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论文汇编_从易传对周易古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2007年第7期 兰州学刊 N72007 总第166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66 哲学研究· 从锡传对婤易沾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王帆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碉易肺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惕传》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 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啁易踮经与锡传胜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种“实然嗎“应然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 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对进一步厘清易沾经与锡易传朕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倜易詁经;惕易传》,价值观;自然主义,道德化 [中图分类号]B221仅献标识码〕A仅章编号)1005-3492(2007)07-003203 作者简介:王帆,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博士生。 从千百年来的儒生以至现代学人提到碉易》通常指由魏卦定位为具刚中之德圣王们因险为用的良好工具,给坎卦含意 朝王弼编排的倜易羟传混合本,给人以婤易胫传思想内涵笼上了一层俨然的道德面纱。陽传对倜易沽经作如此道 基本相同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倜易》经乃是德化技术处理的诠释也经常出现于其他卦爻辞之中。事实上 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它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系囚刑狱之事在倜易沽经卦爻辞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例如, 的现实而埸传脎儒家学者在战国时期编纂而成,是中国学媛·九二》履道坦坦,幽人(即被囚之人)贞吉。檬·初六》 术史上第一部对倜易凊经作出系统诠释的著作,它深深打上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一种刑具),以往,吝。随·上六》: 了当时儒家学者思想的烙印,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即周王杀战俘以祭享祖先和 的理想。倜易经与锡传粧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上天)。姬·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即用黄牛革 种“实然屿“应然酌关系 做的索系执囚犯,使其无法争脱)。还有咽卦》六三、九四爻 辞也反映了系囚之事……可见当时刑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 倜易沽经描绘了中古人们农业生产、狩猎、畜牧、家庭生据了显要地位,其重要性当不下于道德教化 活、祭祀、刑狱商旅战争和对天象观测等各方面活动,相对于除了上述对于国家刑狱的记录外,倜易经记载的奴隶 后世儒家学者温情脉脉的道德说教,绸易凊经映λ我们眼帘主对奴隶的生杀予夺大权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倜易·剥卦Ⅻ 的是血淋淋的残酷生活现实。 是反映奴隶主对逃亡奴隶施以酷刑的卦,其中关键词崃怵该 首先,碉易沽经记述了大量刑狱之事。根据语言以及考训解为通假緘减”,意为男奴。现将卦》部分卦爻词简要译 古各方面资料分析,啁易·坎卦肿的应训为“地牢”(干为:剥,不利于前往。初六,将逃亡男奴的脚砍下,消灭它,占筮 宝、闻一多等人都持此看法),它是商周时期的监狱为地穴式建为凶。六二,将逃亡男奴的小腿(即辨)砍下,消灭它,占筮凶 筑的反映。倜易·坎卦湜以俘虏和监狱为线索而占卜吉凶的 六四将逃亡男奴上身的皮肤剥下,凶……这就是当时奴 专卦,简要译文如下:坎,习坎,对俘虏要维系其心,这样,作事亨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以浓血充斥的生活岂能为崇古的儒家 通,行为庄重。初六,习坎进入地牢,凶。九二,牢中有险,只求学者所接受。易传·剥·彖派然云:“顺而止之,观象也。君 小得。六三进入地牢,牢险且深,进入地牢以后不可复出。六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叫P这里已经丝毫看不到碉易·剥 四,用樽盛酒,二盆盛饭,用盆盛着,送λ取出都经过窗户,结果卦厮反映的严酷现实,劇卦》被改造成君子自身修养的座右 没有灾祸。九五地牢虽然经历了水患的侵袭,流进来的水尚未铭,有机地融入了儒家德性道义体系 盈满整个牢房地上的小丘却被踩平。没有酿成灾祸。上六,以 殷周鼎革之际,本是战争极为频繁之时,西周贵族家庭生个 索系囚,置于牢中,历时三年,尚不得决断,凶。欧卦版映了男孩,就在家门上悬一张弓示意,这本是武力征服的象征,也是 俘虏被抓后关入地牢并经历水患的悲惨境遇,中古时期监狱之西周上流社会尚武的明证。当时的贵族阶级对战争远不似后世 严酷景象跃然纸上。当时的人们心智较战国时单纯故记录事儒者抱明显的排斥态度吼孔子之吓语怪、力、乱、神”),孟子 情较后人少虚构及斧凿之痕采用了自然直书的笔法故能反映也曰:“嗜杀人者能一之m4),他们心目之中武力是光荣健 事物的原本面貌。而至惕传·坎·彖》:习坎重险也,……康的事,是贵族对国家社会的神圣职责。这反映在《啁周易沽经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中有大量关于军旅的卦爻词。易·师卦酈是完全描写战争 时用大矣哉!”21P这简直是一段经过艺术处理的文字将坎的一卦,洋溢着战争是“王者之事酌气概,简译如下:师卦,占问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w.cnki.ner
