山东省志会科学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这一形式而言,在《易传》中也已经理论化了。笔者认为,孔 子的《易传》理论蕴涵了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后来发展的全17][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 Revie w on Confucius Writing of yi Zhuan (The Editorial De ent d Theory Joumal, The Party School Under the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Jinan, Shandong 250021) Abstract: That Yi Zhuan was written by Confucius was not a question before Ouyang Xiu of the Song Dynasty. Yet there were mre and mre unbelievers after Ouyang Xiu though o conclusion was ever made. However, since yi Zhuan written on silk was unearthed from Ma Wang Dui (an ancient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in Changsha, again the number of beliew- ers is growing bigger. Now is the time to draw a new conclusion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and unearthed documents. Tmrour gh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and compiling of yi Zhuan should be made so as to ascertain its copyright. The key point is whether we recognize Yi Zhuan as a systematic works with independent ideology. If this point is confirmed other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author will find sensible answers. yi Zhuan originates in Shandong and has a background of Zoulu culture Key words: Confucius; Yi Zhuan; copyright; historical documents; unearthed documents 责任编辑时晓红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上。”“在这一时 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 ,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 ,中国哲 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 ,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 代。”“这个时代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 畴。”[19 ] (P38 - 40) 可以说 ,正是这个时期的《易传》规定了中国易 学展开的基本命题 ,也规定了中国易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路 向。一方面《, 易传》把《易经》本身所蕴含的义理提升到一个 新的高度。孔子提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而注重“观其德 义”,已经开始不把《周易》用于占筮 ,而作为分析客观事物和 提高人的道德境界的依据 ,人们对《周易》的态度有一个根本 的变化。这样 ,人们逐步赋予《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以新的 内容和含义 ,使其成了表述哲学思想的工具。孔子作《易 传》,彻底改变了《易》的性质 ,使其从卜筮之书一变而为孔门 哲学经典。《易传》的产生 ,标志着它将一整套深邃的阴阳哲 理和伦理学说注入了《周易》,对以占筮迷信为基本特征的 《周易》起了“脱胎换骨”的作用《, 周易》由此成为以原占筮框 架为形式 ,以深层阴阳哲理思辨和社会伦理学说为内容的包 罗万象的思想体系。有学者指出 ,孔子在中国易学发展史 上 ,堪称是使《周易》从占筮之书向哲理之书转变的第一人。 另一方面《, 易传》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论著作。《易传》虽然是 一部哲学著作 ,但它毕竟是解释《易经》和筮法的 ,又同占筮 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的卦序、爻位、卦象甚至筮法 ,在 《易传》里都有系统的阐述 ,形成了一套规范。所以 ,就占筮 这一形式而言 ,在《易传》中也已经理论化了。笔者认为 ,孔 子的《易传》理论蕴涵了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后来发展的全 部基因。由于《易传》是文化轴心期产生的文化元典 ,每当我 们研读这部典籍时 ,一种“家园感”油然而生 ,这是毫不奇怪 的。 参考文献 : [1 ] 史记·孔子世家[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3 ] 汉书·儒林传[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4 ] 史记·太史公自序[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5 ] 冯友兰. 易传的哲学思想[J ] . 哲学研究 ,1960 ,(7) . [6 ] 顾颉刚. 论易系辞中观象制器的故事[J ] . 燕大月刊 ,1930 ,(3) 。 [7 ] 顾颉刚.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J ] . 燕京学报 ,1929 ,(6) . [8 ] 高亨. 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J ] . 学术研究 ,1961 ,(11) . [9 ]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第 1 册[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3. [10 ] 任继愈. 周易和它的哲学思想[N] . 光明日报 ,1961 - 03 - 13。 [11 ] 苏渊雷. 易通[M] . 上海 :黄中出版社 ,1941. [12 ] 韩仲民. 帛书《系辞》浅说[J ] . 孔子研究 ,1988 , (4) . 李学勤. 从帛 书《要》篇看孔子与《易》[J ] . 中原文物 ,1989 , (2) . 李学勤. 帛书 《系辞》略论[J ] . 齐鲁学刊 ,1989 ,(4) . [13 ] 匡亚明. 孔子评传[M] . 济南 :齐鲁书社 ,1985. [14 ] 李学勤. 周易经传溯源 ———从考古学、文献学看《周易》[ M] . 长 春 :长春出版社 ,1992. [15 ] 安作璋. 山东通史 :先秦卷[M] .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 [16 ] 陈建坤. 山东省志·社会科学志[ M] .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01. [17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 . 上海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82. Revie w on Confucius’Writing of Yi Zhuan Yang Yali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ory Journal , The Party School Under the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 Jinan , Shandong 250021) Abstract : That Yi Zhuan was written by Confucius was not a question before Ouyang Xiu of the Song Dynasty. Yet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unbelievers after Ouyang Xiu though no conclusion was ever made. However ,since Yi Zhuan written on silk was unearthed from Ma Wang Dui(an ancient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in Changsha ,again the number of believ2 ers is growing bigger. Now is the time to draw a new conclusion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and unearthed documents. Thorou2 gh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and compiling of Yi Zhuan should be made so as to ascertain its copyright. The key point is whether we recognize Yi Zhuan as a systematic works with independent ideology. If this point is confirmed ,other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author will find sensible answers. Yi Zhuan originates in Shandong and has a background of Zoulu culture. Its copyright belongs to Confucius. Key words: Confucius ; Yi Zhuan ; copyright ; historical documents ; unearthed documents 责任编辑 :时晓红 1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易传》论文汇编_关于易传美学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兼论省略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关于易传中道德本体论的考察.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从易传对周易古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从序卦传大象传看易传的学派属性.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本易传中子曰语篇浅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本子夏易传即唐张弧伪本考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帛本易传刚柔解易的诠释学考察.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淮南子引易论易考义.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经与稷下学兼论易传为稷下黄老之作.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中庸中的生态意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史记与周易六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伊川易传在程颐思想中的地位.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美学二题.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道德哲学与现时代.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辞章之美.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中损益卦论疑案探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成书问题新探.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汉初易学传流管窥.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简论帛书易传中的卦气思想.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简论秦汉魏晋南北朝之议论文.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解读易传之神.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先秦诸子关于转化及转化条件问题初探.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子夏易学考.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寻求儒家思想形而上的价值依据易传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杨万里_诚斋易传中的革新思想和忧患意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浅谈_易传的象数与义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苏轼_东坡易传考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融通以达变论钱穆先生对易传的诠释.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论恒卦以帛书易传为例.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论易作为易传的本体概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