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6.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第六章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本教学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现场有启发性的教学与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 类型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集规律,并能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 基本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6.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6.1.1教学目的 (1)掌握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地下水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 (2)比较凤山组裂隙地下水的形成条件与东部落府君山组岩溶裂隙水、潘庄张夏组灰 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有何不同 612背景条件介绍 潮水峪泉位于潮水峪沟的沟头,在两条小溪交汇处的东侧,该泉现已被当地居民开发引 用 在泉的补给区分布着大面积寒武系凤山组砾屑灰岩。该灰岩质地坚硬、裂隙比较发育 发育有NS、EW、NE向三组裂隙。层面产状292°∠17°,与山坡坡向相近。泉口西侧有 条闪长岩脉,灰黑色,致密坚硬,宽约1.70-1.80m,走向320~325°,近直立。其附近 灰岩裂隙发育,见有小的牵引褶皱。泉水季节变化大,2001年8月尚有泉水流出,2002年 8月泉已干涸。据泉南侧民井水位分析,水位比泉口底3m左右,水位下降较大,补给条件 不好,含水层渗透、调蓄能力差 613教学内容 (1)观察潮水峪村东山坡风山组砾屑灰岩的岩性、分布范围、裂隙的发育状况,并选 择典型地段统计裂隙率 (2)观察闪长玢岩脉的岩性、产状、宽度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处的特征,分析其水文地 质意义 (3)观察描述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测量泉的流量、水温,访问泉水动态; (5)绘制泉附近的水文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61.4讨论 (1)试分析泉水的成因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第六章 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 本教学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现场有启发性的教学与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 类型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集规律,并能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 基本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6.1 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6.1.1 教学目的 (1)掌握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地下水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 (2)比较凤山组裂隙地下水的形成条件与东部落府君山组岩溶裂隙水、潘庄张夏组灰 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有何不同。 6.1.2 背景条件介绍 潮水峪泉位于潮水峪沟的沟头,在两条小溪交汇处的东侧,该泉现已被当地居民开发引 用。 在泉的补给区分布着大面积寒武系凤山组砾屑灰岩。该灰岩质地坚硬、裂隙比较发育。 发育有 NS、EW、NE 向三组裂隙。层面产状 292°∠17°,与山坡坡向相近。泉口西侧有 一条闪长岩脉,灰黑色,致密坚硬,宽约 1.70~1.80 m,走向 320~325°,近直立。其附近 灰岩裂隙发育,见有小的牵引褶皱。泉水季节变化大,2001 年 8 月尚有泉水流出,2002 年 8 月泉已干涸。据泉南侧民井水位分析,水位比泉口底 3 m 左右,水位下降较大,补给条件 不好,含水层渗透、调蓄能力差。 6.1.3 教学内容 (1)观察潮水峪村东山坡凤山组砾屑灰岩的岩性、分布范围、裂隙的发育状况,并选 择典型地段统计裂隙率; (2)观察闪长玢岩脉的岩性、产状、宽度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处的特征,分析其水文地 质意义; (3)观察描述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测量泉的流量、水温,访问泉水动态; (5)绘制泉附近的水文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6.1.4 讨论 (1)试分析泉水的成因;

(2)寒武系凤山组砾屑灰岩裂隙水的形成与富集条件是什么? (3)泉水为什么在岩脉东侧出露而不在西侧出露?富水带应如何圈定? (4)泉水的动态变化特点证明哪些水文地质问题? 615编写报告 潮水峪风山组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报告
(2)寒武系凤山组砾屑灰岩裂隙水的形成与富集条件是什么? (3)泉水为什么在岩脉东侧出露而不在西侧出露?富水带应如何圈定? (4)泉水的动态变化特点证明哪些水文地质问题? 6.1.5 编写报告 潮水峪凤山组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报告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1)给水度的确定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4)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整编与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3)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2)观测点线的布置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1)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基本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矿床水文地质.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6)报告提纲.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5)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3)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2)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抽水试验(4.1)抽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地下水水质量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7)渗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6)钻孔抽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5)民井简易抽水.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4)水样采取.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3)地下水位的观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3.2)流量的测量.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续 东部落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水动力弥散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1)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其它水文地质参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1)亮甲山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与富集规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7)吴庄背斜、花厂峪北沟溶洞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8)大石河谷冲积层渗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9)燕塞湖水库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1)孔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2)工业用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2.1)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3)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3)基岩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矿泉水的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5)环境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