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7) 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

计算土力学 主讲教师:张爱军
计算土力学 主讲教师:张爱军

§2.7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 分类 ◆总应力分析法(p=0) ◆初期变形分析 使用不排水指标,计算出的结果是加荷瞬 间或短期的应力与变形。 ◆终期变形分析 采用排水指标,计算出的结果是最终或长 期的应力和变形,即:孔压消散完毕,主 固结完成后最终的应力和变形。 ◆有效应力分析法(p0)
§2.7 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 ◼ 分类 ◆ 总应力分析法(p=0) ⧫ 初期变形分析 使用不排水指标,计算出的结果是加荷瞬 间或短期的应力与变形。 ⧫ 终期变形分析 采用排水指标,计算出的结果是最终或长 期的应力和变形,即:孔压消散完毕,主 固结完成后最终的应力和变形。 ◆ 有效应力分析法(p≠0)

§2.7.1总应力分析 将土体视为固体,不考虑土中的渗流,不区分 单元中分别由土骨架和孔隙水压力传递和承受 的应力,也就是不考虑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 只考虑土体总应力。其分析基本理论与固体力 学中无任何区别 ■适用于不考虑渗流固结的情况,例如:饱和粗 粒土地基、强透水土料组成的土坝路堤的应力 和变形,以及饱和软粘土地基短期变形和稳定 问题
§2.7.1 总应力分析 ◼ 将土体视为固体,不考虑土中的渗流,不区分 单元中分别由土骨架和孔隙水压力传递和承受 的应力,也就是不考虑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 只考虑土体总应力。其分析基本理论与固体力 学中无任何区别 ◼ 适用于不考虑渗流固结的情况,例如:饱和粗 粒土地基、强透水土料组成的土坝路堤的应力 和变形,以及饱和软粘土地基短期变形和稳定 问题

■其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孔隙水渗流连续方程 →孔隙水平衡方程 我们以静力问题为例说明总应力分析 的基本方程。同时讲授基本方程的矩 阵表示方法
◼ 其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孔隙水渗流连续方程 ◆孔隙水平衡方程 我们以静力问题为例说明总应力分析 的基本方程。同时讲授基本方程的矩 阵表示方法

平衡方程 0o. 子×∞又Or 0 O0 OT pg 其矩阵表示为: B]{(}=-{R
◼ 平衡方程 其矩阵表示为: 0 x zx yx x y z + + = 0 yx y yz x y z + + = zx zy z x y z g + = + T B R = −

O O B O O
T 0 0 0 B R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yz xy yz zx T xyz xy yz zx x y z y x z g z y z x y z y x z y z x = − − 00g = − − [B ] T [ σ ] [ σ ]

物理方程 DIe ■几何方程 {6}=-[B]{u 其中:e;为应变矩阵等于{6n,6n,E2y,y,y=,} {u}:为位移矩阵等于{u,v,w}7 圆m总体控制方程就是 将:{}=[]与团=]础代入扛{(}=-{R 得到: [2([DJ}={R
◼ 物理方程 ◼ 几何方程 ◼ 总体控制方程就是: 将: 与 代入: 得到: = D { } [ ]{ } { } { , , , , , ,} { } { , , } T x y z xy yz xz T B u u u v w = − 其中: :为应变矩阵等于 :为位移矩阵等于 = D T = −B u B R = − T B D B u R =

[B][DIBJu;=(R, N进一步表示为:[1= 其中区灯]一为刚度矩阵[]=[[D明 [B-为几何矩阵 [D]-为物理矩阵 [S]-为应力矩阵,[S]=[D][B ˉ这就是总应力法静力问题控制方程 这个方程实际上是Bot动力固结方程中的惯性力 为0,不考虑孔压的特殊形式
◼ 这就是总应力法静力问题控制方程 这个方程实际上是Biot动力固结方程中的惯性力 为0,不考虑孔压的特殊形式。 T B D B u R = K u R = T K K B D B B D S S D B − − − 其中: -为刚度矩阵, = 为几何矩阵 为物理矩阵 为应力矩阵, = 进一步表示为:

对于各向异性、横观各向同性体其实就 是D阵不一样而已,没有什么复杂的, 总体控制方程的矩阵形式是一致的。 但是对于{R阵,对于有面力的情况和有 初始应变或应力的情况,还有不同的形 式,以后的章节中再讲,但是整体控制 方程的矩阵形式是一样的。 图对于动力情况以上控制方程是不适合的, 因为存在惯性力项,另外物理矩阵中还 应该包含粘性的成分,即:速度项 {}=f(2,{a}
◼ 对于各向异性、横观各向同性体其实就 是[D]阵不一样而已,没有什么复杂的, 总体控制方程的矩阵形式是一致的。 ◼ 但是对于{R}阵,对于有面力的情况和有 初始应变或应力的情况,还有不同的形 式,以后的章节中再讲,但是整体控制 方程的矩阵形式是一样的。 ◼ 对于动力情况以上控制方程是不适合的, 因为存在惯性力项,另外物理矩阵中还 应该包含粘性的成分,即: = f ( , ) 速度项

§2.7.2有效应力分析 ■有效应力法要严格区分土骨架变形和孔 隙水压力,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土体的自 身特性。 限适用于:黏土地基、坝体和路基随时间 固结沉降分析,特别适合于求解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分析,反映施工过程
§2.7.2 有效应力分析 ◼ 有效应力法要严格区分土骨架变形和孔 隙水压力,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土体的自 身特性。 ◼ 适用于:黏土地基、坝体和路基随时间 固结沉降分析,特别适合于求解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分析,反映施工过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7) 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pp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3) 土体有效应力原理.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4-4)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补充).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4-3) 形函数的选择.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一章 概述.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三章 冻土地貌.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二章(2-7) 人工地貌.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发育.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一章 导论.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二章 气温和温度带.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三章 地矿资源勘查系统分析.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一章 绪论——资源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应用.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矿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专题图件机助编绘.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矿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资源图件编绘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基础).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资源勘査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地矿资源勘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地矿资源勘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9章 MapBasic编程.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三章(3-2) 差分格式.pp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三章(3-2) 差分格式续.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 有限单元法.ppt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8)泉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9)水井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0)地表水(河流)的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1)气象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2)原位观测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地下水水源地的类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1)遥感图像解译.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2)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3)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2)流量的测量.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3)地下水位的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4)水样采取.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5)民井简易抽水.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6)钻孔抽水试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