2007年 第 7期 兰 州 学 刊 No. 7 2007 总第 166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66 ·哲学研究 · 从《易传 》对《周易 》古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王 帆 (山东大学 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0 ) [摘要 ] 《周易 》古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 ,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易传 》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 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周易 》古经与《易传 》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 ,是一种“实然 ”与“应然 ”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 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以对进一步厘清《周易 》古经与《易传 》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 《周易 》古经 ;《易传 》; 价值观 ; 自然主义 ; 道德化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3492 (2007) 07 - 0032 - 03 作者简介 :王帆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博士生。 从千百年来的儒生以至现代学人提到《周易 》,通常指由魏 朝王弼编排的《周易 》经传混合本 ,给人以《周易 》经传思想内涵 基本相同的印象 ,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周易 》古经乃是 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 ,它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 的现实 ;而《易传 》系儒家学者在战国时期编纂而成 , ①是中国学 术史上第一部对《周易 》古经作出系统诠释的著作 ,它深深打上 了当时儒家学者思想的烙印 ,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 的理想。《周易 》古经与《易传 》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 ,是一 种“实然 ”与“应然 ”的关系。 一 《周易 》古经描绘了中古人们农业生产、狩猎、畜牧、家庭生 活、祭祀、刑狱、商旅、战争和对天象观测等各方面活动 ,相对于 后世儒家学者温情脉脉的道德说教 ,《周易 》古经映入我们眼帘 的是血淋淋的残酷生活现实。 首先 ,《周易 》古经记述了大量刑狱之事。根据语言以及考 古各方面资料分析 ,《周易 ·坎卦 》中的“坎 ”应训为“地牢 ”(干 宝、闻一多等人都持此看法 ) ,它是商周时期的监狱为地穴式建 筑的反映。《周易 ·坎卦 》是以俘虏和监狱为线索而占卜吉凶的 专卦 ,简要译文如下 :坎 ,习坎 ,对俘虏要维系其心 ,这样 ,作事亨 通 ,行为庄重。初六 ,习坎 ,进入地牢 ,凶。九二 ,牢中有险 ,只求 小得。六三 ,进入地牢 ,牢险且深 ,进入地牢以后不可复出。六 四 ,用樽盛酒 ,二盆盛饭 ,用盆盛着 ,送入取出都经过窗户 ,结果 没有灾祸。九五 ,地牢虽然经历了水患的侵袭 ,流进来的水尚未 盈满整个牢房 ,地上的小丘却被踩平。没有酿成灾祸。上六 ,以 索系囚 ,置于牢中 ,历时三年 ,尚不得决断 ,凶。 [ 1 ]《坎卦 》反映了 俘虏被抓后关入地牢并经历水患的悲惨境遇 ,中古时期监狱之 严酷景象跃然纸上。当时的人们心智较战国时单纯 ,故记录事 情较后人少虚构及斧凿之痕 ,采用了自然直书的笔法 ,故能反映 事物的原本面貌。而至《易传 ·坎 ·彖 》云 :“习坎 ,重险也 , …… 天险 ,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险之 时用大矣哉 ! ” [ 2 ] ( P13)这简直是一段经过艺术处理的文字 ,将坎 卦定位为具刚中之德 ,圣王们因险为用的良好工具 ,给坎卦含意 笼上了一层俨然的道德面纱。《易传 》对《周易 》古经作如此道 德化技术处理的诠释也经常出现于其他卦爻辞之中。事实上 , 系囚、刑狱之事在《周易 》古经卦爻辞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例如 , 《履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 (即被囚之人 )贞吉。《蒙 ·初六 》: 发蒙 ,利用刑人 ,用说桎梏 (一种刑具 ) ,以往 ,吝。《随 ·上六 》: 拘系之 ,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即周王杀战俘以祭享祖先和 上天 )。《遁 ·六二 》:执之用黄牛之革 ,莫之胜说 (即用黄牛革 做的索系执囚犯 ,使其无法争脱 )。