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基本概念(PPT课件)

Xidian University 第三部分电波传播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电波传播基本概念

Xidian University 电波传播历史与发展 无线电波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电磁波与传播媒质的相互作 用及其在有关电子系统工程和环境探测中的应用。它是一门 实验性科学。 典型的实验: 德国 hertz于1885-1889年间,进 行了一系列UHF波段的电波传播 试验,产生了电磁波(称为Hert 波)。Hert测定了 Hertz的波长和 传播速度,证明了反射、折射特性 和光一样,证明了光是电磁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2 一.电波传播历史与发展 无线电波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电磁波与传播媒质的相互作 用及其在有关电子系统工程和环境探测中的应用。它是一门 实验性科学。 典型的实验: ⚫德国Hertz于1885-1889年间,进 行了一系列UHF波段的电波传播 试验,产生了电磁波(称为Hertz 波)。Hertz测定了Hertz的波长和 传播速度,证明了反射、折射特性 和光一样,证明了光是电磁波

Xidian University UNTERSUCHUNGEy 06b, 振子 谐振器 AUSBREITUNG DER ELEKTRISCHEN KRAFT D HEINRICH HERTZ ropes IKE ruTan AX TI DNIVEHAITAT BONN 感应圈 赫兹实验示意图 L.8 JOllANN SMINENIL lABTIl 无线电真正实验产生了。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赫兹实验示意图

Xidian University 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成功进行了跨大西洋通信实验, 距离2000英里。 俄饿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制成了无线电接收机,成功实现了无 线电报。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4 ⚫1901年12月12日, 马 可 尼 成功进行了跨大西洋通信实验, 距离2000英里。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制成了无线电接收机,成功 实 现 了无 线电报

Xidian University 电波传播研究进程: 1899年 Sommerfield研究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他的学 生 Lenneck发现了沿地表传播的电磁波,称为 Lenneck波 1902年, Kennell heaviside认为上空存在导电层, Appleton和Brne在1925年, Briet和Tuve在1926年试验 证实了电离层的存在。1926-1945年左右,开始了电离层 和电离层传播的研究。 我国在1936年开始观测日食对电离层的影响,1945年开始 对电离层进行垂直探测。 1934-1946年,开始微波视距传播研究 1945-1960年,开始微波远距离传播研究,主要研究大气 波导传播、流星余迹散射传播、对流层散射传播、电离层 散射传播、山峰绕射远距离传播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5 电波传播研究进程: ⚫ 1899年Sommerfield研究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他的学 生Zenneck发现了沿地表传播的电磁波,称为Zenneck波。 ⚫ 1902年,Kennelly , Heaviside认为上空存在导电层, Appleton和Barnett在1925年,Briet和Tuve在1926年试验 证实了电离层的存在。1926-1945年左右,开始了电离层 和电离层传播的研究。 ⚫ 我国在1936年开始观测日食对电离层的影响,1945年开始 对电离层进行垂直探测。 ⚫ 1934-1946年,开始微波视距传播研究。 ⚫ 1945-1960年,开始微波远距离传播研究,主要研究大气 波导传播、流星余迹散射传播、对流层散射传播、电离层 散射传播、山峰绕射远距离传播等

Xidian University 1945年 Clarke提出卫星广播的科学幻想,1957年,世界上 第一颗卫星(苏联)发射升空。 1965年, COMSAT系列通信卫星的第一颗 EARLY BIRD 通信卫星升空,开始了卫星通信时代。 电波传播学科发展模式和特点: 电波传播研究中,试验研究占主要地位,同时要和工程结 合紧密。 电波传播研究应扩大研究领域,即交叉渗透。 历史上电波传播主要为通信服务,现在电波传播研究应结 更多学科,如雷达、遥感、导航、广播、微电子等。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6 ⚫ 1945年Clarke提出卫星广播的科学幻想,1957年,世界上 第一颗卫星(苏联)发射升空。 ⚫ 1965年,COMSAT系列通信卫星的第一颗EARLY BIRD 通信卫星升空,开始了卫星通信时代。 电波传播学科发展模式和特点: ⚫ 电波传播研究中,试验研究占主要地位,同时要和工程结 合紧密。 ⚫ 电波传播研究应扩大研究领域,即交叉渗透。 ⚫ 历史上电波传播主要为通信服务,现在电波传播研究应结 合更多学科,如雷达、遥感、导航、广播、微电子等

Xidian University 基本原理与概念 ●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 惠更斯一提出了子波概念 菲涅尔一提出子波是相干波 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是处理反射、折绕射等问题的工具。 R ds. 0- 7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7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惠更斯—提出了子波概念 菲涅尔—提出子波是相干波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是处理反射、折绕射等问题的工具。 T—球面波波源 R—接收点 S—某时刻波前 dS—Q点处小面元 r—Q、T距离 r—Q、R距离 q—TQ、TR夹角 T r Q q r R S dS 二、基本原理与概念

