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易传》论文汇编_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203.6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易传》论文汇编_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周易研究 1997年第3期总第三十三期) 从帛书《易传》证知 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 邓立光 谦德与慎言都是中国上古相承的德性,是统治者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从帛书 《易传》中可见孔子言谦德有取于周公之言,慎言之教则有取于《金人铭》。今本《谦·彖》的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四句应该是周公 的说《易》语,并成为日后言谦德的熟语,最后被编入《谦·彖》。 文化传统重视谦德与孔子言谦德引用周公之言 周以前对谦德已十分重视。《大禹谟》言“满招损,谦受益”是对谦德的高度概括,又 载帝舜称赞大禹德性的说话;“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大禹不矜夸自己的才能,所以天下的人不能与他争能不矜夸自己的功绩,所以天下的人 亦不能与他争功。有这样的德性才能成就禅让之实,所以孔子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而不与焉”的赞辞。这些类似后来道家思想的行为,正是上古时代统治者的德性之一。周 族的领袖深谙谦、慎的重要,《尚书·无逸》载周公言:“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的祖父古公父及父亲王季皆能表现出谦抑与畏慎的德性。文王亦重视谦慎之德, 《逸周书·大匡解》载武王训导管、蔡二叔的说辞中追述文王的谦慎之德:“呜呼!在昔文 考,战战惟时,袛祗汝其,夙夜济济,无竞惟人,惟允惟让。”武王说从前文王谨谨慎慎,唯此 为敬(战战惟时);你们要早晩恭敬(袛袛、济济),不要与人争竞,做事公允(惟允),要谦让 (惟让)。《尚书·立政》载周公言文王的谦德 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 兹。亦越武王率惟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文王对于治理百姓的各种职责,不论是掌政令的(庶言),掌狱讼的(庶狱),抑或是掌敕令 的(庶慎),都交由有关官员负责,自己并不过问。及武王继承大统,克殷而成大业,不敢委 弃文王的德义,并思虑如何继承文王的大德,因此文武的功业获得强固的基础(丕丕基)。 文武二主不兼管臣属的职务,实在是“无为而治”的表现,而背后则是谦德在起作用。谦表 现出不争的精神,由此而各安其份,文王没有揽权,让有司各安其职,这是为君者谦德的表 现,此即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因此孔子赞赏文王 的德性,说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

周易研究 1997 年第 3 期(总第三十三期) 从帛书《易传》证知 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 邓 立 光 谦德与慎言都是中国上古相承的德性, 是统治者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从帛书 《易传》中可见孔子言谦德有取于周公之言, 慎言之教则有取于《金人铭》。今本《谦·彖》的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四句应该是周公 的说《易》语① , 并成为日后言谦德的熟语; 最后被编入《谦·彖》。 一、文化传统重视谦德与孔子言谦德引用周公之言 周以前对谦德已十分重视。《大禹谟》②言“满招损, 谦受益”, 是对谦德的高度概括; 又 载帝舜称赞大禹德性的说话:“汝惟不矜, 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 天下莫与汝争功。” 大禹不矜夸自己的才能, 所以天下的人不能与他争能; 不矜夸自己的功绩, 所以天下的人 亦不能与他争功。有这样的德性才能成就禅让之实, 所以孔子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而不与焉”③的赞辞。这些类似后来道家思想的行为, 正是上古时代统治者的德性之一。周 族的领袖深谙谦、慎的重要,《尚书·无逸》载周公言:“厥亦惟我周大王、王季, 克自抑畏。” 文王的祖父古公 父及父亲王季皆能表现出谦抑与畏慎的德性。文王亦重视谦慎之德, 《逸周书·大匡解》载武王训导管、蔡二叔的说辞中追述文王的谦慎之德:“呜呼! 