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一物理——行星的运动)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 2009年03月20日(星期五)第4节原任课教师薛立珠 实习班级 205 实习科目 高一物理 教学内容 61行星的运动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椭圆:了解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理解开普勒三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 教学目的 法——质疑、批判、猜测、观察与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感悟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和献 身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创新、敢于坚持 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 重点、难点 难点:1.开普勒三定律的适用范围 2.对开普勒三定律k的理解 现代化 细线、图钉、木板、铅笔、课件等 教学手段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 2009 年 03 月 20 日 (星期五) 第 4 节 原任课教师 薛立珠 实习班级 205 实习科目 高一物理 教学内容 6.1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椭圆;了解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理解开普勒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 法──质疑、批判、猜测、观察与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感悟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和献 身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创新、敢于坚持 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 难点:1.开普勒三定律的适用范围 2.对开普勒三定律 k 的理解 现代化 教学手段 细线、图钉、木板、铅笔、课件等

教 复习提问 学|1曲线运动是变逃运动吗? 2.曲线运动中,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一点时的速度方向如何确定? 过程 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引入课题 学生阅读—本章“引言”部分 教师讲述—一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回顾一下 科学先贤的工作—学习《行星的运动》 三、新课教学 教师讲述: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认识,起源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哥白尼发 展到了“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第一次为天体的运动立了法。而 完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吗? 2.曲线运动中,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一点时的速度方向如何确定? 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二、引入课题 学生阅读──本章“引言”部分。 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回顾一下 科学先贤的工作──学习《行星的运动》。 三、新课教学 教师讲述: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认识,起源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哥白尼发 展到了“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第一次为天体的运动立了法。而 完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探究一:第谷、开普勒的研究 1.课件展示“阅读材料”一—学生阅读讨论 (第谷与开普勒课件) 第谷(1510—1601)—天体运动的守候者 开普勒(1571-1630)—天天体运动的立法者 2.课件展示:天体(包括人造天体)运行短片—取自记录片《宇宙与人》 3.做一做:画椭圆——认识椭圆:两个焦点、长短半轴,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 的距离之和总从什么规律? 3.组织讨论:分组讨论——展示结果——师生评价——教师小结 (1)日心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行星运动轨道的中心 (2)第谷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建立天文台、创造观测仪器,一生致力于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 教|理,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3)开普勒对天体运行规律研究的成果是什么? 师生总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学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 k 过相等, 教师讲述一一式中的k是只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的常数。所以,也可以说行 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立方与周期平方成正比 程 教师讲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牛顿正是在这 个基础上,提出了质点模型、发明使用了微积分,舍弃了其它行星的影响,才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天上、地上运动的统一 案例剖析1:我们知道木星围绕太阳运行,那么:(1)以木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 为参考,太阳处在什么位置?木星运行中经过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线速度一样 吗?如何改变?(2)地球、木星公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是a1.a2,周期分别是 T1.T2,则这四个数据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1)一个焦点上,离太阳近时线速度大,离太阳远时线速度小。木星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线速度增大,反之减小。(2)414或
教 学 过 程 探究一:第谷、开普勒的研究 1.课件展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讨论 (第谷与开普勒 课件) 第谷(1510──1601)──天体运动的守候者 —————— 开普勒 (1571-1630) ──天天体运动的立法者 —————— 2.课件展示:天体(包括人造天体)运行短片──取自记录片《宇宙与人》 3.做一做:画椭圆──认识椭圆:两个焦点、长短半轴,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 的距离之和总从什么规律? 3.组织讨论:分组讨论──展示结果──师生评价──教师小结 (1)日心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行星运动轨道的中心。 (2)第谷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建立天文台、创造观测仪器,一生致力于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 理,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3)开普勒对天体运行规律研究的成果是什么? 师生总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 相等, 。 教师讲述──式中的 k 是只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的常数。所以,也可以说行 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立方与周期平方成正比。 教师讲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牛顿正是在这 个基础上,提出了质点模型、发明使用了微积分,舍弃了其它行星的影响,才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天上、地上运动的统一。 案例剖析 1:我们知道木星围绕太阳运行,那么:(1)以木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 为参考,太阳处在什么位置?木星运行中经过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线速度一样 吗?如何改变?(2)地球、木星公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是 a1.a2,周期分别是 T1.T2,则这四个数据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1)一个焦点上,离太阳近时线速度大,离太阳远时线速度小。木星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线速度增大,反之减小。(2) 或

