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10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9.1 概述 9.2 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9.3 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9.4 牛黄酸的测定 9.5 活性脂的测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9、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9.1 概述 9.2 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9.3 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9.4 牛黄酸的测定 9.5 活性脂的测定

9、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9.1 概述 9.2 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9.3 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9.4 牛黄酸的测定 9.5 活性脂的测定

9.1概述 ➢ 概念:所谓功能食品,在我国称之为“保健食品” , 它指“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 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生物 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这类食品均声称它们 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 ➢ 功能特征:营养、感官享受、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 相关标准: 1996年3月由卫生部公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 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也发布了保健(功能)食品 通用标准(GB16740-1997)

9.1概述 ➢ 概念:所谓功能食品,在我国称之为“保健食品” , 它指“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 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生物 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这类食品均声称它们 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 ➢ 功能特征:营养、感官享受、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 相关标准: 1996年3月由卫生部公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 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也发布了保健(功能)食品 通用标准(GB16740-1997)

➢ 类型: (1)按生理活性成分,或功能因子分9个大类:活性多 糖、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维生 素、活性微量元素、活性肽与活性蛋白、乳酸菌及黄酮 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皂甙、二十八碳醇等,而且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功能因子还在不断的发现之中。 (2)依据它们调节的功能分为24个类型:调节血脂,调 节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耐缺氧,辅助抑 制肿瘤,调节血糖,减肥,改善睡眠,改善记忆,抗突 变,促进生长发育,护肝,抗辐射,改善胃肠功能,改 善营养贫血,美容,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改善骨质疏 松,改善微循环,护发,调节血压

➢ 类型: (1)按生理活性成分,或功能因子分9个大类:活性多 糖、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维生 素、活性微量元素、活性肽与活性蛋白、乳酸菌及黄酮 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皂甙、二十八碳醇等,而且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功能因子还在不断的发现之中。 (2)依据它们调节的功能分为24个类型:调节血脂,调 节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耐缺氧,辅助抑 制肿瘤,调节血糖,减肥,改善睡眠,改善记忆,抗突 变,促进生长发育,护肝,抗辐射,改善胃肠功能,改 善营养贫血,美容,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改善骨质疏 松,改善微循环,护发,调节血压

➢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第一代保健食品,大多 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 (2)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颁布以后,我国保 健食品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第二代的保 健食品经过了动物实验,部分经过了人体实验,具有 较强的科学性。 (3)第三代保健食品目前在市场上仅占极少数,它们 不仅要经过动物及人体试验,验证产品的生理调节功 能,而且还必须查明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 理及在食品中的稳定形态。 ➢ 检测的意义: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正确引导功能食 品的研制与开发

➢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第一代保健食品,大多 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 (2)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颁布以后,我国保 健食品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第二代的保 健食品经过了动物实验,部分经过了人体实验,具有 较强的科学性。 (3)第三代保健食品目前在市场上仅占极少数,它们 不仅要经过动物及人体试验,验证产品的生理调节功 能,而且还必须查明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 理及在食品中的稳定形态。 ➢ 检测的意义: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正确引导功能食 品的研制与开发

9.2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9.2.1低聚果糖的测定:HPLC法 9.2.2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多糖含量 ➢ 原理: 样品先用80%乙醇提取以除去单糖、低聚 糖、苷类及生物碱等干扰成分,然后用蒸馏水提 取其中所含的多糖类成分。多糖在硫酸作用下, 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此衍 生物与苯酚缩合形成有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枸杞多糖的含量。本法 简便,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9.2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9.2.1低聚果糖的测定:HPLC法 9.2.2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多糖含量 ➢ 原理: 样品先用80%乙醇提取以除去单糖、低聚 糖、苷类及生物碱等干扰成分,然后用蒸馏水提 取其中所含的多糖类成分。多糖在硫酸作用下, 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此衍 生物与苯酚缩合形成有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枸杞多糖的含量。本法 简便,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9.2.3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糖及糖醇的含量 ➢加工食品中的糖类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及 麦芽糖;糖醇主要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 糖醇等是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功能成分。 ➢气相色谱法,条件适合时,可同时进行多种糖及 糖醇的分析

9.2.3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糖及糖醇的含量 ➢加工食品中的糖类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及 麦芽糖;糖醇主要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 糖醇等是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功能成分。 ➢气相色谱法,条件适合时,可同时进行多种糖及 糖醇的分析

9.3、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9.3.1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 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 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 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 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 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 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 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儿茶 素分子中含有较活泼的羟基氢,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 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抗氧化剂,能与脂肪酸自由基结合, 使自由基转化为惰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即中止油脂的自动氧化

9.3、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9.3.1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 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 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 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 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 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 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 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儿茶 素分子中含有较活泼的羟基氢,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 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抗氧化剂,能与脂肪酸自由基结合, 使自由基转化为惰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即中止油脂的自动氧化

实验表明,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活性, 为等量维生素C的493倍,对亚硝酸盐的消除率及对N- 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分别为96.9%和98.6%。且能有效 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具有降血脂的显著功效。 还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痢疾、伤寒、霍乱、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放射 性作用,以及在抗衰老,抑制瘤细胞,预防心脑血管 疾病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好的效应,是一种有开发前景 的天然抗氧化剂。1988年 7月我国已批准茶多酚作为 食品添加剂。国内已建立了茶多酚工业化生产线,并 开发研制出了茶多酚的第二代产品即儿茶素(TC)

实验表明,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活性, 为等量维生素C的493倍,对亚硝酸盐的消除率及对N- 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分别为96.9%和98.6%。且能有效 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具有降血脂的显著功效。 还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痢疾、伤寒、霍乱、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放射 性作用,以及在抗衰老,抑制瘤细胞,预防心脑血管 疾病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好的效应,是一种有开发前景 的天然抗氧化剂。1988年 7月我国已批准茶多酚作为 食品添加剂。国内已建立了茶多酚工业化生产线,并 开发研制出了茶多酚的第二代产品即儿茶素(TC)

测定方法: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 铁比色法,由于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操作 比较复杂,且靠肉眼观察颜色判断终点, 如果样品溶液颜色较深时,可能影响测定 结果。本节主要讲解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

测定方法: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 铁比色法,由于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操作 比较复杂,且靠肉眼观察颜色判断终点, 如果样品溶液颜色较深时,可能影响测定 结果。本节主要讲解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的性质: 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 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 氧化变质。 原理: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 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 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 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茶多酚的性质: 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 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 氧化变质。 原理: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 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 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 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