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分类意义:鉴定已知菌,鉴定未知菌,研究人畜生产与细菌的关系,便于国际交流。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地位一、地位:原核生物界(真)细菌: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广义: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古细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盐、低pH),细胞壁无肽聚糖。未发现有病原菌。二、细菌的分类单元纲、目、科、属、种,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科及科以上的划分在细菌学不太完善,细菌中常用属和种。■属(genus):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种(species):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亚种(Subspecies,Subsp)和型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其主要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差异大的则为亚种,差异小的则为型。如: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解山梨醇马链球菌马亚种,不能分解按抗原结构不同而分血清型,如大肠杆菌K88和K99。■菌株(strain):对不同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种细菌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加编号作菌株名。如:Aeromonas hydrophila J-1标准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三、分类的方法1.自然分类法:按进化过程分2.人为分类法:单向检索,多向检索3.数值分类法:根据细菌的各方面的相似性状编号的比例计算总相似值来分类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分类意义:鉴定已知菌,鉴定未知菌,研究人畜生产与细菌的关系,便于国际交 流。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 一、地位:原核生物界 (真)细菌 : 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 广义: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古细菌 :生存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盐、低 pH),细胞壁无肽聚糖。未发现 有病原菌。 二、细菌的分类单元 纲、目、科、属、种,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科及科以上 的划分在细菌学不太完善,细菌中常用属和种。 ◼ 属(genus):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 ◼ 种(species):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 成一个菌种。 ◼ 亚种(Subspecies,Subsp)和型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其主要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差异大的则为亚种,差异小的则为型 。 如: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解山梨醇 马链球菌马亚种,不能分解 按抗原结构不同而分血清型,如大肠杆菌 K88 和 K99。 ◼ 菌株(strain) : 对不同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种细菌可有许多菌株, 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加 编号作菌株名。 如: Aeromonas hydrophila J-1 标准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三、分类的方法 1. 自然分类法:按进化过程分 2. 人为分类法:单向检索,多向检索 3. 数值分类法:根据细菌的各方面的相似性状编号的比例计算总相似值来分 类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林纳双命法)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如:Escherichiacoli(E.coli)属名+种名。第三节细菌的分类体系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描述了各个属的性状及属内各种的简明比较。“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IJSEM)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的权威期刊。第四节细菌的鉴定1.形态学特性:包括大小,形状,排列,结构,染色体等。2.生理生化及培养特性:即在培养基质上的生长表现,如菌落特性。3.生态学特征:自主生活,共生,寄生。4.致病性5.免疫学特征6.遗传学特征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林纳双命法)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的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 法”。所谓“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 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如:Escherichia coli (E.coli) 属名+种名。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描述了各个属的性状 及属内各种的简明比较 。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的权威期刊。 第四节 细菌的鉴定 1. 形态学特性:包括大小,形状,排列,结构,染色体等。 2. 生理生化及培养特性:即在培养基质上的生长表现,如菌落特性。 3. 生态学特征:自主生活,共生,寄生。 4. 致病性 5. 免疫学特征 6. 遗传学特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抗体 antibody.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超敏感反应.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免疫系统.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抗原 antigen.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免疫检测.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篇 兽医免疫学知识 第一章 诸论.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食品免疫学绪论 Food Immunology(石河子大学:马勋).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抗原(Antigen,Ag)、第三章 抗体(Antibody,Ab).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免疫系统.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食物与超敏反应.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食源性感染免疫与免疫预防.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免疫防治.doc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绪论.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七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六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三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五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四章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二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细菌学各论.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本概念.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免疫学基础)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ppt
-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病毒学各论)病毒学各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