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4-4)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补充)

计算土力学 主讲教师:张爱军
计算土力学 主讲教师:张爱军

§44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补充) 单元刚度矩阵形成 kl2[k2][k2]结点 [=[k][kx][k2]结点2 主元:结点本 k1][k2][k3]结点3 身位移引起的 本结点的结点 单元本身是平衡的 [k6+{k162+1k1)=Rk位移引起的结 点力其中为相应 的刚度 铺元,结点2[k11+{k2]22+[k3]2,=R3 点1的结点
§4.4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补充) ◼ 单元刚度矩阵形成 单元本身是平衡的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2 2 1 e k k k k k k k k k k = 结点 结点2 结点3 11 1 21 2 31 3 1 21 1 22 2 32 3 2 31 1 23 2 33 3 3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k k k R k k k R k k k R + + = + + = + + = [k]δ:位移引起的结 点力,其中[k]为相应 的刚度。 主元:结点本 身位移引起的 本结点的结点 力 辅元:结点 2 的位移引起结 点1的结点力

斜率为弹性模量 斜率为刚度 一般弹性体为例 弹性地基梁为例 有了刚度值,就可以由位移求出力(非应力) 圆有了弹性模量值,就可以由应变求出应力
有了刚度值,就可以由位移求出力(非应力) 有了弹性模量值,就可以由应变求出应力 σ ε p δ 斜率为弹性模量 斜率为刚度 一般弹性体为例 弹性地基粱为例

整体各个单元刚度矩阵分析 [k][k2][k单元结点号:1,2,3 kl=|[k1k2][k3 3整体结点号:1 k2]:[k2][k2 单元结点号:1,2,3 5整体结点号:2,4, ④ L 单元结点号:1,2,3 ③ 3整体结点 kkk 单元结点号 33,5整体结点号:3 5,6 [k。3][k。3][k6
◼ 整体各个单元刚度矩阵分析 1 2 4 3 5 6 ① ② ③ ④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22 24 25 42 44 45 52 54 55 22 25 23 52 55 53 32 35 33 33 35 e e e e k k k k k k k k k kkk kkk kk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① ② ③ ④ 单元结点号:1,2,3 整体结点号:1,2,3 单元结点号:1,2,3 整体结点号:2,4,5 单元结点号:1,2,3 整体结点号:2,5,3 36 53 55 56 63 65 66 k k k k k k 单元结点号:1,2,3 整体结点号:3,5,6

总体刚度矩阵的叠加 ① ⑧③02②20 ①+③+④ ④ [K] 对 0 称 ②③+④ ④ ④ 表示:整体结构表示:整体结构表示:整体结构 中,整体结点编中,整体结点编中,整体结点编 号为1的结点位移号为2的结点位移号为5的结点位移 引起的本身的结引起结点的结点引起结点3的结点 点力,相应的刚力,相应的刚度力,相应的刚度 度
◼ 总体刚度矩阵的叠加 1 2 3 4 5 6 1 000 0 0 0 2 3 4 5 6 K = ① ① ① ①+②+③ ①+③ ② ②+③ ①+③+④ ③+④ ④ ② ② ②+③+④ ④ ④ 对 称 1 2 4 3 5 6 ① ② ③ ④ 表示:整体结构 中,整体结点编 号为1的结点位移 引起的本身的结 点力,相应的刚 度 表示:整体结构 中,整体结点编 号为2的结点位移 引起结点1的结点 力,相应的刚度 表示:整体结构 中,整体结点编 号为5的结点位移 引起结点3的结点 力,相应的刚度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整刚表示整体位移与力的关系 ◆总体刚度矩阵的行数和列数=总结点 数×单元结点自由度数的方阵,其排 列的顺序按照结点标号依次从小到大 排列,每个结点的按照自由度的顺序 排列。上例中总刚度矩阵排列见后, 这样排列是为了与单元结点位移向量 对应。 结点的多少决定着整刚的大小
◼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整刚表示整体位移与力的关系 ◆总体刚度矩阵的行数和列数=总结点 数×单元结点自由度数的方阵,其排 列的顺序按照结点标号依次从小到大 排列,每个结点的按照自由度的顺序 排列。上例中总刚度矩阵排列见后, 这样排列是为了与单元结点位移向量 对应。 ◆结点的多少决定着整刚的大小

