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1)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第一节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既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理论的必要部分,也是勘探和开发的需 要。各国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油气藏分类的方案。有苏联石油地质学家H.O.布 罗德以储层形态为依据的分类;苏联石油地质学家M.Φ.米尔钦科提出的以圈闭成因为主、 以油气藏形态为辅的分类;美国石油地质学家A.I.莱复生根据圈闭成因提出的分类等等。 但从油气勘探实际需要出发,成因分类,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它 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科学地预测一个新地区可能出现的油气藏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任一圈闭的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封闭条件对圈闭形成和类型起着决定性 作用。其中以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的诸因素中起主 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的主要因素。圈闭的分类就是以起主导作用的封闭因素为基 础,结合储集层的特点而制定的。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四大类 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的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 圈闭分类系统表 大类构造圈闭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 闭复合圈 1、背斜圈闭 1、岩性圈闭1、构造鼻和阶地型水动力圈闭1、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2、断层圈闭 2、不整合圈闭2、单斜型水动力圈闭 2、水动力构造复合圈闭 类3、裂缝性背斜圈闭3、礁型圈闭3、纯水动力圈闭 3、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 4、刺穿圈闭 4、沥青封闭圈闭 4、构造-地层一水动力复合圈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既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理论的必要部分,也是勘探和开发的需 要。各国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油气藏分类的方案。有苏联石油地质学家 Н.О.布 罗德以储层形态为依据的分类;苏联石油地质学家 М.Ф.米尔钦科提出的以圈闭成因为主、 以油气藏形态为辅的分类;美国石油地质学家 A.I.莱复生根据圈闭成因提出的分类等等。 但从油气勘探实际需要出发,成因分类,能够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它 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科学地预测一个新地区可能出现的油气藏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任一圈闭的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封闭条件对圈闭形成和类型起着决定性 作用。其中以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的诸因素中起主 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的主要因素。圈闭的分类就是以起主导作用的封闭因素为基 础,结合储集层的特点而制定的。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四大类。 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的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5)盖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3)碳酸盐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3)碳酸盐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2)碎屑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1)储集层的物性参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4)稳定碳同位素.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复习思考题.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3)油田水.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1)地壳上油气分布规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2)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规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3)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2)天然气.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1)含油气盆地概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2)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1)石油.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4)含油气系统概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2)油气藏形成的条件.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1)油气的聚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石油及天然气运移(5.2)油气二次运移.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3)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分布.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2)圈闭的度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3)油气藏的度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4)构造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5)地层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6)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7)复合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2)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3)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4)天然气的成因类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5)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6)油源对比.doc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唐洪俊).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第六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油气体系中的气-液分离与溶解.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第二节 油藏岩石润湿性和油水微观分布.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三节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