在昔文 考, 战战惟时, 祗祗汝其, 夙夜济济, 无竞惟人, 惟允惟让。”武王说从前文王谨谨慎慎, 唯此 为敬(战战惟时); 你们要早晚恭敬(祗祗、济济) , 不要与人争竞, 做事公允(惟允) , 要谦让 (惟让)。④《尚书·立政》载周公言文王的谦德: 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 惟有司之牧是训, 用违庶狱、庶慎, 文王罔敢知于 兹。亦越武王率惟 功, 不敢替厥义德, 率惟谋从容德, 以并受此丕丕基。 文王对于治理百姓的各种职责, 不论是掌政令的(庶言) , 掌狱讼的(庶狱) , 抑或是掌敕令 的(庶慎) , 都交由有关官员负责, 自己并不过问。及武王继承大统, 克殷而成大业, 不敢委 弃文王的德义, 并思虑如何继承文王的大德, 因此文、武的功业获得强固的基础(丕丕基)。 文、武二主不兼管臣属的职务, 实在是“无为而治”的表现, 而背后则是谦德在起作用。谦表 现出不争的精神, 由此而各安其份; 文王没有揽权, 让有司各安其职, 这是为君者谦德的表 现, 此即孔子所言“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⑤的意思, 因此孔子赞赏文王 的德性, 说: 1

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日“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周朝开国元勋吕尚亦言谦德“德盛者守之以谦,威强者守之以恭。周初太史史佚 亦说:“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德莫若让”实言让为德性中最重要 的,而让是谦的表现形态之一。深言之则谦为一种情操,由此情操而表现出来的处事态度 则为让,因此让是属于具体的行为。史佚以让言德,是由行为方面来说明谦德。由此可见 谦德是周族统治阶层十分重视的德性。重视谦德实在是忧患意识的表现,这反映了周人对 以小邦周而胜大邦殷的结果,是不敢以骄矜处之的。周初统治者皆尚德守谦,正如师尚父 所言“德盛者守之以谦”《说苑·君道》载成王封伯禽为鲁公的告诫辞中说“凡处尊位者, 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处在人君之位,对臣属必须用敬, 上敬下,君敬臣即谦的表现;臣下有谏,人君须虚心接纳,开不讳之门,这样兼听则聪。能够 纳谏,必然是盛德守谦才能如此。《韩诗外传》卷三亦载伯禽封鲁公,周公引《易》训诚伯禽: 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 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 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 谦德的养成,近而修身,远而能守国安天下。统治者的修身,以谦德的培养为要事。这种政 治人格的建立,是人君修德的范型。周公以谦德教伫禽说制成衣服而使袖口有所不缝(缺 衽),筑起四方宫墙而有缺角(缺隅)。建成房屋而使之粗劣(加拙),这样做的用意是表示成 而不成。成的意义是满,不成则不满,有谦的涵义。周公视谦德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天法 所以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以天道、 地道、鬼神及人道对谦与满的相反态度,强调谦德的绝对价值及其重要性。这四句成为日 后说谦德的熟语。与孔子同时的叔向即引以说谦德,孔子亦然。帛书《易传·二三子》记 孔子解说《谦卦辞》云: 天乳骄而成,地彻骄而实,鬼神祸福,人亚骄而好[1 《韩诗外传》卷八载有孔子的说《易》语: 《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故“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 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帛书《缪和》亦记经师引用周公诚伯禽的文意(见上引),更可证明周公戒伯禽语成为后世 传诵的熟语,亦见《韩诗外传》所记有本有原,对研究先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缪 和》所载如下: 《周易》:“,亨,君子又冬。”…子曰:“天道毁盈而益,地道销[盈而]流 [鬼神害盈而福,人道]亚[盈]而好 者,一物而四益者也;盈者,一物而四损者 也。故圣君以为者。是以盛盈使祭服忽,屋成如,宫成隅,之为道也,君子贵 故曰‘,亨,君[子又冬。 李学勤教授认为《二三子》中的这段话,从行文看,较《谦·彖》的文句古朴,因此成书 早于《彖传》,或与之同时。《缪和》与《谦·彖》文句更接近,故《缪和》应在《二三子》后,而 《二三子》是春秋以后,战国初期到中期的作品。1《谦·彖》编者采入的孔子说《易》语,其 实是孔子引用周公说谦卦之辞。周公对伯禽的诚辞中有言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

