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电量非电量L或M测量电感式传感器电路U或I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量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换量输出,实现非电量的测量。·主要特点:结构简单,无活动触点,工作可靠,寿命长。YV灵敏度和分辨率高。传感器输出功率大,有利于信号传输。重复性好,线性度好。Y灵敏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随着测量范围增大分辨率下降。传感器自身频响较低,不适用于快速动态测量。O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1.自感型(基于磁路几何参数):变气隙式、变面积式、螺管插铁式(差动式);2.互感型(基于磁路几何参数)差动变压器式:变气隙式、变面积式、螺管插铁式;3电涡流型:高频反射式、低频透射式。应用案例引导:差动变压器式滚珠直径分选装置mB心1一悬臂梁:X2一差动变压器TTAAx(t)v由悬臂染和差动变压器构成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时,将悬臂梁底座和差动变压器的骨架固定,而将衔铁的A端与被测振动体相接触,此时传感器作为加速度测量中的惯性元件,它的位移与被测加速度成正比。当被测体带动衔铁以x(t)振动时,加速度测量转变为位移的测量,使得传感器的输出按相同规律变化
第 4 章 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量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 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 换量输出,实现非电量的测量。 主要特点: 结构简单,无活动触点,工作可靠,寿命长。 灵敏度和分辨率高。传感器输出功率大,有利于信号传输。 重复性好,线性度好。 灵敏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随着测量范围增大分辨率下降。 传感器自身频响较低,不适用于快速动态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1.自感型(基于磁路几何参数):变气隙式、变面积式、螺管插铁式(差动式); 2.互感型(基于磁路几何参数)差动变压器式:变气隙式、变面积式、螺管插铁 式; 3.电涡流型:高频反射式、低频透射式。 应用案例引导:差动变压器式滚珠直径分选装置 由悬臂梁和差动变压器构成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时,将悬臂梁底座和差动变 压器的骨架固定,而将衔铁的 A 端与被测振动体相接触,此时传感器作为加速 度测量中的惯性元件,它的位移与被测加速度成正比。当被测体带动衔铁以 x(t) 振动时,加速度测量转变为位移的测量,使得传感器的输出按相同规律变化

4.1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1.工作原理1根据电感的定义?NdL=11由磁路欧姆定理dININΦ=RMR,+R,28其中R=R,-ApAMALNμAL.R,>>Re则: Lo << He28如果把衔铁的工作位移,限制在初始气隙左右较小的范围内。48 = (0.1~0.2) 8S曲线可近似看作一条直线。2.传感器特性NμoANμo AL.2828,衔铁向下移动,气隙增大↑时,电感的绝对变化量和相对变化量N?μA1NμoA. - d1AL= L-L.2288.S.dA8AsAS1AAL_, -8+ASL.88.8.8+A88.41+0.ASASAs+07.8.同理,衔铁向上移动,气隙△LA()()-{L因此,非线性误差
4.1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1.工作原理 根据电感的定义 N L I I 由磁路欧姆定理 M F IN IN = R R +R 其中 F F F l R A , 2 0 R A 0 F R >> RF 则 2 2 N 0A L 如果把衔铁的工作位移,限制在初始气隙左右较 小的范围内。 (0.1~0.2) 0 曲线可近似看作一条直线。 2.传感器特性 2 0 2 N A L 0 0 , 2 0 1 2 N A L 1 衔铁向下移动,气隙增大↑时,电感的绝对变化量和相对变化量 2 2 2 2 N A L L L ( N ) A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L L 2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2 3 0 0 0 同理,衔铁向上移动,气隙↓ 2 3 L L 0 0 0 0 因此,非线性误差

△L△L上移:4下移:LoL.△L10Lo8传感器的灵敏度AL_ LoS=18-8提高S方法:减少初始间隙80;增加线圈匝数N和截面积A。结论: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位移量。4.2差动式电感传感器1.结构和原理I1=I2,81=8218=-42螺线管式差动电感传感器与特性:详细讲解2.特性差动传感器接测量电桥后,电桥输出与差动电感L1和L2的总变化量L,+ L, =(L,+△ L) +(Lo+△ L, ASAOAo22-2,S.0可见,由于消除了偶次项,大大降低了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提高一倍
L L L L 3 3 0 0 0 0 2 2 0 0 上移: ,下移: 2 ( ) l L L 0 0 0 传感器的灵敏度 L L S 0 0 提高 S 方法: 减少初始间隙δ0; 增加线圈匝数 N 和截面积 A。 结论: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位移量。 4.2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 1.结构和原理 I I 1 2 , 1 2 1 2 螺线管式差动电感传感器与特性:详细讲解 2.特性 差动传感器接测量电桥后,电桥输出与差动电感 L1 和 L2的总变化量 1 2 0 1 0 2 L L = ( L + L ) ( L L ) 2 3 2 3 1 1 1 2 2 2 0 0 0 0 0 0 0 0 1 3 1 1 0 0 0 2 L L L 可见,由于消除了偶次项,大大降低了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提高一倍

