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导论》 电磁辐射的描述

第二章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电磁辐射的描述 1.光的波动性 2.光的粒子性 二、电磁波谱 三、光谱仪器及其组成 1.光源 2.分光系统(棱镜和光栅、狭缝、光谱仪结构) 3.吸收池 4.光谱分析检测器
第二章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一、电磁辐射的描述 1. 光的波动性 2. 光的粒子性 二、电磁波谱 三、光谱仪器及其组成 1. 光源 2. 分光系统(棱镜和光栅、狭缝、光谱仪结构) 3. 吸收池 4. 光谱分析检测器

光学分析方法: 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 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 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光 谱方法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光学分析方法: 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 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历史上,此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 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光 谱方法已扩展到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电磁辐射的描述 1.光的波动性 电磁辐射为正弦波(波长、频率、速度、振幅)。与 其它波,如声波不同,电磁波不需传播介质,可在真空中 传输。 电场 y=Asin(ot+q)=Asin(2πvt+φ) 磁场 传播方向 单光色平面偏振光的传播
一. 电磁辐射的描述 1. 光的波动性 电磁辐射为正弦波(波长、频率、速度、振幅)。与 其它波,如声波不同,电磁波不需传播介质,可在真空中 传输。 磁场 传播方向 电场 单光色平面偏振光的传播 y = A sin(t + ) = A sin(2vt+ )

1)波的叠加( Superposition) 人 频率相同的正弦波叠加得相同频率的合 成正弦波 A∧ 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叠加得不同频率的非正弦波; 更多的正弦波叠加可形成方波
y t 1/1 1/1 1/() 频率相同的正弦波叠加得相同频率的合 成正弦波 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叠加得不同频率的非正弦波; 更多的正弦波叠加可形成方波 1)波的叠加(Superposition)

2)光波的衍射( Diffraction) 平行光束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衍射:当一束平行光通过窄的开口如狭缝时发生弯曲的现象
平行光束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2)光波的衍射(Diffraction) 衍射:当一束平行光通过窄的开口如狭缝时发生弯曲的现象

3)光的干涉( Coherent interference) 4)光的传输( Transmission) 5)光的反射( Reflection) 6)光的折射( Refraction) 7)光的偏振( Polarization) 8)光的散射( Scattering) 丁达尔散射( Tyndal 大分子(如胶体粒子和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光的波长相近时所产生 的散射现象,此时散射光极强(与入2成反比),可以肉眼观察到。 瑞利散射( Rayleigh):(弹性碰撞,方向改变,但不变) 当分子或分子集合体的尺寸远小于光的波长时所发生的散射现象 散射光强与光的波长的入4、散射粒子的大小和极化率成反比。 ?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拉曼散射( Raman):(非弹性碰撞,方向及波长均改变) 光照导致的分子内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极化过程。分子极化 率越大, Raman散射越强
3) 光的干涉(Coherent interference) 4) 光的传输(Transmission) 5) 光的反射(Reflection) 6) 光的折射(Refraction) 7)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8)光的散射(Scattering) 丁达尔散射(Tyndall): 大分子(如胶体粒子和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光的波长相近时所产生 的散射现象,此时散射光极强(与 2成反比),可以肉眼观察到。 瑞利散射(Rayleigh):(弹性碰撞,方向改变,但不变) 当分子或分子集合体的尺寸远小于光的波长时所发生的散射现象。 散射光强与光的波长的 4 、散射粒子的大小和极化率成反比。 ?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拉曼散射(Raman):(非弹性碰撞,方向及波长均改变) 光照导致的分子内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极化过程。分子极化 率越大,Raman散射越强