大哉! 文王之道乎! 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 无为而成, 敬慎恭己, 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 此之谓也。⑥ 周朝开国元勋吕尚亦言谦德:“德盛者守之以谦, 威强者守之以恭。”⑦周初太史史佚 亦说:“动莫若敬, 居莫若俭, 德莫若让, 事莫若咨。”⑧“德莫若让”实言让为德性中最重要 的, 而让是谦的表现形态之一。深言之则谦为一种情操, 由此情操而表现出来的处事态度 则为让, 因此让是属于具体的行为。史佚以让言德, 是由行为方面来说明谦德。由此可见 谦德是周族统治阶层十分重视的德性。重视谦德实在是忧患意识的表现, 这反映了周人对 以小邦周而胜大邦殷的结果, 是不敢以骄矜处之的。周初统治者皆尚德守谦, 正如师尚父 所言“德盛者守之以谦”;《说苑·君道》载成王封伯禽为鲁公的告诫辞中说“凡处尊位者, 必以敬下, 顺德规谏, 必开不讳之门, 蹲节安静以藉之。”处在人君之位, 对臣属必须用敬, 上敬下, 君敬臣即谦的表现; 臣下有谏, 人君须虚心接纳, 开不讳之门, 这样兼听则聪。能够 纳谏, 必然是盛德守谦才能如此。《韩诗外传》卷三亦载伯禽封鲁公, 周公引《易》训诫伯禽: 故《易》有一道, 大足以守天下, 中足以守其国家, 近足以守其身, 谦之谓也。夫天 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 衽, 宫成则必缺隅, 屋成则必加拙, 示不成者, 天道然也。《易》曰:“谦亨, 君子有终吉。” 谦德的养成, 近而修身, 远而能守国安天下。统治者的修身, 以谦德的培养为要事。这种政 治人格的建立, 是人君修德的范型。周公以谦德教伯禽, 说制成衣服而使袖口有所不缝(缺 衽) , 筑起四方宫墙而有缺角(缺隅)。建成房屋而使之粗劣(加拙) , 这样做的用意是表示成 而不成。成的意义是满, 不成则不满, 有谦的涵义。周公视谦德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天法, 所以说“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以天道、 地道、鬼神及人道对谦与满的相反态度, 强调谦德的绝对价值及其重要性。这四句成为日 后说谦德的熟语。与孔子同时的叔向即引以说谦德⑨ , 孔子亦然。帛书《易传·二三子》记 孔子解说《谦卦辞》云: 天乳骄而成 , 地彻骄而实 , 鬼神祸福 , 人亚骄而好[ ]。βκ 《韩诗外传》卷八载有孔子的说《易》语: 《易》先“同人”, 后“大有”, 承之以“谦”, 不亦可乎? 故“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 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帛书《缪和》亦记经师引用周公诫伯禽的文意(见上引) , 更可证明周公戒伯禽语成为后世 传诵的熟语, 亦见《韩诗外传》所记有本有原, 对研究先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缪 和》所载如下: 《周易》曰:“ , 亨, 君子又冬。”……子曰:“天道毁盈而益 , 地道销[盈而]流 , [鬼神害盈而福 , 人道]亚[盈]而好 。 者, 一物而四益者也; 盈者, 一物而四损者 也。故圣君以为 者。是以盛盈使祭服忽, 屋成如 , 宫成 隅, 之为道也, 君子贵 之。故曰:‘ , 亨, 君[子又冬。]’”βλ 李学勤教授认为《二三子》中的这段话, 从行文看, 较《谦·彖》的文句古朴, 因此成书 早于《彖传》, 或与之同时。《缪和》与《谦·彖》文句更接近, 故《缪和》应在《二三子》后, 而 《二三子》是春秋以后, 战国初期到中期的作品。βµ《谦·彖》编者采入的孔子说《易》语, 其 实是孔子引用周公说谦卦之辞。周公对伯禽的诫辞中有言: 2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 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 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 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1 这是周公所闻的前代嘉言,《文子·九守》记载了侑卮之器所喻示的意义 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中即正,其盈则覆。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月满 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睿智守以愚,多闻博辨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 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两段文字相较,《文子》引语没有“之”的语助词,较诸同类辞句古朴,应更接近祖本文 辞。