还有《困卦 》之六三、九四爻 辞也反映了系囚之事 ……可见当时刑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 据了显要地位 ,其重要性当不下于道德教化。 除了上述对于国家刑狱的记录外 ,《周易 》古经记载的奴隶 主对奴隶的生杀予夺大权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周易 ·剥卦 》即 是反映奴隶主对逃亡奴隶施以酷刑的卦 ,其中关键词“床 ”应该 训解为通假“臧 ”,意为男奴。现将《剥卦 》部分卦爻词简要译 为 :剥 ,不利于前往。初六 ,将逃亡男奴的脚砍下 ,消灭它 ,占筮 为凶。六二 ,将逃亡男奴的小腿 (即辨 )砍下 ,消灭它 ,占筮凶 ……六四 ,将逃亡男奴上身的皮肤剥下 ,凶 …… ②这就是当时奴 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以浓血充斥的生活岂能为崇古的儒家 学者所接受。《易传 ·剥 ·彖 》欣然云 :“顺而止之 ,观象也。君 子尚消息盈虚 ,天行也。” [ 2 ] ( P13)这里已经丝毫看不到《周易 ·剥 卦 》所反映的严酷现实 ,《剥卦 》被改造成君子自身修养的座右 铭 ,有机地融入了儒家德性道义体系。 殷周鼎革之际 ,本是战争极为频繁之时 ,西周贵族家庭生个 男孩 ,就在家门上悬一张弓示意 ,这本是武力征服的象征 ,也是 西周上流社会尚武的明证。当时的贵族阶级对战争远不似后世 儒者抱明显的排斥态度 (孔子之“不语、怪、力、乱、神 ” [ 3 ] ,孟子 也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 4 ] ) ,他们心目之中武力是光荣、健 康的事 ,是贵族对国家社会的神圣职责。这反映在《周易 》古经 中有大量关于军旅的卦爻词。《周易 ·师卦 》即是完全描写战争 的一卦 ,洋溢着战争是“王者之事 ”的气概 ,简译如下 :师卦 ,占问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7期 从埸易传对啁易枯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总指挥的处境,吉利没有危险。初六,行军征战要守军纪,不守其母不知其父即是其时代婚媾处于较原始状态的反映。后世儒 军纪,必打败仗。九二,主帅身在军中,吉利,没有灾祸,君王三家学者遇到此类材料必采春秋滗法也不为怪矣 次下令嘉奖。六三,军中有人用车运送尸体,战败。六四,军队 驻扎在左边没有危险。六五,打猎获取猎物,打仗抓获俘虏,没 而当我们观照埸易传》,其高尚化的道义主题和价值取向与 有灾祸,长官率领军队作战,副官指挥运送伤亡者,贞兆凶险。倜易沽经的自然主义描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堪称古代道 上六:国君下令赏功,分封诸侯大夫,不能重用无才德的小人。德价值学专著,将其特色总结如下 这是战争的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真实面貌,对于战争的 ()裼传〕造性诠释了蕴涵于倜易沽经的“三极之 重要性,直至春秋时佐传·成公十三年淌曰:“国之大事在祀道的思想,并以此作为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哲理基础。易传 于戎。”5战争被古人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战争的结果总彖辞.五中体现了天道下贯人道,人道上达天道的基本原 有胜负因此事前严肃认真地对待,请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寻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 找正当的理由,然后大张旗鼓地兴师讨伐。古人几乎把战争当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作一种仪式来对待,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而易传·师·彖》显诸仁,藏诸用…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 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而顺,从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P这里已看不到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21P这段文字可看成是 半点战争的痕迹,仅剩下儒家王道政治的德化风范。其他如倜对人性道德的天道溯源。神性是超然于阴阳大化之外的绝对 易·央卦馳是描写古战争片段,倜易·晋卦湜描绘战斗中进体,而普世最基本的规律便是阴阳互跟,不断运行转化。万事万 攻的卦…后世儒家学者对这样的历史材料必然要进行曲笔回物都不可能违背这一规律行事,而秉受棋其道)的,为善;顺成倛其 护至少也要突出其战争的正义性如湯传·革·彖Ⅺ:“天地道)的,为善性,因为人性脱胎于天道,故自然具有法天而善的本 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川21(四以维护其道德性。孟子言性善而埸传直给了性善论以哲理化的形而上 伦理观念的历史基础。 论证,将人性之所以善建立在超越人事的天道之上,为整个儒学 中古之世商业有很大发展,助周灭商的姜太公吕望即原是的德化伦理系统找到了理论依据。锡传》学的鲜明特色即是 一名商人,以经商的阅历帮助西周政杈运用策略翦商,可见当时具有论证天地、人三极之道的天然优势,惕易传·说卦汩:惜昔 商人在社会上有着自由活动的广阔空间,倜易沽经反映了大者圣人之作锡易地,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 量古代商旅的事情。倜易·复卦湜反映古人经济效益和经济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 价值观念的一卦,简译其卦词:亨通外出回家不会生病,赚了钱尽性,以至于命。”