观察图片(课本63页),教师讲述—一对天体运行问题的近似处理 1.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 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就是一种近似,一种舍弃了次要因素,紧紧抓住主要 因素的近似,正是这种近似,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其实,做人做事也一样,要学会取,更要学会舍 案例剖析2:若按近似处理办法,上例中各问题的结果如何? 解析:(1)圆心,不变。(2)4122 思考练习 1.第谷、开普勒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下研究天体运行规律, 并得出结果的? 2.苏格拉底认为,真理的产生就像婴儿的出生一样,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教 这个过程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从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此的 理解。 新课小结 教师讲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人们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 使人们认识到,天体的运动是可以被认识的不是神秘莫测的,更重要的是动摇了 学|“上帝主宰一切的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开创了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字宙天体 的先河,催生了现代天文学。 过 五、板书设计 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地心说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 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写等 日心说 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 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六、课后自评 优点:1.教态大方,声音洪亮 2.重、难点突出 缺点:略显紧张
教 学 过 程 观察图片(课本 63 页),教师讲述──对天体运行问题的近似处理: 1.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 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就是一种近似,一种舍弃了次要因素,紧紧抓住主要 因素的近似,正是这种近似,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其实,做人做事也一样,要学会取,更要学会舍。 案例剖析 2:若按近似处理办法,上例中各问题的结果如何? 解析:(1)圆心,不变。(2) 或 。 思考练习 1.第谷、开普勒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下研究天体运行规律, 并得出结果的? 2.苏格拉底认为,真理的产生就像婴儿的出生一样,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从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此的 理解。 三、新课小结 教师讲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人们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神秘面纱, 使人们认识到,天体的运动是可以被认识的不是神秘莫测的,更重要的是动摇了 “上帝主宰一切”的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开创了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宇宙天体 的先河,催生了现代天文学。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自评 优点:1.教态大方,声音洪亮 2.重、难点突出 缺点:略显紧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Dynamical decoupling in solids(PPT讲稿).ppt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讲义)哈密顿力学.ppt
- Anisotropic exactly solvable models in the cold atomic systems(PPT讲稿).ppt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二物理——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doc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热力学基础 Fundament of thermodynamics.ppt
- 南京大学:Studies of Gamma-Ray Bursts in the Swift Era(PPT学术讲稿,戴子高).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平面电磁波.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复习资料(共九部分).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电磁感应习题解答.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四章 复习.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静电场.ppt
- 理论力学(PPT课件讲稿)哈密顿力学.ppt
- 山东大学:Testing Realistic Seesaw Model at LHC(PPT讲稿,主讲人:郑亚娟).ppt
- 清华大学:SUSY Higgs at the LHC plus a bit more.ppt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粒子物理研究 Particle Physics Research in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课程教学课件(原理、方法和应用)第1章 XPS的物理基础(主讲:麻茂生).pps
- 南开大学:《大学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简谐振动).ppt
- 华东师范大学:低耦合阈值导致可激发系统的自维持振荡(王健雄).ppt
- 电磁波(PPT讲稿)Electromagnetic wave.ppt
- 精密位移量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及实验.ppt
- 香港科技大學:淺談流動電話網絡(李子健).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恒定磁场(稳恒磁场).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ppt
- 北京科技大学:F玻色体系的铁磁(PPT讲稿)Ferromagnetism in Bose Systems.ppt
- 《费曼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32 狭义相对论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ppt
- 合肥学院:材料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教学资源(PPT讲稿)X射线衍射及其应用(高雅).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刚体力学基础 Dynamics of Rigid Body.ppt
- 经典力学(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刚体转动习题解答.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篇 力学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规律.ppt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变脸——中微子振荡(PPT讲稿,李淼).ppt
- Signal Processing for TPCs in High Energy Physics(Part I).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电磁场 Electromagnetic field 第14章 稳恒磁场 Steady magnetic field.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稳恒磁场.ppt
- 赣南师范学院:《波动光学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夫琅和费圆孔衍射、光的横波性与五种偏振态(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王形华).ppt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0章 矢量分析与数学准备.pptx
- 香港科技大学:脉冲双星(PPT讲稿).pps
- 清华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分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统计检验(主讲:杨振伟).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导行电磁波.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9讲 电磁波的传播 §5.2 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