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大学:《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1.9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与讲义 第二讲《伊里亚特》之从"阿基琉斯的愤怒“读荷马的诗艺 【注:1这一节是《伊里亚特》教学的第一部分,也是下一讲的基础与准备,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 设置与研讨,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并深入理解构成《伊里亚特》主题叙事之一的战净叙事,同时赏 析荷马创造性的叙事艺术.2.课时安排:课内2课时,课外16课时】 【注:1.以下是为此一讲准备的讲稿,具体内容的讲授须结合课堂讨论,主要教学方式为课题研讨 式。太论题涵盖本讲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思路:讲义中的小标题可转换为课堂提问或小 论题(见黑体划线处),据以推动并引导讨论的展开,同时丰富相关知识,拓展思考,帮助深化研 讨;2.讲稿中涉及的主要参考书目均已提前开列给学生。】 英雄战歌:悲歌?颂歌2 《伊利亚特》被誉为人类无与伦比的,有关战争的最宏大叙事(the grandest narrative)。维柯 甚至认为:《伊利亚特》”全部崇高风格”、“神奇性“,都源于其对战争的表现(参阅维柯《新科 学》卷三”发现真正的荷马”)。它是战争的悲歌,更是战争的领歌。 英雄战歌史诗开篇,己是开战的第十个年头,久战无果,远离故士亲人,乡愁阵阵,然而,号 令一出,立刻聚拢”嗜战的阿开亚兵壮”,此时,“比之.返回亲爱的故乡,战斗是一件更为甜美的 事”。希腊人又一次列阵进发了,诗人唱道:”象烈焰吞噬着万物”,“大地在他们脚下隆隆作响”,天 地间“吞吐着腾腾的杀气”。震天动地,惊天裂地,气吞山河的军威,一场又一场血战肉搏。全诗24 卷(15693行),正面展现争战搏杀的诗卷达15卷(分别为卷1、5、6、8、10一17,20 22)。荷马描述铺陈,大张旗鼓,大细不捐,不厌其详;触目惊心、耸动视听的场面与细节令人目 不暇给。希腊军主将阿基琉斯上阵之后更是达到杀伐的高潮(参阅卷20 -22) 诗人的兴奋与激昂,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喷射而出。读来令人血脉资 张,元奋难禁。就视觉神击力而言,荷马用言语营造的,绝不逊于擅长此道的好莱坞影像《特洛 伊》(2005年)。 没有轻描淡写,都是轰轰烈烈,蔚成大观,战斗是,吃饭、喝酒、睡觉也是:.在长久的文明 驯化中日渐疲软,在常规的循环中日渐衰竭的我们,最初的触目惊心之后,会升腾起一种久违的欣 快与冲动,那是一种早已消失的对野性的向往,《伊里亚特》唤醒我们的英雄梦 人心中的另一 种原欲,借尼采的说法便是"强力意志”(Will to power)。 柏拉图为什么不能容留荷马在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倾服荷马的艺术天赋:“我从小就非常敬爱荷马,甚至现在说起他,嘴唇也有些哆嗦,因 为他是整个引人入迷的悲剧艺术界的班主和导师”:但他却要把这位“引人入迷”的“班主和导师“逐出 他的”理想国”(参阅柏拉图《理想国》)。对此该如何理解?学界长久以来困惑并争论不休。 我的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荷马那令人惊愕的语言表现力。在哲人柏拉图看来,这种动人 心魄的感染力会激起情绪太过,不利良性思考和有节制的公民情感的培养。 但我以为,荷马的感染力并不仅仅是激情的,体大思精,瑰才卓识,希腊最杰出的诗人把他 (们)、他的部族对生活、对世界、对诗的理解与追求熔铸其间,史诗的情节、细节和语词因而成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与讲义 第二讲《伊里亚特》之从"阿基琉斯的愤怒"读荷马的诗艺 【注:1.这一节是《伊里亚特》教学的第一部分,也是下一讲的基础与准备,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 设置与研讨,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并深入理解构成《伊里亚特》主题叙事之一的战争叙事,同时赏 析荷马创造性的叙事艺术。2.课时安排:课内2课时,课外16课时】 【注:1.以下是为此一讲准备的讲稿,具体内容的讲授须结合课堂讨论,主要教学方式为课题研讨 式。大论题涵盖本讲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思路;讲义中的小标题可转换为课堂提问或小 论题(见黑体划线处),据以推动并引导讨论的展开,同时丰富相关知识,拓展思考,帮助深化研 讨;2.讲稿中涉及的主要参考书目均已提前开列给学生。】 英雄战歌:悲歌?颂歌? 《伊利亚特》被誉为人类无与伦比的,有关战争的最宏大叙事(the grandest narrative)。维柯 甚至认为:《伊利亚特》"全部崇高风格"、"神奇性",都源于其对战争的表现(参阅维柯《新科 学》卷三"发现真正的荷马")。它是战争的悲歌,更是战争的颂歌。 英雄战歌 史诗开篇,已是开战的第十个年头,久战无果,远离故土亲人,乡愁阵阵,然而,号 令一出,立刻聚拢"嗜战的阿开亚兵壮",此时,"比之.返回亲爱的故乡,战斗是一件更为甜美的 事"。希腊人又一次列阵进发了,诗人唱道:"象烈焰吞噬着万物","大地在他们脚下隆隆作响",天 地间"吞吐着腾腾的杀气"。震天动地,惊天裂地,气吞山河的军威,一场又一场血战肉搏。全诗24 卷(15693行),正面展现争战搏杀的诗卷达15卷(分别为卷1、5、6、8、10——17,20—— 22)。荷马描述铺陈,大张旗鼓,大细不捐,不厌其详;触目惊心、耸动视听的场面与细节令人目 不暇给。希腊军主将阿基琉斯上阵之后更是达到杀伐的高潮(参阅卷20 ——22) 诗人的兴奋与激昂,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喷射而出。读来令人血脉贲 张,亢奋难禁。就视觉冲击力而言,荷马用言语营造的,绝不逊于擅长此道的好莱坞影像《特洛 伊》(2005年)。 没有轻描淡写,都是轰轰烈烈,蔚成大观,战斗是,吃饭、喝酒、睡觉也是:.在长久的文明 驯化中日渐疲软,在常规的循环中日渐衰竭的我们,最初的触目惊心之后,会升腾起一种久违的欣 快与冲动,那是一种早已消失的对野性的向往,《伊里亚特》唤醒我们的英雄梦——人心中的另一 种原欲,借尼采的说法便是"强力意志"(Will to power)。 柏拉图为什么不能容留荷马在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倾服荷马的艺术天赋:"我从小就非常敬爱荷马,甚至现在说起他,嘴唇也有些哆嗦,因 为他是整个引人入迷的悲剧艺术界的班主和导师";但他却要把这位"引人入迷"的"班主和导师"逐出 他的"理想国"(参阅柏拉图《理想国》)。对此该如何理解?学界长久以来困惑并争论不休。 我的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荷马那令人惊愕的语言表现力。在哲人柏拉图看来,这种动人 心魄的感染力会激起情绪太过,不利良性思考和有节制的公民情感的培养。 但我以为,荷马的感染力并不仅仅是激情的,体大思精,瑰才卓识,希腊最杰出的诗人把他 (们)、他的部族对生活、对世界、对诗的理解与追求熔铸其间,史诗的情节、细节和语词因而成

为富含文化信息的密码,每一回开卷都可能是又一场富有成果、令人振奋的艺术与文化的探险和考 古,阅读成为充满趣味、令人惊奇的文化解码过程, 与维柯等强调关键词”战争“不同,也有人提出,“西方文学的第一个词是盛怒”(参阅大卫·邓比 《伟大的书》P14)。此说你们同意吗2 其实两个说法并不矛盾一一导入关键词"愤怒“,丛“愤怒“读《伊里亚特》的战争叙室 10年征战。希腊方面,大军10万,战舰1186条(详见卷二);特洛伊倾城出动,再加上来自各方 的盟军助阵。浩大的规模,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人与人,人与神,神与神。荷马不 仅演绎得波澜起伏,恢弘壮阔,更以环环相扣,简洁明快为人称道。后人赞叹这部史诗高超的结构 艺术时说,荷马选取了一个支点,抬起了一座山;这个支点就是史诗的一号人物阿基琉斯的愤怒。 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出现在史诗开篇的"愤怒”贯穿《伊里亚特》, 乃至整部荷马史诗,凝聚着西方第一位,或说第一批文学大师的技艺与匠心,诗艺与诗思。【详见 下文】 《伊里亚特》基本情节联车统帅何加门农意欲占取阿基流斯的一个女俘,触怒了这位希惜车的 一号战将,他当众恶言谩骂”,几乎拔刀相向,将帅之间爆发剧烈的内讧。军心随之大乱。阿基琉 斯怒而退阵,争战双方陷入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希腊军统帅和主要将领先后受伤,士兵更死伤无 数,濒临“全线崩溃“。俄底修斯等主将携大批赔偿,悉数前往阿基琉斯营帐劝和,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诱之以无数的人、财、物,激之以功名荣耀。阿基琉斯却丝毫不为所动,近乎偏执而疯狂地固 守他“不息“的“盛怒”(卷9)。而特洛伊人趁阿基琉斯罢战之机,“象西风卷起的狂飙”,在赫克托耳 率领下,节节推进,越壕沟,破护墙,直至火烧战船。连遭重创“溃不成军“的希腊人,眼看连退路 也遭断绝。危急中,阿基琉斯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请借其甲胄出阵,被赫克托耳刺杀,阿基琉斯闻讯 痛怒交加(第二怒),上阵发力,两雄对决,赫克托耳殒命,希腊军转危为安。史诗在双方英雄的 葬仪中结束。 "愤怒"与史诗的结检正是阿基琉斯的开篇一怒,启动了整部《伊利亚特》,情节的发生、发 展、转折乃至高潮,环环相扣的同时,释放出强大的张力与悬念感一一双方陷入拉锯战,战局因此 扑朔迷离,希腊军危在旦夕。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竞己是结构整一化、情节戏刷化的典范之 作更有阿基琉斯等一众英雄或挟“怒“而动(罢战不出、按兵不动也是另一种动作),或借“愤 怒“打造的情境登场,展身手显神威,历史的活剧搬演得气势酣畅,声色斑澜。 "愤怒"英雄 "愤怒"与史诗的人物刻画之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无疑是这部战争史诗的一号英雄,开篇一怒,如火山喷发:挟怒罢战,坐视千百万人头 落地,坚持按兵不动。他的“盛怒不息“令人惊、惧、焦虑、甚而恼火。闻听战友帕特的死讯,他震 怒出场,穷追猛打,杀人如砍瓜切菜(卷20一一22)。阿基琉斯怒得冷酷无情,阿基琉斯也怒得情 深义重。围绕愤怒"这一情绪焦点,荷马的人物刻画令两千干多年后的美学大师赞叹不已:“关于阿基 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参 阅黑格尔《美学》卷一)。惊闻帕特殒命沙场,他痛怒交集,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哭得满地打滚, 一夜夜,抱拥着友伴的尸身,嘶声哀嚎,引大海惊涛,天地同悲。痛怒打造狂暴的战神,面对死去 的赫克托耳,阿基琉斯不依不饶。最终,失子老父的泪水,熄灭了人间战神的余怒。阿基琉斯为老 人铺床奉饭,安慰他失子的伤痛,此时的阿基琉斯成了感伤而忧郁的人子。斯蒂芬茨威格写过一双 赌徒的手(参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有人称绝说,看过就"长在脑袋里了";但是 欧洲人说起他们文学中最动人心的一双手,却是杀人如麻的阿基琉斯安抚那位不幸父亲的双手。 以愤怒作底,荷马将阿基琉斯的无敌神勇唱得惊天地,泣鬼神。如果说普罗米修斯是”文化超 人”(详见后)那么无人可敌的阿基琉斯就是“战争超人”。中国戏曲中,武生上场前常有“叫