约束处理 ◆就是将整刚中相应的约束结点的约束自由度 上的行、列划去,将荷载向量中相应项划去 即可。 ◆其实质是:强制使得u=0,或v=0;或u=0, ◆对于给定位移约束条件,即:u=c1或v=c2 是将整体刚度矩阵中相应的主元乘以一个大 值A,等效结点向量相应的值设为AXc1或 A×c2,利用“大数吃小数”的原理,得到u c1或v=c2。在上例中,若整体结点号为2 的水平位移u2=c2,则有: 相对于A 很小 AcA+ =1,i≠2 A
◼ 约束处理 ◆ 就是将整刚中相应的约束结点的约束自由度 上的行、列划去,将荷载向量中相应项划去 即可。 ◆ 其实质是:强制使得u=0,或v=0;或u=0, v=0 ◆ 对于给定位移约束条件,即:u=c1或v=c2 是将整体刚度矩阵中相应的主元乘以一个大 值A,等效结点向量相应的值设为A×c1或 A×c2,利用“大数吃小数”的原理,得到u =c1或v=c2。在上例中,若整体结点号为2 的水平位移u2=c2,则有: 1 2 2 1, 2 2 2 2 n i i i i Ac k Ac u c A A − = + = = 相 对 于 A 很小

-⑧-的 RRcRRR 44 称 RRR Ro
2 1 1 1 1 2 2 2 3 3 3 4 4 5 5 6 6 u R v R u v R u R v R u v A c u v u v A = 对 称 3 4 4 5 5 6 6 R R R R R R

§4.5等参元 以上三角形单元分析中可以看出,从位移模式 到形函数的构造上面,需要解三元一次方程, 若位移模式中取得的项数进一步增加到4~20 项,其形函数的构造非常麻烦,而且不能够统 编程,因此需要找更方便的办法 在三角形单元中,对于等效结点荷载向量的求 解等就很复杂了,对于其他复杂单元其求解将 更加困难
§4.5 等参元 ◼ 以上三角形单元分析中可以看出,从位移模式 到形函数的构造上面,需要解三元一次方程, 若位移模式中取得的项数进一步增加到4~20 项,其形函数的构造非常麻烦,而且不能够统 一编程,因此需要找更方便的办法 ◼ 在三角形单元中,对于等效结点荷载向量的求 解等就很复杂了,对于其他复杂单元其求解将 更加困难

◆这就引出来另外一种思路。即:先将 实际单元通过坐标转换函数转化成 个母元(即:形状规则、简单的单 元),所有位移模式、形函数、单元 分析,等效结点荷载向量建立等均在 该母元上进行,使得求解简单化,并 便于变成。然后将求出的量再转化成 实际单元的量,求出最后的结果。这 种思路概念清楚、便于理解,并且便 于标准化。这就是等参元的思路
◆这就引出来另外一种思路。即:先将 实际单元通过坐标转换函数转化成一 个母元(即:形状规则、简单的单 元),所有位移模式、形函数、单元 分析,等效结点荷载向量建立等均在 该母元上进行,使得求解简单化,并 便于变成。然后将求出的量再转化成 实际单元的量,求出最后的结果。这 种思路概念清楚、便于理解,并且便 于标准化。这就是等参元的思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4-3) 形函数的选择.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一章 概述.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三章 冻土地貌.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二章(2-7) 人工地貌.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发育.ppt
- 武汉大学:《地貌学》第一章 导论.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二章 气温和温度带.ppt
-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三章 地矿资源勘查系统分析.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一章 绪论——资源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应用.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矿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专题图件机助编绘.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矿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资源图件编绘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基础).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资源勘査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地矿资源勘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二章 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地矿资源勘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9章 MapBasic编程.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8章 MapBasic程序设计初步.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7章 专题图制作.ppt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6章 空间分析.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3) 土体有效应力原理.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7) 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pp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二章(2-7) 岩土工程基本分析方法.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三章(3-2) 差分格式.pp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三章(3-2) 差分格式续.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土力学》第四章 有限单元法.ppt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8)泉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9)水井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0)地表水(河流)的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1)气象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2)原位观测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地下水水源地的类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1)遥感图像解译.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2)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3)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2)流量的测量.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3)地下水位的观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