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二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60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二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章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如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

第二章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如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 菌属等

第一节埃希菌属(Escherichia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l),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肠 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 (E.coli),是最常见 的临床分离菌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散在或成对,周毛菌,有菌毛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散在或成对,周毛菌,有菌毛

二、培养特性1.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2.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麦康凯培养基光泽菌落;3.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4.生化特性:糖发酵试验(发酵乳糖)和IMViC(++--)试验。H,S阴性

二、培养特性 1.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2.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 光泽菌落; 3.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 型溶血; 4.生化特性:糖发酵试验(发酵乳糖) 和IMViC(++-)试验。 H2S阴性。 麦康凯培养基

★ 三、抗原及血清型(一)抗原1.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173种,耐热,1个菌株仅含1种。2.英膜抗原(K抗原):其成分多数为多糖(K88、K99为蛋白质),80种,1个菌株可含1-2种甚至无。根据对热的耐受程度不同分L、A和B型。3.鞭毛抗原(H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55种,1个菌株仅含1种。血清型(抗原式)(二)」表示方法:O:K:H,如:Og:K23(L):H19

三、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1. 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173种,耐 热,1个菌株仅含1种。 2. 荚膜抗原(K抗原):其成分多数为多糖(K88、K99为蛋白 质),80种, 1个菌株可含1-2种甚至无。根据对热的耐受程度不 同分L、A和B型。 3. 鞭毛抗原(H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55种, 1个 菌株仅含1种。 (二)血清型(抗原式) 表示方法:O:K:H, 如: O8:K23(L):H19

四、致病性根据毒力因子与发病机制不同,将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1)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2)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3)(EP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4)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5))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

四、致病性 根据毒力因子与发病机制不同,将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5 类: (1)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2)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4)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5)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

(一)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人和动物腹泻,主要毒力因子有两类1.黏附素(定居因子):菌毛,能黏附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子,却是首要的毒力因子。2.肠毒素: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1)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对热敏感,可转变成类毒素,具有A和B亚单位。(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耐热,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

(一)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引起人和动物腹泻,主要毒力因子有两类: 1. 黏附素(定居因子):菌毛,能黏附宿主的小肠上皮 细胞,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子,却是首要的毒力因子。 2. 肠毒素: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 (1)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 对热敏感,可转变成类毒素,具有A和B亚单位。 (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 耐热,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

(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1.黏附性菌毛F18,有助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殖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直接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毒力因子

(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 1. 黏附性菌毛 F18,有助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殖。 2. 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直接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毒力因子

★五、诊断标本采集:根据临床疾病类型的不同,采集适当的标本。如败血症病例采集病变的内脏组织,腹泻病例采集小肠内容物。1检查方法:(一)分离培养:选择培养基(二)生化试验:糖发酵、IMViC试验、H,S阴性(三糖铁培养基)。(三)血清学试验:王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

五、诊断 ◼ 标本采集: 根据临床疾病类型的不同,采集适当的 标本。如败血症病例采集病变的内脏组织,腹泻病例 采集小肠内容物。 ◼ 检查方法: (一)分离培养:选择培养基 (二)生化试验:糖发酵、IMViC试验、H2S阴性(三 糖铁培养基)。 (三)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

六、防治自前国内外已有多种疫苗预防大肠杆菌病,如全菌灭活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六、防治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疫苗预防大肠杆菌 病,如全菌灭活苗、亚单位疫苗、类毒 素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