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375.2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计划课时:4学时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基本教学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当前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如何走好科学发展道路。计划课时:4课时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如何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重要战略机遇期

导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计划课时:4学时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三、学习本课程 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基本教学要求: 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当前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如何走好科学发展道路。 计划课时:4课时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1、如何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历史方位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一)当代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掌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探寻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把握试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认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6、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7、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计划课时:4学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加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间题的根本途径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一)当代世界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务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掌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探寻新的经济发展道路 把握试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认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6、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7、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计划课时:4学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1、加快加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总体情况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3、认识中国政治提示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去教学重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与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计划课时:4学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与主要任务3、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教学重难点: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计划课时:4学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1、文化和文化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总体情况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3、认识中国政治提示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去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与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计划课时: 4学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与主要任务 3、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计划课时:4学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1、文化和文化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3、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理论。2.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3.明确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着力点。4.把握社会管理体制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2、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计划课时:4课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1、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二、保障和改善民生1、民生问题的历史回顾2、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3、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理论。 2.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3.明确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着力点。 4.把握社会管理体制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 2、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计划课时:4课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1、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民生问题的历史回顾 2、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社会管理的含义、特点2、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3、构建社会管理体制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教学要求1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要求。2.把握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要求。3.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4.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教学重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和途径。计划课时:4学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1.生态与生态文明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1.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1.气候变化定义气象学角度2.气候变化的原因3.气候变化的危害4.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应对5.中国的应对之策第七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教学基本要求:1、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社会管理的含义、特点 2、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3、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要求。 2.把握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要求。 3.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4.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和途径。 计划课时:4学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生态与生态文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 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1. 气候变化定义气象学角度 2.气候变化的原因 3. 气候变化的危害 4.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应对 5. 中国的应对之策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教学基本要求: 1、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4、认识和理解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教学重难点:1、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2、如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计划课时:4学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2.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3.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明确党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4.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3、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教学重难点:1、如何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计划课时:4学时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方针政策1.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调整的背景2.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新趋向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2、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理解和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4、认识和理解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2、如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计划课时:4学时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 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1.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 2.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3.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明确党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 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 4.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2、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 3、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难点: 1、如何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计划课时:4学时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方针政策 1.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调整的背景 2.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新趋向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3.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2.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 2.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 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