为富含文化信息的密码,每一回开卷都可能是又一场富有成果、令人振奋的艺术与文化的探险和考 古,阅读成为充满趣味、令人惊奇的文化解码过程, 与维柯等强调关键词"战争"不同,也有人提出,"西方文学的第一个词是盛怒"(参阅大卫·邓比 《伟大的书》P14)。此说你们同意吗? 其实两个说法并不矛盾——导入关键词"愤怒",从"愤怒"读《伊里亚特》的战争叙事 10年征战。希腊方面,大军10万,战舰1186条(详见卷二);特洛伊倾城出动,再加上来自各方 的盟军助阵。浩大的规模,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人与人,人与神,神与神。荷马不 仅演绎得波澜起伏,恢弘壮阔,更以环环相扣,简洁明快为人称道。后人赞叹这部史诗高超的结构 艺术时说,荷马选取了一个支点,抬起了一座山;这个支点就是史诗的一号人物阿基琉斯的愤怒。 "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出现在史诗开篇的"愤怒"贯穿《伊里亚特》, 乃至整部荷马史诗,凝聚着西方第一位,或说第一批文学大师的技艺与匠心,诗艺与诗思。【详见 下文】 《伊里亚特》基本情节 联军统帅阿加门农意欲占取阿基琉斯的一个女俘,触怒了这位希腊军的 一号战将,他当众"恶言谩骂",几乎拔刀相向,将帅之间爆发剧烈的内讧。军心随之大乱。阿基琉 斯怒而退阵,争战双方陷入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希腊军统帅和主要将领先后受伤,士兵更死伤无 数,濒临"全线崩溃"。俄底修斯等主将携大批赔偿,悉数前往阿基琉斯营帐劝和,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诱之以无数的人、财、物,激之以功名荣耀。阿基琉斯却丝毫不为所动,近乎偏执而疯狂地固 守他"不息"的"盛怒"(卷9)。而特洛伊人趁阿基琉斯罢战之机,"象西风卷起的狂飙",在赫克托耳 率领下,节节推进,越壕沟,破护墙,直至火烧战船。连遭重创"溃不成军"的希腊人,眼看连退路 也遭断绝。危急中,阿基琉斯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请借其甲胄出阵,被赫克托耳刺杀,阿基琉斯闻讯 痛怒交加(第二怒),上阵发力,两雄对决,赫克托耳殒命,希腊军转危为安。史诗在双方英雄的 葬仪中结束。 "愤怒"与史诗的结构 正是阿基琉斯的开篇一怒,启动了整部《伊利亚特》,情节的发生、发 展、转折乃至高潮,环环相扣的同时,释放出强大的张力与悬念感——双方陷入拉锯战,战局因此 扑朔迷离,希腊军危在旦夕。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竟已是结构整一化、情节戏剧化的典范之 作;更有阿基琉斯等一众英雄或挟"怒"而动(罢战不出、按兵不动也是另一种动作),或借"愤 怒"打造的情境登场,展身手显神威,历史的活剧搬演得气势酣畅,声色斑斓。 "愤怒"英雄—— "愤怒"与史诗的人物刻画之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无疑是这部战争史诗的一号英雄,开篇一怒,如火山喷发;挟怒罢战,坐视千百万人头 落地,坚持按兵不动。他的"盛怒不息"令人惊、惧、焦虑、甚而恼火。闻听战友帕特的死讯,他震 怒出场,穷追猛打,杀人如砍瓜切菜(卷20——22)。阿基琉斯怒得冷酷无情,阿基琉斯也怒得情 深义重。围绕"愤怒"这一情绪焦点,荷马的人物刻画令两千多年后的美学大师赞叹不已:"关于阿基 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参 阅黑格尔《美学》卷一)。惊闻帕特殒命沙场,他痛怒交集,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哭得满地打滚, 一夜夜,抱拥着友伴的尸身,嘶声哀嚎,引大海惊涛,天地同悲。痛怒打造狂暴的战神,面对死去 的赫克托耳,阿基琉斯不依不饶。最终,失子老父的泪水,熄灭了人间战神的余怒。阿基琉斯为老 人铺床奉饭,安慰他失子的伤痛,此时的阿基琉斯成了感伤而忧郁的人子。斯蒂芬·茨威格写过一双 赌徒的手(参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有人称绝说,看过就"长在脑袋里了";但是, 欧洲人说起他们文学中最动人心的一双手,却是杀人如麻的阿基琉斯安抚那位不幸父亲的双手。 以愤怒作底,荷马将阿基琉斯的无敌神勇唱得惊天地,泣鬼神。如果说普罗米修斯是"文化超 人"(详见后)那么无人可敌的阿基琉斯就是"战争超人"。中国戏曲中,武生上场前常有"叫

板 一人未见声先闻:《红楼梦》中风姐出场也有类似渲染。荷马的人间战神的出场则是名副其实 的“先声夺人(性命)”。卷19,惊闻帕特战死,阿基琉斯痛怒交集,只身(铠甲原被帕特借去,赫 克托耳刺死帕特后剥了去)奔上壕沟,“挺胸直立,放声长啸”,隔着壕沟三声“啸吼“,”把特洛伊人 吓得五脏俱裂“,“他们中十二个最好的战勇即刻毙命”,其余“个个心慌意乱“,当晚“他们直立聚 会,谁也不敢"坐下,连"食做晚饭"都"忘得结光"。待阿基疏斯重新被挂,上阵发力(卷20到22) 干军万马的战场成了人间战神的独角戏”,阿基琉斯力之独舞。无数将士抛头颅酒热血,久战未决的 整个战场,他一个人就完全"搞定了”。仅一天时间,进退不得陷入绝境的希腊军转危为安,千军万 马,比刻都成了培练”" 人群中没了对手,英雄的神威如何展现。荷马别开生面,铺叙英雄与神灵的角逐。一唱河神惊恐 震怒:阿基琉斯杀得无数尸体雍塞了水道,宽阔的清水河变成了血河,河神从未见过这番情状,连 连阻喝他不住,卷起滔天激浪,一路扑杀英雄,要置他于死地(卷21)。他的保护神 一神后赫拉 见状,急命火匠神放火烧河,火神遵命,长河被烧成席卷平原的一片火海。诗人浓墨重彩,铺叙出 一片掀天揭地的壮烈。接着,再插入一段轻松戏谑的间奏 一阿基琉斯不依不饶追杀阿波罗,继续 演绎英雄的行迹与个性。不忍见特洛伊人被他赶尽杀绝,阿波罗化身特洛伊战将引诱他追击,让特 洛伊人趁机逃返入城。到手的完胜被河被罗搅和了,阿基琉斯恼恨不已,紧追不放,阿波罗又好气 又好笑:“瞧你这风风火火的模样,”,竟“跑到我这里来忙活”(卷22)。 歌诗叙事讲究节奏。卷20到卷22,挟雷霆之怒出场的阿基琉斯,带出了加速的节奏,突现出空前 的杀伐速度,以及英雄横扫干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到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斗一场,节奏突转,沉 郁顿挫,画面呈现为慢镜头,甚至定格。通过由外及内,细致分解描摹人物每一个动作,甚至出现 了史诗中少有的心理活动,诗人放大强化每一个细节、动作。此处到了全诗的高潮,重场戏。对于 这一场而言,前面都成了烘托、铺垫。在这种突然放慢的叙事节奏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庄重与敬 畏之情,这是一种给神灵的情感。两位英雄是民族的支柱与魂魄。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面对,他们 的生死对决,这是一独一无二的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弥足珍贵,都值得世人永志不忘。 ”愤怒"与史诗的人物刻画之群雄争胜 激情澎湃的诗人,也是才情高超的巨匠,荷马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他清楚自己要做什 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阿基琉斯必须退场。一则,好戏要放在最后,高潮到来之前需要 蓄势,这需要足够的篇幅。再则,《伊里亚特》不能仅仅是“阿基琉斯之歌”,还应当是一部英雄辈 出,群雄争胜的群英谱,诗人要为全民族歌唱,甚至超越民族,为整个人类(在那个“春秋无义 战“的铁血时代,善战的都是英雄,诗人都为之)歌唱,歌唱他们全体的生存、搏战与牺牲。 里格尔无保留地赫美荷马的人物:"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横了生 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 人。”(《美学》卷一)阿加门农、赫克托耳、俄底修斯、大小埃阿斯、埃涅阿斯.这些世世代代 的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名字,从卷2到卷19,也就是阿基疏斯因怒退场的篇幅里,以主角的身 份纷纷登场。 希腊联军统帅阿加门农荷马首先修复了他在将帅争中受损的形象,称他头眼如宙斯,有着战神 阿瑞斯的身腰,海神波塞冬的胸膛,身先士卒,带伤作战.让这位联军统帅以鹤立全军,勇冠全 军的风姿重新归位。(参阅卷2、3、9等) 俄底修斯在成为《奥德赛》主人公之前,他著名的狡黠与敏捷,在装疯避战,诱骗阿基琉斯出 战的插曲,在深夜摸哨、探情报的情节中得到凸显;上了战场便是“雄狮”,谁”一往无前的豪 烈”。262、5、274、292