这段古语本是因“侑卮”这种规戒器物(即后来的欹器)而发,周公引而用之,所以这段 文字为西周以前流传的嘉言熟语。孔子观于周庙(或鲁桓公之庙),看见欹器的谦德喻意时 亦引用这段熟语。《荀子·宥坐》载孔子因欹器而发论:“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 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韩诗外传 孔子观于周庙章》卷三及《韩诗外传·孔子曰〈易)先“同人”章》卷八皆有相类的记载。《 诗外传》卷八有一节资料 吾语子:“夫服人之心,高上尊贤,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幽人,勇猛强武,不以 侵人;齐给便捷,不以欺诬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然后为知 而《说苑·敬慎》有言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人 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 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 比观两节内容,《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上半段与《韩诗外传·吾语子章》同,而下半段 即周公所闻而用于说教之语。许瀚在《韩诗外传校议辨诬》说: 此语(案指吾语子章)始于周公,孔子述之,荀子述之,韩又述之。后刘子政《说 苑》亦述之。…孔子述之,见本书八(屈守元案:孔子曰易先同人章),乃论周公之 及之。孔子观欹器又述之,见《荀子·宥坐篇》。荀子述之,见《非十二子篇》,盖即《韩 传》此文所本。……今据《说苑》下半,既显为周公之言,则上半亦周公之言可知矣。案 周公此语,乃伯禽封鲁,周公诚之也。 许瀚以《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为周公诫伯禽之语,其实下半段为周公以前的谦德熟 语。孔子说《易》言谦德,有本于周公之言。帛书《缪和》记经师说《易》同样引用这段古语 子曰:“芯明知守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故能君 人。非舜,其孰能当之? “聪明知守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与《文子·九守》(见上引)的句式 致,而《缪和》经师以之言帝舜的德性,亦与《文子·九守》所言三皇五帝的时代相应。由此 可见周公之言在后世有广泛的流传,由本文所述已见一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

吾闻德行宽裕, 守之以恭者, 荣。土地广大, 守之以俭者, 安。禄位尊盛, 守之以卑 者, 贵。人众兵强, 守之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 守之以愚者, 哲。博闻强记, 守之以浅 者, 智。夫此六者, 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 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 亡其 身者, 桀纣是也, 可不慎 ? βν 这是周公所闻的前代嘉言,《文子·九守》记载了侑卮之器所喻示的意义: 三皇五帝有戒之器, 命曰侑卮, 其中即正, 其盈则覆。夫物盛则衰, 日中则移, 月满 则亏, 乐终而悲。是故聪明睿智守以愚, 多闻博辨守以俭, 武力勇毅守以畏, 富贵广大 守以狭, 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 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两段文字相较,《文子》引语没有“之”的语助词, 较诸同类辞句古朴, 应更接近祖本文 辞。这段古语本是因“侑卮”这种规戒器物(即后来的欹器) 而发, 周公引而用之, 所以这段 文字为西周以前流传的嘉言熟语。孔子观于周庙(或鲁桓公之庙) , 看见欹器的谦德喻意时 亦引用这段熟语。《荀子·宥坐》载孔子因欹器而发论:“聪明圣智, 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 守 之以让; 勇力抚世, 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韩诗外传· 孔子观于周庙章》卷三及《韩诗外传·孔子曰〈易〉先“同人”章》卷八皆有相类的记载。《韩 诗外传》卷八有一节资料: 吾语子:“夫服人之心, 高上尊贤, 不以骄人; 聪明圣智, 不以幽人, 勇猛强武, 不以 侵人; 齐给便捷, 不以欺诬人。不能则学, 不知则问。虽知必让, 然后为知。” 