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天观测和甚高能伽玛射线源研究

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天观测和 甚高能伽玛射线源研究 田文武 2008年6月5日在北京大学的报告
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天观测和 甚高能伽玛射线源研究 田文武 2008年6月5日在北京大学的报告

射电天文的重大发现 1951年,星际H谱线 1965年,3K微波背景 1967年,脉冲星,ⅤLBI 1968年,星际分子 1971年,视超光速运动 1974年,脉冲双星/引力波
射电天文的重大发现 • 1951年,星际HI谱线 • 1965年,3K微波背景 • 1967年,脉冲星, VLBI • 1968年,星际分子 • 1971年,视超光速运动 • 1974年,脉冲双星/引力波 • …

概 西 21厘米中性氢原子(HI)谱线银道面巡天简介及建立新方法 Tian& Leahy方法)获得可信赖的超新星遗迹和相关联天体 的距离(或范围) ·超新星遗迹和分子云的相互作用导致很多天体物理现象,如 加速带电粒子到相对论能量,产生可以观测到的TeV伽玛射 线测定天体的距离可以直接检验超新星遗迹是河内宇宙线 粒子起源处的合理性 实例:四个超新星遗迹和TeV源相关联系统G2970.3/PSR J1846-0258/ HESS J1846-029.G21.5-0.9/PSRJ1833 1034/ HESS J1833-105.G23.3-0.3/HESS1834-087G353.6 07 HESS JI1731-347,一个含异常X-光线脉冲的年青超新星 遗迹G274+00/ AXP IE1841+045;一个正与临近大CO分子 云相互作用的超新星遗迹G188+0.3;及一个产生1720兆赫 兹OH脉泽辐射的年青超新星遗迹G21.8-06
概要 • 21厘米中性氢原子(HI)谱线银道面巡天简介及建立新方法 (Tian & Leahy方法)获得可信赖的超新星遗迹和相关联天体 的距离(或范围) • 超新星遗迹和分子云的相互作用导致很多天体物理现象,如 加速带电粒子到相对论能量, 产生可以观测到的TeV伽玛射 线. 测定天体的距离可以直接检验超新星遗迹是河内宇宙线 粒子起源处的合理性 • 实例: 四个超新星遗迹和TeV源相关联系统:G29.7-0.3/PSR J1846-0258/HESS J1846-029, G21.5-0.9 /PSR J1833- 1034/HESS J1833-105, G23.3-0.3/HESS 1834-087,G353.6- 0.7/HESS J1731-347; 一个含异常X-光线脉冲的年青超新星 遗迹 G27.4+0.0 /AXP 1E1841+045;一个正与临近大CO分子 云相互作用的超新星遗迹 G18.8+0.3; 及一个产生1720兆赫 兹OH脉泽辐射的年青超新星遗迹 G21.8-0.6

21-cm hI observations in the Milky Way disk Dominion Radio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The International galactic Plane Survey 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 Commonwealth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arge Array National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21-cm HI observations in the Milky Way disk

CGPS 1+2 Outer Arm Perseus Arm Sagittarius ArIm Soutum-Crux arm Edge SGPS Norrm Arm VGPS H Disk Edg

Hubbles seful beyond Distance 100 million pc -1 Gpc Useful withi 1 billion -200 Mpc Time Useful within 200 million pc 25 Mpc Useful within 25 million pc Time 10,000pc Useful within 10.000 OBAFGKM -200pc Useful within 200pc 1.U Useful within 1 light Earth

1420MHz and 13Co data(+ X-ray data) 1420 MHz data from the vla. 13Co(=1-0)data from the Galactic Plane Survey(still et Galactic ring survey (jackson et l.2006,AJ,132,1158) al. 2006, ApJS, 163, 145) by the Range 18=40d)
• 13CO(J=1-0) data from the Galactic ring survey (Jackson et al.2006, ApJS, 163, 145) by the Five College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14m telescope: Range:18=-40d) 1420 MHz data from the VLA Galactic Plane Survey (Still et al. 2006, AJ, 132, 1158): Range:18<l<67d, -1.3<b<2.3d FWHM: 1'×1'×1.56 km/s Velocity range:-113– 165 km/s rms :2 K per channel Short-spacing information for the H I line emission from observations with the 100m Green Bank Telescope 1420MHz and 13CO data ( + X-ray data)