板"——人未见声先闻;《红楼梦》中风姐出场也有类似渲染。荷马的人间战神的出场则是名副其实 的"先声夺人(性命)"。卷19,惊闻帕特战死,阿基琉斯痛怒交集,只身(铠甲原被帕特借去,赫 克托耳刺死帕特后剥了去)奔上壕沟,"挺胸直立,放声长啸",隔着壕沟三声"啸吼","把特洛伊人 吓得五脏俱裂","他们中十二个最好的战勇即刻毙命",其余"个个心慌意乱",当晚"他们直立聚 会,谁也不敢"坐下,连"食做晚饭"都"忘得精光"。待阿基琉斯重新披挂,上阵发力(卷20到22), 千军万马的战场成了人间战神的"独角戏",阿基琉斯力之独舞。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久战未决的 整个战场,他一个人就完全"搞定了"。仅一天时间,进退不得陷入绝境的希腊军转危为安,千军万 马,此刻都成了"陪练"。 人群中没了对手,英雄的神威如何展现。荷马别开生面,铺叙英雄与神灵的角逐。一唱河神惊恐 震怒:阿基琉斯杀得无数尸体雍塞了水道,宽阔的清水河变成了血河,河神从未见过这番情状,连 连阻喝他不住,卷起滔天激浪,一路扑杀英雄,要置他于死地(卷21)。他的保护神——神后赫拉 见状,急命火匠神放火烧河,火神遵命,长河被烧成席卷平原的一片火海。诗人浓墨重彩,铺叙出 一片掀天揭地的壮烈。接着,再插入一段轻松戏谑的间奏——阿基琉斯不依不饶追杀阿波罗,继续 演绎英雄的行迹与个性。不忍见特洛伊人被他赶尽杀绝,阿波罗化身特洛伊战将引诱他追击,让特 洛伊人趁机逃返入城。到手的完胜被阿波罗搅和了,阿基琉斯恼恨不已,紧追不放,阿波罗又好气 又好笑:"瞧你这风风火火的模样,",竟"跑到我这里来忙活"(卷22)。 歌诗叙事讲究节奏。卷20到卷22,挟雷霆之怒出场的阿基琉斯,带出了加速的节奏,突现出空前 的杀伐速度,以及英雄横扫千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到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斗一场,节奏突转,沉 郁顿挫,画面呈现为慢镜头,甚至定格。通过由外及内,细致分解描摹人物每一个动作,甚至出现 了史诗中少有的心理活动,诗人放大强化每一个细节、动作。此处到了全诗的高潮,重场戏。对于 这一场而言,前面都成了烘托、铺垫。在这种突然放慢的叙事节奏中,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庄重与敬 畏之情,这是一种给神灵的情感。两位英雄是民族的支柱与魂魄。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面对,他们 的生死对决,这是一独一无二的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弥足珍贵,都值得世人永志不忘。 "愤怒"与史诗的人物刻画之 群雄争胜 激情澎湃的诗人,也是才情高超的巨匠,荷马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他清楚自己要做什 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阿基琉斯必须退场。一则,好戏要放在最后,高潮到来之前需要 蓄势,这需要足够的篇幅。再则,《伊里亚特》不能仅仅是"阿基琉斯之歌",还应当是一部英雄辈 出,群雄争胜的群英谱,诗人要为全民族歌唱,甚至超越民族,为整个人类(在那个"春秋无义 战"的铁血时代,善战的都是英雄,诗人都为之)歌唱,歌唱他们全体的生存、搏战与牺牲。 黑格尔无保留地赞美荷马的人物:"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了生 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 人。"(《美学》卷一)阿加门农、赫克托耳、俄底修斯、大小埃阿斯、埃涅阿斯.这些世世代代 的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名字,从卷2到卷19,也就是阿基琉斯因怒退场的篇幅里,以主角的身 份纷纷登场。 希腊联军统帅阿加门农 荷马首先修复了他在将帅争中受损的形象,称他头眼如宙斯,有着战神 阿瑞斯的身腰,海神波塞冬的胸膛,身先士卒,带伤作战.让这位联军统帅以鹤立全军,勇冠全 军的风姿重新归位。(参阅卷2、3、9等) 俄底修斯 在成为《奥德赛》主人公之前,他著名的狡黠与敏捷,在装疯避战,诱骗阿基琉斯出 战的插曲,在深夜摸哨、探情报的情节中得到凸显;上了战场便是"雄狮",谁"一往无前的豪 烈"。 262、5、274、292

赫克托耳特洛伊最杰出的统帅,也是诗中最悲情的人子、人夫与人父。为家国责任与未来,他 忧思深长:尽管抵拒战争,上了战场便有如"狂飙”“烈焰”,288、401万夫不当。以稳健审慎见长的 他265,置身疯狂的血战也有一时忘乎所以,导致失策[13317、438]:卷6,诗人深情悲歌他抛子别 妻上战场,怜子如何不丈夫。 .英雄们各具异禀,各擅胜场,一旦投身战斗,人人壮怀激烈,个个身手非凡。当他们举起巨 石砸向对手,荷马唱到:这样的巨大的顽石,当今之人,最健的壮士,即使走出两个,也动它不 得,但英雄们却仅凭一己之力,轻松地把它高举过头,赫克托耳甚至是一手抄起,”象 一个牧羊人 轻松地拿起一头公羊的卷毛“[325、323、519]。 有了阿基琉斯的一怒之下愤而出局,各路英豪,登台亮相,共同出演了一部群雄争胜的连台 大戏。就连“奶油小生“帕里斯(卷392、3一103、4),这个给特洛伊带来毁灭性灾难的人,经兄 长一骂一激,也披挂上阵,施展了一番拳脚。 小结说到阿基琉斯一怒退场的妙用,不妨与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大师莫里哀稍作比较。歌德称 《伪君子》开场“是现存最好的最伟大的开场。“五幕剧己经演到第三幕第三场,冲突叠起,母亲要 离家出走,夫妻生分,心子反目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主人公答手夫这才姗姗来迟地到场。然 而,正是这个不在场的人物,促成了,并左右着场上全部动作,他是全剧的动因与核心。甚至在他 尚未到场、尚在缺席中,场上的人物刻画,与主人公的性格,己经构成互动,互为呈现。莫里哀的 大手笔创意兼魄力。 借用歌德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伊》的中场是现存最好最伟大的中场。凭借阿基琉斯的早早退 场、缺席,和迟迟出场,史诗()成功扩容,为其他人物的塑造给出了必要的篇幅。口在由点及 面,辐射全体的同时,达成了结构的整一化并情节的戏剧性张力与悬念感。日“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不在场的阿基琉斯并没有淡出,相反,他勇冠群雄的神武,群雄之冠的地位,正是当他不在场 之际,令人有格外深切的感受:为希腊军紧捏一把汗的读者,与艰苦鏖战中的希腊将士一同千呼万 唤,情牵阿基琉斯。无奈荷马稳稳地沉住了气,在长足蓄势之后,让这位旷世英豪“千呼万唤始 出来”。随着阿基琉斯挟雷霆之怒出场,全诗开演夺人心魄的高潮。 莫里哀的时代欧洲戏剧已逾二千年,而荷马歌唱始有西方诗文发端。 以上围绕关键词“愤怒“赏析荷马诗艺,所感受、所体认的《伊里亚特》是一部英雄战歌, 一部打造搏战英雄的战争颂歌。 在匠意之外?”诗言志”、“文载道”,荷马的"愤怒“"之歌还何所言? 荷马的华章所载何道,承载着诗人怎样的诗思? 确实己经有论者提出,阿基琉斯的愤怒大得与起因不成比例,就荷马对阿基琉斯的愤怒作那 样惊心动魄的表现提出了质疑(参阅大卫·丹比《伟大的书》)。 看来,阿基琉斯何以怒得有理,这是一个问题。 【注:引出对下一单元一"荷马愤怒之歌的政治文化学解读"的阅读与思考】 第二讲《伊里亚特》之从"愤怒"读荷马的诗思 【注:1.这一部分是《伊里亚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设置与研讨,引导学 生调整视角,重读并细读《伊里亚特》,探寻史诗中其他层面的主题叙事,特别是有关社会政治生 活的叙事;藉以深入理解以诗说史,切实体会歌诗参与社会政治文明创建的可能性,并由此获得对

赫克托耳 特洛伊最杰出的统帅,也是诗中最悲情的人子、人夫与人父。为家国责任与未来,他 忧思深长;尽管抵拒战争,上了战场便有如"狂飙""烈焰",288、401万夫不当。以稳健审慎见长的 他265,置身疯狂的血战也有一时忘乎所以,导致失策[13 317、438];卷6,诗人深情悲歌他抛子别 妻上战场,怜子如何不丈夫。 .英雄们各具异禀,各擅胜场,一旦投身战斗,人人壮怀激烈,个个身手非凡。当他们举起巨 石砸向对手,荷马唱到:这样的巨大的顽石,当今之人,最健的壮士,即使走出两个,也动它不 得,但英雄们却仅凭一己之力,轻松地把它高举过头,赫克托耳甚至是一手抄起,"象一个牧羊人, 轻松地拿起一头公羊的卷毛"[325、323、519]。 有了阿基琉斯的一怒之下愤而出局,各路英豪,登台亮相,共同出演了一部群雄争胜的连台 大戏。就连"奶油小生"帕里斯(卷3 92、3—103、4),这个给特洛伊带来毁灭性灾难的人,经兄 长一骂一激,也披挂上阵,施展了一番拳脚。 小结 说到阿基琉斯一怒退场的妙用,不妨与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大师莫里哀稍作比较。歌德称 《伪君子》开场"是现存最好的最伟大的开场。"五幕剧已经演到第三幕第三场,冲突叠起,母亲要 离家出走,夫妻生分,父子反目.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主人公答丢夫这才姗姗来迟地到场。然 而,正是这个不在场的人物,促成了,并左右着场上全部动作,他是全剧的动因与核心。甚至在他 尚未到场、尚在缺席中,场上的人物刻画,与主人公的性格,已经构成互动,互为呈现。莫里哀的 大手笔创意兼魄力。 借用歌德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伊》的中场是现存最好最伟大的中场。凭借阿基琉斯的早早退 场、缺席,和迟迟出场,史诗㈠ 成功扩容,为其他人物的塑造给出了必要的篇幅。㈡在由点及 面,辐射全体的同时,达成了结构的整一化并情节的戏剧性张力与悬念感。㈢"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不在场的阿基琉斯并没有淡出,相反,他勇冠群雄的神武,群雄之冠的地位,正是当他不在场 之际,令人有格外深切的感受:为希腊军紧捏一把汗的读者,与艰苦鏖战中的希腊将士一同千呼万 唤,情牵阿基琉斯。无奈荷马稳稳地沉住了气,在长足蓄势之后,让这位旷世英豪"千呼万唤始 出来"。随着阿基琉斯挟雷霆之怒出场,全诗开演夺人心魄的高潮。 莫里哀的时代欧洲戏剧已逾二千年,而荷马歌唱始有西方诗文发端。 以上围绕关键词"愤怒"赏析荷马诗艺,所感受、所体认的《伊里亚特》是一部英雄战歌, 一部打造搏战英雄的战争颂歌。 在匠意之外?"诗言志"、"文载道",荷马的"愤怒"之歌还何所言? 荷马的华章所载何道,承载着诗人怎样的诗思? 确实已经有论者提出,阿基琉斯的愤怒大得与起因不成比例,就荷马对阿基琉斯的愤怒作那 样惊心动魄的表现提出了质疑(参阅大卫·丹比《伟大的书》)。 看来,阿基琉斯何以怒得有理,这是一个问题。 【注:引出对下一单元——"荷马‘愤怒’之歌的政治文化学解读"的阅读与思考】 第二讲《伊里亚特》之 从"愤怒"读荷马的诗思 【注:1.这一部分是《伊里亚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设置与研讨,引导学 生调整视角,重读并细读《伊里亚特》,探寻史诗中其他层面的主题叙事,特别是有关社会政治生 活的叙事;藉以深入理解以诗说史,切实体会歌诗参与社会政治文明创建的可能性,并由此获得对