2(这里将传统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没有灾祸,路上往返七天就可以,有利于出门。而绸易·旅卦》哩理”性”“命纳入天地神明的整体境域之中,达到了同时代 全卦内容都涉及行旅、商旅,且与贩奴有关,部分卦爻辞简译如哲学著作所难以企及的深度,并成为后世历代儒家学者论证这 下:旅,小亨通。占问行旅得吉兆。初六:旅途三心二意,离开住类哲学范畴所必然依托与吸收的核心学术资源,从而有后世儒 所,结果遭祸。六二:行到市场,怀揣钱财,买来奴隶,占得险兆。家学者之为学宗旨是终必“复归大易″之说,其影响深远由此可 九三,行到着火的市场,买来的奴隶借机逃走,占得险兆。九四,见。 行到住处,虽然赚了钱心里却不安……上六……狄人抢去经 匚二)埸传舶论述是对现实的理想化规范。这是锡传》 商)的牛羊,凶险。如此大量经商占卜的记录,表明当时商人的显著特点。埸易传)孔学精神反映了身处痛苦现实而对和平 活动之活跃,也表明当时人还无重义轻利之类准绳的约束,人们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锡传》代表之一的儒家价值观不 的心志不过多带有后天修养的影响,有似于同时代的经》是基于对现实经验的直接总结与认定,而是对现实经验的超越 现的古代男女关系远较后世为松弛一样。至锡传测必然对这性重组与再现,儒家经典不是一位成功政治家的经验汇编(如 类自然主义描写作出处理,埸传·旅·彖Ⅺ:“……柔得中乎狲子兵法是成功军事家的经验总结),而是对人们现实生活进 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行高尚化论证的集中阐述。易传胙作者即使言及人事也不会像 矣哉!m21将Q卦机纳入儒家以“义为中心的修养论倜易经作者那样涉及实人实事,而必至于大而化之的伦理 体系中,而将原始文本的中心"解殆尽。 规范,如传·系辞下·五Ⅺ:“喾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此外,绸易沽经对当时婚姻状况也给予了如实描写。倜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而弗去 易·屯卦)二爻:屯如遺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也。故恶积而不可打,罪大而不可解……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即学”),十年乃字。这爻词反映了一则抢婚的事实,而倜易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叫21(作 妡卦测描绘了男子外出与女子邂逅相遇的境遇……这些为者不会平铺直叙现实世界人们行为善恶相混的客观事实,而将 后世正统儒者所嗤之以鼻的事情,却正是中古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防微杜渐,积极趋善的理想固定在文字之中。因此埸易传 男女关系的常态,抢婚风俗在先民中十分流行,并在后世的较野论人事似乎在论及现实,但其对象又不是真实的现状而是现实 蛮民族中仍一直存在。而使记等史书上摘录上古伟人多只知的一种完美状态。又如锡易传·文言汩:“君子黄中通理,正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cnkinet
第 7期 从《易传 》对《周易 》古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总指挥的处境 ,吉利 ,没有危险。初六 ,行军征战要守军纪 ,不守 军纪 ,必打败仗。九二 ,主帅身在军中 ,吉利 ,没有灾祸 ,君王三 次下令嘉奖。六三 ,军中有人用车运送尸体 ,战败。六四 ,军队 驻扎在左边 ,没有危险。六五 ,打猎获取猎物 ,打仗抓获俘虏 ,没 有灾祸 ,长官率领军队作战 ,副官指挥运送伤亡者 ,贞兆凶险。 上六 :国君下令赏功 ,分封诸侯大夫 ,不能重用无才德的小人。 这是战争的全过程 ,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真实面貌 ,对于战争的 重要性 ,直至春秋时《左传 ·成公十三年 》尚曰 :“国之大事 ,在祀 于戎。” [ 5 ]战争被古人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战争的结果总 有胜负 ,因此事前严肃认真地对待 ,请教神灵 ,祈求神灵保佑 ,寻 找正当的理由 ,然后大张旗鼓地兴师讨伐。古人几乎把战争当 作一种仪式来对待 ,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而《易传 ·师 ·彖 》 曰 :“师 ,众也。贞 ,正也。能以众正 ,可以王矣。刚中而应 ,行险 而顺 ,从此毒天下 ,而民从之 ,吉又何咎矣。” [ 2 ] ( P2)这里已看不到 半点战争的痕迹 ,仅剩下儒家王道政治的德化风范。其他如《周 易 ·夬卦 》也是描写古战争片段 ,《周易 ·晋卦 》是描绘战斗中进 攻的卦 ……后世儒家学者对这样的历史材料必然要进行曲笔回 护 ,至少也要突出其战争的正义性 ,如《易传 ·革 ·彖 》曰 :“天地 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 2 ] ( P24)以维护其道德 伦理观念的历史基础。 中古之世商业有很大发展 ,助周灭商的姜太公吕望即原是 一名商人 ,以经商的阅历帮助西周政权运用策略翦商 ,可见当时 商人在社会上有着自由活动的广阔空间 ,《周易 》古经反映了大 量古代商旅的事情。《周易 ·复卦 》是反映古人经济效益和经济 价值观念的一卦 ,简译其卦词 :亨通 ,外出回家不会生病 ,赚了钱 没有灾祸 ,路上往返七天就可以 ,有利于出门。而《周易 ·旅卦 》 全卦内容都涉及行旅、商旅 ,且与贩奴有关 ,部分卦爻辞简译如 下 :旅 ,小亨通。占问行旅得吉兆。初六 :旅途三心二意 ,离开住 所 ,结果遭祸。六二 :行到市场 ,怀揣钱财 ,买来奴隶 ,占得险兆。 