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2)圈闭的度量

第二节圈闭的度量 圈闭的度量 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有效容积确定的。它表示能容纳油气的最大 体积,是评价圈闭的重要参数之一。一个圈闭的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 闭合高、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 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点位。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 2 气顶边界 袖边界 1含水边界 180 背斜圈闭中,度量最大有效容积的 有关参数示意图 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闭合点:从另一角度来描述溢出点的特征,意即闭合的最低点,低于该 点位置,圈闭就不存在了(不闭合),或超出圈闭的范围。 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闭合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区的 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 (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所交切构成的封闭区(面积)。在动水
第二节 圈闭的度量 一、圈闭的度量 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有效容积确定的。它表示能容纳油气的最大 体积,是评价圈闭的重要参数之一。一个圈闭的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 闭合高、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 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点位。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 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闭合点:从另一角度来描述溢出点的特征,意即闭合的最低点,低于该 点位置,圈闭就不存在了(不闭合),或超出圈闭的范围。 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闭合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区的 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 (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所交切构成的封闭区(面积)。在动水

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油气等势面与储集层顶面非渗透性盖层联合封闭的 闭合油气低势区, 有效孔隙度:根据实验室、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求得 储集层有效厚度:按照有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级的标准,扣除储集层中非 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
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的油气等势面与储集层顶面非渗透性盖层联合封闭的 闭合油气低势区。 有效孔隙度:根据实验室、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求得。 储集层有效厚度:按照有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分级的标准,扣除储集层中非 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1)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5)盖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3)碳酸盐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3)碳酸盐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2)碎屑岩储集层.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1)储集层的物性参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4)稳定碳同位素.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复习思考题.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3)油田水.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1)地壳上油气分布规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2)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规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3)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2)天然气.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1)含油气盆地概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7.2)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1.1)石油.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4)含油气系统概述.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2)油气藏形成的条件.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6.1)油气的聚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石油及天然气运移(5.2)油气二次运移.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3)油气藏的度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4)构造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5)地层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6)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3.7)复合圈闭和油气藏.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2)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3)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4)天然气的成因类型.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5)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doc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4.6)油源对比.doc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唐洪俊).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第六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油气体系中的气-液分离与溶解.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第二节 油藏岩石润湿性和油水微观分布.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三节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ppt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