宏大叙事的再理解;当然,谈论诗的主题,必然要谈论该主题的表现方式,品读荷马的诗艺仍然是 我们这一讲主要内容的构成部分。2.课时安排:课内3课时,课外24课时】 【注:1.以下是为此一讲准备的讲稿,具体内容的讲授须结合课堂讨论,主要教学方式为课题研讨 式。太论题涵盖本讲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思路;讲义中的小标题可转换为课堂提问或小 论题(见黑体划线处),据以推动并引导讨论的展开,同时丰富相关知识,拓展思考,帮助深化研 讨2讲稿中涉及的主要参考书目均已提前开列给学生。】 引宣以上我们主要从“阿基琉斯的愤怒”读荷马的匠意独运,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读解荷马的主 要方式。换言之,"阿基琉斯的愤怒“在《伊利亚特》形式构建、艺术表现上的强大功能,是自亚里 士多德以来荷马研究者们的主要兴趣中心。尽管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这两首诗的言词与‘思想'也 登峰造极”,但显然”把谎说圆的艺术” -《伊里亚特》”情节的戏剧性“和“整一性”,荷马结构叙事 的长才,是西方第一部文学理论著述的作者更为关注的(详见亚里士多德《诗学》)。十五世纪意 大利学者卡斯忒尔维特洛著名的《注疏》便是一例:"这就是荷马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他只 借助阿基疏斯的一个行动、还不是什么重要的行动、即愤怒,就能构成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情节。 支撑了整部《伊里亚特》的"阿基琉斯的愤怒”,被读为荷马藉以"显示"其"工力"和"匠心"的单纯的形式 因素而黑格尔在强调愤怒"打造个性化英雄的同时,再次确认,人物的这一个性表现构成了全部 情节的"出发点"。(参阅《美学》卷一302:还可参阅1999年商务版《欧洲文学史》 、2000年高教版 《外国文学史》等国内权威教材) 然而,薯名史诗学者,哈佛大学教授阿尔伯特·洛德针对亚里士多德以降荷马史诗的研究方 式,提出“文学性“的“智性想象”说,并指出:“从古到今,我们一直误入歧途”, 一直用我们自己 的观念来阅读荷马”(参阅阿尔伯特·洛德《故事的歌手》) 被荷马卓绝的诗艺裹挟,人们沉醉其间,几忘记了”诗言志“、”文载道“ 荷马的愤怒之歌所载何道?换言之,在技艺与匠心,在结构、情节、人物刻画之外,荷马还有 什么理由对阿基琉斯的愤怒作那样惊心动魄的表现? 前述,已经有论者提出,阿基琉斯的愤怒大得与起因不成比例(大卫·邓比《伟大的书》 12)。看来,荷马选择的支点如何能支撑起一部宏篇巨制,支撑起一座历史与文化的“大山“, 是一个问题 介绍并引导学生品评、讨论有关"愤怒"的几种解读。 恩格斯说过:全部《伊》就是以将帅二人争夺一个女俘的纠纷为中心的。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这句话2有评论概括两部史诗:这里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拐走了另 一个男人的妻子,然后,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再是许多男人争夺一个女人。我们认为这里的概 括与恩格斯的说法完全不相干。愤怒缘自女人? 阿基琉斯的愤怒是壮士一怒为红颜?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男权父系社会,便罕有壮士为了红颜走火入魔。 (附识:"园子长一分世 界历史将为之改观",不过笑谈戏说,或传奇虚构。有"尼罗河女巫"之称的克利奥帕特拉(据06年出 土的古罗马钱币上的肖像,正反面分别是安东尼与克利奥,女王看上去并不美。),其实并没有那 么大的能量。一代枭雄恺撒很快脱身而去,没耽误任何事 一埃及成为了罗马附属地。后来的安东 尼也更多是出于野心,与屋大维争胜,借力女王,而非惑于情色,为女王效力。)把阿基琉斯的开 篇一怒说成是为红颜,进而把这部恢宏浩大的历史活剧读成一出言情剧。我们只能说这样的解读 太“后现代”了。在对”儿女情长“的刻意抻拉中,致使全诗英雄气短”,面目全非。事实上,在冲突

宏大叙事的再理解;当然,谈论诗的主题,必然要谈论该主题的表现方式,品读荷马的诗艺仍然是 我们这一讲主要内容的构成部分。 2.课时安排:课内3课时,课外24课时】 【注:1.以下是为此一讲准备的讲稿,具体内容的讲授须结合课堂讨论,主要教学方式为课题研讨 式。大论题涵盖本讲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思路;讲义中的小标题可转换为课堂提问或小 论题(见黑体划线处),据以推动并引导讨论的展开,同时丰富相关知识,拓展思考,帮助深化研 讨;2.讲稿中涉及的主要参考书目均已提前开列给学生。】 引言 以上我们主要从"阿基琉斯的愤怒"读荷马的匠意独运,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读解荷马的主 要方式。换言之,"阿基琉斯的愤怒"在《伊利亚特》形式构建、艺术表现上的强大功能,是自亚里 士多德以来荷马研究者们的主要兴趣中心。尽管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这两首诗的言词与‘思想’也 登峰造极",但显然"把谎说圆的艺术"——《伊里亚特》"情节的戏剧性"和"整一性",荷马结构叙事 的长才,是西方第一部文学理论著述的作者更为关注的(详见亚里士多德《诗学》)。十五世纪意 大利学者卡斯忒尔维特洛著名的《注疏》便是一例:"这就是荷马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他只 借助阿基琉斯的一个行动、还不是什么重要的行动、即愤怒,就能构成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情节。" 支撑了整部《伊里亚特》的"阿基琉斯的愤怒",被读为荷马藉以"显示"其"工力"和"匠心"的单纯的形式 因素.而黑格尔在强调"愤怒"打造个性化英雄的同时,再次确认,人物的这一个性表现构成了全部 情节的"出发点"。(参阅《美学》卷一302;还可参阅1999年商务版《欧洲文学史》、2000年高教版 《外国文学史》等国内权威教材)。 然而,著名史诗学者,哈佛大学教授阿尔伯特·洛德针对亚里士多德以降荷马史诗的研究方 式,提出"文学性"的"智性想象"说,并指出:"从古到今,我们一直误入歧途","一直用我们自己 的观念来阅读荷马" (参阅阿尔伯特·洛德《故事的歌手》)。 被荷马卓绝的诗艺裹挟,人们沉醉其间,几忘记了"诗言志"、"文载道"。 荷马的愤怒之歌所载何道?换言之,在技艺与匠心,在结构、情节、人物刻画之外,荷马还有 什么理由对阿基琉斯的愤怒作那样惊心动魄的表现? 前述,已经有论者提出,阿基琉斯的愤怒大得与起因不成比例(大卫·邓比《伟大的书 》 12)。看来,荷马选择的支点如何能支撑起一部宏篇巨制,支撑起一座历史与文化的"大山", 是一个问题。 介绍并引导学生品评、讨论有关"愤怒"的几种解读。 恩格斯说过:全部《伊》就是以将帅二人争夺一个女俘的纠纷为中心的。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这句话?有评论概括两部史诗:这里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拐走了另 一个男人的妻子,然后,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再是许多男人争夺一个女人。我们认为这里的概 括与恩格斯的说法完全不相干。愤怒缘自女人? 阿基琉斯的愤怒是壮士一怒为红颜? 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男权父系社会,便罕有壮士为了红颜走火入魔。(附识:"鼻子长一分世 界历史将为之改观",不过笑谈戏说,或传奇虚构。有"尼罗河女巫"之称的克利奥帕特拉(据06年出 土的古罗马钱币上的肖像,正反面分别是安东尼与克利奥,女王看上去并不美。),其实并没有那 么大的能量。一代枭雄恺撒很快脱身而去,没耽误任何事——埃及成为了罗马附属地。后来的安东 尼也更多是出于野心,与屋大维争胜,借力女王,而非惑于情色,为女王效力。)把阿基琉斯的开 篇一怒说成是为红颜,进而把这部恢宏浩大的历史活剧读成一出言情剧。我们只能说这样的解读 太"后现代"了。在对"儿女情长"的刻意抻拉中,致使全诗"英雄气短",面目全非。事实上,在冲突

