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规则 1、上课时关闭手机。 2、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活动、积累心 得。 3、本课程共5次作业,每次作业20分,晚交一次扣 10分。 4、无故旷课3次,最后成绩不及格;无故旷课5 次,取消考试资格,且不准参加二次考试。 5、本课程4.5个学分。 最后成绩:卷面分70分,平时成绩30分
7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规则 1、上课时关闭手机。 2、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活动、积累心 得。 3、本课程共5次作业,每次作业20分,晚交一次扣 10分。 4、无故旷课3次,最后成绩不及格;无故旷课5 次,取消考试资格,且不准参加二次考试。 5、本课程4.5个学分。 最后成绩:卷面分70分,平时成绩30分

三、学习目标与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和国家教育部为各类高等学校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 必修课。学习目标和要求具体如下: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 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 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确立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 性和坚定性; 3.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正确看 待和分析我国在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政治理论素 养和观察能力,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和国家教育部为各类高等学校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 必修课。学习目标和要求具体如下: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 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 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确立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 性和坚定性; 3.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正确看 待和分析我国在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政治理论素 养和观察能力,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目标与要求

四、课程开设和学习的意义 1、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提升改造外在 世界的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升改造主观世界能力。 2、 增大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砝码。 9
9 四、课程开设和学习的意义 1、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提升改造外在 世界的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升改造主观世界能力。 2、增大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砝码

五、课程体系 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化 的马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思主义 重要思想 等战略思想 第 第 二 第四 章新 章社 章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货 民主 会主 会主 主 义改 义建 第五 第六 章社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 第士 革命 造理 设道 理论 论 章建 章社 章建 章实 的基 路初 设中 会主 文本 设中 现祖 国 至第 步探 国特 义改 国特 国完 十 容( 色社 质和 革开 色社 全统 主 理论 建设 成果 会主 中国 放理 会主 一的 义外 观点 总 义总 理论 交和 和理 依据 布局 国际 论) 主 战略
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纲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等战略思想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章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理论 第三 章社 会主 义改 造理 论 第四 章社 会主 义建 设道 路初 步探 索的 理论 成果 第五 章建 设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总 依据 第六 章社 会主 义本 质和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总任 务 第七 章社 会主 义改 革开 放理 论 第八 章建 设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总 布局 第九 章实 现祖 国完 全统 一的 理论 第十 一章 至第 十二 章 中国化 的马克 思主义 中国 化马 克思 主义 的基 本内 容( 主要 观点 和理 论) 第十 章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外 交和 国际 战略 五、课程体系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 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道路。 ·黑暗中的光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 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 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 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道路 。 • 黑暗中的光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 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 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 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 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 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了两次历史飞跃。 ·教学重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 学内涵、重要意义、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 关系和精髓。 ·教学安排:8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 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 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 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了两次历史飞跃。 • 教学重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 学内涵、重要意义、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 关系和精髓。 • 教学安排:8课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5
1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 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1.初步提出(五四运动一一遵义会议) 阶段特征: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已经认 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 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 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 李达、蔡和森等都曾经提出 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 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 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 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 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 但未形成深刻的、完整的、 所、因事的性质情形产生一种适应 统一的认识。 环境的变化。 16
16 阶段特征: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 李达、蔡和森等都曾经提出 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 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但未形成深刻的、完整的、 统一的认识。 1.初步提出(五四运动——遵义会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 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习题与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实现(杨傲群).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温立武).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刘芳).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绪论(主讲:耿国华).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关利平).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续 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15)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练习题(含答案).ppt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ppt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共产主义原理.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哲学家们只顾解释世界.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的重要意义.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历史使命.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原理课第一章练习题80道题(含答案).ppt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原理课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概论电子教材(2018版,共十四章).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课本)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课本)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前言.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课本)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pt