而《说苑·敬慎》有言: 高上尊贤, 无以骄人; 聪明圣智, 无以穷人, 资给疾速, 无以先人; 刚毅勇猛, 无人 胜人。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虽智必质, 然后辩之; 虽能必让, 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 自守以愚; 功被天下, 自守以让; 勇力距世, 自守以怯; 富有天 下, 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 满而不溢者也。 比观两节内容,《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上半段与《韩诗外传·吾语子章》同, 而下半段 即周公所闻而用于说教之语。许瀚在《韩诗外传校议辨诬》说: 此语(案指吾语子章) 始于周公, 孔子述之, 荀子述之, 韩又述之。后刘子政《说 苑》亦述之。……孔子述之, 见本书八(屈守元案: 孔子曰易先同人章) , 乃论周公之谦 及之。孔子观欹器又述之, 见《荀子·宥坐篇》。荀子述之, 见《非十二子篇》, 盖即《韩 传》此文所本。……今据《说苑》下半, 既显为周公之言, 则上半亦周公之言可知矣。案: 周公此语, 乃伯禽封鲁, 周公诫之也。βο 许瀚以《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为周公诫伯禽之语, 其实下半段为周公以前的谦德熟 语。孔子说《易》言谦德, 有本于周公之言。帛书《缪和》记经师说《易》同样引用这段古语: 子曰:“芯明 知守以愚, [博]闻强识守[以浅, 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 故能君 人。非舜, 其孰能当之?”βπ “聪明 知守以愚, 博闻强识守以浅, 尊禄贵官守以卑”与《文子·九守》(见上引) 的句式一 致, 而《缪和》经师以之言帝舜的德性, 亦与《文子·九守》所言三皇五帝的时代相应。由此 可见周公之言在后世有广泛的流传, 由本文所述已见一斑。 3

二、慎言之教的历史背景及孔子教说引用《金人铭》 慎言之教在商末周初周族的统治者身上表现得最明显。西伯昌(文王)处商纣无道之 世,险以言语招祸。《史记·殷本纪》载纣王用炮烙及其他严刑峻法对付不满他的百姓及诸 侯。时西伯昌与九侯、鄂侯同为三公,九侯之女因不能从淫而遭独夫纣杀害,其父九侯被剁 成肉酱(醢);鄂侯力争,结果遭杀后乾肉(脯);西伯闻而窃叹,崇侯虎向独夫纣告发,结果 西伯被囚里,幸得西伯臣属行重贿才获赦。帛书《要》言“纣乃无道,讳而辟咎,即在这 种背景下说的。文王的“讳”不但在行为上,而且在语言上。周初天子、王臣均重视慎言,是 与其翦商前后的忧患意识相连的。《逸周书·小开解》载武王教导后嗣有言“何[盍]非 [彼]躬?何慎非言?”《逸周书·周祝》为周室祝官之辞,表现了周礼精神面貌的一方面 其中关于慎言的如“荣华之言后有茅[污秽]”与“万民之患在口言”等。《黄帝金人器铭》记 载了武王与师尚父的对话 武王问尚父曰:“五帝之诫,可得闻乎?”尚父曰:“《黄帝之戒》曰:‘吾之居民上 也,摇摇恐夕不至朝,故为金人,三封其口曰古之慎言。 刻有“古之慎言人也”铭文的金人存放于周庙孔子西观周室,得暗金人青上的铭文,因 嘱弟子记录下来而得以流传。孔子评说“此言虽鄙丽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鄙”谓句语俚俗,“中事情”则谓言中其实。孔 子日后说《易》引用了《金人铭》的文句,可见此铭给予孔子极大的影响。帛书《二三子》云 《易》曰:“聒囊,无咎无誉。”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 其中“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即套用《金人铭》“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 文句。小人固然要慎言,贤人君子同样要慎言,帛书《易之义》强调慎言:“君子言于无罪之 外,不言于又罪之内,这正是孔子评价老莱子“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的另 种表达方法。孔子评述武子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 也。评述铜伯华之行说“国家有道其言足以治,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与《易之义》 “又口能敛之,无舌罪,言不当其时则闭慎而观的文义是一致的。孔子这里所言国无道 则愚及其墨足以容,是针对臣道的层次而言的。 慎言是周族统治者强调的德性内容,目的是更有效的治国平天下,因而属于君道的层 次《金人铭》的内容原本针对统治者,所以《文心雕龙·铭箴》说:“周公慎言于金人。”孔子 以《金人铭》的慎言用于君子与小人,抛开政治分位,就个人的成德立言,这已经改变了周 初慎言的主要方向 孔子言圣人不但不要慎言,还要多言。帛书《二三子》说:“圣人之言也,德之首也。”圣 人壹言,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也,有何箴焉?孔子所说的圣人是从成德的角度而言的。 孔子把圣人的教说看作是人类理性及道德的最高依凭(德之首),“圣人壹言,万世用之”显 示了人类的理性是有普遍性与永恒性的,人类的道德本心亦然,无任何的例外。然而只有 圣人可以完全表现出理性的光辉及圆满的德性,为人类的生活作照明,所以圣人的教说愈 多愈好,唯恐其不言,以此,箴默不言的德性要求不能用于圣人。文武周公都是圣人,他们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