发生之后,阿基琉斯即正告阿伽门农:“我的双手将不会为那位姑娘而战”(卷1)。后来“将帅和“之 际,他更说出:恨不得当初她就死去(卷19)。 英雄美人说之外,是英雄一江山说。只是,彼时出征的希腊英雄少有对”江山“的大抱负,他们 甚至没有“江山“ 一我们的家国天下的概念。(详见后) 从个性解“愤怒“是现代人一个主要读法。论者们说,史诗中有超人,没有完人,英雄们各有偏 激之处与性格弱点,阿基琉斯尤为突出。他暴躁易怒、执拗任性如同孩子一般(一怒之下,他竞哭 告母亲塞提斯 宙斯的前情人,去求大神为特洛伊人助阵,帮他出气复仇,导致希腊军无数人头 落地,简直是丧心病狂)。希腊军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仍然“盛怒未息”,负气不出,任谁也说 他不动。恼火的海神诅咒他:死去吧(14364)。童年人类英雄说,是对这类性格行为的主要解 释,阿基疏斯被视为童年英雄的典型代表,愤怒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有提出,《伊里亚特》讲 述的是一个傲慢的年轻人的成长过程。起初,他极端地虚荣自大,简直象一个自恋虫,后来,弃 绝了残忍,重新回到社群之中。他作为一个功德圆满的英雄寿终正寝。”但这是主日课的东 西。”(参阅大卫·邓比《伟大的书》30)史诗成了一部道德教科书,成了18 19世纪欧洲成长 小说"的始作俑者。 ”个性说“方面最见力度的数黑格尔:他们都是些个人,根据自己性格的独立自足性,服从自 己的专断意志,承担和完成自己的一切事物,如果他们实现了正义和道德,那也显得只是他们个人 的意向。这种有实体性的东西与个人的欲望、冲动和意志的直接的统 一就是希腊道德的特点,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自己就是法律,无须受制于另外一种独立的法律、裁判和法庭。希腊的英雄们 都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测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 都是他们制定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而完成的。荷马所写的英雄也与此类似。 他们固然有 个部落首领,但是他们与首领的关系并不是已由法律规定的,他们并无必要一定要服 从这种关系。他们是出于自愿地跟随阿加门农,而阿伽门农也不是现代意义的独裁君主,所以每一 个跟随他的英雄都有发言权,阿喀疏斯生气了,就拆伙独立起来。一般地说,每个英雄来还是去, 战斗还是休止,都随他自己高兴(黑格尔《美学》卷一237-8商务79)。布里塞斯被人夺去,他为 她痛哭,他的荣誉受到损害,他就和阿加门农争吵,这就成为《伊里亚特》中以后一切事变的出发 点(同上302-3)。 误读说见上(阿尔伯特·洛德)。此说言之有据。尤其是在多元解读盛行的今天,种种“以己 度人”、”我注六经”的主观投射式读法格外活跃,这原无须担心,经典本是常读常新,但如果读出 了史诗一宏大叙事的崩溃与坍塌,这种”文学性”的”自主开发”,就难免令人生疑了。 前述,愤怒的合理性已然成为一个问题,这意味着,愤怒不能仅仅是一个人为的技术因 素。 如果我们承认,它成功地支撑了《伊利亚特》的结构、情节与人物塑浩,我们也必须为这个愤 怒本身寻找一个足够的支撑,找出它与一种更深广的诗思间的联系。以海德格尔的艺术功能说, 只有当情怒”能铭实现”夫就” 一为我们重新敞开那一时代人的存在真实,让我们藉以触摸那 一时代的文化清神脉动,我们才可以说,这一支点果然能多支撑起史诗,这座历史与文化的大山。 同时,只有掘开人物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地层,作为史诗的主人公,阿基琉斯形象也才能真正 丰满和真切起来。他将不再只是个无知执拗的孩子,或者更糟,一个乖戾怪诞冷酷嗜血的恶魔 一如果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这样的形象,无论是这两者中的哪一个,史诗亦将坍塌,就如同 《哈姆雷特》的主人公不能是个疯子,否则上演的就是闹剧。 历史文化学巨著《新科学》作者维柯说,“我们把荷马看作一个民族的创始人”,“希腊政治和文 化的缔造者”(参阅《新科学》第三卷,788、839、847节),为我们转换视角,尝试下面的阅读提

发生之后,阿基琉斯即正告阿伽门农:"我的双手将不会为那位姑娘而战"(卷1)。后来"将帅和"之 际,他更说出:恨不得当初她就死去(卷19)。 英雄美人说之外,是英雄——江山说。只是,彼时出征的希腊英雄少有对"江山"的大抱负,他们 甚至没有"江山"——我们的家国天下的概念。(详见后) 从个性解"愤怒"是现代人一个主要读法。论者们说,史诗中有超人,没有完人,英雄们各有偏 激之处与性格弱点,阿基琉斯尤为突出。他暴躁易怒、执拗任性如同孩子一般(一怒之下,他竟哭 告母亲塞提斯——宙斯的前情人,去求大神为特洛伊人助阵,帮他出气复仇,导致希腊军无数人头 落地,简直是丧心病狂)。希腊军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仍然"盛怒未息",负气不出,任谁也说 他不动。恼火的海神诅咒他:死去吧(14 364)。童年人类英雄说,是对这类性格行为的主要解 释,阿基琉斯被视为童年英雄的典型代表,愤怒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有提出,《伊里亚特》讲 述的是一个傲慢的年轻人的成长过程。起初,他极端地虚荣自大,简直象一个自恋虫,后来,弃 绝了残忍,重新回到社群之中。他作为一个功德圆满的英雄寿终正寝。"但这是主日课的东 西。"(参阅大卫·邓比《伟大的书》30)史诗成了一部道德教科书,成了18——19世纪欧洲"成长 小说"的始作俑者。 "个性说"方面最见力度的数黑格尔:他们都是些个人,根据自己性格的独立自足性,服从自 己的专断意志,承担和完成自己的一切事物,如果他们实现了正义和道德,那也显得只是他们个人 的意向。这种有实体性的东西与个人的欲望、冲动和意志的直接的统一就是希腊道德的特点,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自己就是法律,无须受制于另外一种独立的法律、裁判和法庭。希腊的英雄们 都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则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 都是他们制定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而完成的。.荷马所写的英雄也与此类似。 他们固然有一个部落首领,但是他们与首领的关系并不是已由法律规定的,他们并无必要一定要服 从这种关系。他们是出于自愿地跟随阿伽门农,而阿伽门农也不是现代意义的独裁君主,所以每一 个跟随他的英雄都有发言权,阿喀琉斯生气了,就拆伙独立起来。一般地说,每个英雄来还是去, 战斗还是休止,都随他自己高兴(黑格尔《美学》卷一237-8 商务79)。布里塞斯被人夺去,他为 她痛哭,他的荣誉受到损害,他就和阿伽门农争吵,这就成为《伊里亚特》中以后一切事变的出发 点"(同上302—3)。 误读说 见上(阿尔伯特·洛德)。此说言之有据。尤其是在多元解读盛行的今天,种种"以己 度人"、"我注六经"的主观投射式读法格外活跃,这原无须担心,经典本是常读常新,但如果读出 了史诗—宏大叙事的崩溃与坍塌,这种"文学性"的"自主开发",就难免令人生疑了。 前述,愤怒的合理性已然成为一个问题,这意味着,愤怒不能仅仅是一个人为的技术因 素。 如果我们承认,它成功地支撑了《伊利亚特》的结构、情节与人物塑造,我们也必须为这个愤 怒本身寻找一个足够的支撑,找出它与一种更深广的诗思间的联系。以海德格尔的艺术功能说, 只有当"愤怒"能够实现"去蔽"——为我们重新敞开那一时代人的存在真实,让我们藉以触摸那 一时代的文化精神脉动,我们才可以说,这一支点果然能够支撑起史诗,这座历史与文化的大山。 同时,只有掘开人物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地层,作为史诗的主人公,阿基琉斯形象也才能真正 丰满和真切起来。他将不再只是个无知执拗的孩子,或者更糟,一个乖戾怪诞冷酷嗜血的恶魔 ——如果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这样的形象,无论是这两者中的哪一个,史诗亦将坍塌,就如同 《哈姆雷特》的主人公不能是个疯子,否则上演的就是闹剧。 历史文化学巨著《新科学》作者维柯说,"我们把荷马看作一个民族的创始人","希腊政治和文 化的缔造者"(参阅《新科学》第三卷,788、839、847节),为我们转换视角,尝试下面的阅读提

供信心。 课题的切入:失败的"维权行动: 重温《伊里亚特》开篇,我们发现,愤怒另有其人 神秘的箭雨横扫,瘟疫在军中蔓延;阿基琉斯召集全军大会,追查根源。 会上,统帅阿伽门农“率先动了雷霆” 值得注意的一点,战争史诗的叙事是从会场开始的:会场是战场之外《伊利亚特》最重要的 叙事情境。诗人唱道:战场与会场是”人们在那里争得荣誉“的地方(卷一等490)。统帅的“宙霍”正 是为“荣誉“而起 一阿基琉斯的越权”犯上“激怒了阿伽门农。 作为联军统帅的一个部将,阿基琉斯“”号令全军”,主持大会,是在公然行统帅职;在要求卜者 说出真相,承诺保护他的安全,更径直挑战阿伽门农的统帅权威:"只要我还活着.就没有人敢 对你撒野.哪怕是阿伽门农,此人现时正自诩为阿开亚人中最好的雄杰!”(1·88一91)接着又 指令统帅:交出女俘,以平息阿波罗的愤怒。正是这一连串的"“发号施令"引爆了统帅:"我要亲往你 的营棚,带走美貌的布里塞伊丝,你的战礼。这样,你就会知道,和你相比,我的权势该有多么莽 烈!此外,倘若另有犯上之人,畏此先例,谅他也就不敢和我抗争,平享我的威严”(1184一7)。 事后,阿伽门农检讨自己不该“率先动了雷霆”,称占取阿基琉斯的女俘,是一时性起,利令智昏 (2·376-8)。诚然,阿伽门农不舍女色,也不甘财物有失,但在最终决计要从这一个部将那里带 走女俘的时候,他的话表明,财色之外,统帅的雷霆另有出处。面对居间调停的老将奈斯托耳,阿 伽门农再揭露道:“此人想要凌驾于众人之上,试图统治一切,王霸全军,对所有的人发号施令”。是 可忍,孰不可忍,身为联军统帅,他阿伽门农"咽不下这口气!"(1287一9)占取女俘,是阿咖门农 的敲山镇虎一震慑越权"犯上"的属下,重振遭到轻慢的统帅权威,巩固受到威胁的统帅大权;同 时,警示他人,以儆效尤。 严肃军纪,加强一元化领导,这一场牵动全局的将帅之争,率先发怒的阿伽门农看来怒得有 理。德高望重的老将奈斯托耳当时就提醒阿基琉斯:“不应企望和一位国王分庭抗礼”,“你的对手统 治着更多的民众,权势更猛”(1·277、281)。以头脑清明,擅于谋划著称的俄底修斯规训部下 时.也强调:“干者众多可不是件好事。文里只应有一个统台者",那就是神授干权的阿仇加门农 (2204). 然而,事情的发展竞然是,怒得有理的阿伽门农吃不了兜着走。 阿基琉斯不由分说一怒冲天,在听到阿伽门农说出要带走他的女俘,差点拔剑杀了他,雅典娜暗 中将他按捺下去之后,当众“给他一顿臭骂”“狗头”“昏王”.之后,宜布:“告诉别人去做这做那 吧,不要再对我发号施令!阿基琉斯再也不想听从你的指挥”(1·293一6)。就此罢战而去。 一山不容二虎。按说,阿基琉斯一怒退出正合阿伽门农的心意,他就此去除了“最痛恨的一 个“。然而,统帅的权威却并没有如其所愿得到加强。战事进展不利,阿伽门农受到众首领或明或 暗,越来越严厉的责难,他不得不一再当众检讨“我是疯了.”(9·116一)。实际上,冲突发 生的第二天他便懊恼不已:这是一场"有害无益的辱骂的争斗”(2376),面对众首领沉痛检讨自 己:不该率先动了雷霆”(2378)。卷九的会议上,再次当众检讨之后,他接受奈斯托耳的建议 精选军中德高望重,能言善辩的首领,携带"难以估价的偿礼”,代他登门道歉,劝说阿基琉斯归队, 结果是遭到阿基琉斯再次羞辱,众首领无功而返。直到卷十九,借助对外矛盾的激化,暌违已久的 将帅才终得以缓解。此时众人"心花怒放",阿伽门农还在检讨:".粗蛮的痴狂抓住我的心灵,在 那天的集会上,使我,用我的权威,夺走了阿基琉斯的战礼”(88一9)。俄底修斯还在教训:"从今 后,阿特柔斯之子,你要更公正地对待别人”(181)阿伽门农则谦和地,甚至有些低心下气地回 应:"听了你的劝告,我心里高兴。对所有这些事情,你都说得中肯在理”(186一6)

