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大纲汇编

力学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力学实验 英文名称 Mechan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36/2 开设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简介 力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物理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力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 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 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 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十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 质逐步提高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力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掌握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1 力学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力学实验 英文名称 Mechan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36/2 开设学期 一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 适用专业 物理学 二、课程简介 力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物理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力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 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 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 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十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 质逐步提高。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力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掌握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讲授) 目的要求 1.理解测量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学会写实验报告。 内容要点 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基本概念 3.测量结果与测量不确定度 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5.实验数据的图示法和图解法 6.组合测量与最佳直线参数 7.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计划时数6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全体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 2.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 四、评价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 70%,期末考核成绩占 3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讲授) 目的要求 1.理解测量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学会写实验报告。 内容要点 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基本概念 3.测量结果与测量不确定度 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5.实验数据的图示法和图解法 6.组合测量与最佳直线参数 7.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计划时数 6 实验性质 必做 每组人数 全体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 2.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内容 用测长仪器分别测量: .钢球的直径 2.圆环的体积。 3.样品的微小宽度。 4.眼镜片的厚度。 5.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仪器设备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移测显微镜、百分表。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熟悉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 1.用绝对测量法测铜质圆柱体的密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2.用液体静力衡量法测铜质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3.用液体静力衡量法测盐水的密度。 4.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主要仪器设备物理天平、比重瓶。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3 实验内容 用测长仪器分别测量: 1.钢球的直径。 2.圆环的体积。 3.样品的微小宽度。 4.眼镜片的厚度。 5.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仪器设备 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移测显微镜、百分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熟悉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 1.用绝对测量法测铜质圆柱体的密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2.用液体静力衡量法测铜质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3.用液体静力衡量法测盐水的密度。 4.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主要仪器设备 物理天平、比重瓶。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三、小粒状固体密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测定球形小粒状固体的密度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测定球形小粒状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2.列出数据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写出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所需仪器设备自行提出。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设计 每组人数 实验四、单摆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 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 1.用金属球组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2.用乒乓球组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并考察空气浮力对测g的影响 主要仪器设备单摆、停表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4 实验三、小粒状固体密度的测量 目的要求 测定球形小粒状固体的密度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测定球形小粒状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2.列出数据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3.写出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所需仪器设备自行提出。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设计 每组人数 1 实验四、单 摆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 g 的值。 3.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 1.用金属球组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并进行不确定度计算。 2.用乒乓球组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并考察空气浮力对测 g 的影响。 主要仪器设备 单摆、停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五、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目的要求 从摆的周期测量值的变化,认识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实验内容 1.测量摆的周期 2.数据的统计。 3.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复摆、停表、周期测定仪。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选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实验六、弹性模量的测定(梁弯曲法) 目的要求 用粱弯曲法测定金属的弹性模量。 实验内容 1.调节光学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测出金属梁在负载作用下的弛垂度。 3.将有关参量测出,求出金属梁的弹性模量及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 主要仪器设备弹性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米尺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1
5 实验五、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目的要求 从摆的周期测量值的变化,认识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实验内容 1.测量摆的周期。 2.数据的统计。 3.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 复摆、停表、周期测定仪。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选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六、弹性模量的测定(粱弯曲法) 目的要求 用粱弯曲法测定金属的弹性模量。 实验内容 1.调节光学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测出金属梁在负载作用下的弛垂度。 3.将有关参量测出,求出金属梁的弹性模量及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 主要仪器设备 弹性模量测定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米尺。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七、转动惯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空台转动惯量。 2.测圆盘转动惯量 3.测圆环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刚体转动实验仪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实验八、复摆振动的研究 目的要求 1.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测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量相应不同支点的周期。 2.测定重心的位置 3.用作图法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4.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复摆实验装置、停表。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6 实验七、转动惯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空台转动惯量。 2.测圆盘转动惯量。 3.测圆环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 刚体转动实验仪。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2 实验八、复摆振动的研究 目的要求 1.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测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量相应不同支点的周期。 2.测定重心的位置。 3.用作图法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4.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 复摆实验装置、停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九、声速的测量(超声) 目的要求 .在超声中用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2.在超声中用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空气中声速求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内容 1.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2.在超声中分别用振幅极值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逐差法算出声波波长的平均值。 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空气中声速和空气的比热容比,并估算声速测量 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声速测定仪、示波器 计划时数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实验十、弹簧振子的研究 目的要求 1.测定弹簧振子的劲度系数和等效质量。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由所给仪器按以下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用静力伸长法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3.测定弹簧振子的等效质量。 主要仪器设备焦利弹簧秤、砝码、停表。 计划时数3