九三 ,行到着火的市场 ,买来的奴隶借机逃走 ,占得险兆。九四 , 行到住处 ,虽然赚了钱 ,心里却不安 ……上六 ……狄人抢去 (经 商 )用的牛羊 ,凶险。如此大量经商占卜的记录 ,表明当时商人 活动之活跃 ,也表明当时人还无重义轻利之类准绳的约束 ,人们 的心志不过多带有后天修养的影响 ,有似于同时代的《诗经 》表 现的古代男女关系远较后世为松弛一样。至《易传 》则必然对这 类自然主义描写作出处理 ,《易传 ·旅 ·彖 》曰 :“……柔得中乎 外而顺乎刚 ,止而丽乎明 ,是以‘小亨、旅贞吉 ’也。旅之时义大 矣哉 ! ” [ 2 ] ( P29)将《旅卦 》有机纳入儒家以“义 ”为中心的修养论 体系中 ,而将原始文本的中心“利 ”消解殆尽。 此外 ,《周易 》古经对当时婚姻状况也给予了如实描写。《周 易 ·屯卦 》六二爻 :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 (即“孕 ”) ,十年乃字。这爻词反映了一则抢婚的事实 ,而《周易 ·姤卦 》则描绘了男子外出与女子邂逅相遇的境遇 ……这些为 后世正统儒者所嗤之以鼻的事情 ,却正是中古时代现实生活中 男女关系的常态 ,抢婚风俗在先民中十分流行 ,并在后世的较野 蛮民族中仍一直存在。而《史记 》等史书上摘录上古伟人多只知 其母不知其父即是其时代婚媾处于较原始状态的反映。后世儒 家学者遇到此类材料必采《春秋 》笔法也不为怪矣。 二 而当我们观照《易传 》,其高尚化的道义主题和价值取向与 《周易 》古经的自然主义描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堪称古代道 德价值学专著 ,将其特色总结如下 : (一 )《易传 》创造性诠释了蕴涵于《周易 》古经的“三极之 道 ”的思想 ,并以此作为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哲理基础。《易传 · 彖辞 ·五 》集中体现了天道下贯人道 ,人道上达天道的基本原 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 ,善也 ;成之者 ,性也。仁者见之 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 ,藏诸用 ……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 盛德。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 ,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 ,通变之谓事 ,阴阳不测之谓神。” [ 2 ] ( P102)这段文字可看成是 对人性道德的天道溯源。神性是超然于阴阳大化之外的绝对 体 ,而普世最基本的规律便是阴阳互跟 ,不断运行转化。万事万 物都不可能违背这一规律行事 ,而秉受 (其道 )的 ,为善 ;顺成 (其 道 )的 ,为善性 ,因为人性脱胎于天道 ,故自然具有法天而善的本 性。孟子言性善 ,而《易传 》简直给了性善论以哲理化的形而上 论证 ,将人性之所以善建立在超越人事的天道之上 ,为整个儒学 的德化伦理系统找到了理论依据。《易传 》哲学的鲜明特色即是 具有论证天、地、人三极之道的天然优势 ,《易传 ·说卦 》曰 :“昔 者圣人之作《易 》也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参天两地而倚数 ,观变 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穷理 尽性 ,以至于命。” [ 2 ] ( P159) 这里将传统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理 ”、“性 ”、“命 ”纳入天地神明的整体境域之中 ,达到了同时代 哲学著作所难以企及的深度 ,并成为后世历代儒家学者论证这 类哲学范畴所必然依托与吸收的核心学术资源 ,从而有后世儒 家学者之为学宗旨是终必“复归大易 ”之说 ,其影响深远由此可 见。 (二 )《易传 》的论述是对现实的理想化规范。这是《易传 》 的显著特点。《易传 》传孔学精神反映了身处痛苦现实而对和平 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易传 》为代表之一的儒家价值观不 是基于对现实经验的直接总结与认定 ,而是对现实经验的超越 性重组与再现 ,儒家经典不是一位成功政治家的经验汇编 (有如 《孙子兵法 》是成功军事家的经验总结 ) ,而是对人们现实生活进 行高尚化论证的集中阐述。《易传 》作者即使言及人事也不会像 《周易 》古经作者那样涉及实人实事 ,而必至于大而化之的伦理 规范 ,如《易传 ·系辞下 ·五 》曰 :“善不积 ,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 , 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以小恶无伤而弗去 也。故恶积而不可打 ,罪大而不可解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2 ] ( P134)作 者不会平铺直叙现实世界人们行为善恶相混的客观事实 ,而将 人们防微杜渐 ,积极趋善的理想固定在文字之中。因此《易传 》 论人事似乎在论及现实 ,但其对象又不是真实的现状 ,而是现实 的一种完美状态。又如《易传 ·文言 》曰 :“君子‘黄 ’中通理 ,正 3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兰州学刊 总第166期 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2m1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位具有理想事业人格的君子可谓是“德润身“式的人类楷模 州121P裼易传所表述的身、心、家、国、天下高度和谐的思 相对于道家价值取向上的自然放任主义,儒家价值观强调教化、想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理学开创者之一张 修养的重要性。