二、慎言之教的历史背景及孔子教说引用《金人铭》 慎言之教在商末周初周族的统治者身上表现得最明显。西伯昌(文王) 处商纣无道之 世, 险以言语招祸。《史记·殷本纪》载纣王用炮烙及其他严刑峻法对付不满他的百姓及诸 侯。时西伯昌与九侯、鄂侯同为三公, 九侯之女因不能从淫而遭独夫纣杀害, 其父九侯被剁 成肉酱(醢); 鄂侯力争, 结果遭杀后乾肉(脯); 西伯闻而窃叹, 崇侯虎向独夫纣告发, 结果 西伯被囚 里, 幸得西伯臣属行重贿才获赦。帛书《要》言“纣乃无道, 讳而辟咎”βθ , 即在这 种背景下说的。文王的“讳”不但在行为上, 而且在语言上。周初天子、王臣均重视慎言, 是 与其翦商前后的忧患意识相连的。《逸周书·小开解》载武王教导后嗣有言“何[盍] 非 [彼]躬? 何慎非言?”βρ《逸周书·周祝》为周室祝官之辞, 表现了周礼精神面貌的一方面, 其中关于慎言的如“荣华之言后有茅[污秽]”与“万民之患在口言”等。《黄帝金人器铭》记 载了武王与师尚父的对话: 武王问尚父曰:“五帝之诫, 可得闻乎?”尚父曰:“《黄帝之戒》曰:‘吾之居民上 也, 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为金人, 三封其口曰古之慎言。’”βσ 刻有“古之慎言人也”铭文的金人存放于周庙; 孔子西观周室, 得睹金人背上的铭文βτ , 因 嘱弟子记录下来而得以流传。χκ孔子评说“此言虽鄙而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 如临深 渊, 如履薄冰。’行身如此, 岂以口遇祸哉! ”χλ“鄙”谓句语俚俗,“中事情”则谓言中其实。孔 子日后说《易》引用了《金人铭》的文句, 可见此铭给予孔子极大的影响。帛书《二三子》云: 《易》曰:“聒囊, 无咎无誉。”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过, 多事多 患, ……”χµ 其中“小人多言多过, 多事多患”即套用《金人铭》“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的 文句。小人固然要慎言, 贤人君子同样要慎言; 帛书《易之义》强调慎言:“君子言于无罪之 外, 不言于又罪之内”χν , 这正是孔子评价老莱子“终日言, 不在尤之内, 在尤之外”χο的另一 种表达方法。孔子评述 武子说:“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 也。”χπ评述铜 伯华之行说:“国家有道, 其言足以治; 无道, 其默足以容。”χθ这与《易之义》 “又口能敛之, 无舌罪, 言不当其时则闭慎而观”χρ的文义是一致的。孔子这里所言国无道 则愚及其墨足以容, 是针对臣道的层次而言的。 慎言是周族统治者强调的德性内容, 目的是更有效的治国平天下, 因而属于君道的层 次。《金人铭》的内容原本针对统治者, 所以《文心雕龙·铭箴》说:“周公慎言于金人。”孔子 以《金人铭》的慎言用于君子与小人, 抛开政治分位, 就个人的成德立言, 这已经改变了周 初慎言的主要方向。 孔子言圣人不但不要慎言, 还要多言。帛书《二三子》说:“圣人之言也, 德之首也。”“圣 人壹言, 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也, 有何箴焉?”χσ孔子所说的圣人是从成德的角度而言的。 孔子把圣人的教说看作是人类理性及道德的最高依凭(德之首) ,“圣人壹言, 万世用之”显 示了人类的理性是有普遍性与永恒性的, 人类的道德本心亦然, 无任何的例外。然而只有 圣人可以完全表现出理性的光辉及圆满的德性, 为人类的生活作照明, 所以圣人的教说愈 多愈好, 唯恐其不言, 以此, 箴默不言的德性要求不能用于圣人。文武周公都是圣人, 他们 4

自己亦努力实践谦慎的德性,而孔子从成德的角度谓圣人要多言,可见孔子已将周文中对 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由孔子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反省而凸显了中 国文化是以成就道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体系 注释 ①向宗鲁谓此为著者说《易》之词,但未言此为周公语。见向氏《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7月,第241 页。 ②《大禹谟》虽属估古文尚书》,但阎若璩《文尚书疏证》卷三有信言(大禹谟》句句有本》一章,惜卷3全阙 ③《论语·泰伯》 ④译言参考黄怀信先生:《逸周书校补注释》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88页 ⑤《论语·为政》 ⑥《说苑·君道》 ⑦《太平御览·文部六·铭》卷五九O引《皇览》记《阴谋》引《黄帝金人器铭》 ⑧《国语·周语三》 ⑨《说苑·敬慎·韩平子问于叔向章》 10《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第10页。 11同1,第34页 12见《帛书易传的时代和人文精神》,同10,第77页 13《韩诗外传》卷三。 14屈守元先生:《韩诗外传笺疏》引,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3月,第530-531页。 15同1,第36页 16同1.第28页 17用黄怀信 解释,同,第111页 18《太平御览·文部六·铭》卷五九O引。 19见《说苑·敬慎》及《家语·观周》 20《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黄帝铭》六篇。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应麟云《金人铭》盖六篇之一。《太平御览 人事部三十一·言语》卷三九○引《孙卿子》即《荀子》]的《金人铭》佚文。而小注说“《皇览》云:“出《太公金匮》 《家语》《说苑》又载。” 21同19 22同10,第9页。 23同1,第24页 24《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25《论语·公治长》 26孔子家语·弟子行》 27同1,第24页 28同10,第9页。 作者香港城市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林忠军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

自己亦努力实践谦慎的德性, 而孔子从成德的角度谓圣人要多言, 可见孔子已将周文中对 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对个人道德的要求, 由孔子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反省而凸显了中 国文化是以成就道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体系。 注释 ①向宗鲁谓此为著者说《易》之词, 但未言此为周公语。见向氏《说苑校证》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年 7 月, 第 241 页。 ②《大禹谟》虽属《古文尚书》, 但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三有《言〈大禹谟〉句句有本》一章, 惜卷 3 全阙。 ③《论语·泰伯》。 ④译言参考黄怀信先生:《逸周书校补注释》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3 月, 第 188 页。 ⑤《论语·为政》。 ⑥《说苑·君道》。 ⑦《太平御览·文部六·铭》卷五九○引《皇览》记《阴谋》引《黄帝金人器铭》。 ⑧《国语·周语三》。 ⑨《说苑·敬慎·韩平子问于叔向章》 βκ《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1 月, 第 10 页。 βλ同βκ, 第 34 页。 βµ见《帛书易传的时代和人文精神》, 同βκ, 第 77 页。 βν《韩诗外传》卷三。 βο屈守元先生:《韩诗外传笺疏》引, 成都巴蜀书社, 1996 年 3 月, 第 530~ 531 页。 βπ同βκ, 第 36 页。 βθ同βκ, 第 28 页。 βρ用黄怀信先生的解释, 同④, 第 111 页。 βσ《太平御览·文部六·铭》卷五九○引。 βτ 见《说苑·敬慎》及《家语·观周》。 χ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黄帝铭》六篇。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应麟云《金人铭》盖六篇之一。《太平御览· 人事部三十一·言语》卷三九○引《孙卿子》[即《荀子》]的《金人铭》佚文。而小注说“《皇览》云:‘出《太公金匮》, 《家语》、《说苑》又载。’” χλ同βτ。 χµ同βκ, 第 9 页。 χν同βκ, 第 24 页。 χο《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χπ《论语·公冶长》。 χθ《孔子家语·弟子行》。 χρ同βκ, 第 24 页。 χσ同βκ, 第 9 页。 作者: 香港城市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林忠军 5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