7 实验九、声速的测量(超声) 目的要求 1.在超声中用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2.在超声中用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空气中声速求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内容 1.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2.在超声中分别用振幅极值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逐差法算出声波波长的平均值。 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空气中声速和空气的比热容比,并估算声速测量 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 声速测定仪、示波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综合 每组人数 1 实验十、弹簧振子的研究 目的要求 1.测定弹簧振子的劲度系数和等效质量。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由所给仪器按以下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用静力伸长法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3.测定弹簧振子的等效质量。 主要仪器设备 焦利弹簧秤、砝码、停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设计 每组人数 六、主要参考书 1.杨述武主编:《普通物理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家凤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4.林抒龚镇雄主编:《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七、说明 1.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分组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如在本课程教学学时外另安排实验操作考査时间,可将选做实验项目改 为必做项目,或将选做实验项目安排在开放实验中完成
8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设计 每组人数 1 六、主要参考书 1.杨述武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学慧 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家凤 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4.林抒 龚镇雄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七、说明 1.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分组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如在本课程教学学时外另安排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可将选做实验项目改 为必做项目,或将选做实验项目安排在开放实验中完成

热学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热学实验 英文名称 thermodynam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15/1 开设学期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简介 热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热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 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 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 型实验)五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 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热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掌握热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
9 热学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热学实验 英文名称 thermodynam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15/1 开设学期 二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适用专业 物理学 二、课程简介 热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热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 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 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 型实验)五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热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掌握热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80%,期末考核成绩占2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拉脱法) 目的要求 1.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内容 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2.用数学温度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 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主要仪器设备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实验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学习测量金属棒线胀系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游标卡尺测金属棒的长度 2.把金属棒放在加热炉内加热,并记录温度和金属棒的长度变化 3.逐差法处理数据 4.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10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 80%,期末考核成绩占 2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拉脱法) 目的要求 1.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内容 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2.用数学温度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 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主要仪器设备 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综合 每组人数 1 实验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学习测量金属棒线胀系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游标卡尺测金属棒的长度。 2.把金属棒放在加热炉内加热,并记录温度和金属棒的长度变化。 3.逐差法处理数据。 4.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存储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储存环 Lattice、极化束流.pptx
- 《电子存储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同步辐射——横向运动(上).pptx
- 有效场论、全息原理暴胀宇宙与暗能量.ppt
- 《光学 Opt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干涉装置、光场的时空相干性.ppt
-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力学(Mechanics)第1章 质点运动学(Kinematics of particl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学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PN结.ppt
-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电磁波辐射.ppt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暴涨宇宙学与暗能量(PPT讲稿)粒子宇宙学简介(张新民).ppt
- 等离子体技术系列物理实验(报告讲稿PPT).ppt
- 介质中的静电场(PPT讲稿).ppt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前言、第一章 绪论.pdf
- 清华大学:Asymptotic Freedom(PPT讲稿)A Colorful Story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ong Forc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PPT讲座)光的力学效应系列实验(李银妹).ppt
- 南京大学:Quantum tunnel effect and alpha-decay of nuclei.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8讲 狭义相对论 §3.3 相对论理论四维形式.ppt
- 清华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讲 Linux环境下编程(二).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解答)第一章 运动学.ppt
-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光电子技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激光原理和技术简介(制作:王形华).ppt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一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doc
-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原子核低激发态的系统研究(赵玉民).ppt
- 电流保护接线、线路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ppt
- 大学物理《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狭义相对论.ppt
- 中国科学院:从量子信息观点看量子统计和热力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讲 静电场 §2.2 静电势的多极展开.ppt
- Smaller is different and more:Low dimensionalsuperconductivity for new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pptx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Nobel物理奖(PPT讲稿,黄涛).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高聚物的物理性能.ppt
- 香港科技大学:Physics of the Cosmological Collider(PPT讲稿)Non-Gaussianity in the Post-Planck Era.pptx
- 山东大学:《医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流体的流动.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量子力学基础.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力学基础教案).doc
-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PPT课件讲稿).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碱金属原子光谱.ppt
- 临沂大学(临沂师范学院):《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案).doc
- 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天观测和甚高能伽玛射线源研究.ppt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强子谱研究前沿简介(PPT讲稿).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1讲 真空中的电动力学总复习.ppt
-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PPT讲稿)第五讲 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沉思(续)、超导研究进展(续).pptx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6章 平面电磁波.pptx
- 振动和振动测试的基础知识(PPT课件讲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