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泻下法

泻下法
泻下法

概述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治疗各种里实便秘的处方方法。 ▣便秘: 1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 无规律 2类质干硬, 3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概述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治疗各种里实便秘的处方方法。 便秘: 1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 无规律, 2 粪质干硬, 3 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寒下法的配伍规律: ▣以苦寒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大黄、芒硝、芦荟、番 泻叶 ▣配合行气下气之品:枳实、厚朴、木香、槟榔 ▣里热炽盛的配合清热解毒之品:石膏、黄芩、黄连、 栀子、连翘 ▣伤阴者兼用养阴润燥之品:生地、玄参、麦冬 ▣气血两伤者兼用补气养血之品:人参、当归、白芍、 阿胶
寒下法的配伍规律: 以苦寒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大黄、芒硝、芦荟、番 泻叶 配合行气下气之品:枳实、厚朴、木香、槟榔 里热炽盛的配合清热解毒之品:石膏、黄芩、黄连、 栀子、连翘 伤阴者兼用养阴润燥之品:生地、玄参、麦冬 气血两伤者兼用补气养血之品:人参、当归、白芍、 阿胶

大便燥结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热燥即阳结也,能食面脉浮数有力,与三阳热证同见者也。 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者也。 目 实燥即胃实硬燥也,与腹满痛同见者也。 ▣虚燥即脾虚,先硬后溏之燥也,与少气腹缩同见者也。 ▣气燥即气道阻隔之燥也,与噎膈、反胃同见者也。 ▣血燥即血液干枯之燥也,与久病老虚同见者也。 ▣风燥即久患风病之燥也,从风家治。 ▣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大便燥结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热燥即阳结也,能食而脉浮数有力,与三阳热证同见者也。 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者也。 实燥即胃实硬燥也,与腹满痛同见者也。 虚燥即脾虚,先硬后溏之燥也,与少气腹缩同见者也。 气燥即气道阻隔之燥也,与噎膈、反胃同见者也。 血燥即血液干枯之燥也,与久病老虚同见者也。 风燥即久患风病之燥也,从风家治。 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寒下法常用方剂举例: ▣麻仁丸: 麻仁五钱大黄两 杏仁厚朴枳实 芍药 口大黄饮子: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大黄 杏仁枳壳川升麻 栀子仁黄芩 人参生地黄乌梅甘草豆豉姜
寒下法常用方剂举例: 麻仁丸: 麻仁五钱 大黄一两 杏仁 厚朴 枳实 芍药 大黄饮子: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大黄 杏仁 枳壳 川升麻 栀子仁 黄芩 人参 生地黄 乌梅 甘草 豆豉 姜

目四顺饮子: 大黄酒当归 芍药炙甘草薄荷 (常用:四顺饮子吞润肠丸 润肠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闭涩,或干燥,闭塞 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闭皆能治之。 麻仁一两大黄五钱归尾桃仁羌活)
四顺饮子: 大黄 酒当归 芍药 炙甘草 薄荷 (常用:四顺饮子吞润肠丸 润肠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闭涩,或干燥,闭塞 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闭皆能治之。 麻仁一两 大黄五钱 归尾 桃仁 羌活)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枳实 芒硝二合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 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三两甘草芒硝半斤 口三一承气汤:即大承气四味各五钱,加甘草一两, 姜三片 ▣当归承气汤:即调胃承气大黄用两,芒硝用七钱, 甘草用五钱,加当归一两。引用姜五片,枣十枚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 厚朴 枳实 芒硝二合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 厚朴 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三两 甘草 芒硝半斤 三一承气汤:即大承气四味各五钱,加甘草一两, 姜三片 当归承气汤:即调胃承气大黄用一两,芒硝用七钱, 甘草用五钱,加当归一两。引用姜五片,枣十枚

▣七宣丸:冷热气疾,症癖结聚,痃气 大黄枳实青木香柴胡桃仁诃子皮炙甘草 (《局方》) 大黄枳壳槟榔仁青木香 柴胡诃黎勒皮 (《医方类聚》)
七宣丸:冷热气疾,症癖结聚,痃气 大黄 枳实 青木香 柴胡 桃仁 诃子皮 炙甘草 (《局方》) 大黄 枳壳 槟榔仁 青木香 柴胡 诃黎勒皮 (《医方类聚》)

▣枳壳丸: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谷气不得下行。 黑丑枳壳 陈皮 槟榔木香姜 口枳实导滞丸:治伤热物,大便不行,气滞胸腹作痛 大黄积实白术茯苓泽泻黄芩 黄连神曲 或加木香、槟榔各二钱,名木香导滞丸
枳壳丸: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谷气不得下行。 黑丑 枳壳 陈皮 槟榔 木香 姜 枳实导滞丸:治伤热物,大便不行,气滞胸腹作痛。 大黄 枳实 白术 茯苓 泽泻 黄芩 黄连 神曲 或加木香、槟榔各二钱,名木香导滞丸

▣人参利膈丸:脾胃食滞成膈,胸脘痞满,大便燥结 大黄枳壳厚朴火麻仁蜜 木香藿香槟榔 当归桃仁人参甘草 口厚朴汤:胃虚气滞,大便秘结,不能饮食,小便清 利 厚朴枳实陈皮半夏神曲 自术甘草
人参利膈丸:脾胃食滞成膈,胸脘痞满,大便燥结 大黄 枳壳 厚朴 火麻仁 蜜 木香 藿香 槟榔 当归 桃仁 人参 甘草 厚朴汤:胃虚气滞,大便秘结,不能饮食,小便清 利 厚朴 枳实 陈皮 半夏 神曲 白术 甘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小儿病的治法与用方讨论.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解表法与鼻病治疗(鼻窦炎的治疗).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咳嗽的相关治法.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解表法.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概述.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补益剂——肾气丸.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综合练习)方剂学自测练习(含答案).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综合练习)补益剂——复习纲要.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方剂学教案——补益剂.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90课时教案(主讲:倪诚).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Formulaology.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期中复习.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忧与思的讨论与提示.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中医基础理论补充学习材料.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要突出东方智慧.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提要复习思考题.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养生防治康复.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藏象绪论及五脏.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藏象学说——六腑、奇恒之腑.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脏腑之间的关系.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常见月经病处方方法.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腹泻常用治法.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处方方法学——补益法概述及运用举隅.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篇总论 第一章 绪论.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篇总论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篇总论 第三章 方剂与分类.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篇总论 第四章 方剂的组方理论(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上篇总论 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与用法.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下篇各论 第六章 解表剂.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下篇各论 第七章 泻下剂.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下篇各论 第八章 和解剂.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经络腧穴教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与实践指导(双语版).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不含答案).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章节练习(不含答案).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药植练习题(不含答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训指导)第一章 中医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共七个实训).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训指导)第二章 病史采集与中医临床思维训练.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实习医师病历采集与书写训练的内容与要求.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临床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求(考核标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