在诠释倜周易沽经卦爻词的易传潲》载的哲学代表作征蒙趼篇曰:“太和所谓道……倛其来也几微易 像冲包含了大量劝勉人们进德修业的内容如像汩:“家简其究也广大坚固。”61(-)张载将“太和概念作为其整个哲 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 总结 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21这可看作儒家礼教秩序的 关于啁易肟易传沽经性质不相同的问题自现代学术 纲领性说明,只要匡正一家内部的夫妇、父子、兄弟关系,使各安史“古史辩脤兴起以来,学者们已做过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 其位、各司其职,那么天下可垂裳而治,体现了战国后期儒家学侧重文本的价值观方面对两者进行些许比较分析,以期对进 者济乱世开太平的强烈愿望。易传》全书有七十多处提到步厘请锡易传屿啁易者的联系与区别提供一点参考 德”德字的原始含义是古代举行宗教祭祀时的一种仪式以及 相应的心理状态等,至易传》“德已完全是德行之意如像象》收稿日期]200-01·30 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果行育德……蛊,君注释 子以振民育德。21通读埸传》可明显感到儒者的良苦宣教 ①埸传减书于战国系多数学者所承认。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张岱年 的救世情怀给人以嗯无邪的整体观感。最后,正如前文已经先生在命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文中指出:“易大传》 多次提到的那样,易传胙作者对于倜易》经的道德放任主义 的年代应在老子之后庄子以前。”“总之大传胎基本部分是战国中 期至战国晚期的著作。” 予以针锋相对地纠正。如倜易经对逐利抱自由态度,而锡易②本文对Q易经卦爻词的翻译除注明出处以外,均为采取多种解释 经·系辞下·一Ⅺ:“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本择善综合而成,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禁民为非曰义 2](P124) 易传·文言喱作纲领性论述:“利 参考文献 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1文双,调易卦烤释1,周易研充,20.( 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m1易传冲的121刘的,林患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书社 喇利成为道德性范畴“义酌附属品,其自身价值得通过“义”(4国运轲,孟子M1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0 的展开过程而体现出来,完全失去了其在倜易经中呼风唤(5]张文学注,春秋左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30 雨的气势。“利酌内涵也由绸易站经中的利转化为利61床宋胀载清正夫之注,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他之意,可谓对原范畴作了升华性的再诠释,再如碉易经8 对战争征服之事抱尊重态度,而惕易传·彖肝宗明义即曰:嚨 贵任编辑:贺永泉 (上接第31页)也是科学理论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概言之,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自我其实只是一个无广延的点,它并不能 觉是探路”逻辑在個本”。有此结论是由于在直觉思维中省伸展于社会和历史,假如道德是非及善恶的决定仅仅取决于单 略了许多逻辑环节,因而其结论是不确定的,只有经过逻辑论证个人的直觉体悟,那么,如何保证由先天良知所建构所发出的 和实践检验之后,才能明确直觉产生的思维结果是否符合客观道德判断与世界具有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即成问题。 实际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关于直觉思维的争论还将继续。 另一方面,由于直觉思维的诸多不确定性,有关直觉的争论 普遍存在于哲学史中,对于直觉的过程,孔子认为直觉要有知识 [收稿日期]2007-02-03 的积累,是“和“知喲统一;而禅宗则认为语言都是法”之参考文献 尘垢,可以不经过积累知识这个环节,排遣名言,以默会的方式 吗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4:301 直觉佛性。对于如何验证直觉的结果,在冯契看来,哲学的理性2贺麟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1北京:商务印书馆,190179 直觉总是和理性思辨以及德性的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领悟到有3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 限中的无限、相对中的绝对,是思辨和德性培养中转识成智的飞(4陈根法德性论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 跃。这样的飞跃,既是思辨的结晶,也要有思辨的综合来论证 贵任编辑:贺永泉 既是德性的自由表现还需要在言行之中加以自证。也有学者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w.cnki.ner