供信心。 课题的切入:失败的"维权行动" 重温《伊里亚特》开篇,我们发现,愤怒另有其人。 神秘的箭雨横扫,瘟疫在军中蔓延;阿基琉斯召集全军大会,追查根源。 会上,统帅阿伽门农"率先动了雷霆"。 值得注意的一点,战争史诗的叙事是从会场开始的;会场是战场之外《伊利亚特》最重要的 叙事情境。诗人唱道:战场与会场是"人们在那里争得荣誉"的地方(卷一等490)。统帅的"雷霆"正 是为"荣誉"而起——阿基琉斯的越权"犯上"激怒了阿伽门农。 作为联军统帅的一个部将,阿基琉斯"号令全军",主持大会,是在公然行统帅职;在要求卜者 说出真相,承诺保护他的安全,更径直挑战阿伽门农的统帅权威:"只要我还活着.就没有人敢 对你撒野.哪怕是阿伽门农,此人现时正自诩为阿开亚人中最好的雄杰!"(1·88—91)接着又 指令统帅:交出女俘,以平息阿波罗的愤怒。正是这一连串的"发号施令"引爆了统帅:"我要亲往你 的营棚,带走美貌的布里塞伊丝,你的战礼。这样,你就会知道,和你相比,我的权势该有多么莽 烈!此外,倘若另有犯上之人,畏此先例,谅他也就不敢和我抗争,平享我的威严"(1·184—7)。 事后,阿伽门农检讨自己不该"率先动了雷霆",称占取阿基琉斯的女俘,是一时性起,利令智昏 (2·376-8)。诚然,阿伽门农不舍女色,也不甘财物有失,但在最终决计要从这一个部将那里带 走女俘的时候,他的话表明,财色之外,统帅的雷霆另有出处。面对居间调停的老将奈斯托耳,阿 伽门农再揭露道:"此人想要凌驾于众人之上,试图统治一切,王霸全军,对所有的人发号施令"。是 可忍,孰不可忍,身为联军统帅,他阿伽门农"咽不下这口气!"(1·287—9)占取女俘,是阿伽门农 的敲山镇虎——震慑越权"犯上"的属下,重振遭到轻慢的统帅权威,巩固受到威胁的统帅大权;同 时,警示他人,以儆效尤。 严肃军纪,加强一元化领导,这一场牵动全局的将帅之争,率先发怒的阿伽门农看来怒得有 理。德高望重的老将奈斯托耳当时就提醒阿基琉斯:"不应企望和一位国王分庭抗礼","你的对手统 治着更多的民众,权势更猛"(1·277、281)。以头脑清明,擅于谋划著称的俄底修斯规训部下 时,也强调:"王者众多可不是件好事。这里只应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神授王权的阿伽门农 (2·204)。 然而,事情的发展竟然是,怒得有理的阿伽门农吃不了兜着走。 阿基琉斯不由分说一怒冲天,在听到阿伽门农说出要带走他的女俘,差点拔剑杀了他,雅典娜暗 中将他按捺下去之后,当众"给他一顿臭骂""狗头""昏王".之后,宣布:"告诉别人去做这做那 吧,不要再对我发号施令!阿基琉斯再也不想听从你的指挥"(1·293—6)。就此罢战而去。 一山不容二虎。按说,阿基琉斯一怒退出正合阿伽门农的心意,他就此去除了"最痛恨的一 个"。然而,统帅的权威却并没有如其所愿得到加强。战事进展不利,阿伽门农受到众首领或明或 暗,越来越严厉的责难,他不得不一再当众检讨"我是疯了."(9·116——)。实际上,冲突发 生的第二天他便懊恼不已:这是一场"有害无益的辱骂的争斗"(2·376),面对众首领沉痛检讨自 己:不该"率先动了雷霆"(2·378)。卷九的会议上,再次当众检讨之后,他接受奈斯托耳的建议, 精选军中德高望重,能言善辩的首领,携带"难以估价的偿礼",代他登门道歉,劝说阿基琉斯归队, 结果是遭到阿基琉斯再次羞辱,众首领无功而返。直到卷十九,借助对外矛盾的激化,暌违已久的 将帅才终得以缓解。此时众人"心花怒放",阿伽门农还在检讨:".粗蛮的痴狂抓住我的心灵,在 那天的集会上,使我,用我的权威,夺走了阿基琉斯的战礼"(88—9)。俄底修斯还在教训:"从今 后,阿特柔斯之子,你要更公正地对待别人"(181)阿伽门农则谦和地,甚至有些低心下气地回 应:"听了你的劝告,我心里高兴。对所有这些事情,你都说得中肯在理"(186—6)

至干以目无统帅引发冲突,讲而又置全休希腊军生死成败干不顷,周许一己之怒的阿基疏斯,虽 也有如大埃阿斯指责其“把高傲的心志推向狂暴”,“好一个冷酷无情的莽汉!”但接者就补充情辞热 烈的表白:“阿开亚人中,我们比谁都更急切地希望,希望能做你最亲近和最喜爱的朋友”(9·641 —2)。 而阿基琉斯复出之后,几乎完全没阿伽门农什么事了,无论是宣战还是停战,停战几天,都是 按照阿基琉斯发令行事(卷19一卷24)。 人心向背,阿伽门农的”维权行动“不仅未能有效打压越权“犯上“的阿基琉斯,在激怒这位战勇的 同时,还为自己招来了众人不满,最终以放弃权力告终。 阿基琉斯何以怒得有理?此问现在可以转换为: 阿伽加门农究流错在哪里? 题解一:强力崇拜 一种古老而深厚的集体信仰 让我们暂时搁下”人话”,说说神话。如我们所知,史前巨著荷马史诗中,与”人话”交错并存的 是大量神话。 插入问题:20世纪学界,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一面说着“诸神己去”,一面是神话学在多 个学科中活跃。如何解释这一情况? 说说你对神话的理解。丛荷马的神话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 荷马史诗正是希腊神话最重要的两个读本之一(另一是赫西俄德《神谱》)。神话不只是赋予史 诗艺术上的瑰丽与神奇,让后人得以领略神话创造者的超凡想象力,也是解读”人话”需要借重的资 料。其实,本来意义上的神话并非是作为艺术的创造:当代美国学者盖雷纠正“神话是佯装的历 史,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件的虚构“的说法,指出“神话同时也是真实的历史,即人类在不完善的早期 阶段的思想和信仰的历史”(《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神话史》P553、555)神话是神话包创 造者们对世界、生活和人的理解方式,以最本真的方式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精神生 活特征和价值取向,因此,神话原本是“人话”。由此可以理解神话学今天的活跃:明白了在漂泊 失根的现代人这里,远古神话的备受重视,并非现代人童心复萌。 再有,"神话”(myth muthos)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含义原不同于我们今天。韦尔南《希腊思想的 起源》指出:"“神话”(muthos)一词是希腊人传给我们的,但对于使用这个词的古代希腊人来讲, 它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神话不同,指的是讲话'、“叙述",当然其中包括有关神和英雄的神圣叙 事,"它最初井不与逻各斯(1og0s今译希腊理性)对位”(页)。维柯经一番考辨后,得出类似看 法:"1ogic这个词来自logos,它最初本义即寓言stoy,即mythos,.即神话stoy。"(《新科学) 401)二分nythos和1oqos是在古典时代的希腊,原初后者融于前者。 丰富的神话资料显示,“神就是力”,”占有力者被当作神来崇拜”(前4世纪希腊作家米南德 语),是希腊人古老而深厚的信仰,是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宙斯与凡女子女众多,最为希腊人 追慕的是力量超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内外双修德才兼备,为希腊众多英雄传说所仅见:在在 壮举奇功,包括清扫奥吉亚斯牛圈,释放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他的失疯杀子等过失,都被说成是 赫拉妒恨加害的结果,更增加这段英雄叙事的悲剧感染力。《伊里亚特》卷19插叙大力士身世,清 楚交待,这一位原本才是希腊人的先祖(只因赫拉使计,推迟了其母的产期103一119)。至于宙斯 以他那一代中老么的身份和后人看来颇有问题的德行操守,其能够镇服众神,坐稳万神之王的位 子,荷马的唱述中,靠的就是无可匹敌的神力。每每要整肃纪律,强化他独一无二的权威时,百试 不爽的方法,就是重申他的神力:”‘来吧,神们,不妨试上一试,领教一下我的厉害。让我们从 天上放下一条金绳,由你们,所有的神和女神,抓住底端,然而,即便如此,你们就是拉断了手 也休想把宙斯,至高无上的王者,从天上拉到地面。但是,只要我决意提拉,我就可把你们,是

