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 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性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查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的基本要素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 地下水的水量与水量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 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案 第一章水文地质勘察概述一 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査概述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 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性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查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的基本要素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 下水的水量与水量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 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特点:小比例尺,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眼界,应用区域地质 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 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 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有在大范围进行特殊调查的 必要,可以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调査,掌握与常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 任务: (1)岩性与构造 (2)含水层的确定与富水性 (3)地下水的赋存环境 (4)三水转化 (5)地下水露头及动态 (6)资料收集 (7)开发利用情况 (8)研究与重力学关系 (9)水化学及环境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案 第一章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 第一节 水文地质调查概述 一、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 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性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查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的基本要素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 下水的水量与水量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 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特点:小比例尺,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眼界,应用区域地质、 水文、气象遥感、GIS 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 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 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有在大范围进行特殊调查的 必要,可以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与常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 一、任务: (1)岩性与构造 (2)含水层的确定与富水性 (3)地下水的赋存环境 (4)三水转化 (5)地下水露头及动态 (6)资料收集 (7)开发利用情况 (8)研究与重力学关系 (9)水化学及环境

(10)规划 要点 (1)规范与标准 (2)重点与面上 (3)了解与勘察 (4)方法与思路 (5)室内与室外 (6)测绘与实验 、内容与要求 (1)地质调查:基础与介质、边界 (2)地貌调查:地下水补给、形成、排泄 (3)地下水调查 泉、井:动态、富水性、含水层的代表 地表水:区域的富水程度与补给、排泄的大小 第三节钻探与物探 任务 (1)验证(2)具体查明(3)参数(4)动态的了解(5)测绘的基础(6)采探结合 类型 (1)勘探孔(2)试验孔(3)观测孔(4)开采孔 三、布孔原则 (1)投入最小、信息最大的比例 (2)重点与宏观控制的原则 (3)当前与未来变化结合的原则 四、钻孔的水文地质作用 (1)泥浆 2)岩芯 (3)冲洗液 (4)进入速度 (5)水位 (6)止孔 五、孔结构图的认识 (1)物探方法简介

(10)规划 二、要点 (1)规范与标准 (2)重点与面上 (3)了解与勘察 (4)方法与思路 (5)室内与室外 (6)测绘与实验 三、内容与要求 (1)地质调查:基础与介质、边界 (2)地貌调查:地下水补给、形成、排泄 (3)地下水调查 泉、井:动态、富水性、含水层的代表 地表水:区域的富水程度与补给、排泄的大小 第三节 钻探与物探 一、任务 (1)验证(2)具体查明(3)参数(4)动态的了解(5)测绘的基础(6)采探结合 二、类型 (1)勘探孔(2)试验孔(3)观测孔(4)开采孔 三、布孔原则 (1)投入最小、信息最大的比例 (2)重点与宏观控制的原则 (3)当前与未来变化结合的原则 四、钻孔的水文地质作用 (1)泥浆 (2)岩芯 (3)冲洗液 (4)进入速度 (5)水位 (6)止孔 五、孔结构图的认识 (1)物探方法简介

(2)原理 (3)主要方法 (4)作用 (5)应用

(2)原理 (3)主要方法 (4)作用 (5)应用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