兰 州 学 刊 总第 166期 位居体 ,美在其中 ,而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 ,美之至也 ! ” [ 2 ] ( P156) 这位具有理想事业人格的君子可谓是“德润身 ”式的人类楷模。 相对于道家价值取向上的自然放任主义 ,儒家价值观强调教化、 修养的重要性。在诠释《周易 》古经卦爻词的《易传 》的《彖 》、 《象 》中 ,包含了大量劝勉人们进德修业的内容 ,如《彖 》曰 :“家 人 ,女正位乎内 ,男正位乎外。男女正 ,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 严君焉 ,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而家 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 2 ] ( P18 - 19)这可看作儒家礼教秩序的 纲领性说明 ,只要匡正一家内部的夫妇、父子、兄弟关系 ,使各安 其位、各司其职 ,那么天下可垂裳而治 ,体现了战国后期儒家学 者济乱世开太平的强烈愿望。《易传 》全书有七十多处提到 “德 ”,德字的原始含义是古代举行宗教祭祀时的一种仪式以及 相应的心理状态等 ,至《易传 》“德 ”已完全是德行之意 ,如《象 》 曰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以果行育德 ……蛊 ,君 子以振民育德。 [ 2 ] ( P36)通读《易传 》,可明显感到儒者的良苦宣教 的救世情怀 ,给人以“思无邪 ”的整体观感。最后 ,正如前文已经 多次提到的那样 ,《易传 》作者对于《周易 》古经的道德放任主义 予以针锋相对地纠正。如《周易 》古经对逐利抱自由态度 ,而《易 经 ·系辞下 ·一 》曰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 , 禁民为非曰义。” [ 2 ] ( P124)《易传 ·文言 》更作纲领性论述 :“‘利 ’ 者 ,义之和也 ……利物足以和义 ……‘利贞 ’者 ,性情也。乾始能 以美利利天下 ,不言所利 ,大矣哉 ……” [ 2 ] ( P144 - 153)《易传 》中的 “利 ”已成为道德性范畴“义 ”的附属品 ,其自身价值得通过“义 ” 的展开过程而体现出来 ,完全失去了其在《周易 》古经中呼风唤 雨的气势。“利 ”的内涵也由《周易 》古经中的“自利 ”转化为“利 他 ”之意 ,可谓对原范畴作了升华性的再诠释 ,再如《周易 》古经 对战争征服之事抱尊重态度 ,而《易传 ·彖 》开宗明义即曰 :“乾 道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贞 ’。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 [ 2 ] ( P1)《易传 》所表述的身、心、家、国、天下高度和谐的思 想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理学开创者之一张 载的哲学代表作《正蒙 》开篇曰 :“太和所谓道 ……其来也几微易 简 ,其究也广大坚固。” [ 6 ] ( P85)张载将“太和 ”概念作为其整个哲 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总 结 关于《周易 》与《易传 》古经性质不相同的问题自现代学术 史“古史辩 ”派兴起以来 ,学者们已做过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 侧重文本的价值观方面对两者进行些许比较分析 ,以期对进一 步厘请《易传 》与《周易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提供一点参考。 [收稿日期 ] 2007 - 01 - 30 注 释 ①《易传 》成书于战国系多数学者所承认。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张岱年 先生在《论 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一文中指出 :“《易大传 》 的年代应在老子之后 ,庄子以前。”“总之《易大传 》的基本部分是战国中 期至战国晚期的著作。” ②本文对《周易 》古经卦爻词的翻译除注明出处以外 ,均为采取多种解释 本择善综合而成 ,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 1 ] 谷文双 1《周易 ·坎卦 》考释 [J ] 1周易研究 , 2002, (4) 1 [ 2 ] 刘大钧 ,林忠军 1周易传文白话解 [M ] . 济南 :齐鲁书社 1 [ 3 ] [ 清 ]刘宝楠 1论语正义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3721 [ 4 ] [战国 ]孟轲 1孟子 [M ].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 101 [ 5 ] 张文学注 1春秋左传 [M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2501 [ 6 ] [宋 ]张载. [清 ]王夫之注 1张子正蒙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851 〔责任编辑 :贺永泉 〕 (上接第 31页 )也是科学理论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概言之 ,直 觉是“探路 ”,逻辑在“固本 ”。有此结论是由于在直觉思维中省 略了许多逻辑环节 ,因而其结论是不确定的 ,只有经过逻辑论证 和实践检验之后 ,才能明确直觉产生的思维结果是否符合客观 实际。 另一方面 ,由于直觉思维的诸多不确定性 ,有关直觉的争论 普遍存在于哲学史中 ,对于直觉的过程 ,孔子认为直觉要有知识 的积累 ,是“仁 ”和“知 ”的统一 ;而禅宗则认为语言都是“法 ”之 尘垢 ,可以不经过积累知识这个环节 ,排遣名言 ,以默会的方式 直觉佛性。对于如何验证直觉的结果 ,在冯契看来 ,哲学的理性 直觉总是和理性思辨以及德性的培养联系在一起的 ,领悟到有 限中的无限、相对中的绝对 ,是思辨和德性培养中转识成智的飞 跃。