HI Radiative Transfer Differential Form: I, for hv TBx→ emission andT<Tn→ absorption including H I self-absorption(HISA

An examnle to build ahsorntion spectra to Kes 75 (a TeV source) 21 cm HI map from VLA+GBT observations with contours(28 40 60 100 k)overlaid 0300 Velocity: +95.00 km/s 29.700 Galactic Lon gitude 1420 MHz map from VLa D-array observations Ton(v)-Toff(v)=(Ts-Tbg)(1-e -tau)) solid-line box ---> te on(vr Annulus background Toff(+ 29.600 Galactic Longitude
T An example to build absorption spectra to Kes 75 (a TeV source) 1420 MHz map from VLA D-array observations. 21 cm HI map from VLA+GBT observations with contours (28 40 60 100 k) overlaid Ton (v)-Toff(v)=(Ts-Tbg)(1-e^{-tau}) solid-line box ---> Ton(v) Annulus background Toff(v)

Kes 75 lowe Kes75core absorption spectru 50 50 150 HI+CO1 spectra show that tHe highest absorption velocity=95 km/s, absence of absorption at 102 km/s the tangent point velocity 110 km/s. So d-5.1 to 7.5 kpc Veloclty (km/s)
• HI+CO13 spectra show that the highest absorption velocity~95 km/s, absence of absorption at ~102 km/s, the tangent point velocity ~110 km/s. So d ~ 5.1 to 7.5 kp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临沂大学(临沂师范学院):《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案).doc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碱金属原子光谱.ppt
-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PPT课件讲稿).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案(力学基础教案).doc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量子力学基础.ppt
- 山东大学:《医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流体的流动.ppt
- 香港科技大学:Physics of the Cosmological Collider(PPT讲稿)Non-Gaussianity in the Post-Planck Era.pptx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高聚物的物理性能.ppt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Nobel物理奖(PPT讲稿,黄涛).ppt
- Smaller is different and more:Low dimensionalsuperconductivity for new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pptx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讲 静电场 §2.2 静电势的多极展开.ppt
- 中国科学院:从量子信息观点看量子统计和热力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ppt
- 大学物理《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狭义相对论.ppt
- 电流保护接线、线路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ppt
- 太原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大纲汇编.doc
- 《电子存储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储存环 Lattice、极化束流.pptx
- 《电子存储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同步辐射——横向运动(上).pptx
- 有效场论、全息原理暴胀宇宙与暗能量.ppt
- 《光学 Opt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干涉装置、光场的时空相干性.ppt
-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力学(Mechanics)第1章 质点运动学(Kinematics of particle).ppt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强子谱研究前沿简介(PPT讲稿).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1讲 真空中的电动力学总复习.ppt
-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PPT讲稿)第五讲 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沉思(续)、超导研究进展(续).pptx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6章 平面电磁波.pptx
- 振动和振动测试的基础知识(PPT课件讲稿).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力学诠释与测量问题(PPT讲稿)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 A review.ppt
- 量子力学初步(PPT课件)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的平均值、算符表示和本征值、定态薛定谔方程解的算例.ppt
- 太阳活动影响梅雨的一种可能途经(PPT讲稿,主讲人:李崇银).ppt
- 《电子储存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束流发射度与光源亮度束流不稳定性.pptx
-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量子物理基础——早期的量子理论.ppt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暗能量扰动(PPT讲稿)Dark Energy Perturbations.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热物理学与非线性现象.ppt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引力的全息性——AdS/CFT和其它(蔡荣根).ppt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一物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doc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三维光晶格和原位测量——物理所BEC研究展望(王如泉).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波传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部分 电离层传播.pptx
-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讲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4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ppt
- 《电子储存环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磁铁公差、轨道校正、色品及其校正.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