(b)变截而式(a)变隙式(c)螺线管式(a)单边式(b)差动式1-线圈2-铁芯3-衔铁4-测杆5-导轨6-工件7-转轴3.测量电路(一)交流电桥1)单臂电桥△ZU. =1Z.Z, = R+ jo LAZ,=[R+jO(L+△L)-(R+jOL)=jO△Llu.jOAL.=-10.4Z-lAL4~s Z4 R+joLL特点:缺乏相角平衡,单臂电桥无法平衡!2.半桥(差动电感传感器)△L, = -△L23-U-sU.Z,+ Z,2Us Z,- Z,Us(R+ joL,)-(R+ joL)2 (R+ joL)+(R+ joL,)2 Z,+Z
1-线圈 2-铁芯 3-衔铁 4-测杆 5-导轨 6-工件 7-转轴 3.测量电路 (一)交流电桥 1) 单臂电桥 1 0 1 1 4 S Z U = U Z Z1 = R+ 1 j L 1 1 1 1 1 Z R+ j( L + L ) ( R+ j L )= j L 1 1 1 0 1 1 1 1 1 4 4 4 S S S Z j L L U U U U Z R+ j L L 1 特点:缺乏相角平衡,单臂电桥无法平衡! 2. 半桥(差动电感传感器) L1 L2 2 0 1 2 2 S S Z U U = U Z +Z 2 1 2 1 2 1 1 2 1 2 0 0 ( ) ( ) ( ) 2 2 ( )+( ) 2 2( ) 2 US Z Z US R+ S S j L R+ j L U j L L U L = = Z +Z R+ j L R+ j L R+ j L L

特点:用交流表测量电压有效值,可判断移动大小,但无法判断移动方向。AU(二)变压器式交流电桥UsU,ZUsALZ,~z222Z,+ Z2Lo特点:具有电气隔离!可判断其移动大小,但无法判断其移动方向(三)带相敏整流的交流电桥设衔铁向上移动,详细讲解电路运行过程。D
特点:用交流表测量电压有效值,可判断移动大小,但无法判断移动方向。 (二)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2 0 1 2 0 2 2 2 S S S S Z U U Z U L U = U - - Z + Z Z L 特点:具有电气隔离!可判断其移动大小,但无法判 断其移动方向 (三)带相敏整流的交流电桥 设衔铁向上移动,详细讲解电路运行过程

1.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互感式)1.结构与工作原理绕组外露式铁芯非磁性杆u2e21uie22区区Xe22区Xe21uie22U, = E21- E22M,e21u22.等效电路当次级开路时,初级线圈的交流电流为:uiU.e22iti=Mr+joLE,=-joM,i E22=-joM,iU.U, = E21- E2 =- jo(M,- M,)r+joL.. U, =0(M-M,)Ulr?+(oL,)特点:输出电压U2的大小与互感的差值成正比不同情况的分析::.U,=01)活动衔铁置于中间位置时,M,=M,=M
1. 3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互感式) 1.结构与工作原理 U2 = E21 E22 - 2.等效电路 当次级开路时,初级线圈的交流电流为: 1 1 1 + 1 U I = r j L E21 = 1 1 22 2 1 j M I E = j M I 1 2 21 22 1 2 1 = ( ) U U = E E j M M r+ j L 2 2 2 1 1 1 2 1 ( ) +( ) U U L M = M r 特点:输出电压 U2的大小与互感的差值成正比. 不同情况的分析: 1)活动衔铁置于中间位置时, M1 = M 2 = M U2 =0 ;

2)活动衔铁置于向上移动时,M=M+△MM,=M-AM20AMU:U,A U2e22Vr? +(α L,)1)活动衔铁置于向下移动时,M,=M-△MM,=M+AM实际特性曲线理论特性曲线20AMUx..U, =ULSr+(oL)0特点:有零点残余电压。交流电压U2仅能反映移动距离,不能判断方向。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①二次线圈电气参数和几何尺寸的结构不对称;②铁芯材料的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使得输出电压由高次谐波;③励磁电压的谐波影响。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①尽量保证传感器尺寸、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②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如差动整流或相敏检波电路;③用补偿电路减小残余电压。如二次侧串并联电阻电容。3.测量电路1)差动整流电路2BUab = 0.9U21 Ude = 0.9U22 U。=Uab -UdeUo4x0
2)活动衔铁置于向上移动时, M1 = M M M 2 = M M 1 2 2 2 1 1 2 Δ +( ) M U U = r L 1)活动衔铁置于向下移动时, M1 = M M M2 = M M 1 2 2 2 1 1 2 Δ +( ) MU U = r L 特点:有零点残余电压。交流电压 U2 仅能反映 移动距离,不能判断方向。 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 1 二次线圈电气参数和几何尺寸的结构不对称; 2 铁芯材料的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使得输出电压由高次谐波; 3 励磁电压的谐波影响。 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 1 尽量保证传感器尺寸、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 2 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如差动整流或相敏检波电路; 3 用补偿电路减小残余电压。如二次侧串并联电阻电容。 3.测量电路 1) 差动整流电路 ab 21 U = 0.9U dc 22 U = 0.9U 0 ab dc U =U -U

