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2.1)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72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721基本研究内容 在岩溶水分布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研究内容是 (1)查清区内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性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可溶岩层与非可溶 岩层的组合关系 (2)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3)观察可溶岩中原生和后生的孔隙和裂隙的形成规律、发育程度及其含水性 (4)观察可溶岩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对一些大型溶 洞要依据洞穴学的要求,进行调查工作。研究洞内出水现象,绘制洞穴水文地质图,注意收 集井、孔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掌握深部岩溶的发育规律,并査明岩溶发育底界。 (5)划分区内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确定区内岩溶水构造类型及其中的富水地段 (6)观察区内地表水系的分布,测量水位和流量,了解河水动态,观测地表水与地下水 之间的补排关系;对落水洞与地下河出口要进行同样的研究。 (⑦)从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及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主要岩溶含水层的补、径、排特征: 进行各种地下水露头的调查,测量其水量,必要时观测其动态 (8)取水样分析研究主要岩溶含水层的水质特征,寻找水质变化规律,注意地下水污染 来源 (9)对现有岩溶水供水与排水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与地下水有关的全部资料,还需 要研究合理利用或有效排除岩溶水的问题。对排水引起的地表塌陷,亦应加以研究 722专门研究内容 在岩溶区测绘,除完成上述基本内容的研究外,尚须有针对性地作好以下专门研究内容: (1)进行岩溶地貌的观察,探讨它们的发育因素,分析它对岩溶水补径排控制作用 (2)在査清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泉的岀露条件,圈定泉域范围,确定补排 条件,找出强径流带位置,测定流量,分析水质,并进行动态观测 (3)在地下河系发育地区,要査清地下河的展布规律、形成条件、主支流域界线、观测 流量、水位及其动态;必要时绘制地下河系分布图和进行连通试验 (4)对可溶岩和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如与煤系地层或与侵入体或与矿体的接触带等要仔 细研究,该处岩溶强烈发育、富水,或成为大泉排泄区 (5)从当前地下水运动状态、沉积矿物、岩溶形态与分布位置,结合地质历史等多方面 资料,划分岩溶期,注意区分古岩溶与现代岩溶 (6)对岩溶区分布的松散堆积物进行观测。要确定其岩性、成因、分布、厚度、含水性, 了解孔隙水与岩溶水间的补排关系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7.2 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 7.2.1 基本研究内容 在岩溶水分布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研究内容是: (1) 查清区内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性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可溶岩层与非可溶 岩层的组合关系。 (2) 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3) 观察可溶岩中原生和后生的孔隙和裂隙的形成规律、发育程度及其含水性。 (4) 观察可溶岩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对一些大型溶 洞要依据洞穴学的要求,进行调查工作。研究洞内出水现象,绘制洞穴水文地质图,注意收 集井、孔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掌握深部岩溶的发育规律,并查明岩溶发育底界。 (5) 划分区内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确定区内岩溶水构造类型及其中的富水地段。 (6) 观察区内地表水系的分布,测量水位和流量,了解河水动态,观测地表水与地下水 之间的补排关系;对落水洞与地下河出口要进行同样的研究。 (7) 从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及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主要岩溶含水层的补、径、排特征: 进行各种地下水露头的调查,测量其水量,必要时观测其动态。 (8) 取水样分析研究主要岩溶含水层的水质特征,寻找水质变化规律,注意地下水污染 来源。 (9) 对现有岩溶水供水与排水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与地下水有关的全部资料,还需 要研究合理利用或有效排除岩溶水的问题。对排水引起的地表塌陷,亦应加以研究。 7.2.2 专门研究内容 在岩溶区测绘,除完成上述基本内容的研究外,尚须有针对性地作好以下专门研究内容: (1) 进行岩溶地貌的观察,探讨它们的发育因素,分析它对岩溶水补径排控制作用。 (2) 在查清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泉的出露条件,圈定泉域范围,确定补排 条件,找出强径流带位置,测定流量,分析水质,并进行动态观测。 (3) 在地下河系发育地区,要查清地下河的展布规律、形成条件、主支流域界线、观测 流量、水位及其动态;必要时绘制地下河系分布图和进行连通试验。 (4) 对可溶岩和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如与煤系地层或与侵入体或与矿体的接触带等要仔 细研究,该处岩溶强烈发育、富水,或成为大泉排泄区。 (5) 从当前地下水运动状态、沉积矿物、岩溶形态与分布位置,结合地质历史等多方面 资料,划分岩溶期,注意区分古岩溶与现代岩溶。 (6) 对岩溶区分布的松散堆积物进行观测。要确定其岩性、成因、分布、厚度、含水性, 了解孔隙水与岩溶水间的补排关系

对裸露型岩溶区,应在査明岩溶地貌类型的基础上,着重调查硏宄暗河水系的特征。为 此要特别注意调査地表有规律分布的天窗、平谷、串珠状洼地、塌陷、漏斗、溶井及落水洞 等各种岩溶形态。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并结合连通试验和洞穴调查,查明地 下河网的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暗河流量及动态特征。此外,从找水观点,还须研究地貌条 件对岩溶地下水埋藏汇集的作用:并调查岩溶地下水及暗河出口集中排泄的特征及其对形成 地下水富集带(区)之间的关系,调查它的地质、地貌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富水程度 对覆盖型岩溶区,应着重研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 控制,查明岩溶发育的主要层位、部位及其发育特征,并从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形成的 时代和发育过程,同时对地下水以大泉、泉群等形式集中排泄的地段,要仔细研究它们形成 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地下水富集的关系和富集程度
对裸露型岩溶区,应在查明岩溶地貌类型的基础上,着重调查研究暗河水系的特征。为 此要特别注意调查地表有规律分布的天窗、平谷、串珠状洼地、塌陷、漏斗、溶井及落水洞 等各种岩溶形态。调查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并结合连通试验和洞穴调查,查明地 下河网的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暗河流量及动态特征。此外,从找水观点,还须研究地貌条 件对岩溶地下水埋藏汇集的作用;并调查岩溶地下水及暗河出口集中排泄的特征及其对形成 地下水富集带(区)之间的关系,调查它的地质、地貌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富水程度。 对覆盖型岩溶区,应着重研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 控制,查明岩溶发育的主要层位、部位及其发育特征,并从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形成的 时代和发育过程,同时对地下水以大泉、泉群等形式集中排泄的地段,要仔细研究它们形成 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地下水富集的关系和富集程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2)工业用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1)孔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9)燕塞湖水库调查.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8)大石河谷冲积层渗水试验.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7)吴庄背斜、花厂峪北沟溶洞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1)亮甲山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与富集规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4)其它水文地质参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1)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成因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3)水动力弥散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续 东部落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启发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6.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1)给水度的确定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4)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整编与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3)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2)观测点线的布置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5.1)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基本要求.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矿床水文地质.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3)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3)基岩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矿泉水的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5)环境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2)开采试验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2.1)目的及任务.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3)水量均衡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3.1)地下水化学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4)系统理论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4.1)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5)相关分析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5.1)环境水文地质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6)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1)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2)地下水规划与管理.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2.1)区域地形地貌概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