至于以目无统帅引发冲突,进而又置全体希腊军生死成败于不顾,固守一己之怒的阿基琉斯,虽 也有如大埃阿斯指责其"把高傲的心志推向狂暴","好一个冷酷无情的莽汉!"但接着就补充情辞热 烈的表白:"阿开亚人中,我们比谁都更急切地希望,希望能做你最亲近和最喜爱的朋友"(9·641 —2)。 而阿基琉斯复出之后,几乎完全没阿伽门农什么事了,无论是宣战还是停战,停战几天,都是 按照阿基琉斯发令行事(卷19—卷24)。 人心向背,阿伽门农的"维权行动"不仅未能有效打压越权"犯上"的阿基琉斯,在激怒这位战勇的 同时,还为自己招来了众人不满,最终以放弃权力告终。 阿基琉斯何以怒得有理?此问现在可以转换为: 阿伽门农究竟错在哪里? 题解一:强力崇拜——一种古老而深厚的集体信仰 让我们暂时搁下"人话",说说神话。如我们所知,史前巨著荷马史诗中,与"人话"交错并存的 是大量神话。 插入问题:20世纪学界,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一面说着"诸神已去",一面是神话学在多 个学科中活跃。如何解释这一情况? 说说你对神话的理解。从荷马的神话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 荷马史诗正是希腊神话最重要的两个读本之一(另一是赫西俄德《神谱》)。神话不只是赋予史 诗艺术上的瑰丽与神奇,让后人得以领略神话创造者的超凡想象力,也是解读"人话"需要借重的资 料。其实,本来意义上的神话并非是作为艺术的创造;当代美国学者盖雷纠正"神话是佯装的历 史,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件的虚构"的说法,指出"神话同时也是真实的历史,即人类在不完善的早期 阶段的思想和信仰的历史"(《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神话史》P553、555)神话是神话创 造者们对世界、生活和人的理解方式,以最本真的方式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精神生 活特征和价值取向,因此,神话原本是"人话"。由此可以理解神话学今天的活跃;明白了在漂泊 失根的现代人这里,远古神话的备受重视,并非现代人童心复萌。 再有,"神话"(myth muthos)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含义原不同于我们今天。韦尔南《希腊思想的 起源》指出:"‘神话’(muthos)一词是希腊人传给我们的,但对于使用这个词的古代希腊人来讲, 它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神话不同,指的是‘讲话’、‘叙述’",当然其中包括有关神和英雄的神圣叙 事,"它最初并不与逻各斯(logos今译希腊理性)对立"(页)。维柯经一番考辨后,得出类似看 法:"logic这个词来自logos,它最初本义即寓言story,即mythos,即神话story。"(《新科学》 401) 二分mythos 和logos是在古典时代的希腊,原初后者融于前者。 丰富的神话资料显示,"神就是力","占有力者被当作神来崇拜"(前4世纪希腊作家米南德 语),是希腊人古老而深厚的信仰,是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宙斯与凡女子女众多,最为希腊人 追慕的是力量超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内外双修德才兼备,为希腊众多英雄传说所仅见;在在 壮举奇功,包括清扫奥吉亚斯牛圈,释放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他的失疯杀子等过失,都被说成是 赫拉妒恨加害的结果,更增加这段英雄叙事的悲剧感染力。《伊里亚特》卷19插叙大力士身世,清 楚交待,这一位原本才是希腊人的先祖(只因赫拉使计,推迟了其母的产期103—119)。至于宙斯 以他那一代中老幺的身份和后人看来颇有问题的德行操守,其能够镇服众神,坐稳万神之王的位 子,荷马的唱述中,靠的就是无可匹敌的神力。每每要整肃纪律,强化他独一无二的权威时,百试 不爽的方法,就是重申他的神力:"‘来吧,神们,不妨试上一试,领教一下我的厉害。让我们从 天上放下一条金绳,由你们,所有的神和女神,抓住底端,然而,即便如此,你们就是拉断了手, 也休想把宙斯,至高无上的王者,从天上拉到地面。但是,只要我决意提拉,我就可把你们,是

的,把你们一股脑儿提溜上来,连同大地和海洋,然后,我就把金绳挂上俄林波斯的犄角,系紧绳 结,让你们在半空中游荡!是的,我就有这般强健,远胜过众神和凡人。 ·宙斯一番斥训,把众神镇 得目瞪口呆终于,灰眼晴的雅典娜开口打破了沉寂:克罗诺斯之子,我们的父亲,王中之王, 我们知道你的神力,岂敢和你比试?,” (8·18-32,另参阅1564-7,15104-9、158-67)。 插入问题:如何理解荷马对"木马计”的奇特的处理。 解题思路或正可从希腊人的强力崇拜入手。诗人对“木马计”这个极富戏刷性的关键的环节, 轻描淡写几近略而不叙。 《伊利亚特》结束在木马计之前:《奥德赛》有关于战事的大量回忆,涉 及“木马计”仅三处:卷十一,俄底修斯游地府,与昔日战友亡灵话当年,有3行一语带过(523 一);卷四,海伦夫妇向前来寻访父亲的特勒马科斯介绍情况时有所提及(271一89);另一处见卷 八,法伊阿基亚歌手的唱诵(500一520),拢共40行。而一段俄底修斯脚上童年外出打猎留下的伤 疤的插述,诗人就用了近80行(19391一470) ,至于唱颂战勇们”公公开开"的搏杀,诗人更是大张 旗鼓、巨细不遗。勇与智,力与谋,两下对照,完全不成比例。 回到阿基琉斯,与他的战场神武同样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前身世传说”。阿基琉斯的母 亲,海的女神塞提丝原是宙斯情人,因有预言,宙斯跟她生下的孩子,将会比宙斯更加强大,于是 让她下嫁凡人(“阿基琉斯之踵“) 一阿基琉斯原是差点儿以力量颠覆宙斯的神人。人们惊叹荷马 的战争叙事,惊天地,泣鬼神:待阿基琉斯重新披挂上阵,此前一场场血战肉搏,几乎可以看成是 他无与伦比的力之独舞的铺垫与烘托。 "Might is right”,强权即公理”,也可译“强力即公正”,中国的说法是"力大为王”。这个今人 眼里的强盗逻辑,在希腊武士那里是颠扑不破人人信奉的真理,阿基琉斯正是这样的王者。俄底修 斯游地府,向阿基琉斯灵魂致敬:“我们阿耳维吉人(即希腊人)敬你如同敬对神明”。(《奥德 赛》11·485)神力无匹令阿基琉斯如同神明,不可触犯,无可指责。 小结强力崇拜的集体意识深厚而强大,支撑了阿基琉斯,同时也就瓦解着阿伽门农维权、严肃军纪 之举的合理性。统帅后来检讨自己的“维权行动“是一时急怒攻心,是失去理智的“狂妄之举“。他 的“狂妄”首先在于,想要打压一位他根本无力制衡的对手,母辱希腊联军上下虔心、倚重的军 魂。尽管有老臣劝谏阿基琉斯:不应企望与阿伽门农“分庭抗礼”,但是,他阿伽门农不应当不明 白:作为人间第一神勇,阿基疏斯实际上拥有凌驾一切人,”王霸全军"的特权。截权”犯上"之 说在他是不成立的,至于”王权神授“的提醒,在人们对超人大力的倾心臣服下,也已经完全失 去了说服力。阿基琉斯的行为更应当看作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对阿基琉斯”率先动了雷 霆”,触犯这位“出凡的超人”,才是逾越了“神就是力 个不可逾越的“潜规则”。 古老的力之崇拜是我们问题的初步题解,是荷马”愤怒“之歌主题交响的一个声部。 诗人"话古"的同时,是否也有"道今”? 补入:荷马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前9一一前8世纪),去那一场对外战争近400年。彼时希腊正在 史家所称的“黑暗时代”,我称之为“社会转型期”(详见“城邦文明与戏剧“讲) 一从承袭转为再 造,从借鉴转向重建。希腊原初的王国制度称迈锡尼王国(阿伽门农即是迈锡尼王)制度,渊源于 东方(克里特、埃及)政治文化。在这一制度下“瓦纳卡(意为神王)用一种超人的权力统一协调王 国的各种因素”(韦尔南)。战争,一场场力的拼搏与较量,打造了一个个,一批批新的力量、财 富、权势强人,古老的神王“消失”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怎样在敌对的社会集团的冲突中、在不同 的特权和职能的对杭中形成社会秩席?怎样在各种难以调和的社会因素的基础上肆立公共生 活?”(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带着这些问题,希腊迈入一个新的自身文明的重建期。对这些 提问的回答将决定着希腊向何处去,决定着未来希腊社会的性质与走向。 荷马的诗唱应答着历史的提问

的,把你们一股脑儿提溜上来,连同大地和海洋,然后,我就把金绳挂上俄林波斯的犄角,系紧绳 结,让你们在半空中游荡!是的,我就有这般强健,远胜过众神和凡人。’宙斯一番斥训,把众神镇 得目瞪口呆.终于,灰眼睛的雅典娜开口打破了沉寂:‘克罗诺斯之子,我们的父亲,王中之王, 我们知道你的神力,岂敢和你比试?’"(8·18—32,另参阅1·564-7,15·104-9、158-67)。 插入问题:如何理解荷马对"木马计"的奇特的处理。 解题思路或正可从希腊人的强力崇拜入手。诗人对"木马计"这个极富戏剧性的关键的环节, 轻描淡写几近略而不叙。《伊利亚特》结束在木马计之前;《奥德赛》有关于战事的大量回忆,涉 及"木马计"仅三处:卷十一,俄底修斯游地府,与昔日战友亡灵话当年,有3行一语带过(523 —);卷四,海伦夫妇向前来寻访父亲的特勒马科斯介绍情况时有所提及(271—89);另一处见卷 八,法伊阿基亚歌手的唱诵(500—520),拢共40行。而一段俄底修斯脚上童年外出打猎留下的伤 疤的插述,诗人就用了近80行(19·391—470),至于唱颂战勇们"公公开开"的搏杀,诗人更是大张 旗鼓、巨细不遗。勇与智,力与谋,两下对照,完全不成比例。 回到阿基琉斯,与他的战场神武同样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前身世传说"。阿基琉斯的母 亲,海的女神塞提丝原是宙斯情人,因有预言,宙斯跟她生下的孩子,将会比宙斯更加强大,于是 让她下嫁凡人("阿基琉斯之踵")——阿基琉斯原是差点儿以力量颠覆宙斯的神人。人们惊叹荷马 的战争叙事,惊天地,泣鬼神;待阿基琉斯重新披挂上阵,此前一场场血战肉搏,几乎可以看成是 他无与伦比的力之独舞的铺垫与烘托。 "Might is right","强权即公理",也可译"强力即公正",中国的说法是"力大为王"。这个今人 眼里的强盗逻辑,在希腊武士那里是颠扑不破人人信奉的真理,阿基琉斯正是这样的王者。俄底修 斯游地府,向阿基琉斯灵魂致敬:"我们阿耳维吉人(即希腊人)敬你如同敬对神明"。(《奥德 赛》11·485)神力无匹令阿基琉斯如同神明,不可触犯,无可指责。 小结 强力崇拜的集体意识深厚而强大,支撑了阿基琉斯,同时也就瓦解着阿伽门农维权、严肃军纪 之举的合理性。统帅后来检讨自己的"维权行动"是一时急怒攻心,是失去理智的 "狂妄之举"。他 的"狂妄"首先在于,想要打压一位他根本无力制衡的对手,侮辱希腊联军上下虔心倚重的军 魂。尽管有老臣劝谏阿基琉斯:不应企望与阿伽门农"分庭抗礼",但是,他阿伽门农不应当不明 白:作为人间第一神勇,阿基琉斯实际上拥有凌驾一切人,"王霸全军"的特权。越权"犯上"之 说在他是不成立的,至于"王权神授"的提醒,在人们对超人大力的倾心臣服下,也已经完全失 去了说服力。阿基琉斯的行为更应当看作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对阿基琉斯"率先动了雷 霆",触犯这位"出凡的超人",才是逾越了"神就是力"——一个不可逾越的"潜规则"。 古老的力之崇拜是我们问题的初步题解,是荷马"愤怒"之歌主题交响的一个声部。 诗人"话古"的同时,是否也有"道今"? 补入:荷马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前9——前8世纪),去那一场对外战争近400年。彼时希腊正在 史家所称的"黑暗时代",我称之为"社会转型期"(详见"城邦文明与戏剧"讲)——从承袭转为再 造,从借鉴转向重建。希腊原初的王国制度称迈锡尼王国(阿伽门农即是迈锡尼王)制度,渊源于 东方(克里特、埃及)政治文化。在这一制度下"瓦纳卡(意为神王)用一种超人的权力统一协调王 国的各种因素"(韦尔南)。战争,一场场力的拼搏与较量,打造了一个个,一批批新的力量、财 富、权势强人,古老的神王"消失"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怎样在敌对的社会集团的冲突中、在不同 的特权和职能的对抗中形成社会秩序?怎样在各种难以调和的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生 活?"(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带着这些问题,希腊迈入一个新的自身文明的重建期。对这些 提问的回答将决定着希腊向何处去,决定着未来希腊社会的性质与走向。 荷马的诗唱应答着历史的提问