高阻抗负载的电压输出型161低阻抗负载的电流输出型2)带相敏检波的测量电路38T讲解交流电桥电路与传感器之间的接法特点:解决判断大小和相位的同时,简化电路,提升零点分辨能力。工作原理(正半周)讲述当衔铁向上移动时,电路工作原理。+OXuW向上移动工作原理(正半周)讲述当衔铁向下移动时,电路工作原理
2) 带相敏检波的测量电路 讲解交流电桥电路与传感器之间的接法。 特点:解决判断大小和相位的同时,简化电路,提升零点分辨能力。 工作原理(正半周) 讲述当衔铁向上移动时,电路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正半周) 讲述当衔铁向下移动时,电路工作原理

上移T3)环形相敏检波电路环形相敏检波电路差动变压器传感器人e2分析环形相敏检波电路的作用,电路与传感器之间的接法。给相敏检波电路前后,加入两个变压器,施加电压U2。由于有u21=u22,为了便于对所施加u2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独立分析,暂时把左侧变压器T看成是短路。即传感器处于平衡下,传感器输出u。=0,则变压器付边的感应电压为零。uui=ou=ou,u,作用:交流正半周u2具有打开下组两个二极管的开关作用。交流负半周u2具有打开上组两个二极管的开关作用。利用仿真电路讲解整点电路的工作过程
3)环形相敏检波电路 分析环形相敏检波电路的作用,电路与传感器之间的接法。给相敏检波电路 前后,加入两个变压器,施加电压 u2。 由于有 u21 = u22 ,为了便于对所施加 u2 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独立分 析,暂时把左侧变压器 T1看成是短路。即传感器处于平衡下,传感器输出 uo =0, 则变压器付边的感应电压为零。 作用:交流正半周 u2 具有打开下组两个二极管的开关作用。交流负半周 u2 具有打开上组两个二极管的开关作用。 利用仿真电路讲解整点电路的工作过程

3u,结论:鉴别位移方向和大小,且可输出电流信号。4.5电涡流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互感式)的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灵敏度高,频响宽,非接触。讲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各种实际应用。1.结构及原理线圈12R金属板i2(p、μ、h)Th以反射式为例,由法拉第定律可知,通以正弦交流i的传感器线圈,在空间产生交变磁场H1,使靠近它的金属导体中感应出电流i2,这就是电涡流效应。同时i2又产生新的交变磁场H2,根据楞次定律,H2的作用反抗原磁场H1,涡流产生一分部能量的消耗,使得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当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产生的电涡流在金属导体的纵深方向并不均匀,仅集中在金属导体的表面,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涡流效应:涡流圆心与线圈圆心重合;作用范围:2r=0.529D,2R=1.39D;涡流阻抗:与被测材料p、u、f、h、x有关;ph=透射深度:元uouf
结论:鉴别位移方向和大小,且可输出电流信号。 4. 5 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式传感器(互感式)的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灵敏度高,频响宽, 非接触。 讲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各种实际应用。 1.结构及原理 以反射式为例,由法拉第定律可知,通以正弦交流 i1的传感器线圈,在空间 产生交变磁场 H1,使靠近它的金属导体中感应出电流 i2,这就是电涡流效应。 同时 i2又产生新的交变磁场 H2,根据楞次定律,H2的作用反抗原磁场 H1, 涡流产生一分部能量的消耗,使得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 当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产生的电涡流在金属导体的纵深方向并不均 匀,仅集中在金属导体的表面,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涡流效应:涡流圆心与线圈圆心重合; 作用范围:2r =0.529D,2R =1.39D; 涡流阻抗:与被测材料 ρ、μ、f、 h 、x 有关; 透射深度: f h 0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Its Applications.docx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路CAD》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无线通信》课程教学大纲.doc
- 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pdf
- 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测量误差.pdf
- 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pdf
- 西安交通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基于下极板采样和噪声抵消结构的低功耗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设计.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3章 模拟电路的噪声与非线性.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1章 概述(西安交通大学:张鸿).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2章 OTA分析与设计.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4章 开关电容电路.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6章 有源滤波器.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5章 电流和电压基准.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8章 振荡器与频率综合.pdf
- 《CMOS模拟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7章 模数转换器.pdf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概述.pptx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线性系统理论基础.pptx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概率论.pptx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随机过程基础.pptx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泛函分析基础知识.pptx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静态参数估计理论.pdf
- 《随机系统的滤波与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经典参数估计与融合估计算法 Estimation Summary.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