这样的飞跃 ,既是思辨的结晶 ,也要有思辨的综合来论证 , 既是德性的自由表现 ,还需要在言行之中加以自证。也有学者 提出了不同意见 ,认为自我其实只是一个无广延的点 ,它并不能 伸展于社会和历史 ,假如道德是非及善恶的决定仅仅取决于单 个人的直觉体悟 ,那么 ,如何保证由先天良知所建构、所发出的 道德判断与世界具有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即成问题。 [ 4 ] 总之 ,可以肯定的是关于直觉思维的争论还将继续。 [收稿日期 ] 2007 - 02 - 03 参考文献 [ 1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M ]. 北京 :新世纪出版社 , 2004: 301. [ 2 ]贺麟. 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90: 179. [ 3 ]冯契.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M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 428. [ 4 ]陈根法. 德性论 [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4: 14. 〔责任编辑 :贺永泉 〕 4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易传》论文汇编_从序卦传大象传看易传的学派属性.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本易传中子曰语篇浅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本子夏易传即唐张弧伪本考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今帛本易传刚柔解易的诠释学考察.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淮南子引易论易考义.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经与稷下学兼论易传为稷下黄老之作.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中庸中的生态意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史记与周易六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伊川易传在程颐思想中的地位.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美学二题.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道德哲学与现时代.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辞章之美.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政治思想.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_的哲学体系与_乐记_的文艺理论体系.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易传_生命哲学研究.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关于易传中道德本体论的考察.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关于易传美学文学思想的若干问题兼论省略是我国最早作专书批评的文章.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孔子作易传述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中损益卦论疑案探析.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帛书_易传成书问题新探.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汉初易学传流管窥.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简论帛书易传中的卦气思想.pdf
- 《易传》论文汇编_简论秦汉魏晋南北朝之议论文.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解读易传之神.pdf
- 《易传》论文汇编_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解释学的三个转向.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先秦诸子关于转化及转化条件问题初探.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子夏易学考.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寻求儒家思想形而上的价值依据易传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pdf
- 《易传》论文汇编_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杨万里_诚斋易传中的革新思想和忧患意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浅谈_易传的象数与义理.pdf
- 《易传》论文汇编_苏轼_东坡易传考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