2.光的粒子性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 就会发生能量跃迁。此时,电磁辐射不仅具有波的特 征,而且具有粒子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光电效应现象 的发现。 1)光电效应( Photoelectric effect 现象:1887, Heinrich hetz(在光照时,两间隙间更 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解释:1905, Einstein理论,E=hv 证明:1916, Millikan(真空光电管)
2. 光的粒子性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吸收时, 就会发生能量跃迁。此时,电磁辐射不仅具有波的特 征,而且具有粒子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光电效应现象 的发现。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现象:1887,Heinrich Hetz(在光照时,两间隙间更 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解释:1905,Einstein理论,E=h 证明:1916,Millikan(真空光电管)

2)能态( Energy state) 量子理论( Max Planck,1900 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即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粒子之间发生 能量跃迁时的能量差△E可用hv表示。 两个重要推论: 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特定 的能量。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 发射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反之亦是成立的,即△E=E1E0=hv
2) 能态(Energy state) 量子理论(Max Planck,1900): 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即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粒子之间发生 能量跃迁时的能量差E 可用 h 表示。 两个重要推论: 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特定 的能量。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 发射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反之亦是成立的,即 E =E1 -E0 =h

3)电磁波的发射光谱图 电弧,火花,火 原子离子激发原子离子UVSR原子离子, AES焰,ICP 能量份子 分子 发射份分子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电子或者其它轰击原子离子,激发原子,离X原子离子 Xray基本粒子 能量分子 仔分子“「发射份子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AFS 电磁辐射或者光(—次光)原子离子激发原子,离 MIS,化学反应能量 份子 ,分子* XFS 基态 激发态 发射荧光(二次光) 产生的辐射通称为发射光谱,以辐 射能对辐射频率或波长作图可得到发射 原子、岛基态 光谱图 子、分子
电子或者其它 基本粒子 原子,离子, 分子 轰击 原子* , 离 子* ,分子* 原子,离子, 分子 激发 X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能量 发射 电弧,火花,火 焰, ICP 原子,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 ,分子* 原子,离子, 分子 激发 UV,VIS,IR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能量 发射 电磁辐射或者 化学反应 原子,离子, 分子 光(一次光) 原子* , 离 子* ,分子* 原子、离 子、分子 荧光(二次光) 激发 激发态 基态 基态 能量 发射 3)电磁波的发射—光谱图 AES X-ray AFS, MFS, XFS 产生的辐射通称为发射光谱,以辐 射能对辐射频率或波长作图可得到发射 光谱图:

Lines Band I 325 350 375 400 450 550 Wavelength, n Emission spectrum of a brine obtained with an oxyhydrogen flame H2-O2火焰中海水的发射光谱图
H2 -O2火焰中海水的发射光谱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均匀磁场与矩形导体回路面法.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8)多普勒效应.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7)波的干涉.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6)惠更斯原理.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51)电磁波.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3)波的能量.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2)波动方程.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机械波与电磁波(16-1)机械波的产生.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15-6)垂直振动合成.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15-3)受迫振动.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15-1)简谐振动.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14-2)麦克斯韦方程.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14-1)位移电流.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13-7)磁场能量.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13-5)自感与互感.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13-3)感生电动势.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13-1)电磁感应定律.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磁介质中的磁场(12-5)铁磁质.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磁介质中的磁场(12-3)磁场强度.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磁介质中的磁场(12-1)介质的磁化.ppt
- 《光学设计》参考书(PDF电子版,共十四章).pdf
- 《原子物理》:原子学说讲义.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一章 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二章 宏观电磁场的基本规律.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三章 静态电磁场.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四章 静态电磁场求解.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五章 时变电磁场.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 第六章 电磁波的辐射.ppt
- 中国科技大学:《电磁场理论》 第七章 电波传播理论基础.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第1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第2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ical shift.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第3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spin coupling and spin splitting.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第4节 谱图解析与结构确定 analysis of spectrograph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第5节 13C核磁共振波谱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ppt
- 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中心:《场协同理论与强化换热技术》讲义.ppt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共三十六讲).pdf
- 《光的干涉》 第一章 光的电磁理论.ppt
- 《光的干涉》 第二章 光的衍射.ppt
- 《机械振动的测试》讲义电子课件.ppt
-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讲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