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2)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42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421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抽水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控制意义的典型地段,应布置单孔抽水试验孔,根据单 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编制参数分区图 (2)多孔抽水试验孔组,一般参照导水系数分区图,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每个有 供水意义的参数区至少布置一组,其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参数可作为该区计算参数(不用平均 参数);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拟建水源地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典型地段,并结合开采生产井布置 42.2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观测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为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在抽水孔的一侧宜垂直地下水的流向布置2~3个观测孔 (2)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 情况,以抽水孔为中心布置1~4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 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为查 明相邻已采水源地的影响,应在连接两个开采中心方向布置观测孔。为确定水位下降漏斗形 态和补给(或隔水)边界,应在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孔 (4)多孔抽水孔组的第一个观测孔应尽量避开三维流的影响,相邻两观测孔的水位下降 值相差不小于0.1m,最远观测孔的下降值不宜小于0.2m,各观测孔应在对数数轴上呈均匀 分布。 (5)在半承压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时,宜在观测孔附近覆盖层(半透水层或弱含水层) 中布置副观测孔。 (6)在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时,应在水位下降漏斗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附近增设工 程地质、环境地质观测点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4.2 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4.2.1 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抽水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控制意义的典型地段,应布置单孔抽水试验孔,根据单 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编制参数分区图; (2) 多孔抽水试验孔组,一般参照导水系数分区图,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每个有 供水意义的参数区至少布置一组,其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参数可作为该区计算参数(不用平均 参数);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拟建水源地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典型地段,并结合开采生产井布置。 4.2.2 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观测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为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在抽水孔的一侧宜垂直地下水的流向布置 2~3 个观测孔。 (2) 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 情况,以抽水孔为中心布置 1~4 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 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为查 明相邻已采水源地的影响,应在连接两个开采中心方向布置观测孔。为确定水位下降漏斗形 态和补给(或隔水)边界,应在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孔。 (4) 多孔抽水孔组的第一个观测孔应尽量避开三维流的影响,相邻两观测孔的水位下降 值相差不小于 0.1m,最远观测孔的下降值不宜小于 0.2m,各观测孔应在对数数轴上呈均匀 分布。 (5) 在半承压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时,宜在观测孔附近覆盖层(半透水层或弱含水层) 中布置副观测孔。 (6) 在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时,应在水位下降漏斗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附近增设工 程地质、环境地质观测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1)抽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地下水水质量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7)渗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6)钻孔抽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5)民井简易抽水.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4)水样采取.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3)地下水位的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2)流量的测量.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3)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2)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2.1)遥感图像解译.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地下水水源地的类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2)原位观测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1.1)气象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水文地质勘察概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10)地表水(河流)的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9)水井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8)泉的观测记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3)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5)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6)报告提纲.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矿床水文地质.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1)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基本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2)观测点线的布置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3)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4)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整编与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1)给水度的确定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6.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续 东部落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水动力弥散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1)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其它水文地质参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1)亮甲山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与富集规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7)吴庄背斜、花厂峪北沟溶洞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8)大石河谷冲积层渗水试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