题解二:从强人强权到公权力 一热政理念的表达 阿伽门农形象再理解与史诗主题的再思考 维柯用“愚盒透顶“来指称阿伽门农的智力水平。阿基琉斯的愤怒以及他此前的“犯上"之举,都 与这位联军统帅的先天不足直接相关。陈寅格先生提倡读书中的"隙解之同情”,体会荷马对阿 伽门农的唱述,可谓”用心良苦” 这位头眼如宙斯,“鹤立全军“的统帅,却又是力量上不敌阿基琉斯,运筹谋划不如“精擅谋略“的 俄底修斯,其人格德行上的缺欠,在一开场就暴露出来:自私而贪婪,且依权仗势“骄横跋扈”,毫 无顾忌强占阿波罗的祭司的女儿,又“用严厉的命令粗暴地赶走老人(祭司)”,为一己私利与情欲 使希腊军惨遭太阳神的惩罚:“焚尸的烈火熊熊燃烧,经久不灭”。阿基琉斯怒斥:如此德行,怎能 让阿开亚战勇听从你的号令。阿伽门农成为“号令“者,王权神授的说辞外,诗人的叙事是,弟媳, 斯巴达王墨涅劳斯的妻子海伦被诱拐,同时损失的还有大量财物,身为兄长,他有责任帮助兄弟雪 耻,夺回人和物。于是他"招兵募马”(1·149,-60,9337-41),聚合了希腊各盟邦。从战争的发起 人到“号令全军“的联军统帅,顺理成章却是名至实不归;加之各部将间的势均力敌(参阅卷2),希 腊联军的权力配置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种张力巨大的危险情势。开篇,将帅双方愤激的话语显 示,两强间的矛盾蕴蓄已久,冲突势在必然。 一种新的政叔形态的表达,就止,预留了空间。 加何理解中诗的开管?仅仅是说书人的信木? 唱述对外战争 “伊利翁(即特洛伊城堡)的故事“,诗人以将帅冲突开篇,不仅起势突 兀,诗人跑题了一一史诗的主题被径直引向另一个方向。 起首段,诗人一唱三叹:这一场两强之争,“当事的双方”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 难”。再以阅历丰富的老将奈斯托耳的悲叹相呼应:”天啊,巨大的悲痛正降临到阿开亚大地!要 是听到你俩争斗的消息”(1·254一5) 一—两强之争,遭受重创的,绝不仅仅冲突双方,是全体希 腊军,是整个阿开亚人(即希腊人),在个体强权(权势强人和力量超人)下陷入悲剧性的灾难情 势。由此领起,下文一幕幕血雨腥风之中希腊方面的”溃不成军",便演成将刹帅冲突灾难性后果的反 复再现。战争领歌《伊利亚特》,同时也是战争悲歌。 在对个体强权一 专制独裁与力量威吓 统治表达了深切忧虑和根本质疑的同时,一种新的权 力格局,新的执政方式,伴随将帅冲突的情节发生,顺利登场。 随着阿基琉斯一怒退场,”力大为王“传统信仰下强力超人政治自然中止,或说就此被打断: 同时,权势强人阿伽门农在内 一联车上下的怨题,外 日益恶化的战局的压力下,开始了 他的改造历程 会场清晰地呈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卷二是冲突发生后的首次联军首脑会议,是统帅的一言 堂:阿伽门农谋划并决定着一切,众首领呼应配合,“谨遵不违”。到卷九的全军大会和随后的首脑 会议上,已然另一番情形。眼看胜利无望,阿伽门农指示:“算啦,按我说的做,让我们顺从屈服, 脊铅上路,逃返我们热爱的故乡”。众人沉默以对:狄饿思德斯发言:“我将率先对你的愚意开战”“, 指责他是没有“勇气“的“可怜的人”,明确表示拒绝服从他的命令,众人呼喊赞同。之后,奈斯托耳 发言,明确提出:“你不仅要说,而且也要听,要善于纳用别人的建议”。对此,阿伽门农回应:“老 人家,你对我的狂妄行为的评述, 一分不假”(115-)。之后,纳用建议,派人登门道歉赔偿。 曾经”高傲和狂怒”,谁也不放在眼里的权势强人,现在言行做派,竞都见出些真正的民主风范: 能够倾听,善于纳谏,还有主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希腊军统治集团内部,一种新的、具有高度 文明性质的权力形态,置换传统的强人强权,在史诗中呈现出来,我们称之为谋求合作共赢的集体 领导,一称公权力」

题解二:从强人强权到公权力——执政理念的表达 阿伽门农形象再理解与史诗主题的再思考 维柯用"愚蠢透顶"来指称阿伽门农的智力水平。阿基琉斯的愤怒以及他此前的"犯上"之举,都 与这位联军统帅的先天不足直接相关。陈寅恪先生提倡读书中的"瞭解之同情",体会荷马对阿 伽门农的唱述,可谓"用心良苦"。 这位头眼如宙斯,"鹤立全军"的统帅,却又是力量上不敌阿基琉斯,运筹谋划不如"精擅谋略"的 俄底修斯,其人格德行上的缺欠,在一开场就暴露出来:自私而贪婪,且依权仗势"骄横跋扈",毫 无顾忌强占阿波罗的祭司的女儿,又"用严厉的命令粗暴地赶走老人(祭司)",为一己私利与情欲 使希腊军惨遭太阳神的惩罚:"焚尸的烈火熊熊燃烧,经久不灭"。阿基琉斯怒斥:如此德行,怎能 让阿开亚战勇听从你的号令。阿伽门农成为"号令"者,王权神授的说辞外,诗人的叙事是,弟媳, 斯巴达王墨涅劳斯的妻子海伦被诱拐,同时损失的还有大量财物,身为兄长,他有责任帮助兄弟雪 耻,夺回人和物。于是他"招兵募马"(1·149,-60,9·337-41),聚合了希腊各盟邦。从战争的发起 人到"号令全军"的联军统帅,顺理成章却是名至实不归;加之各部将间的势均力敌(参阅卷2),希 腊联军的权力配置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种张力巨大的危险情势。开篇,将帅双方愤激的话语显 示,两强间的矛盾蕴蓄已久,冲突势在必然。 一种新的政权形态的表达,就此,预留了空间。 如何理解史诗的开篇?仅仅是说书人的惊堂木? 唱述对外战争——"伊利翁(即特洛伊城堡)的故事",诗人以将帅冲突开篇,不仅起势突 兀,诗人跑题了——史诗的主题被径直引向另一个方向。 起首段,诗人一唱三叹:这一场两强之争,"当事的双方""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 难"。再以阅历丰富的老将奈斯托耳的悲叹相呼应:"天啊,巨大的悲痛正降临到阿开亚大地!要 是听到你俩争斗的消息"(1·254—5)——两强之争,遭受重创的,绝不仅仅冲突双方,是全体希 腊军,是整个阿开亚人(即希腊人),在个体强权(权势强人和力量超人)下陷入悲剧性的灾难情 势。由此领起,下文一幕幕血雨腥风之中希腊方面的"溃不成军",便演成将帅冲突灾难性后果的反 复再现。战争颂歌《伊利亚特》,同时也是战争悲歌。 在对个体强权——专制独裁与力量威吓——统治表达了深切忧虑和根本质疑的同时,一种新的权 力格局,新的执政方式,伴随将帅冲突的情节发生,顺利登场。 随着阿基琉斯一怒退场,"力大为王"传统信仰下强力超人政治自然中止,或说就此被打断; 同时,权势强人阿伽门农在内——联军上下的怨懑,外——日益恶化的战局的压力下,开始了 他的改造历程。 会场清晰地呈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卷二是冲突发生后的首次联军首脑会议,是统帅的一言 堂:阿伽门农谋划并决定着一切,众首领呼应配合,"谨遵不违"。到卷九的全军大会和随后的首脑 会议上,已然另一番情形。眼看胜利无望,阿伽门农指示:"算啦,按我说的做,让我们顺从屈服, 登船上路,逃返我们热爱的故乡"。众人沉默以对;狄俄墨德斯发言:"我将率先对你的愚蠢开战", 指责他是没有"勇气"的"可怜的人",明确表示拒绝服从他的命令,众人呼喊赞同。之后,奈斯托耳 发言,明确提出:"你不仅要说,而且也要听,要善于纳用别人的建议"。对此,阿伽门农回应:"老 人家,你对我的狂妄行为的评述,一分不假"(115-)。之后,纳用建议,派人登门道歉赔偿。 曾经"高傲和狂怒",谁也不放在眼里的权势强人,现在言行做派,竟都见出些真正的民主风范: 能够倾听,善于纳谏,还有主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希腊军统治集团内部,一种新的、具有高度 文明性质的权力形态,置换传统的强人强权,在史诗中呈现出来,我们称之为谋求合作共赢的集体 领导,一称公权力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