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吸光光度法

第十五章吸光光度荙 上一页 下页章总目录
第十五章 吸光光度法

151概述 152光吸收定律 153分光光度计 154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5.5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56吸光光度光法的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15.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5.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5.3 分光光度计 15.2 光吸收定律 15.1 概述 15.6 吸光光度光法的应用

151概述 利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溶液中有色物 质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的方法称为分 光光度法。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15.1 概述 利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溶液中有色物 质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的方法称为分 光光度法

1511光的基本性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粒子性 描述其波动性的主要参数是:波长λ,频率 Y,光速C 者间关系为:y=C 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紫外光区:200mm~380nm 可见光区:380nm~760nm 红外光区:760mm~300m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15.1.1 光的基本性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粒子性。 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紫外光区:200nm ~ 380nm 可见光区:380nm ~ 760nm 红外光区:760nm ~ 300μm 描述其波动性的主要参数是:波长λ,频率 γ ,光速C。 三者间关系为: λγ=C

光的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光的吸收和发射等。 即把光看成是带有能量的微粒流,这种微 粒叫做光子或者光量子。光的能量(E)决定于 光的频率和波长 E=hr=h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动画)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动画) 白光(如日光)是复合光,由380nm 760nm混合而成。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动画) 光的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光的吸收和发射等。 即把光看成是带有能量的微粒流,这种微 粒叫做光子或者光量子。光的能量(E)决定于 光的频率和波长: c E hr h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动画) 白光(如日光)是复合光,由380nm~ 760nm 混合而成

15.1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溶液为什么有颜色,其实质是什么?实验 证明,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均匀分布在溶液中的 有色化合物的质点选择性的吸收了某种颜色的 光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白光,如日 光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光按 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在380~760m范 围的一种复合光。 上一页 F一页本章目录
15.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溶液为什么有颜色,其实质是什么?实验 证明,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均匀分布在溶液中的 有色化合物的质点选择性的吸收了某种颜色的 光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白光,如日 光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光按 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在380~760nm范 围的一种复合光

光的互补 两种颜色的光若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 形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黄 绿 青 橙—-白光—青蓝互补色光 红 紫 蓝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两种颜色的光若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 形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光的互补 白光 青蓝 青 绿 黄 橙 红 紫 蓝 互补色光

如KMnO吸收绿色光,因此KMnO4溶液 呈现紫色。 上一页 F一页本章目录
如KMnO4吸收绿色光,因此KMnO4溶液 呈现紫色

15.13吸收曲线 束平行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 被咦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 反射。如图 若入射光强度为,吸收光的强度为I,透 过光强度为,反射光的强度为I,它们的关系 是 Io=la+l+I 上一页 下一页本章目录
15.1.3 吸收曲线 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 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 反射。如图 Io = Ia + It + Ir 若入射光强度为Io,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 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它们的关系 是:

在吸光光度法中,测定时都是采用同样质 量的比色皿,反射光的强度基本上是不变的, 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空白调零 分光光度法中:I=In+I 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I之比称为透光 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 上一页 F一页本章目录
分光光度法中: Io = Ia + It 在吸光光度法中,测定时都是采用同样质 量的比色皿,反射光的强度基本上是不变的, 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空白调零 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光 度或透光率。用 T 表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氧化还原反应.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ppt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Carbohydrat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八章 有机波谱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酚 Phenol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Heterocycl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五章 缩合反应 Condensation Reaction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四章 周环反应 Pericyclic Reaction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Aromatic Nitrogen Compound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胺类 Amin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章 羧酸 Carboxylic Acid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章 醇和醚 Alcohols and Ether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章 芳香烃 Aromatic hydrocarbon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章 炔烃和共轭二烯 Alkynes and Conjugated Dien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烯烃 Alken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章 卤代烃 Alkyl Halides.pdf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立体化学 Sterochemistry.pdf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分散系.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物质结构.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分析.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分析化学.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化学反应速率.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化学平衡.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原子结构和周期律代.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氧化还原和电化学.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溶液.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电离平衡.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络合物.doc
-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综合题.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稿)高分子科学Nobel奖获得者 及其主要工作.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