Xidian University 波源T发出的球面波,在Q点的场强为 T Aexp(-jkp) Q 根据惠-菲原理,E为R点接收场强的二次辐射源。它在R点建 立的场强与S面元所在处的场强EO和S在QR方向上的投影面 积成正比。因此,面元lS在R处产生的场强E为 dE=Mp(jkp)刚h cos eds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T r Q q r R S 波源T发出的球面波,在Q点的场强为 dS exp( ) Q A jk E r r − = 根据惠-菲原理, 为R点接收场强的二次辐射源。它在R点建 立的场强与dS面元所在处的场强EQ和dS在QR方向上的投影面 积成正比。因此,面元dS在R处产生的场强dE为 EQ exp exp( ) s ( ' c ) o jk d r A dS jk E A r q r r − − =

Xidian University dE= AA'exp(jk p)exp(-Jkr) cos edS R点实际场强是S面上所有二次辐射源在R点产生辐射场强的 叠加结果,因此R点总场强E为 E=AAex(-水p)rexp(-h) cos edS 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A E=-A exp[-jk(r+p) cos eds rp 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的严格数学表达式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exp( ) exp( ) ' cos r dS jk jk dE AA r r q r − − = R点实际场强是S面上所有二次辐射源在R点产生辐射场强的 叠加结果,因此R点总场强E为 exp( ) exp( ) ' cos S jk jkr E AA dS r r q r − − =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 j A = − exp ( ) cos S j jk r E A dS r r q r − + = −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的严格数学表达式

Xidian University ●菲涅尔区、带、半径 收发点TR连线上一点O,过O作垂直于TR的平面S,S与通 过TR的垂直平面交PQ,在PQ上,取O1、O2…On点,使 它们满足 P+F-d=/2 P2+12-d=2(/2) +rn-d=n(/2 LOS路径(视距路径)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波传播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波传播概论 ⚫菲涅尔区、带、半径 收发点TR连线上一点O,过O作垂直于TR的平面S,S与通 过TR的垂直平面交PQ,在PQ上,取O1、O2……On点,使 它们满足 T O R P Q O1 O2 O3 1 d 2 d r1 r2 r3 1r 2r 3r 1 1 2 2 / 2 2( / 2) ·( / 2) n n r d r d r d n r r r + − = + − = + − = 1 2 d d d = +—LOS路径(视距路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分析(PPT讲稿)基本概念.pptx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波传播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部分 电磁波理论基础 Fundament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Propagation(主讲:李仁先).pptx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通道低噪声GEM探测器前端读出ASIC设计(吕继方).ppt
- 《量子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近似方法.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均匀平面波在无界媒质中的传播.ppt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Collider Phenomenology of SUSY Cosmic Connections(杨金民).ppt
- GRB的突发伽玛射线暴来自共振逆康普顿散射机制.ppt
- 原子的基本状况(PPT讲稿)α粒子散射理论.ppt
-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介观化学体系(PPT讲稿)非平衡非线性反应动力学.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原理(全相关谱TOCSY、同核核磁实验方法).ppt
- 北京大学:格点上的赌博(PPT讲稿)格点场论介绍.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周期性运动 periodic motion.ppt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PPT讲稿).ppt
- 电子科技大学:干涉(PPT讲稿)Interference.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电流与磁场.ppt
- 《电子储存环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讲 束流寿命.pptx
- 大连民族学院物理与材料学院学院:显微镜的组装 Assemblage of microscope.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双极型晶体管.ppt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三维光学晶格中的超冷极性分子 Ultracold polar molecules in a 3D optical lattice.pptx
- 四川大学:Establishing Gauge Invariant Linear Response of Fermionic Superuids with Pair Fluctuations(贺言).pptx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流性能(PPT讲稿)Performance of Optical Flow.ppt
-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光电子技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束的调制和扫描(光束扫描技术).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2章 量子力学基础 fundament of quantun mechanics.ppt
- 清华大学:Split Two-Higgs Doublet and Neutrino Condensation.ppt
-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三讲 量子力学应用初步.ppt
-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Optimizing pointer states for dynamical evolution of quantum correlations under decoherence.ppt
- Non-photonic electron yields in p+p collisions at 200 GeV with reduced detector material in STAR.ppt
- 精密位移量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及实验.ppt
- 电磁波(PPT讲稿)Electromagnetic wave.ppt
- 华东师范大学:低耦合阈值导致可激发系统的自维持振荡(王健雄).ppt
- 南开大学:《大学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简谐振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课程教学课件(原理、方法和应用)第1章 XPS的物理基础(主讲:麻茂生).pps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粒子物理研究 Particle Physics Research in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ppt
- 清华大学:SUSY Higgs at the LHC plus a bit more.ppt
- 山东大学:Testing Realistic Seesaw Model at LHC(PPT讲稿,主讲人:郑亚娟).ppt
- 理论力学(PPT课件讲稿)哈密顿力学.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静电场.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四章 复习.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电磁感应习题解答.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